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曆史的文明古國,基本每個省都有自己保存完整的古建築群且各具特色。隨著近十幾二十年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各地的古鎮可謂遍地開花。隨著參觀遊玩的古鎮多了,竟生出一種“國內到處的古鎮好像都一樣”的錯覺,就如現在各處的美食節上看到的食物都差不多、各地的商場進駐的品牌也幾乎無差異的那種感覺。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今年11月,因慕名婺源的秋色許久,因此休假與朋友一起自駕到婺源,去看了最具代表、最有名氣的“篁嶺曬秋”。篁嶺,是一個掛在懸崖上的小村莊。小村莊海拔約500米,被層層疊疊的梯田圍繞著;近兩百棟百色古香的徽式民居錯落有序地排布著。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篁嶺自建村以來的生活方式就是到了秋天,家家戶戶的外牆與曬架上、曬匾裡,都晾曬著五彩繽紛的豐收果實,當然其他季節也會曬有各種農產品。白牆黑瓦的徽式建築混搭上五彩繽紛的農作物,在晨曦中,在晚霞中,相當漂亮,深受攝影師的熱愛,可以說篁嶺曬秋是攝影師捧紅的。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但是,據當地村民說,如今的篁嶺已由開發商開發成為旅遊區,整個村都被承包下來,所有的原居民都已經搬離。裡面的房子要麼租給商家,變成餐飲店、手工藝品店等,有歷史價值的會被改造成參觀點。當然,也會請一些當地的居民充當模特,擺出曬東西的動作讓旅客們拍照。村裡的酒店只能由開發商經營,所以你是看不到像麗江那樣客棧到處都是的景象。一到晚上,那些商家就會下山,村裡就只剩下酒店裡有人了。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所以,到了婺源你才會明白,為什麼篁嶺的門票是需要單獨購買的,不與其他景點一起可以通票使用。這樣的篁嶺,就像人工打造的景點,還好舊建築仍在,但骨子裡那點魂卻在慢慢消失。

對比篁嶺,青巖古鎮那更是一處去過一次後,不會產生去第二次慾望的古鎮。其實每次在去一個古鎮前,都會有許多美好的幻想,可是許多時候都會印證一句話“期望多大,失望就會多大”。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青巖古鎮位於貴州省貴陽市花溪區,是貴陽市首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人文歷史底蘊深厚,地域特色頗具魅力。”這是百度百科對青巖古鎮的介紹。按理說,青巖古鎮可開發的資源還是不少的。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可是,當我們走進景區,卻並沒有發現多少對裡面具有觀看價值的建築的介紹,或者在這裡發生的故事,以便遊客可以更好地瞭解和感受當地的文化。而看到更多的是,主街道兩邊一字排開的商店,讓你感到索然無味的是這些商店所售賣的東西千篇一律,而且檔次偏低,整個景區就變成義烏商品街了。

文化古鎮的存在意義不僅在於它本身的物質環境,還包括古鎮所攜帶的歷史信息和長久以來所積澱的生活氣息。在對古鎮進行旅遊開發的同時,是需要考慮如何繼承和發揚當地傳統文化的,而不是簡單的商業化開發了事。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目前國內的古鎮開發模式相對簡單粗暴,從江南古鎮來看,基本都以商業化開發經營為主,營收基本靠收門票。而國外的一些古鎮發展模式可以參考一二,如意大利麗暉谷,這裡是世界自由式滑雪的發源地,然後被打造成以戶外運動為主的旅遊主題小鎮;法國楓丹白露因宮廷建築、有著2萬5千公頃的楓丹白露森林和巴比松畫家村而著名,因此被打造成具有濃郁藝術氣息的旅遊主題小鎮。非洲馬裡廷巴克圖古城,因古城裡的清真寺從誕生至今一直在使用故古城被譽為“活體”,也因此廷巴克圖古城被打造為以人文風情為主題的旅遊古城。

婺源篁嶺成空城,青巖古鎮變商店一條街,古鎮開發模式咋破?


所以,一個古鎮的發展必須一有清晰的定位和發展主題,二保留原住民的生活氣息,否則就只會淪為外殼為古建築的商業區,與其他古鎮對比,只有建築可以看出區別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