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白雀园镇赛山村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赛山村位于白雀园镇中南部,北与凉亭乡杨河村接壤,东与老山村相邻,西与新县八里畈镇搭界,南与汪河村相连。赛山村因赛山而得名,赛山,又名唐宋山,地处大别山北麓,光山县城东南部与新县八里畈镇交界处,最高海拔374.3米,山内群峰叠起,林木葱茏,花草繁多,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云雾缭绕,景色宜人。神话传说唐宋山与相邻新县沙窝境内的白云山试比高低,唐宋山肆意猛长,尖端要刺破天顶,触怒了玉帝,玉帝命雷公霹之,唐宋山被降了下来,从此唐宋山就传名如今的赛山。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赛山奇峰千仞,气势磅礴。清洌的河水在山下环绕迂回,鹊鸟在林间嬉戏追逐。这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迷人景色,再加上马金锭地传奇色彩,便成为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于是,他们在这里武文弄墨,吟诗作赋,留下了许多诗篇。明人蔡凤翘有诗云:“一入层崖曙色平,乾坤徙倚笑浮名。人寰台榭同轮转,山树飘摇似战争。贝叶当年翻上界,宁花此日散弦城。振衣千仞闻樵唱,疑是空中孤鹤鸣。”诗中描绘的秀岭巍峨,曲径通幽,樵夫对唱,音啭空谷,声情并茂,高亢清越的动人情景,就是流传至今的光山县“三台八景之一”的赛山樵唱。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明嘉靖《光山县志》记载:赛山其水临仙河导源,山外恒闻山中樵歌声,或荷薪中途行歌,相互传于空谷间。幽中有燃以夜读如毕,咸其人者耶!清乾隆县志记载:元陈尧子于此山避兵,常游此坡醉仙洞、睡仙石,时闻樵歌而无人。洞中不时传来弈棋声,南坡脚下有油盐罐,时出油盐可食,这就是“赛山樵唱”的由来。明人贺守约有《赛山樵歌》:“名山千郁仞嵯峨,石室棋残有烂柯。一曲长歌忘世虑,浮云流水意如何。”的佳作。明人蔡凤翘、清人蔡麟、杨载翰等均有赞美赛山樵唱的诗作流传后世。如:“四百峰头看圣水,三支川外听樵歌”,“樵歌天外度,鸟语空中闲”,“三更赛山闻樵唱,万千才子竞风流”等等传世杰作。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赛山村座落在赛山岭东部和东南部支岭的脚下,是两县、三乡、七村结合部。从光山县城出发,沿106国道行至白雀园镇西南9公里大尖山茶厂入口处,一路山路蜿蜒,途径老山村、赛一村,到达赛山脚下,可见青山环抱中,一座曲水流觞的小山村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她就是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走来的赛山村。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千秋青山没有任何墨色,依旧是人们心中完美的画卷;万古溪流没有瑟瑟琴弦,依旧是人们心中的婉转良音。发源于大尖山的刘河流域似一条澄澈的玉带,顺村庄涓涓流向白露河,汇于淮河流域,以恬静灵秀的姿态,被历史长河珍藏,愈久弥香。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如今的赛山村,林壑尤美,溪水淙淙,山水田园相映成趣,无不散发着迷人的光辉,一曲曲“赛山樵唱”余音袅袅,向人们再现了一处安宁和乐的“世外桃源”,终将被真正懂得欣赏的人们知悉传诵。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仙人脱靴的传说:在赛山村黑龙关的路途上,天缘一石。石上有似于靴子一样的深痕,相传八仙经过此地,在此休息,脱靴倒灰尘,在此石头上磕了一下,而留下靴痕,是为“仙人脱靴”。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油七罐的传说:在赛山村雷盘坳小庙路边上有一个特大的石头出土面,体积约80方,正顶端现有若0.2方的一个石窝,相传在远古之时自产油七,可供一湾食用,全因人贪心不足,想多产而出售,请石匠将石窝锻大,哪料事与愿违,石窝被毁。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白雀园镇赛一村


赛一村位于白雀园镇中南部,北与凉亭乡杨河村接壤,东与老山村相邻,西与赛山村搭界,南与冯寨村相连,全村1608人,386户,耕地面积726亩,17个村民组,具体是:上大冲、小胡湾、大胡湾、刘大冲、项湾、杨树尖、晏湾、杨洼、骆庄。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在豫南老区,信阳市光山县白雀园镇西南隅,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唐宋山,山的脚下,有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人杰的灵的小村庄(白雀园镇赛一村民组)小胡湾。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据村里的老年人讲,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家境贫寒要过饭,并要到我们这里。当时,到我们小胡湾村东头时,又病又饿,一头倒在村东头山脚下的田埂上起不来了。也是朱元璋命不该绝。恰巧,被一送饭村妇发现,她见朱元璋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从身边竹筐里拿出一罐绿豆粥米,盛了满满一大碗,给朱元璋吃下,又回家熬了一大碗姜糖水给朱元璋喝了。不大一会儿,只听朱元璋腹中阵响,又接连放了几个响屁,额头渗出一层细细的汗珠来。就这样朱元璋得救了。面对村妇的救命之恩,朱元璋倒身便拜,并发下重誓:他日若有出人头地,一定要用八抬花轿抬您老人家去亨清福。村妇淡淡一笑,扬长而去。原来,那村妇并非凡人,乃是观音菩萨特意前来搭救朱元璋的。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第二天在朱元璋倒地之处,涌出一眼清泉,村民们便在此挖井一眼,井宽三米见方,深不见底。此井一经现世便非同凡响。此井水甘甜清冽,沁人心脾,无论当天用水多么厉害, 第二天早晨,井水仍至井口,不漫不溢。大旱之年,其他村子的水井干枯龟裂,而此井依然绿莹莹。更令人称奇的是,人站井边,不时能看见井台底似有花轿上浮,但却不见迟迟上来。故此,人们便称此井为花轿井。从此,小胡湾花轿井,方圆百里,老少皆知。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现在,花轿井仍在,井台水依然清澈如昔,冬暖夏凉,喝起来还真有些甜味呢。每当老家来客,乡亲们泡上一杯香茗,末了总忘不了说上一句:“这茶是本地所产信阳毛尖,水是花轿井水。”说者满脸自豪,听者也能喝上此井水而倍感莫大的荣幸。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在赛一村有个地方叫哑巴洼,哑巴洼原来不叫哑巴洼而是叫深塘洼,这个故事也是与朱元璋有关,据村子里的老人们讲,朱元璋小时候讨饭来到了唐宋山脚下,赛一村乞讨,因当时的老百姓都家境贫寒,哪还有饭施舍给别人。这时几乎讨完了每个村庄,肚子还没有讨饱的朱元璋更是愁上加愁,好心的一位老人叫起元璋到深塘洼,大地主家里去讨。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朱元璋忍饥挨饿,硬着头皮往他家走,来到他家后,看见甸户们都在忙碌便张口乞讨,可没有一个人答话。朱元璋心想我跑了这么多路讨一口饭,连回答的人也没有,就生起气来,你们都是哑吧?朱元璋在地主家也没有讨到一粒米,这件事慢慢的就传了出来,老百姓笑话甸户见面就说你们是哑吧,时间长了人们就把深塘洼改叫成哑吧洼。


美丽白雀园一村一故事之赛一村、赛山村


文字素材:龙斌忠 hurzh88 青帝福源

图片素材:hurzh88 月影 老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