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生每天网课后“发疯”:宅学让多少家长明白没好习惯真可怕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杭州初三男孩帅帅(化名)自从宅家上网课以来,每晚都要“发疯”一阵。父母跟他讲道理,他听不进去;批评他,他就乱摔东西,甚至扬言离家出走。有一次妈妈忍不住严厉批评了他几句,他就和父母吵起来,吵着吵着竟夺门而出,欲意离家。所幸,门口有疫情防控值班保安,把帅帅拦了下来,随后赶到的父母好说歹说才把帅帅劝回家。

帅帅原本不是这样的。他从小就优秀,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同学对他评价都很好。但是网课改变了这一切。帅帅上网课常跟不上节奏,不由自主地思绪神游,等到傍晚做作业时又发现很多不会,便气急败坏。没几个月就要中考了,父母也是焦虑的辗转难眠,无奈之下,只好带帅帅去杭州市七医院青少年心理早期干预科看心理医生。

疫情之前,孩子们由学校管着、家长看着,谁真的具备自主学习习惯,并不能区分的很清楚。有些孩子从小到大,家长总是事无巨细帮他们安排好一切。特别是课余时间,家长给安排的满满当当,孩子无需自主安排,只要在父母的监督下完成就好。而网课就像试金石,孩子能否自主学习,一试便知。

那些没有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孩子,即使平时成绩还不错,一遇到网课就败下阵来。

1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是习惯一旦形成,则会塑造人的性格,影响人的命运。

同样是上网课,有的孩子为了稳定的信号,每天爬山路,在山上学习数小时,不叫苦不叫累;有的孩子则借机拿着手机玩游戏、看直播,还偷刷家长十几万给游戏主播打赏。差别为何如此巨大?习惯使然。

初三男生每天网课后“发疯”:宅学让多少家长明白没好习惯真可怕

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能让我们卓越,也能让我们沉沦。从本质上看,习惯是人的系统程序。习惯一经形成,便会自动调用执行,无需大脑决策、控制,甚至会影响大脑的决策与价值判断。这就好像设置了开机启动的软件一样,电脑一旦开启,这些软件就会自行启动运行,不受使用者的控制。

2

习惯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不仅仅包括我们常说的行为习惯,如学习上的坐姿习惯、笔记习惯、预习复习习惯;也包括更高阶的思维习惯,如态度习惯、情绪习惯、意义习惯等。

清华大学H+Lab副主任、著名学习心理专家宋少卫曾说,态度是第一习惯,决定了一切行为的方向

初三男生每天网课后“发疯”:宅学让多少家长明白没好习惯真可怕

宅学状态下,具备“玩游戏更重要”态度习惯的孩子,则会把上网课当成绝妙的游戏机会;而养成了“学习更重要”态度习惯的孩子,即使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也能不怕苦、不怕累,坚持上网课。同样,面对困难和问题时,有的人就被负面情绪左右,或是沮丧消沉,或是焦躁不安;而有的人则能积极面对,善于从中发现价值,尽可能寻找办法解决问题。因此,在学习方面,引导孩子养成以学习为重、乐观面对学习中各种问题的态度习惯,十分重要,这也是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

3

习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首先要破除“21天误区”。

常有家长有类似的疑惑:

不是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吗?可是我监督孩子每天做某某事半小时,一个月后,我撒手不管,孩子并没有养成习惯,还是不能自觉去做。这是为什么?

并非所有的习惯都能21天养成。这个说法最早是由整形外科界的权威专家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博士(Maxwell Maltz) 提出的。他通过对病人的研究发现,接受了整形手术的患者通常需要 21 天来习惯自己的新外貌,手臂或腿部截肢后幻肢感(感觉手臂或腿部仍然存在)大约会持续 21 天,因而得出结论:改变心理意象通常至少需要 21 天。

初三男生每天网课后“发疯”:宅学让多少家长明白没好习惯真可怕

关于习惯养成的研究其实一直在持续。伦敦大学的费莉帕·勒理博士(Phillippa Lally)发现,由于不同的习惯内容以及个体的差别,每个人养成一个习惯所需的时间存在巨大差异。

她在2010年进行了一项实验,招募了 96 名学生,平均年龄为 27 岁(21 ~ 45 岁),让他们选择一项新习惯,每天重复一次,持续 84 天,看看有多少人可以养成习惯。结果表明:养成一个新习惯,有些人只需要 18 天,而有些人则需要 254 天,平均需要 66 天。

清华大学学习心理专家宋少卫也指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基础的,基础没有建立,习惯无从谈起,最多是空中楼阁

比如,要养成每天晨读15分钟英语的习惯,就需要早睡早起的生活基础,需要朗读的学习基础,还需要一定要拿下英语的态度基础。如果孩子不具备这些基础,单凭父母外力催促、监督,很难形成习惯。

因此,在帮孩子养成新习惯时,应先审视一下新习惯养成的基础需要哪些,孩子是否具备。如果不完全具备,那么就需要从更基础的行为习惯训练做起。也就是说,假如没有早睡早起的习惯,那么想养成晨读习惯就要从训练早睡早起的习惯做起。

4

在学习方面,养成哪些习惯特别重要?

除了人们常说的“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制定学习计划等习惯外,清华大学宋少卫老师特别强调要培养孩子的学习态度习惯和处理错题的习惯。态度习惯上文已经涉及,不再赘述,下面重点说说处理错题的习惯。

初三男生每天网课后“发疯”:宅学让多少家长明白没好习惯真可怕

清华专家宋少卫老师授课现场

能从错题中挖到多少“金矿”,学霸与非学霸之前往往存在巨大差异。现在很多学生都有一个错题本,其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坚持使用错题本,将错题誊抄在一起;能定期给错题分类整理、回顾思考的又少一些;能通过错题分析将知识点形成有机网络的又少一些;而能通过错误研究升级自己的学习系统、提高学习能力的则少之又少,这部分大多是金字塔尖上的学霸。

在处理错题方面,宋老师建议学生要养成这四个习惯:

习惯一:对待错题的态度习惯。重视错题、珍惜错题,相信错题是自己成为优秀学习者的阶梯。

习惯二:探究错误原因的系统思维习惯。能从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加工、价值决策和程序定制五个维度,找到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并给出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习惯三:对错题本定期整理、分析、应用的习惯。能规范地将一道道错题整理在一起,有序分类,定期回顾,从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后面的学习、解题上。

习惯四:针对常错题型的出题法习惯。对于多次出错的题型,能以出题者的视角,通过自己出题的方式,进行深度剖析,并形成习惯。

养成这样精细化处理错题的习惯,孩子离学霸也就不远了。

小结

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最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

美国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说:“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养育儿女,功夫下在何处更重要?是让他们学会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吗?不是,功夫下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更能助力孩子走出精彩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