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没领过军队打过仗,为何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

胡航科


韩信本来是小兵出身,做过项羽的执戟郎,就是站在后面执戟做依仗的。但项羽根本没有识人之能,导致韩信出走投靠刘邦。纵观韩信的一生,可谓攻必取战必胜,暗渡陈仓败章邯、故伎重演破魏王、背水一战平赵国、乘胜追击下燕代、以少胜多定齐国、半渡而击杀龙且、垓下楚歌灭项羽。你会发现实际上韩信的战略是非常高明的。



我们把时间拉到彭城之战后,刘邦兵败彭城,几乎全军覆没,后来退守荥阳与项羽形成对峙的局面。此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齐王田荣,赵王歇,魏王豹纷纷叛汉归楚。此时韩信接手了兵权,摆在韩信面前的是一群残兵败将和项羽士气高涨的虎狼之师。韩信除非是傻子才会选择和项羽正面交战。此时韩信给刘邦制定了一个战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

你们只看到了韩信垓下之战时的风光,没有看到韩信在彭城之战后就一直策划如何才能形成垓下之战的局面。事实上垓下之围只是韩信战略计划的最后一步,如果从整体上来看,韩信非但不是与强弩之末的项羽对战,而是带着一帮残兵败将经过数年的奋战打败了兵峰强盛的项羽。

韩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汉二年四月,刘邦兵败彭城。同年八月,韩信用声东击西之计生擒魏王豹。汉三年十月,韩信以拔旗易帜之计以三万人灭赵二十万大军。燕国听说韩信灭赵后,归降了汉。汉四年十一月,韩信用潍水击败救援齐国的龙且军团二十楚军,平定三齐之地。经过两年的时间,韩信终于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



在完成了“北举燕赵,东击齐”后,灌婴随韩信平定齐国后,立即南下横扫彭城。彭越,刘贾截断了楚国粮道。至此完成了“南绝楚之粮道”。最后韩信从齐国出发,刘贾从寿春出发,截断项羽东归之路。楚国大司马降汉,与英布率领的九江兵从东面合围楚军。此时项羽面对的局面据《史记》记载: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韩信完美的实现了他的战略意图,最终击败了项羽。

至于韩信为什么这么擅长兵法,可能这真是天赋。而且韩信是从小兵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这就决定了他的理论不会纸上谈兵,总能落到实处。


史之鉴


韩信之前没领兵打仗过,但是后来一出手项羽都不是对手,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来分几点说明。

首先,韩信这个人从小心气就高,不肯跟普通人为伍。所以在他爹妈死后自己就到处流浪没有吃的就讨吃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都背着一把剑,一把象征着尊贵身份的剑。还有一件事就是孙子兵法不离身,这个可以从后面韩信的战法中可以看出来。所以除了讨吃的外所有的时间都在研究兵法韬略计谋。这种人即使放到当代也是很可怕的,整天就围着他那点事在琢磨在想,那么其他人肯定没有韩信领悟的兵法之深。



其次,韩信这个人悟性很高。在刘邦帐下做治粟都尉的时候就想出了划时代的管理思想——推陈出新。这个在当时是没有人有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的,相当于韩信是比当代的战略管理思想要高出一个维度,打起仗来就是降维打击了。哪里有不赢的道理。


再次,韩信面对的对手之中懂得计谋韬略的高人很少。能和韩信一较高下的几乎没有。

韩信面对的对手中懂得韬略,唯一有点希望能克制住韩信的人是项羽的军师加义父——范增。可惜的是范增被陈平使用离间计离间和项羽的信任,最后客死异乡。那么剩下的对手就是不屑于用谋略的项羽、龙且,拥有王室血统的魏王豹,凭学识获得豪门贵族认可的成安君陈馀。

这样韩信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又知道对方军力如何,可以说在战略思想和战术的执行层面上项羽放面没有一个人够得着韩信!那么使用计策起来就类试不爽了。


最后,韩信的另外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之前他一直是默默无闻之辈。对于项羽这种狂傲到天上的人来说不会正眼看韩信的,也不会太过于防备,所以就在战场上吃了韩信的巨亏,致使被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骗过。当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

总的来说韩信之前没打过仗,一开打就把项羽打得促手不及的原因就是韩信这个怪人对兵法理论吃的透彻!然后再加上自己超越当代人的悟性天资从而运用自如。所以能一举击败项羽,成为刘邦定鼎中原的第一大功臣!


竹林论风月


韩信在项羽手下当过亲兵,韩信认识项羽,项羽不认识韩信。韩信有打仗的天赋和才能,没得到项羽的重视。要知道,韩信是项羽的亲兵卫队,十分了解熟悉项羽,也知项羽战略部署和目的。韩信后来叛逃楚军,投降汉军。韩信在萧何推荐下,做了汉军大将。项羽太可怜太可悲了,自已号称天下第一勇士,也是武艺十分高强的大将,竞然不敌自己的一个小兵。韩信从一个小兵晋升为大将,难道不值得项羽学习,研究的地方吗?项羽不警觉,不反省,对韩信大将不熟悉,不了解,怎能克敌制胜?项羽每次打仗,都带着美人老婆。该明白,这是打仗,生死悠关。不是去旅游,不是去游山玩水?项羽打仗,是去保护自己老婆,还是去奋勇杀敌?项羽勇气可嘉,以勇取胜。韩信有勇有谋,以谋略取胜。谋略大于勇,项羽必败,韩信必胜。项羽死在妇人之仁上,项羽为人太正直,耿直,友善,诚信了,永远斗不过奸狡巨滑,凶狠残暴,阴险狡诈的刘邦。韩信十分凶残狡猾,不按套路出牌,抓住项羽的死穴,要害,不足的地方,实行穷追猛打,打死重情重义又宁死不屈的项羽。范增不死,项羽也不会死,楚军也不会全军覆灭。可惜,项羽不听范增的话,才会遭此灭亡,惨败,死亡。


中国美6220


现在很多人都奉韩信为兵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信打败了项羽,但是很多人就纳闷了,在韩信以往的历史中并没有过多的战绩,甚至领兵打仗的时间都很短,为什么能够打败堪称战神的项羽呢?其实这里面包含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韩信个人的天赋和努力

论打仗的天赋,个人认为韩信不如项羽,但是在大规模战略决策方面,韩信则比项羽要强。

韩信早期是项羽手下一个小将领,但是从来不得重用,正因如此,韩信才投靠了刘邦。韩信和项羽两人均与秦国上将军章邯有过交锋,并且都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绩。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信心,一举击溃秦军,可以说项羽与章邯的交手过程中,胜在了气势上,并非战略谋略方面。而韩信与章邯的交锋,则是确确实实的胜在了谋略上。所以以此看来,韩信的战略天赋要比项羽强。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韩信的个人成长经历是极其坎坷和曲折的,韩信是从底层一路成长起来的,到三军统帅这一地步韩信经历了太多太多,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反观项羽,项羽出身楚国贵族,跟随叔父起兵,虽然楚国名义上的首领是楚怀王,但实际上项羽才是楚国军队的首领,项羽从一开始就统领三军,除了个人天赋之外,几乎很少有努力。所以韩信即使遭遇失败也不会一蹶不振,从头再来的勇气要大的多,而项羽则不然,从小没有努力过,没有经历过挫折,一旦遭遇失败就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韩信能够战胜项羽的一方面原因。

第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纵观整个楚汉战争,韩信与项羽之间的交手仅仅只有垓下之战,而其他的时间绝大部分都是刘邦率领汉军主要部队与项羽交战,而韩信则带领的另一支汉军在北方打野发育。

早在蜀地之时,韩信就制定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韩信运用此计策出兵关内一举击败了章邯、董醫、司马欣三人,为刘邦出兵关内扫清了障碍。

自古以来得关中者得天下,占据了关中地区就几乎是统领了整个中原,所以韩信这一手直接使刘邦在楚汉争峰中立于上方。虽然项羽兵力充足,武力强大,但是刘邦民心所向,也有一定实力与项羽争雄。更何况当初楚怀王制定“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刘邦本来就应该是关中王,但是项羽却把其封在了偏僻的汉中,这一来就失了民心。

项羽打败秦国军队之后坑杀秦国军队士兵20万人,刘邦攻入咸阳之后,则秋毫无犯,刘邦的仁义也深得民意,所以在与项羽的争霸中,才能够逐渐由弱变强。韩信也是借了这一契机,沾了刘邦仁义的光,最后才能在垓下打败项羽。

所以说打败项羽也不是韩信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刘邦团队运作的结果,垓下之围项羽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韩信、英布、彭越、灌婴等一大批优秀将领的围攻,才能够打败项羽。所以韩信能打败项羽这一说也许并不成立,因为韩信垓下之战的胜利算得上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如果让韩信和项羽一对一的决战,谁胜谁负还说不定呢。


海佑讲史


刘邦不是皇帝也不是贵族,为什么一造反就能夺取天下?萧何不过是个县吏,为什么一出手就变成汉初三杰之一?诸如此类的问题,其实都有一个差不多的原因。

天才并不是一天练成的,即使是身为兵仙的韩信,也是靠着无数的努力和刻苦学习练成的,韩信带兵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那是韩信没有遇到项羽。



事实上,如果韩信第一战面对的是项羽,他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说韩信一出手连项羽都不是对手,这个说法是错误的,韩信在面对项羽时,明显就是底气不足,而且他也不是项羽的对手。

韩信早年投靠项梁,项梁死后又跟了项羽,做了执戟郎中,韩信在项羽军中应该学习到了不少项羽的战略战术,比如韩信的背水一战就是学项羽的破釜成舟,韩信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大,这也是他日后能成功的原因之一。



还定三秦和彭城之战,韩信都有参与,但并不是领导者,只是作为名义上的大将军,韩信给刘邦出谋划策,这个时期的韩信应该还在刘邦的考察期,并没有委以重任和独挡一面。

毕竟刘邦要重用一个人,不能仅仅凭口上说的,纸上谈兵的故事,刘邦就算不知道,也应该明白,没有实践的纸上谈兵,将是一场灾难,尤其是带兵的将军,如果一旦失败,轻的只有损失兵马,重的都有可能导致整个集团的覆灭。



刘邦在经历彭城之败后痛定思痛,同时也是没有更好的办法来对付项羽,因此对韩信才开始委以重任,让韩信独自领兵打仗。如果刘邦没有彭城之败,如果刘邦一路开挂打败了项羽,刘邦就不会对韩信委以重任,就其独自领兵打仗,那么中国历史上就没有韩信这号人物青史留名了。

在独自领兵打仗后,就开始了一路开挂的军事生涯,韩信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魏豹,魏豹是魏国王室后裔,在秦末农民起义中并不突出,有几分能力,但并不是很会打仗的人,韩信仅仅是用了声东击西之计,就擒拿了魏豹。



韩信是怎么破魏的?

很简单,韩信是假意将主力摆在河东临晋渡口准备渡河,作出攻打魏豹的样子,然后暗中另外派部队从黄河上游的夏阳利用木头做的瓦罐等简易工具渡过黄河,直捣魏豹后方重镇安邑,逼近前线魏军的侧后,魏军惊恐万分,一触即溃,韩信就活捉了魏豹,这就是声东击西之计。

韩信接下来的一场经典战役就是背水一战破赵国,也就是井陉之战。



韩信是怎么破赵的?

简单的说是背水一战+夺旗易帜。本来赵国有一个很历害的角色,就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的孙子李左车,李左车向当时赵国的主帅陈馀提供了正确的意见,可是陈馀不听,这就为后面的失败埋下伏笔。

韩信是将主力军队布置绵蔓水边,军队身后就是河水,退无后路,只有前进,然后另外安排一支2000个的轻骑部队,人手两面旗帜,埋伏在赵军营寨边的山中,然后以河边的主力进攻赵军,赵军就出战迎战,韩信军佯装败退,又丢弃大批旗帜与物资,吸引赵军全军追击,赵军上当,然后埋伏在边上的2000轻骑冲入赵军营寨,将营寨的所有旗帜全部换成自已的,等到赵军打败河边的军队回营时,只见旗帜全是汉军的,以为营寨丢失大乱,接着韩信军前后夹击大破赵军。



韩信背水列阵其实就是激发已方士气和引诱敌军,学的就是项羽的破釜成舟,但也要看对手是谁才能用的,韩信的计谋就是针对没的对手做出不同的计谋。

对付魏王豹这样的,只需要简单的声东击西就行了,对付赵国陈馀这样的,就会稍微复杂一点的背水一战+夺旗易帜,而对付齐国,则是出其不意,对付项羽手下头号大将龙且时,用的仍然是半渡而击的计谋。



由引可以看出韩信的用兵特点是:针对不同敌方制定不同的计谋,把对手研究得非常透彻,重视情报工作,敢用奇兵,敢用险计,出其不意制胜。

再来看项羽的特点,项羽同样是中国历史上千年一出的战神,比之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项羽成名战就是破釜成舟,以5万楚军大破40万秦军主力,这绝对是天下少有的战役,项羽是靠激发已方强大的求生力,以勇猛外加迂回策略大破秦军。



还有彭城之战,项羽靠三万楚军骑兵,大破刘邦56万联军,这是一场非常经典的骑兵突袭战,战术堪称完美,简单的说就是迂回+出其不意+攻打中刘邦指挥中枢,项羽没有从刘邦防守最严密的北方进攻,而是一路绕到刘邦了西边,堵住了刘邦的逃亡之路,再对刘邦的指挥中枢发动打击,大破刘邦,56万联军被屠杀了20万,淹死的,被杀的,被 踩死的不计其数。

项羽的特点就是迂回+强干,另外再带一些策略,项羽从来就不是勇而无谋,相反项羽打仗都有谋略,再加上勇猛,就是战无不胜了。



韩信虽然计谋百出,但有一个弱点,如果被识破了计谋,韩信就必死无疑,就算是垓下之战,是韩信真正首次正面对战项羽,韩信的联军是项羽的七倍,仍然不敢跟项羽硬拼,在首战还被项羽打进了中军,韩信败退。

项羽由于冲得太快,导致骑兵与步军脱节,才被孔将军与费将军从两翼击败,此战项羽以六万人的代价杀死韩信十几万人,终因体力不支而退回垓下。



项羽最终的失败,并不是军事上的对抗,而是输在了心理上,当天晚上,包围项羽的四面汉军全部唱起了楚歌,项羽和手下都是楚人,以为楚国尽失,再也无心应战,当天晚上,项羽就带着800骑兵突围而去,最终失败自杀。

韩信对战项羽是靠刘邦提供了全天下的军队和资源,兵力是七比一,人才、资源更是百比一,最后还是靠心理战打赢的,说韩信一出手能打败项羽,那绝对是吹牛,我是不相信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韩信,史称“国士无双,兵仙战神”,他精熟兵法韬略,在助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未尝一败。


他的很多战例,成为了军事教学的经典案例,从小试牛刀的陈仓之战,到扭转乾坤的京索之战,出其不意的安邑之战,以少胜多的井陉之战与潍水会战,到最著名的心理战—垓下之战。 这些都凸显他的用兵之神,史上无出其右。

但是战神并不是生而知之,也不是他在实战中自学成才的。他的军事才华,是来自于他的师父教授,可不是他天资颖悟,无师自通的。

韩信自小家贫,但他是上天赋予使命的人,必有奇遇。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得一老道收为弟子,传授他直通天道的兵家大道。他上山砍柴的闲暇,就跟老道学习兵法与武艺。这一门是按兵道修行,在宏观上合于天道,才能够稳操胜劵。这个真正的师从不见于历书,而且他的很多功绩和光辉历史也都被史家掩埋。

韩信后续其他世,也都有运用他所学到的兵家大道,征战四方,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比如 曹操和诸葛亮都是他的分神转世,再到后来的刘伯温也是,还有很多历史上的能臣武将,也都是他,一个个名字家喻户晓。他军事方面的才能都得益于在兵家的累世修行。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只是很多背后隐藏的线索不为人所知。只从历史表明的记录是看不到的。 揭开更多宇宙和历史的高层天机 w.,.., tianji.,..,., Cool


化身雷霆


韩信是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将领,人称兵仙,而霸王项羽,他就是战神本神。在历史上,战神和兵仙曾经有过一次惊天动地的大碰撞,在四面楚歌之中,战神最终倒在了兵仙的剑下。

在漫长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和韩信的直接交手就只有这一次,坐拥数十万大军的韩信打败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男人项羽。很多人都觉得很疑惑,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为什么一个没有怎么打过仗的人能够在大决战中一举击败项羽?

其实不然,韩信是打过仗的,只不过他没有作为军事统帅。韩信这个人很早就投靠了起义军,在项梁手下干活。在屡次大战中逐步成长起来,成为了项羽手下的军官。韩信原本就是一个读过兵书的人,再加上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韩信逐渐掌握了战争的真谛。

在项羽手下的时候,韩信有很强的表现欲,几次在主公面前提出自己的见解。可是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而且他是世家大族出身,非常看重一个人的人品,而韩信恰恰在这上面吃了亏。由于他承受了胯下之辱,这在项羽面前就大大的丢了分,项羽非常的看不起他,自然把他的建议也当成了耳旁风。

事实证明,项羽的这种道德洁癖把他推向了地狱,他不重视陈平,看不起韩信,结果一个奇计百出,一个统领大军,帮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韩信在项羽那里遇到了玻璃天花板,于是转投了刘邦,成为了刘邦的大将,一出手就来一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搞定三秦,使得汉王刘邦声威大振。

在不断的战争中,韩信得以理论结合实践,指挥艺术炉火纯青,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是韩信不断的练级打怪的过程,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而在楚汉相争的相持阶段,其实韩信并没有和项羽正面交锋,是刘邦依靠着本部人马在和项羽周旋,而韩信则是北上攻打其他几个诸侯国,于是有了背水一战,使得韩信威震中华。

在这些攻略战中,韩信逐渐形成了组织能力强,心思缜密,算计精准等用兵特点。正是因为他拥有这些特长,所以才有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说法。再多的士兵在韩信的统一指挥调度之下,也能够行动如一人,这一点是靠着勇武与威望carry全队的项羽所不能比的。

项羽在当时就是一个奇迹创造者,他的勇武是跨越时代的,能够让手下的将士对他从服从到盲从,只要项羽在,士兵们就有主心骨。彭城之战,刘邦统帅60万大军攻陷彭城,项羽基地被端,而主力部队还在山东,与强敌作战。

在这样极为被动的情况之下,如果是同时代的其他部队,早已经军心涣散,有的可能已经溃散了。可是项羽的军中则不然,因为项羽在士气就在,士兵们相信有项羽的地方就有胜利。

于是,士兵们跟随项羽,气势如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救援彭城,打败刘邦数十万大军。这一战是项羽仅次于巨鹿之战的得意之作,刘邦56万大军被击溃,被项羽歼灭30万,要知道项羽的兵力远远不及这个数字,这场胜利充分展现了项羽的指挥能力,以及他在军中高人一等的威望。

但是在最后的垓下之战下,项羽真的成为了孤家寡人。他得罪了所有的诸侯,而且他的对手不再是刘邦,而换成了韩信,一个不弱于项羽的军事天才。

面对由韩信指挥的60万大军,只有区区十万人的楚军,再也不能创造出彭城奇迹,韩信的指挥滴水不漏,项羽虽然勇不可挡,但面对韩信的十面埋伏,只能徒呼奈何。一代战神就此落幕。


历史评说


为什么说韩信没有领过兵,没有打过仗,但是他一出手,项羽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为何不敌呢?其实并不然,因为真正韩信与项羽交手并将他打败的唯一一场战役就是垓下之战,在此之前,其实韩信一直并没有正面的和项羽交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现在热火朝天的一款手游就是王者荣耀,里面也有一款人物叫韩信,而韩信所打的职位是什么呢?就是打野,打野并不是和敌方正面的对线,而是偷发育然后发展起来在于对方交手,而历史上的韩信也是如此,其实对抗项羽的主力军的都是刘邦率领的军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刘邦真的是在死扛住项羽,供韩信发育。韩信就在这时去北方打野,他的兵仙的称号也是从那时开始传来的,才有了那么多胜利的战役。


纵观韩信的诸多的战役中,“明修栈道,暗度成仓,”应该是比较著名的一次,率领汉军一举击败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是刘邦可以还定三秦,当时试想一下,章邯早已被项羽破釜沉舟的一战中打的是早已不如从前,后来他投靠了项羽,百姓的心目中自然是非常的记恨于他,反观刘邦的军队就不一样,号称仁义之师的汉军自然是深得民心,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韩信打败章邯等人一切都是意料之中。”

井陉之战

其次韩信的确是在军事上有着过人的天赋,井陉之战中,韩信带领三万多的汉军,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将陈余批示的二十万赵军全部打败,从此韩信的威名也是名震天下,颇有当年西楚霸王巨鹿之战的雄风。最后的项羽也是拜在了韩信的手上,虽然韩信没有与项羽多次的正面交手,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兵家的战术而已,所以韩信的厉害在于他能将兵法全部的用在战场之上,唯我独尊,所以这也是韩信得以被后世尊敬。

其实想要获得成功项羽是显然不能的,他过于的骄傲自大,曾经韩信是项羽帐下的一名小将,可是项羽有眼不识泰山,将来打败他的恰恰是这名小将。如果项羽当时可以向刘邦一样的重用人才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人皆可为舜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谁说韩信没有打过仗的。

韩信早就投军到项梁麾下,打过仗。

后来项梁战死,韩信转投靠到项羽麾下。

这段时期,韩信应该连续参加了几次大战役,但未必是高级军官,可能是低级军官。

不过,他曾在项羽身边担任持戟郎中,也就是贴身警卫的意思。

贴身警卫的军衔不高,却是项羽的心腹,能够和大老板说话的。

韩信这个持戟郎中,也不是什么真正意义的警卫员,类似于参谋的角色。

然而,项羽这个人刚愎自用,而且很看重部下的人品。

韩信之前曾经黑社会流氓打倒,强迫从胯下钻过。项羽认为韩信此人不是好汉,是猥琐小人,不应该重用。

韩信多次向项羽献策,项羽都不听,还出言讥讽。

久而久之,韩信觉得这里没有前途,就逃走了。

大家注意,韩信逃到刘邦那里的时候,已经在项羽手下整整2年。

期间项羽不断作战,从南打到北,韩信作为军事人员,当然也是参加了作战。

话说回来,韩信真正打仗未必打得赢项羽。

项羽失败的原因是政治,而不是军事。

项羽不太懂政治,几乎是以自己区区力量同全国诸侯为敌,根本就不可能胜利。

他也不想想,当时秦朝实力那么强,在全国诸侯反对下还是垮台了,何谈他自己。

说难听的,项羽的政治能力也就是吕布的水平,而刘邦、韩信都是老谋深算的曹操、刘备水平,项羽能够支持这么久才被消灭,已经很难。

韩信第一次和项羽交手就是彭城之战,刘备、韩信大主力把项羽老巢徐州都抄掉了。当时项羽在山东作战,前有敌人,补给基地又被占领,对方兵力又这么庞大,正常来说项羽就完了。

结果战神项羽名不虚传。他以区区3万骑兵突袭,击溃韩信、刘邦56万大军,歼灭30多万。

其实,此战项羽就应该完蛋的,只是依靠超人的指挥才能,进行了奇袭才偶然获胜。

虽然韩信仍然奉行实力碾压战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逐步消耗项羽的实力,最终获胜。

比如著名的垓下战役,项羽楚军10万,而韩信、彭越、英布等会合刘邦后,汉军参战兵力已超过60万人。其中韩信轻率的部队就有30万。

这种作战,双方实力相差太远,项羽不可能每次都创造奇迹。


萨沙


大家不要忘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就是从项羽那儿学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学过历史人都知道,在投奔刘邦之前,韩信一直在项羽那儿当执戟郎中,说穿了就是守在项羽帐前保安。本来嘛,他从小就对将来能指挥千军万马作为自已远大理想,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每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如今,他直接面对当时最优秀军事统帅,这样机会恐怕千年也难等上一回。所以,每当里面高级将领与参谋们在召开军事会议时候,韩信都会竖起耳朵全神贯注地倾听。天长曰久,竞被他也看出些门道来。有的时候,里面的人会为哪种作战方案最佳,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韩信忍不住会冲进去,大声与他们争论起来,大胆提出自已方案。项羽多次警告,你就是一看大门的,这里没你什么事,少哆嗦。可韩信是个驴脾气,依旧我行我素不改初衷。项羽忍无可忍将他打了个半死。心灰意冷韩信听说了目前郁郁不得志而又礼贤下士刘邦,便决定去投奔他。项羽做梦也想不到,自已最后的灭亡竞是来自于自已身边一个小小保安。韩信已经在他那儿功德圆满修行毕业,也成为了一代军事奇才。只是他项羽没发现而已,眼睁睁把一个人才送给了对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