初三男生每天網課後“發瘋”:宅學讓多少家長明白沒好習慣真可怕

據中國青年網報道,杭州初三男孩帥帥(化名)自從宅家上網課以來,每晚都要“發瘋”一陣。父母跟他講道理,他聽不進去;批評他,他就亂摔東西,甚至揚言離家出走。有一次媽媽忍不住嚴厲批評了他幾句,他就和父母吵起來,吵著吵著竟奪門而出,欲意離家。所幸,門口有疫情防控值班保安,把帥帥攔了下來,隨後趕到的父母好說歹說才把帥帥勸回家。

帥帥原本不是這樣的。他從小就優秀,成績一直名列前茅,老師同學對他評價都很好。但是網課改變了這一切。帥帥上網課常跟不上節奏,不由自主地思緒神遊,等到傍晚做作業時又發現很多不會,便氣急敗壞。沒幾個月就要中考了,父母也是焦慮的輾轉難眠,無奈之下,只好帶帥帥去杭州市七醫院青少年心理早期干預科看心理醫生。

疫情之前,孩子們由學校管著、家長看著,誰真的具備自主學習習慣,並不能區分的很清楚。有些孩子從小到大,家長總是事無鉅細幫他們安排好一切。特別是課餘時間,家長給安排的滿滿當當,孩子無需自主安排,只要在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就好。而網課就像試金石,孩子能否自主學習,一試便知。

那些沒有形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孩子,即使平時成績還不錯,一遇到網課就敗下陣來。

1

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習慣一旦形成,則會塑造人的性格,影響人的命運。

同樣是上網課,有的孩子為了穩定的信號,每天爬山路,在山上學習數小時,不叫苦不叫累;有的孩子則藉機拿著手機玩遊戲、看直播,還偷刷家長十幾萬給遊戲主播打賞。差別為何如此巨大?習慣使然。

初三男生每天網課後“發瘋”:宅學讓多少家長明白沒好習慣真可怕

習慣具有巨大的力量,能讓我們卓越,也能讓我們沉淪。從本質上看,習慣是人的系統程序。習慣一經形成,便會自動調用執行,無需大腦決策、控制,甚至會影響大腦的決策與價值判斷。這就好像設置了開機啟動的軟件一樣,電腦一旦開啟,這些軟件就會自行啟動運行,不受使用者的控制。

2

習慣本身也是一個複雜的體系,不僅僅包括我們常說的行為習慣,如學習上的坐姿習慣、筆記習慣、預習複習習慣;也包括更高階的思維習慣,如態度習慣、情緒習慣、意義習慣等。

清華大學H+Lab副主任、著名學習心理專家宋少衛曾說,態度是第一習慣,決定了一切行為的方向

初三男生每天網課後“發瘋”:宅學讓多少家長明白沒好習慣真可怕

宅學狀態下,具備“玩遊戲更重要”態度習慣的孩子,則會把上網課當成絕妙的遊戲機會;而養成了“學習更重要”態度習慣的孩子,即使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也能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上網課。同樣,面對困難和問題時,有的人就被負面情緒左右,或是沮喪消沉,或是焦躁不安;而有的人則能積極面對,善於從中發現價值,儘可能尋找辦法解決問題。因此,在學習方面,引導孩子養成以學習為重、樂觀面對學習中各種問題的態度習慣,十分重要,這也是讓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基礎。

3

習慣如此重要,那麼,如何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呢?

首先要破除“21天誤區”。

常有家長有類似的疑惑:

不是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嗎?可是我監督孩子每天做某某事半小時,一個月後,我撒手不管,孩子並沒有養成習慣,還是不能自覺去做。這是為什麼?

並非所有的習慣都能21天養成。這個說法最早是由整形外科界的權威專家麥克斯威爾·馬爾茨博士(Maxwell Maltz) 提出的。他通過對病人的研究發現,接受了整形手術的患者通常需要 21 天來習慣自己的新外貌,手臂或腿部截肢後幻肢感(感覺手臂或腿部仍然存在)大約會持續 21 天,因而得出結論:改變心理意象通常至少需要 21 天。

初三男生每天網課後“發瘋”:宅學讓多少家長明白沒好習慣真可怕

關於習慣養成的研究其實一直在持續。倫敦大學的費莉帕·勒理博士(Phillippa Lally)發現,由於不同的習慣內容以及個體的差別,每個人養成一個習慣所需的時間存在巨大差異。

她在2010年進行了一項實驗,招募了 96 名學生,平均年齡為 27 歲(21 ~ 45 歲),讓他們選擇一項新習慣,每天重複一次,持續 84 天,看看有多少人可以養成習慣。結果表明:養成一個新習慣,有些人只需要 18 天,而有些人則需要 254 天,平均需要 66 天。

清華大學學習心理專家宋少衛也指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基礎的,基礎沒有建立,習慣無從談起,最多是空中樓閣

比如,要養成每天晨讀15分鐘英語的習慣,就需要早睡早起的生活基礎,需要朗讀的學習基礎,還需要一定要拿下英語的態度基礎。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基礎,單憑父母外力催促、監督,很難形成習慣。

因此,在幫孩子養成新習慣時,應先審視一下新習慣養成的基礎需要哪些,孩子是否具備。如果不完全具備,那麼就需要從更基礎的行為習慣訓練做起。也就是說,假如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那麼想養成晨讀習慣就要從訓練早睡早起的習慣做起。

4

在學習方面,養成哪些習慣特別重要?

除了人們常說的“預習-聽課-複習”三部曲、制定學習計劃等習慣外,清華大學宋少衛老師特別強調要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習慣和處理錯題的習慣。態度習慣上文已經涉及,不再贅述,下面重點說說處理錯題的習慣。

初三男生每天網課後“發瘋”:宅學讓多少家長明白沒好習慣真可怕

清華專家宋少衛老師授課現場

能從錯題中挖到多少“金礦”,學霸與非學霸之前往往存在巨大差異。現在很多學生都有一個錯題本,其中,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堅持使用錯題本,將錯題謄抄在一起;能定期給錯題分類整理、回顧思考的又少一些;能通過錯題分析將知識點形成有機網絡的又少一些;而能通過錯誤研究升級自己的學習系統、提高學習能力的則少之又少,這部分大多是金字塔尖上的學霸。

在處理錯題方面,宋老師建議學生要養成這四個習慣:

習慣一:對待錯題的態度習慣。重視錯題、珍惜錯題,相信錯題是自己成為優秀學習者的階梯。

習慣二:探究錯誤原因的系統思維習慣。能從識別驅動、語義解析、邏輯加工、價值決策和程序定製五個維度,找到錯誤出現的根本原因,並給出可複製的解決方案。

習慣三:對錯題本定期整理、分析、應用的習慣。能規範地將一道道錯題整理在一起,有序分類,定期回顧,從中獲得的知識應用在後面的學習、解題上。

習慣四:針對常錯題型的出題法習慣。對於多次出錯的題型,能以出題者的視角,通過自己出題的方式,進行深度剖析,並形成習慣。

養成這樣精細化處理錯題的習慣,孩子離學霸也就不遠了。

小結

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最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說:“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養育兒女,功夫下在何處更重要?是讓他們學會更多知識,掌握更多技能嗎?不是,功夫下在良好習慣的培養上,更能助力孩子走出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