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同乡,出身都非常平庸,为何最后都成为了顶级人才?

綠銫地帶


网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刘邦的同乡发小,都是一些引车卖浆、鸡鸣狗盗之徒。但是后来证明他们都是顶级人才,当了大官。那么,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刘邦和他的发小们)

我认为,这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错误的说法。要说刘邦的那些发小们,最后都当了高官,这话不假。但要说他们是顶级人才,却是一个笑话。

刘邦的那些发小们,真的是顶级人才么?

我们来分析分析。

刘邦的那些发小们,主要是武将。作为武将,带兵打仗,自然就是他们的本分。那么,他们带兵打仗的能力如何呢?

还真的不行。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

(韩信剧照)

其一,当年刘邦准备封大将的时候,刘邦的那些发小们,都跃跃欲试,以为刘邦会封自己。但是最后,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刘邦多年都没有拜过大将,而拜的第一个大将,却是一个外人韩信。由此可见,刘邦的那些发小中,真的没有什么出众的地方。

其二,当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后,整个战争,基本上分两线作战。一条线由韩信带领打仗,另一条线由刘邦带领打仗。最终的结果是,韩信节节胜利,而刘邦则节节败退。刘邦身边的将领,主要就是他的那些发小们。能说他的发小们是个会打仗的人才吗?

其三,刘邦建国后,把韩信杀了。后来,刘邦率兵攻打匈奴,却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如果是韩信在,刘邦能吃这样的败仗么?显然,跟随刘邦打仗的樊哙、周勃、曹参、灌婴等人,确实都是一些庸碌之才。

其四,刘邦在生命的最后那些年,衣锦还乡。在家乡的时候,他唱了一首《大风歌》。这首《大风歌》,前面两句都比较欢快,但是最后一句“安得勇士兮守四方”却低沉郁闷。刘邦想说什么?就是说他的那些发小哥们儿不行,没有什么带兵打仗的能力,没有能够为他平定四方。

(曹参剧照)

除了打仗以外,他们还做过什么呢?这些事情做得怎样呢?

除了打仗以外,还做过其它事情的人有这几个:曹参、周勃、周昌、萧何。

曹参在历史上是获得过美誉的。他之所以获得美誉,是因为他的一个“萧规曹随”的故事。他当了宰相以后,基本上不做事,整天喝酒。这样一直喝了三年,三年就去世了。

历史上之所以赞扬他,是说他不做事,是为了给老百姓休养生息。不过,应该说,这只是一种客观效果,并非他主观的想法。曹参主观上是怎么想的呢?是他认为,刘盈不是吕后的对手,没有必要听刘盈的,搞出那么多改革的事情。曹参实际上是在迎合吕后。而且他在当宰相的时候,吕后对刘邦的那些儿子们,几乎斩尽杀绝。但是作为宰相,却不加劝谏,袖手旁观。这不能不说,是曹参无能的表现。

周勃是明显没有行政能力,同时政治智慧又很低的人。在把刘恒迎到长安当皇帝的时候,一见到刘恒,就说要单独和他说说话。可是刘恒不理他,说有什么话,就当着大家说。

接着,周勃当宰相,刘恒问他几句话,他立刻就答不上来,最后自惭形秽,辞职回家了。回家后,担心刘恒害他,以至于见到刘恒的使者时,还把甲胄穿在身上,结果被抓捕入狱。如不是薄太后,他可能就死在狱中了。

(周勃剧照)

相比于后来以同样情况把刘病已接到宫中当皇帝的霍光来说,周勃的水平差得太多了。

周昌是一个直臣。刘邦因为他是一个直臣,因此让他保护刘如意。很明显,刘邦看走眼了。让一个直臣去保护刘如意,他怎么能应付得了那么复杂的政治斗争呢?结果,吕后非常轻松地就把刘如意从他身边夺走并杀死。周昌只能郁闷而死。

这一点,也说明了周昌自身确实没有什么能力。如果他真有能力,未必就不能保护刘如意。刘肥都通过割地给吕后女儿鲁元公主的方式,保全了性命,难道周昌就给刘如意想不出一点办法?

相对来说,刘邦的发小哥们中,有点本事的就是萧何了。

不过,严格地说,萧何其实并不算刘邦的发小,他和刘邦的关系并不亲密。有个例子可以证明。吕太公办乔迁宴的时候,当时萧何给他当司仪。萧何规定,贺礼一千以上的坐堂上,贺礼一千以下的坐堂下。刘邦走来,随口就说一句贺礼一万。吕太公准备把刘邦迎到堂上坐,但是萧何告诉吕太公,刘邦是胡说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萧何与刘邦的关系并不好,如果很好的话,萧何会揭穿刘邦么?因此,说起来,萧何也算不得刘邦的发小。

由此可见,刘邦的发小哥们儿中,真的没有一个算得上顶级人才。他们之所以当了大官,无非就是贴着刘邦,“鸡犬升天”而已。


张生全精彩历史


出身只代表一个人的过去,把握住现在才能掌控未来。

萧何、曹参只是县吏,却一路做到丞相;夏侯婴最早给县长开车,最后却给皇帝开车;樊哙起初只是个杀狗的,后来却封了侯爵;周勃原来只是个吹红白事的乐手,最终却力挽狂澜,拯救了刘家的大汉天下……

这些人一开始就具备这些能力吗?显然不是的。从卑微到尊贵,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跟对人

如果不是跟了刘邦,他们也许就那样浑浑噩噩一辈子了:萧何混个副县长;樊哙开个连锁狗肉店;周勃有了自己的乐队,开始接商演……

萧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有能力的领导,不在于他会什么、他能干什么,而在于他能知道手下的人会什么、能干什么,并且让他们发挥所长。刘邦恰好就是这样的领导。

二、机遇好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秦末天下大乱,时事注定了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曹参

前有陈胜、吴广起义点燃了农民起义之火,之后又有项家军在正面战场拖住了章邯的秦军主力,刘邦与他的弟兄们得以迅速成长,并取得一系列战果。

三、自身努力

他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过程,也是他们一步一步成长的过程,这其中必然经过了无数的磨难,付出了无尽的努力。

把萧何从一个县吏骤然提到丞相的位子上,他肯定是干不了的;让喇叭手周勃直接面对诸吕的专权,估计他会直接懵逼。

樊哙

是不凡的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凡的才能,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四、绝对的忠诚

刘邦是个好领导,但绝不是个善茬。任何人的一点小心思他都看在眼里。只有绝对忠诚的人,他才会放心的用。

功高如韩信、英布、彭越,他毫不手软;亲近如卢绾,他绝不留情;就连樊哙都差点被他除掉。

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等人,以绝对的忠诚,为自己以及后人赢得了一个完美的人生。

以上四点,无论古今,都是成就人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叁把刀客


至于刘邦为什么会有那么些人才,我认为是这样的。

一开始他和萧何,曹参是老乡,所以自然就有了萧何,曹参这两个人,而这两个人不愿惹大事,所以就让刘邦做了首领。刘邦本人并不厉害,但这两个人厉害,所以凭着这两个人,刘邦越做越大。

至于张良,是他跟很多人说他学的《太公兵法》,但没人听得懂,刘邦也听不懂,但因为听不懂,所以觉得有道理,张良感觉刘邦赏识自己,便答应刘邦过一阵子投靠他。

陈平一开始是在项羽手下,项羽叫他平乱,他平了,然后项羽赏赐给他财报。后来那个被平了的人又做乱了,项羽大怒,拿手下人开刀,陈平认为自己也逃不了,便全部奉还赏赐,到了刘邦这里。

还有很多人

其实刘邦出身社会底层,虽然本身无赖,但还是有点任侠的,再加上萧何张良未知辅佐政治及人事,所以很多人都来投奔他,也跟他干了一辈子。。

刘邦用的还是自己的老乡,萧何是刘邦在老家丰县中阳里的邻居,卢绾是刘邦的发小,周勃周亚夫是刘邦的丰县老乡。曹参等是刘邦去当了亭长后的朋友等等,有了萧何才追来的韩信,有了萧何才有其它勇士






远古历史


从古到今农民起义不计其数,大部分是很快就会扑灭,侥幸能够成功的那也是坚持不了多久,最终能够实现改朝换代的,只有朱元璋和刘邦这两人了。

这两个人能够成功说明也是因为他们周边的人足够厉害,虽然说他们身边的人都是一些普通人,但是正因为他们足够厉害,才能够完成改朝换代的任务,而那些不够厉害的则已经被历史淘汰掉了,所以说刘邦集团成功是因为历史选择的结果。

很多的人出生很低,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华,比如说樊哙,虽然他只是一个杀狗卖肉的,但是却很勇猛,如果没有刘邦出现让他展现自己的才能,让他最终还只是一个杀狗卖肉的普通村民,像樊哙这一类人碰到了刘邦就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奇葩历史大观


时势造英雄这句话还是可以成为径典的。

没有那个时代,哪来那么多英雄?很可能他们当中很多人到老都在放牛,而刘邦呢,就是一个老和尚!


远方167427784


毛泽东有言:卑贱者最聪明。秦末是乱世,秩序被打翻在地,以往对人才的种种束缚全部崩塌,所谓乱世出英雄。刘邦平时遭人看不起,说他是混混,其实他一身本领,如今终于有了施展和发挥的机会。

不光刘邦,他阵营里的人哪个不是卑贱者?猛将樊哙是杀狗的,大将韩信钻裤裆的,谋士张良是逃犯,另一谋士陈平又色又贪。萧何曹参稍好点,说的好听点是县衙里跑腿的,不好听就是狗腿子。

一个卑贱者组合击败贵族遗续项羽,夺得江山,建立华夏第一帝国汉朝。精彩!


老圃


这个问题问得很模糊。应先弄清哪些人是刘邦的同乡?刘邦家族成员就不要说了。另外,萧何、卢绾等人是刘邦的丰县同乡。但刘邦“丰沛元从集团”“丰沛功臣集团”的成员不少并不是刘邦的丰县同乡。


大漠奔骝


资质相同经历不同成长不同,跟不同人被任用的不同效果不同,跟神人做大事。


喜乐自在逍遥游


每一个人都是人才,都有无穷的潜能。无论刘邦团队还是马云团队,好的环境和土壤就能造就好的物种,这是天道。


9030虫草原浆饮料


老爹有话说:

刘邦占据沛县反秦的时候,身边跟着的人,有萧何、樊哙、卢绾、曹参、夏侯婴、周勃、雍齿、曹无伤等人。

这些人当中,也就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的工作,还算得上体面些。萧何是县里的主吏,曹参是他的下属,刘邦是曹参的下属。其他人,不是出身底层的屠夫赌徒之辈,就是目不识丁的农民。

刘邦结交的这些朋友,出身平庸,最后为何能够成为治国统帅的顶级人才?

我们先要有一个认识,古代的时候,文武是分开的。有专门的人,从事打仗;也有专门的人,从事谋略。

还有一个,就是领兵打仗的时候。统帅们会召集手下的武将、谋士等人开会,大家一起商议攻城、退敌的策略,最后由统帅决定采用哪个策略,然后大家一起各司其职,执行统帅们布置的任务。

由此,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指挥打仗是统帅们的责任,手底下的将军们,只负责执行统帅们的指令。

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治国统帅的才能,都是后天可以学习的。即使最开始的时候,是个出身底层的老百姓,最后也有可能,通过学习,成为一个治国统帅之才。我们不能带着偏见,去看待这些出身底层的人。

所以,刘邦结交的那些贩夫走卒朋友,虽然本身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不影响他们成为治国统帅的顶级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