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歷史文化名人(六)——“公車上書”酒泉籍愛國詩人閻毓善

酒泉歷史文化名人

近現代人物篇

“酒泉又見閻百詩,驪歌寫貴洛陽紙。”————參加過 “公車上書”酒泉籍愛國詩人閻毓善。

閻毓善(1872—1933 年) 字慶皆,別名慶階,甘肅省酒泉縣紅山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農曆八月十三日出生於肅州豐樂中截(即今酒泉市豐樂鄉二壩村)。乳名“成才娃”。遠祖系明初從山西五臺移民至此。祖父曾任教諭,辛勤課士,頗有聲望。光緒初,陝甘總督左宗棠駐鎮肅州,指揮大軍收復新疆,號召地方捐助軍費。並向肅州所屬民眾,曉諭討伐阿古柏、收復新疆的重大意義,促進紳民踴躍捐資,支援左師西征。其祖父激於愛國熱情,率先捐獻,左宗棠遂題贈“捐資助餉,異常出力”獎狀,予對褒揚。

酒泉歷史文化名人(六)——“公車上書”酒泉籍愛國詩人閻毓善

閻毓善自幼聰穎,篤志好學。領悟力強。一日,家中人上地幹活,因其田地距家較遠,午間讓他到地頭送飯。幹活的人等不到午飯,來家中詢問,說是已讓成才娃送去。可是,為何飯未送到又不見人?家人急忙四處尋找。後來發現他正爬在溝裡的沙灘上練習寫字,問他“咋不去送飯?”答曰:“走著,走著,想起了幾個字,到溝裡沙灘上去寫。寫著,寫著,卻忘記了送飯。”

四歲時,祖父帶他騎驢到郊外,和風蕙暢,白楊搖曳,好雨如絲。祖父乘興用“風搖樹”出題讓他對下聯,恰巧經過剛割漿的罌慄田,毓善隨口用“雨淋漿”應對。不僅遺詞工整,平仄協調,而且符合眼前情景。祖父認為孺子可教,漸長,毓善便隨祖父到學館悉心培養,從附近幾處私塾直至肅州北鄉一帶的學館,他直帶著毓善傳業授教。由於毓善學習用功,學業長進很快,先在肅州舉院中秀才。又經父親多方奔走,為他籌措了銀兩赴蘭州舉院應試。毓善終不負家人所望,得以中舉。

閻毓善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考中舉人之後,次年赴北京會試,期間正值甲午戰敗,各省就試舉人義憤填膺,同仇敵愾,聚會北京松筠庵,閻毓善也在其中。廣東應試舉人康有為率先起草請願書,反對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中日馬關條約》,毓善與甘肅61名應試舉人積極響應,並在請願書上簽名,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

公車上書”事件,接著,毓善又積極參與甘肅武威籍武舉人李於鍇起草《請廢馬關條約呈文》並聯合甘肅76名舉人領銜署名。呈文提出反對賠款、反對割地、反對日本在中國建廠3條建議,表達了愛國熱忱。

酒泉歷史文化名人(六)——“公車上書”酒泉籍愛國詩人閻毓善

1917年,北洋政府擬任他為甘肅省實業廳長,旋改派為新疆省實業廳長。1918年,毓善到達新疆任實業廳長兼督軍府秘書長,1931年任新疆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在新疆任內他不顧多次政變,官僚操戈的險惡環境,力排眾議,千方百計致力於新疆經濟的發展,創辦農業試驗場,從內地聘請農業科技人員,改進耕作工具,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栽培技術,大幅度提高產量,並在農村大面積推廣。興辦實業,發展經濟,創辦製革廠、工藝廠、更突出的是創辦了新疆第一傢俱有先進設備的阜民紡織有限公司紡紗廠。紡織廠95%以上的工人是維吾爾族。同時他始終不渝地重視興教辦學,由他首創的實業學校、中山小學等,都為新疆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培養了實用人才。

閻毓善在外為官多年,業績卓著,在黑龍江、新疆頗負盛名。他諳熟邊疆事務,具有遠見卓識,熱愛祖國,關心民間疾苦,注意團結少數民族,維護邊疆穩定,包爾漢在《新疆五十年》一書中,給予閻毓善很高評價,足見其貢獻之卓著。

酒泉歷史文化名人(六)——“公車上書”酒泉籍愛國詩人閻毓善

附:

《安西過疏勒河行戈壁十日車中口占》(四首)

閻毓善

雄關經過日西行,疏勒河邊又北征。

馬力末疲初尚健,鳥尺不到四無聲。

井泉絕少瓜堪代,雨露雖濡草不生。

百里一村殊落落,頹垣剩有漢家營。

邊庭暮暮復朝朝,地老天荒萬里遙。

夕照流金餘伏熱,夜行擁被畏涼飆。

石能激火車輪鐵,路不迷人電線標,

望裡小山光燦爛,偏從荒漠韞瓊瑤。

氈裹蓆棚似屋帷,車頭夜鼾任行遲。

莫閒絕塞人憔悴,卻愛平沙路坦夷。

隊隊黃羊看轉轂,蕭蕭神駿自舒眉。

痴兒不覺長征苦,繞膝酣歌樂不疲。

行盡瓜州我馬黃,悔從漢史論班張。

煮茶先品泉甘苦,得菜遑論價錢昂。

土漬塵羹寧有味?風吹破屋更無廊。

京華久厭喧虺甚,差喜邊陲寂靜鄉。

未完待續

圖/網絡

更多你身邊的本地生活訊息

盡在in酒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