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中國竟還獲得了一筆戰爭賠款,高達8400萬大洋

清朝末年,由於幾百年的閉關鎖國導致國家積貧積弱,不斷受到一波又一波的列強侵略,幾次都直接打到北京,不僅掠奪了了很多的財產,文物。清政府還要割地賠款。但是,你知道麼?近代的中國也曾獲得過一筆鉅額的戰爭賠款,共計8400萬大洋。這到底怎麼回事?這還要從一戰說起。

清朝末年中國竟還獲得了一筆戰爭賠款,高達8400萬大洋

“14萬勞工參戰”

我們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四年之久,在1918年結束。但是在1917年,協約國家勞動力吃緊,需要大量人力,因此,俄國,英國,法國等協約國家,紛紛要求中國參戰,加入協約國!其實,就是想利用中國免費的勞工!當時段祺瑞政府在看到德國即將失敗的時候,於1917年7月14日,正式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奧匈帝國宣戰。並準備派12萬大軍去歐洲參戰,但是,被拒絕了。歐洲列強看不上中國軍隊的戰鬥力,而其只需要勞工。最後,14萬中國勞工派往歐洲,從事最繁重,最危險的工作,挖戰壕,修碉堡等,最後只有10多萬人回國!

清朝末年中國竟還獲得了一筆戰爭賠款,高達8400萬大洋

“不簽字的合約”

等到1918年的時候,德國,奧匈帝國等宣佈投降了,一戰結束了,中國一下唯一一次成了戰勝國了,揚眉吐氣的段祺瑞派了代表去參加在巴黎召開的對德聲討的巴黎和會。段祺瑞政府提出了廢除德國,奧匈帝國跟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庚子賠款的部分,得到了和會支持,但是要歸還山東半島的權益時,被拒絕,反而將山東權益全部轉給了日本!因此,當時中國代表團是很憋屈的,這個消息傳回國內,還暴發了五四運動,因此,面對國內外壓力,當時的代表團沒有在合約上簽字。

清朝末年中國竟還獲得了一筆戰爭賠款,高達8400萬大洋

“獲賠8400萬大洋”

而民國政府沒有放棄,巴黎和會不支持中國,就繞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單獨跟德國談。因為當時情況下,段祺瑞政府還是對德宣戰狀態,因此德國急需要簽訂和平條約。經過長達兩年反反覆覆的談判,和討價還價,在1920年,中國和德國簽訂平等的協約,廢除德國在中國一切特權,租界等,另外,德國賠償中國一戰賠款共計8400萬大洋。這在當時可是頭一回一個大國賠款給中國啊!而且,這數目可不是小數目啊!

清朝末年中國竟還獲得了一筆戰爭賠款,高達8400萬大洋

在國際上,永遠都是弱國無外交,因此,當時能夠得到這筆鉅額賠款,實屬不易,從這一點客觀評價,段祺瑞政府還是做了一些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