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北京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完工,其建於永樂十五年的承天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寓意“承天啟運、受命於天”,設計者是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帝八年(1651年),承天門改名為天安門,寓意“受命於天,安邦治國”。

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造型威嚴莊重,自新中國建立起,天安門更加意義非凡,在天安門除了石獅子還有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天安門的石柱名叫華表,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相傳華表是部落時代的一種圖騰標誌,古時候稱為“桓表”,最初的華表是木質,堯時華表供人書寫諫言,針砭時弊。

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古今注·問答釋義》中記載:“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表木也。以橫木交柱頭,狀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謂之表木,以錶王者納涑也……”也就是說在古時華表的作用是王者納諫或是指路的木柱。

東漢時期便開始使用石柱作華表,華表通常是由漢白玉雕成;而天安門前後各有一對漢白玉的柱子,華表上石犼(hǒu,我國神話傳說中北方食人獸)蹲立,下面橫叉著雲板,柱身雕刻著雲龍。

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天安門的華表與天安門同時建造而成,迄今為止有500多年的歷史,每根華表皆是由須彌座柱礎、柱身和承露盤組成,通高是9.57米,重約20000公斤;另外一對華表的距離是96米,天安門前的華表上的石犼面向宮外,後面那對華表則是向著宮內。

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在我國的傳說中,人們將宮前面的石犼稱為“望帝歸”,意思是說皇帝外出遊玩切勿流連忘返,應當及時回宮料理國事。而後面望著宮內的石犼則是“望帝出”,意思是說,皇帝不應當總是待在宮中尋歡作樂,而應當及時外出察看,瞭解民情,也就是說華表不僅僅只是裝飾品,還提醒著古代帝王勤政為民的標誌。

那對矗立天安門500年的石柱,到底有何作用?不得不佩服古人智慧


華表的基座須彌座借鑑了佛教造像的基座形式,外還添加了一圈石欄杆,欄杆的四角石柱上各有一隻小石獅子,頭部的朝向與上面的石犼相同,石欄杆不但對華表起到了保護作用,還將華表烘托得更加高聳與莊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