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在前天跟隨北大中文系李零教授看山西武鄉石窯會石窟的文章中,我們說過,中間路過一條小河,河上面是208國道的跨河大橋,旁邊有四五個廢棄的橋墩。

這幾個廢棄的橋墩大有來頭,它和閻錫山有關,也和抗日戰爭有關,它見證了武鄉軍民的一段抗戰史,更是記載了山西鐵路的一段歷史。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先來看這幾個破舊橋墩的樣子:小河不大,也不深,河床倒是挺寬闊的。幾個橋墩兩兩相聚七八米的樣子,高約十五米,下粗上細,頂端再膨出一個圓盤頂,像一個個杏鮑菇的樣子。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白晉鐵路遺存橋墩

橋墩用石塊壘砌而成,赭色為主的紫砂石一塊塊方方正正,一圈圈交錯壘砌,堅固結實。

橋墩其中一座已經從根部倒塌,一截兩三米長的橋墩一頭倒在河裡,中間沒有看到鋼筋。另一座橋墩中間有很大的裂痕,但原貌未變,依然挺立。

與橋墩並行相隔不遠的東側,就是國道208,方正直線條的水泥橋墩和道路護堤顯得生冷,遠不如這幾座破舊橋墩的圓潤而有生命力。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橋墩東側就是208國道

這幾座破舊的橋墩就是山西鐵路歷史上存而又消失的白晉鐵路的橋墩。

白晉鐵路又稱為白晉線,是民國時期山西督軍兼省長閻錫山的政績工程。它的出現和使用僅僅維持了6年時間,而且還成了當時國、共、日三方爭奪和鬥爭的一根“軸線”。

按設計,白晉線從山西祁縣白圭鎮到晉城大口村,預備接通河南焦作,全線長達300公里。這條線路和如今的國道208走向基本相同。如果要是從鐵路線走向看,也是頗有點今日的太焦高鐵的感覺。

說到山西閻錫山修鐵路,大家第一印象是不是窄軌鐵路?是的,和當時的標準軌矩1.435米不同,白晉鐵路採用的是和山西正太線(石太線)、同蒲線一樣的法國型1米窄軌。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鐵路線路開通時間圖

正太鐵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條鐵路,它是橫向通往河北的。再就是縱向的同蒲鐵路,它從大同經太原到達運城市的蒲州鎮,線路稍向西撇。

同蒲鐵路是山西的一條大動脈,從窄軌到標準軌,從民國一直運行到現在。它是閻錫山的一項政績,也是造福山西人民的民生工程。

而白晉線的走向是往東撇的,在祁縣附近連接同蒲鐵路。如果修通,在地圖上看,恰似在山西省的平行四邊形內畫出了一個“人”字。

民國21年(1932),閻錫山提出“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白晉線是規劃中的21條鐵路線之一。

只可惜,白晉線命運多舛。也許和名字裡帶有一個“白”字有關,一切都白乾了。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1935年6月白晉鐵路正式開始施工,經過兩年多苦戰,路基斷斷續續修至長治時,日軍全面侵華戰爭爆發。1937年秋,白晉線建設被迫停工。

日寇佔領山西后,為方便調運兵力、運送物資、掠奪我中華資源,開始著手修築鐵路。在實際勘測線路中,發現了白晉鐵路路基。遂以白晉鐵路為基礎,修築了從祁縣東觀村到潞安長子門的鐵路,1940年7月全面通車,命名為“東潞路”。

“東潞路”修通後,立即成為日軍運送物資兵力的主幹線。日軍以鐵路為鏈,沿途建碉堡為鎖,對我實抗日武裝施圍困和分割封鎖,成為日軍“囚籠政策”的主要工具。

據資料記載,“東潞路”鐵路全長近200公里,分票車和貨車,票車就是客車,沿途設有太谷、東觀、子洪、來遠、分水嶺、沁縣、夏店、潞安等20個站點。

石窯會村就位於武鄉分水嶺一帶,距離來遠只有十幾公里。這條鐵路線將太行、太嶽山區分為兩半,截斷了我抗日軍民各區之間的聯繫和支援。

當然,沿線老百姓還是習慣將它叫做白晉線,而抗日戰爭期間,著名的白晉戰役就發生在這條鐵路上。

在白晉線全面通車之前的1940年5月初,我八路軍129師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及時洞悉了敵人的企圖,決定破擊白晉線,切斷敵人的“血管”,這才有了抗戰期間著名的白晉戰役。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魅力長治叢書——紅色尋光》中的記載

據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魅力長治叢書——紅色尋光》第67記載:“僅一天兩夜時間,徹底破壞跌路50公里,摧毀大小橋樑50餘座,炸燬火車一列,斃傷敵350餘人。”

位於武鄉石窯會村石窟附近的這幾個橋墩,就是當時戰役的見證。橋墩雖無言,卻成了最好的戰爭親歷者。

由於這幾個橋墩藏在崇山峻林之中,平時不為外人所知,當地百姓習以為常也不知道它的重要性,也沒把它當做什麼了不得的物件。

但是,同樣是白晉鐵路,同樣是廢棄的橋墩,12年前,晉中市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時,在祁縣來遠鎮發現了白晉鐵路遺存的三個橋墩和一小段路基,最後登記為“劉家堖村白晉鐵路遺址”。

山西長治是否把石窯會村這處鐵路遺址作為文物登記,目前沒有找到資料,不能妄下斷語。倒是有一塊罕見的侵華日軍刻石碑2010年在長治市區發現,上面有詳細的有關“東潞路”的情形。

據當時的新聞媒體報道,該碑是昭和十五年入侵長治的日軍高崎部隊所立,碑文記敘了日軍修築潞安東線鐵路至京漢鐵路連接線工程時的具體情況和修建鐵路的所謂“重要意義”。

山西一條短命鐵路,只存在6年,卻成了國共日的生死線

長治發現的侵華日軍刻石碑

白晉戰役之後,我抗日武裝和日軍圍繞白晉線展開了拉鋸戰,上演了一出山西版的“鐵道游擊隊”之戰。

抗日軍民撬鋼軌、奪貨車物質、割電話線。奪到的物質充實武裝、撬下來的鋼軌運到黎城黃崖洞兵工廠,造成槍支再用來打擊敵人。白晉線就在毀、修、毀中延續了四五年的生命。

抗戰勝利時,日軍在投降前自己拆除了長治至沁縣的鐵路。抗戰勝利後,國共兩黨在白晉線沿線戰事不斷。白晉鐵路大部分被破壞,一直到最後,閻錫山將剩餘的鐵軌全部拆除,白晉線於是完全譭棄。

前前後後,山西鐵路史上最短命的鐵路白晉線斷斷續續只存在了6年,就湮滅在戰爭的硝煙中了,只在沿線各地殘存著一些遺蹟。

這些歷經戰火硝煙的橋墩除了外表滄桑之外,那挺立70多年的身姿依然挺拔,也似乎在嘲笑當今某些橋樑的工程質量。

山西武鄉石窯會村,不僅有北魏石窟,還有戰爭的紀念物,山西鐵路史的一個見證物。訪古村、看文物,瞭解歷史,認清當下。


請關注 ,看過多古村故事。
(本賬號系網易號家鄉特色內容簽約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