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奇,石油的“古代生物成油说”,一个油田上亿吨,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吗?

红枫刚好遇见你


最早的生物是植物。出现动物后,早期动物都是吃植物的,而且都在水里。

动物死亡以后,尸体只能腐烂或者被自然埋葬。变成石油

算一算现在人类每天吃多少肉吧。海洋里产生的动物尸体只多不少。

在陆上植物也没有动物食用,在森林中堆积,埋入土壤里,变成煤炭。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石油的有机形成观点,并不是说动物尸体倒在地上就变成了石油这么简单,如果你的脑子里面是这么想的,说明你压根不知道石油有机形成论点是什么。

其实只要把一些森林或者草原的地面挖开之后,就会看到下面的景象,这些深埋于地下的泥土被称为“沼泽土”,其中的有机物含量高达20%。这是因为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很多有机成分都被泥土“收集”起来了。

而泥土实际上是不断生成的——每一百年大概会增加3厘米厚,而这些有机物质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被埋于地下。不要小看这一百年3厘米厚度的增加,一百万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0米,一亿年泥土增加的厚度就是30公里。

而地球上出现生命已经超过40亿年了,你说累积了多少带有大量有机物质的泥土?所以这些泥土和泥土中的有机物质才是形成石油的基础。

有些人也会问:有那么多的生物吗?可以产生几亿吨的石油?

我简单举个例子:现在全球一年的肉类产量超过3亿吨,粮食产量超过25亿吨,更加不用说有数不尽的森林、草原了——这些都是地球上新增的有机物。

而且别的不说,就说海洋中的蓝藻,数量就超过10亿吨,而且只有一个月的寿命(下图就是海洋中的藻类死亡后沉淀到海底的样子——俗称“海雪”,你就可以想象到海洋中的蓝藻尸体在以一个月十亿吨的速度累积),所以地球上的有机物产量和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上亿吨的油田是怎么回事?

比方说,一片方圆数十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可能存在了上千万年,泥土不断被累积,在这上千万年中可能原始森林下方土地增加的厚度超过了数百米,而这些数十平方米大、几百米后的累积的泥土中,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长时间的地址运动中演化成了石油——几亿吨的油田就是这么形成的,可以理解吗?

事实上,现在几乎100%的石油都是发现在沉积岩中——沉积岩是怎么形成的?简单说就是泥土不断形成,最底下的泥土被越埋越深、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就被“压”成了岩石,而石油在这些岩石中被发现——包括页岩油,你说为什么呢?

当然,石油形成的过程要复杂很多,比如说地质运动会不断影响上面这个过程,不过我说的这些也足够帮有些人形成“原始森林是如何演化成油田”的基本印象了。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我认为这完全就是另外一个钻石骗局!是石油出口国为了让自己的石油贸易利益最大化而刻意鼓吹的。不过呢,作为液体油,近表易采油被采光了之后,往后的开采难度会越来越增加倒是。

随着近年来石油勘测技术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被发现,我们的科学家经过测算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定律,那就是不管你抽多少,地球上的剩余石油总量都不怎么变的。这一点有点像水井,我们今天把水井里的水打光了,明天这口井又会慢慢溢满,但是放水井溢满后就不会再继续增加,因为总容量是不变的。

关于石油从哪来的,我觉得页岩油可以被用来做解释。据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我们只能开发到地表以下十二公里的地方,这是由苏联的钻井机创造的。但是呢,地球的地表半径却高达6371公里,也就是说,人类探索地心的能力也不过是地球内部的零头而已,地心里是怎么个样子我们根本就一无所知。

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研究只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地球心脏是一个液体状的熔岩,里面是各种高温岩浆。这时候就出现了一种疑问,是谁为地心内部的热岩浆提供能量的(能够让几亿亿吨岩石融化的能量从哪里来)?因此,我们初步推测,地球岩浆是地球公转自转所产生的能量造成的,而石油天然气也是同类。


优己


这个学说是美国人为了提高石油价格的骗局,早就已经破产了。

现在的研究表明苏联的说法是正确的,石油的是地壳内碳氢化合物在高温高压下所产生,与古代的浮游生物海洋生物大海完全没有关系。并且许多基本开采完毕的油田,近年也发现有缓慢的石油在生成,也许再过个百万千万年就又恢复成一个大油田,只是人类等不及了。

顺便说一下,你觉得大海里水很多吗?要知道理论上我们现在的每一滴水都曾经是恐龙的尿。


用户1010316335544


这是一个惊天大谎言。

现在地下有两种东西,都说是由古代生物尸体转化而来:一个是石油,另一个是煤炭。

具体怎么转化而来,转化过程也不过是一种假说,就像宇宙起源一样。

先说煤炭吧,说是地表植物被压到地底层变化而来。那么问题来了:几米厚甚至几十米厚的煤层需要多厚的植被?它们为什么变成了煤炭而不是变成了化石或石油?

石油来源于生物尸体更离谱。有一种观点认为,纯粹是实际石油寡头为了哄抬石油价格编造的惊天大谎言。这种观点认为:石油来自于地底层岩石,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体转化过程尚未可知。本人更支持这个理论。

曾记否?20年前,原油价格暴涨至140多美元一桶的时候,全世界的声音就是:地球石油来源即将枯竭,最多还能使用十几年!

当然,如果人类开采石油的速度远远大于石油自身的制造速度,终究会有枯竭的那一天。


农夫十八掌


泻药,个人是石油专业的,比较倾向于无机生成假说。

有机物生成讲的是各种生物在地下来不及被微生物分解完全,经过一系列地球地质的作用所形成的石油资源。

而无机生成假说讲的是,石油是由自然界的无机碳和氢经过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摘一点百度百科,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第一个是化学元素表的作者,高中化学的老朋友门捷列夫,在1876年,俄国化学家Д.И.门捷列夫提出石油无机成因的“碳化物说”,认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碳和铁在地球形成时有可能形成金属碳化物──碳化铁。当它与沿着裂缝渗入到地壳深处的炽热的水相遇时,就可以生成碳氢化合物。因此“碳化物说”认为生成石油的主要原始物质是金属碳化物。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Н.А.库德里扬采夫倡导石油无机成因假说,提出“岩浆起源说”。

石油无机成因说的主要缺陷是单纯从化学反应出发来考虑石油的生成,脱离了石油生成的地质条件。多数石油地质学家并不排除在自然界也有非生物起源的烃类,特别是气态烃。但是,具有工业价值的石油应当是有机成因的。石油勘探的大量实践表明,世界上99%以上的油气田分布在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岩区,而含有工业油流的火成岩、变质岩与沉积岩毗邻。油源对比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火成岩或变质岩中储存的石油,都是由附近沉积岩中生成的石油运移而来。因此,石油无机成因说未能得到石油地质学界的普遍赞同和支持。

而在上个世纪时,苏联作为地球的超级霸主之一,他们石油工业的开采用的就是前人所提出的无机生成假说,通过无机假说去找油并且发现了很多非常大的油气藏,而另一半的美国,则是用的有机生成假说。按老美的说法石油就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但是非常有趣,俄罗斯在如今一些前苏联开采殆尽的油田中发现了曾经枯竭的油田又重新充满了油,而在我国的玉门大庆也有类似枯竭油井又枯木逢春的发现。根据某些专家所说的石油近些年将枯竭的言论,但世界石油资源至今还在蓬勃不断的出现。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会见证一个理论的推翻




尽有此生待从头


古代有那么多生物吗?你的关注点主要是有没有那么多的生物。

就拿贝加尔湖来说,贝加尔湖约形成于2500万年前,而贝加尔湖每年随着地壳拉张作用沉降约0.03mm-0.3mm,这个速度对于人类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人类的寿命就打100年来说,贝加尔湖的沉降只在3-30毫米之间,依然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果从贝加尔湖形成直到现在,贝加尔湖沉降了多少米呢?

足足9000米。

也就是说,这9000米全是湖中的生物、植物与淤泥的混合,而在地下,随着深度增加,压力与温度都在增加,石油就是在这种漫长的压缩与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的,生成的这种油气顺着孔隙多的岩石向上逃窜,最终聚集在盆地中(主要是因为上层的岩石致密,油气无法继续上浮),等待人类的发掘。

单单一个小小的贝加尔湖就这么厉害了,那庞大的海洋怎么说,简直不可估量,天文数字。在海洋中,无论是海洋动物还是植物,储量都是惊人的,亿万年的沉积,产生已开采出来的这点石油,你认为有压力吗?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探讨。我是科幻船坞,感谢大家的阅读与关注


科学船坞


当一个活的有机体死亡时,它通常会以两种方式之一循环利用——被捕食者、食腐动物或细菌吃掉进入食物链下一个营养级;通过暴露在环境空气或富氧的水中而氧化,有机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和磷酸盐,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但是还有极少部分(0.1%左右)的有机物质逃脱了这种命运,沉入海底或湖泊,保存在缺氧的环境中,与无机物,如粘土颗粒和非常细的沙子混合,这种混合物被厌氧细菌转化成黑色泥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泥浆会积累并变硬,含有1%到2%有机物的泥浆转化为生油岩层。沉积沉积物非常缓慢地将生油岩层推向下沉,每隔百万年左右就会移动几米到几百米,这种逐渐下沉导致沉积盆地的形成。当生油岩层下沉到地下时,温度会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在这些物理条件下,氮、硫和磷原子逐渐转化为干酪根,干酪根是一种由水、二氧化碳、碳和氢组成的中间物质,然后再转化为石油或天然气。

在2000米的深处开始,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干酪根开始释放保存的碳氢化合物,在2000到3800米之间时变成了石油,这个深度区间称为油窗。当烃源岩进一步下沉至3800米至5000米之间时,液态碳氢化合物产生的液体变得越来越轻,并逐渐变成甲烷等天然气体,这个深度间隔称为气窗。当超过8至10公里深后,碳氢化合物会被高温破坏。据估计,平均每100万年沉积50米,有机物需要6000万年才能变成石油,因此,石油被列为不可再生能源。

在全球范围内,科学家估计地球总共拥有20920亿桶石油储备,即2866亿吨。2018年一项发表在PNAS是的研究对地球上生物量普查显示地球生物圈的总生物量有5500亿吨碳,其中海洋生物量虽然只占少部分,但也是天文数字,光是初级消费者的南极磷虾就有5亿吨左右。由于食物链的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左右,海洋中大部分生物量主要为光合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因此石油储量实际上是主要由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包括细菌、藻类和浮游生物,而不是大的动物,这些微生物的寿命很短,可以用天、小时甚至分钟来衡量,因此实际上每年死亡微生物的生物量会远远高于总的生物量。随着微生物逐渐死亡,它们沉入海底,逐渐被堆积的沉积物所覆盖,这个过程持续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逐渐转化为现有的几千亿吨石油也就不足为奇了。


科学闰土


石油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变成的,这是关于石油产生的主流解释之一,但是现在来看并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煤炭是由植物尸体,在沉积的地层之中,然后经过高温高压长时间的地质作用而变成的,属于有机矿物燃料。

当我们探究石油的形成过程中,也理所当然的认为,石油也是由古生物的遗体变成的。那么那些储量上亿吨,甚至几十亿吨的大油田需要多少古生物的遗体也才能形成的啊(不敢想象)。

研究发现,石油中包含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此外还包含着一些硫、氮、氧等元素。科学家因此推测,石油是由地球地层中所含有的丰富的碳形成的,而并不是生物的遗体形成的。由于碳氢化合物的质量比较小,因此更容易跑到地球的表层之中,然后被我们发现,形成油田。

石油由地层中的碳氢化合物形成便是非生物成油理论,该理论是目前主流的石油成因学说,而传统的生物成油理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啦。

尽管我们大规模工业化的使用石油的历史已经超过一个世纪,但是科学家并不知道石油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石油并不是由远古生物的遗体形成,偶尔在石油中发现的动物化石也是它们不小心掉进去的变成的。

不需要计算一个油田到底要有多少只动物才能形成,石油与古生物并没有直接关系。



古生物探索


石油是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有特殊气味,黑色的可燃性油状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关于石油的成因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成油两种说法。


一、生物沉积变油: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江河湖泊中的生物由于自然死亡或地质变化等原因深藏于河床、海床底部,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石油。



二、石化油:石油是地壳内的碳生成的,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目前,第一种说法更光为大众和科学家所接受。

作为生产生活中被被大量使用的“物质”之一,石油已经探明的储量有上千亿吨,而也许这只是地球上所有石油储量的冰山一角而已。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石油?

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一片汪洋,被海洋全覆盖。

那时的地球,环境适宜,阳光充沛,海藻丰富。

那时的地球生物链稳定,物种及个体间竞争小,多为“食草生物”。

那时的地球,海洋生物肆意生长,大量繁殖,惬意地享受着美好生活,海吃海喝,个个长得肚大腰圆,膘肥肉美。



海洋生物独占整个地球!

突然,有一天,海洋生物的平静生活被打破,地球发声大灾难——地质运动。大量海洋生物被深埋海底,开始了它们的神奇演化之旅,并最终造福于人类,这是它们始料未及的。

虽说石油不可再生,那是因为它们的形成周期长,没有个千百万年的岁月打磨,难以形成。

可是水生生物也非长生不老,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生命离去,其尸骸或被其他生命吞入体内,或沉入海底,沉入海底的便加入先前的队伍,开始演化之旅……

与海洋生物相比,人类的历史短的多得多。



不断的、长时间的补给,使石油有了当今如此大的储量。

当今时代的石油开采速度远远大于石油的形成速度,导致石油储量不断减少,在不远的未来,黑色的石油将会从我们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