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要把帮助自己“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活活饿死?

O-O你们都是万恶的源泉


中国官员失势以后最喜欢讲一句话:后代子孙不得为官。

当官的魅力很大,或者说权力的吸引力太大,前呼后拥,众星捧月,那种被吹捧以及下属的服从对精神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一种感觉,连金钱也不能。

索额图有资格说这话,在被康熙幽禁的那段岁月,他是否告诫过自己的后代子孙不要进入官场,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象他对政治的残酷已经有了新的认识。

政治的本质是利益角逐,是一群人在分饼,有的人分得多,就会引起另一些人的不满。索额图其实不必死,又或者说他死的可怜。

这么一位高管竟然是被饿死的,但对康熙来说,这却又是一种相当仁慈的处罚,好歹给索额图保留了一个全尸,保留了一点不必受到刑罚的尊严。

索额图对于康熙不能说没有功劳,他的功劳很大,而且也无法抹杀,这一点就算是康熙扪心自问也不得不承认。

康熙登基时只有八岁,四大顾命大臣中鳌拜逐渐独揽大权,把这位小皇帝架空成为一个傀儡。鳌拜是一个“鹰派”的政治强人,早年他效忠于皇太极,把多尔衮压制的死死的,使得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无法继承皇位。

顺治帝的登基鳌拜立下了大功劳,这也是鳌拜专横跋扈的底气之所在。也让他渐渐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以“攘臂上前,强奏累日”的大不敬姿态逼迫14岁的康熙处死了苏克萨哈。

这让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顿时尖锐化,康熙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鳌拜为自己的胜利而洋洋得意,索额图则嗅出极度危险的政治信号。

鳌拜虽然专权,但不敢篡位,索额图抓住这一点选择了站在康熙这一面。他设计帮助康熙推翻了鳌拜,由此迅速在朝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势力。

鳌拜的倒台伴随的是索额图的崛起,这时候的权臣从鳌拜转换为了索额图,其性质不过是一个比较不听话,一个听话。

年幼的康熙在经历过鳌拜专权的恐惧后,已经不愿意再看到任何大臣的崛起,对于索额图康熙是有戒心的,是保持着警惕的。

所以,他开始扶持纳兰明珠,这是康熙为了平衡朝廷中的权力。康熙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他不偏向于任何一个大臣,他的精明之处表现在维持权力的平衡,这一点即便如嘉靖皇帝都稍有逊色。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成为了朝中的两大权臣,相互掣肘,而康熙则像一个操盘手不断的调整这两人的权力平衡。

索额图权势日盛。会地震,左都御史魏象枢入对,陈索额图怙权贪纵状,请严谴。上曰:“修省当自朕始!”翌日,召索额图及诸大臣谕曰:“兹遘地震,朕反躬修省。尔等亦宜洗涤肺肠,公忠自矢。自任用后,诸臣家计颇皆饶裕,乃朋比徇私,益加贪黩。若事情发觉,国法具在,决不尔贷!”是时索额图、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党,贪侈倾朝右,故谕及之。上并书“节制谨度”榜赐焉——《清史稿·索额图列传》

康熙借地震为由敲打了两人一番,其实就是在警告两人不要做的过火。

而在三藩之乱中,朝廷中曾经发生过该削藩还是维持现状的争议,康熙的意思是:

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但索额图想要维持现状,所以不建议削藩,“索额图请诛之。上曰:“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而明珠则赞同了康熙的提议,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意味深长的说到“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

实际上表明这时候的索额图已经在康熙心里失去了份量。

但这些都不足以让索额图倒台,他的人生转变发生在皇太子胤礽所引发的“九子夺嫡”这件事情上,围绕着康熙百年之后的皇位继承权所引发的“九子夺嫡”之争不仅让索额图倒台,也让许多大臣皇子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几家欢喜几家愁。

皇太子胤礽在康熙那里几度失宠,又几度被信任。起初,胤礽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建立党派,这一点让康熙十分不满,加上胤礽愈发骄纵,索额图这时候自然也就成为了替胤礽背锅的替罪羊。

康熙最后是怎么评价索额图的呢?

昔索额图怀私,倡议皇太子服御俱用黄色,一切仪制几与朕相似。骄纵之渐,实由於此。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从康熙的第一功臣变成了第一罪人,可见当时九子夺嫡之争所引起的政治风暴是多么的残酷。但索额图可以不死吗?他不必死,康熙完全可以解除他的官职,让他回家养老。

但是索额图是一个政治老手,康熙知道他只要还活着,必然就会和朝廷保持着一种藕断丝连的关系,为了自己的统治稳定,再加上皇太子胤礽种种出轨的行为。

康熙不得不担心,不得不顾虑,所以索额图也就必须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替胤礽背了一个锅,而这也激发了康熙两父子之间的矛盾。

九子夺嫡引发的斗争也让康熙愈发心力交瘁。


围炉谈史


根正面红的官三代,康熙皇帝的叔国丈,权倾朝野人称“三眼索相”的索额图,一生主要有三大功和一大过,只是这一过注定其难以善终。

索额图的第一大功:辅佐康熙智擒鳌拜

康熙即位之时,年仅八岁,因此朝政皆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来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索尼年迈不能理事,苏克萨哈因曾是多尔衮的人,所以一直被其他三人排挤,遏必隆属墙头草,看风向来做事。

满清的第一勇士,强势霸道的鳌拜,一步步成为大清的第一权臣,其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到了极致,满朝文武他想杀谁就杀谁,竟无一人敢吱声,康熙是愤怒到了极点,立誓一定要铲除鳌拜这头野狼。

孝庄太后钦点索尼的孙女为康熙的皇后,因而索额图以及整个赫舍里家族,便毫不犹豫的站在了康熙的身后,为康熙铲除鳌拜贡献全部的力量,正是由于索额图的鼎力支持,才使得康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鳌拜。
索额图的第二大功:辅佐康熙平定三藩

康熙即位之后,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朝廷每年要拿出近一半的赋税来供养他们,对朝廷而言,三藩是撤亦反,不撤亦反,即如此何不早撤,康熙的意思是晚撤不如早撤,朝廷也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平定。

但满朝大臣中,唯有明珠、陈廷敬二人支持徹藩,索额图是反对徹藩的,因为他深知朝廷的财力和兵力,一旦三藩起兵造反,朝廷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定他们的,所以其是极力反对徹藩的,其建议缓几年待朝廷实力强大一些,吴三桂再老一些,再进行徹藩亦不迟。

当康熙坚持徹藩之后,引发了吴三桂等人的判乱,索额图并未因之前反对徹藩而消极怠工,反倒是积极为康熙出谋划策,为三藩的平定贡献了全部的力量,因此三藩平定之后,深得康熙的倚重。
索额图的第三大功: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自崇德八年始,沙俄就屡次派兵侵扰我们边境,康熙在平定“三藩”叛乱后,便开始集中力量准备反击沙俄的侵略,从康熙二十四年到二十五年,清军发起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挫败了沙俄的侵略,收复了雅克萨。

沙俄被迫向清政府求和,遣使臣到北京,要求谈判,康熙二十七年,索额图奉命担任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谈判东北边界问题的首席代表,并签定了第一个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

索额图忠实地执行了康熙帝的旨意,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缔结的,清朝虽然未能收回茂明安游牧地,却阻止了沙俄的进一步侵略,保证了两国边境居民的安宁生活,巩固了北方边疆。
索额图的一大过:支持太子胤礽谋夺皇位

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皇后因生太子难产而死,康熙一方面为稳定朝局,另一方面为深爱着皇后,所以胤礽在年仅两岁的时候,便被康熙立为大清帝国的储君。

索额图作为叔外公,当然是坚定不移的支持太子的,胤礽和索额图有两点没有想到,一是康熙的其他儿子都非等闲之辈,二是康熙的身体太康健了,使得其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因为胤礽是上有雄才伟略的父皇,下有个个才华横溢虎视眈眈的兄弟,为了早登大宝,索额图为胤礽不止一次的设计陷害康熙,想让康熙做太上皇亦或暴病而亡,可康熙是何许人也?

待其察觉了太子胤礽和索额图的不轨之行后,立马把索额图给囚禁了起来,并将其家族及其党羽一网打尽,且钦定索额图为大清第一罪人,正是念其之前的功勋,才没有对其加以刑罚,而令其受饿而死,以留全尸。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无论皇帝睿智昏庸与否,作为臣子的都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尤其不能去碰储君这根红线,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是倒在了储君的路上。

索额图及其家族在康熙朝,已经富贵至极了,但其仍不满足,想让赫舍里家族的荣耀,走的更长远一些,所以其倾尽所以把宝全部压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

然而太子胤礽一是能力有限,二是生不逢时,所以索额图的宝压错了,自古无情帝王家,太子胤礽尚且自身难保,何况你索额图呢,困饿致死已算康熙给予的恩典了。


清史宴


康熙饿死的不是什么“除鳌拜平三藩”的功臣,或许说只是一个曾经的“除鳌拜平三藩”功臣,这个人大家也都熟悉,正是索额图,当然了,肯定不是韦小宝。

康熙皇帝是大清入关之后的皇帝中,最牛的皇帝了,开疆扩土不在话下,一生在位60年,潇潇洒洒走一回,一生功绩无数。

当然了,在康熙8岁的时候,康熙就登基做了皇帝,和所有的幼年皇帝一样,康熙想要顺利亲政,掌握大权,也要过“权臣”这一关,他面对的权臣,是鳌拜,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好在康熙有孝庄太后给他撑腰,否则他也很难有大的作为,孝庄作为大清朝的定海神针,成为了皇帝的保护伞,否则哪轮到他康熙做皇帝呢。

少年康熙,尽管胸怀大志,但是尚未成熟,此时的康熙与鳌拜相比,势单力孤,中国有句老话,叫胳膊扭不过大腿,但是康熙作为帝王,有他的不甘心,不甘于鳌拜欺辱的康熙,决定培养自己的势力。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培养自己的势力,可是满朝文武都和鳌拜走的很近,谁会站在一个少年帝王这边呢?万一事情败露,那可是要身败名裂。

这时候有一个人占了出来,和少年皇帝共进退,这个人正是索尼的儿子索额图。索额图搜集了一些亲信,送入宫中,供康熙驱使,等待时机成熟的时候,康熙和索额图决定给鳌拜雷霆一击,他们谋划许久,最终决定实施。

这次的宝,索额图显然压对了,他赢了,成为少年康熙身边少有的忠臣,他得到了康熙的信任,升官发财自然少不了,本来索尼的权势就很大,到了索额图这一代,没有没落,他们家族的辉煌延续了下去。

后来,康熙平定三番的时候,索额图再次发力,成为大清朝康熙年间少有的大功臣,一时间风格无两,但是这样的索额图让康熙有点为难,他希望臣子有能力,但是不希望臣子太过有能力,功高震主,这让康熙很不安,于是纳兰明珠逐渐在康熙有意的培养下,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与索额图互相牵制。

索额图的势力被康熙裁剪限制,明珠的势力被康熙培养,康熙成为了一个权利的平衡者,他有效的防止了一家独大,作为历史上最会平衡的皇帝,把索额图安排的明明白白。

在与俄国的交涉中,索额图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与俄国据理力争,划定了边界,此时的索额图,还是一个名臣。

直到后来,索额图再一次押宝,他把身家性命压在了胤礽身上,结果胤礽是一个不堪重托的人,他们密谋篡位,最终失败告终,对于这样的人,康熙从来都不会手软,如果不是他有功劳,饿死他这样的便宜事,康熙一定不会给到他。

康熙对于处罚索额图,内心也有一丝的忧愁,但是身为帝王的康熙,只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而不是最有人情味的决定。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在1703年9月21日,饿死在了宗人府。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索额图和纳兰明珠,双双走下权坛,只留下一声轻叹!


野史日记


无论在《康熙王朝》还是《一代名相陈廷敬》甚至《鹿鼎记》里,索额图都算不上英雄,只是一个结党营私、横行霸道的权臣。但正史里的索额图在康熙早年间可谓重要至极,乃至居功至伟,但晚景凄凉,竟然被活活饿死在了牢里。功归功,过归过。我们聊聊这个“擒鳌拜平三藩”的功臣索额图。

赫舍里家族拥立几代爱新觉罗家族,功勋显著,索额图因功脱颖而出。

索额图是索尼的第三子;是康熙的第一个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的叔叔;太子胤礽的外叔公。索尼是拥立顺治的功臣,因而顺治归天的时候,索尼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了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康熙初年,鳌拜擅权,索尼托病在家,暗察形势。结果还是孝庄太后棋高一着,用一个皇后就把赫舍里家族拖下水,绑到了自己孙子康熙的战车上。康熙4年(1665年)9月康熙与时年11岁的赫舍里大婚。康熙6年(1667年)3月,索尼在临死前与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上书请求康熙亲政。康熙没有马上答应,而下诏褒奖索尼忠心为国,加授一等公,与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袭。索尼力辞,康熙帝没有准许。同年6月,索尼病逝,谥号文忠。

赫舍里家族成为了康熙早年重要依靠的对象,索尼的长子噶布、五子心裕、六子法保都曾承袭索尼的一等功爵位,却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而索尼的三子索额图一直到康熙7年(1668年),仍然只是个吏部右侍郎。

康熙8年(1669年)5月,对鳌拜专权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在索额图的支持之下,康熙终于下定了“擒鳌拜”的决心。索额图辞去侍郎职务,任一等侍卫,谋划了以突袭的方式,逮捕了鳌拜,惩其党羽,最终使得康熙得以真正亲政。而索额图居功至伟,相应回报是同年8月,升任国史院大学士;康熙9年(1670年)恢复内阁制,索额图改为保和殿大学士。

在“平三藩”的8年时间里,实际上也是索额图当权的最主要时期,一开始索额图从大局出发,严正反对“撤藩”,“恐引激变”,请将建议撤藩的人处死,遭到康熙帝斥责。但是撤藩最终引起了“激变”,而索额图积极出谋划策,因而索额图的“运筹帷幄”的军事才华也得以展现,“公料理军书,调度将帅,皆中肯要。”经常是一封封告败的奏报来了之后,康熙实在没信心了,就“凡事交与索相权决”吧,而索额图则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观点意见总结汇报给康熙,帮康熙在千丝万缕中,找出对策,再“交与康熙咸决”。

比如广西抚巡傅弘烈请求亲率兵进剿云、贵。因为傅弘烈经历实在太复杂,曾经因为告吴三桂差点被砍了脑袋,后来被赦免后,又被吴三桂抓了一起反叛,然后他又从吴三桂阵营里反正了出来,还顺手捎上了广西将军孙延龄一起反正了。所以康熙举棋不定,于是让兵部拿意见,兵部很干脆,不允许。傅弘烈一怒之下,上书说,你不让我出兵,那我这个巡抚不干了。只有索额图支持允许傅弘烈出兵,要给予傅弘烈最大的信任。果然傅弘烈对清朝忠心耿耿。康熙19年(1680年),傅弘烈被吴三桂党羽、叛将马承荫拘禁,押送桂阳,最后绝食而亡。康熙趁机将傅弘烈立为典型,给予表彰,可以说政治效果非常突出。

所以说,索额图在平定叛乱、统一全国的事业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皇亲国戚的身份成就了索额图,最终也害了索额图。

在《康熙王朝》里,康熙大骂索额图为“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这个在时人笔记《啸亭杂录》里面有典故的。虽然索额图并没有像《康熙王朝》里那样,利用假朱三太子杨启隆之女丹丹,来精心谋划了刺杀康熙拥立胤礽的案子。但是索额图本身做为胤礽的外叔公,他是实实在在的胤礽党。而且索额图对胤礽用心之专,那真是压上全身家的。

康熙羽翼丰满的时候,开始设法摆脱赫舍里家族势力。为了摆脱赫舍里家族的势力,康熙培养了明珠势力,并且早在康熙22年(1683年),先后革除了心裕銮仪使、佐领,仍袭一等伯,革法保一等公,革索额图议政大臣、内大臣、太子太傅,仍任佐领。等于将赫舍里家族都一抹光,虽然在康熙25年(1686),康熙考虑制衡明珠,复起了索额图,但也只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这段情节在《一代名相陈廷敬》中有所表现。

这件事情实际上是深深触动索额图内心的,胤礽成为了赫舍里家族唯一的赌注和希望了。

康熙42年(1703年),早已投靠明珠的高士奇密告康熙,康熙40年(1701年),康熙巡视河南,胤礽随行病在了山东德州,康熙命索额图前往侍奉,此间胤礽与索额图密谋篡位。康熙自称掌握证据,于是命宗人府以“清朝第一罪人”之名将索额图拘禁宗人府大牢,不久索额图便饿死于狱中。饿死索额图一来是康熙果真担忧索额图和胤礽合伙谋反;二来是借索额图的死来敲打胤礽不要轻举妄动。但胤礽根本没想到的是,5年之后,也就是康熙47年(1708年),胤礽被“欲为索额图复仇,结成党羽”的罪名给废了储君之位。



炒米视角


说起康熙帝,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他辉煌的一生:八岁开始登基;十四岁就能亲理朝政;十六岁除鳌拜;二十岁开始平三藩,历经八年搞定三藩之乱;三十岁开创“康熙盛世”,老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祥和之气。

然而,伴君如伴虎,即使你是有功之臣,最终却落得个“本朝第一罪人”也的评语。此人就是题主说问,最后被活活饿死的一代名臣——索额图。


康熙帝为何要对索额图如此这般呢?这还要从长计议:

索额图是顺治帝的托孤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个儿子,在康熙帝十三岁那年索尼就去世了,于是索额图世袭父亲之爵位,成了康熙帝之股肱大臣,时年索额图三十一岁。

当年顺治帝的托孤大臣除了索尼以外还有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以及鳌拜,一共四人。在索尼去世后,苏克萨哈、遏必隆因为年事已高不在过问朝事,于是鳌拜开始飞扬跋扈,目中无康熙帝,对于国事独断专行,结党营私。虽然康熙帝仅有十来岁,却是对鳌拜恨之入骨,真想处之而后快啊!


康熙八年,康熙帝对他是忍无可忍,于是便“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意图除掉鳌拜之妙计,事后依计而行,顺利将鳌拜擒住。时年康熙帝16岁,索额图33岁。在擒拿鳌拜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说,索额图的功劳非常大,康熙还把他与明珠宰相并称“明相”。

帮助康熙帝除掉鳌拜之后,索额图不断得了康熙帝的信任,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辉煌。在康熙十三年,因为康熙帝要撤藩,导致三藩爆乱,索额图主张撤藩大臣处置,却遭到康熙帝的训斥。事后,索额图迅速站到康熙帝的阵营,并积极地出谋划策,还推荐将领,再次得到康熙的认可。最终经过长达8年的苦战,平定三藩。在这期间,索额图又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再立新功。


晚年,索额图辅佐太子为主,逐渐成了太子党的亲信,竟然还挑唆太子造反。此乃康熙大忌,康熙帝念及早年的功绩,饶其不死,1703年5月被判永困宗人府,与9月21日因饥饿至死。一代权臣竟然是如此命丧牢狱,估计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这样死去,悲也!

康熙查办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一下几个方面的:

其一,康熙帝其实对太子仍有一丝希望,想让太子痛改前非。处死索额图能够防止太子登基后索额图重张在握,挟私报复;

其二,康熙帝已对党派之争有很深地体会,他最担心的是在自己死后,新皇帝因为权臣无法控制局面,这应该是在除去后患吧;

其三,如此一来,由于索明两党的退出,朝中就会有缺位,进而可以进入一批新新鲜血液,为大清的长远培养新力量。


小史坑


康熙是清朝进关称帝的第二位皇帝,有“千古一帝”之称。他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时除掉专横跋扈的辅政大臣鳌拜,20岁时勇敢迎战老谋深算的云南王吴三桂的反叛,经过8年时间,平定了包括吴三桂在内的三藩之乱。30岁时开创了历史上的“康乾盛世”。



▲康熙

当然,取得如此辉煌成就背后离不开臣子们的献言献策。其中在他“计除鳌拜平三蕃”的过程中,世袭一等公,身兼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大臣等职务的索额图功不可没。也可以这样说,没有索额图的鼎力相助,年轻气盛的康熙未必是功高盖世鳌拜和吴三桂的对手,所以后来康熙对索额图宠信有加,最后官封太子太傅(太子的老师)。索额图一时之间风头无两,权势日隆。

然而,“有好的开头未必有好的结尾”。索额图到最后却被康熙活活饿死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欲知详情还得从头说起。

说起索额图可是大有来历,他是顺治帝临死前托孤四大臣之一索尼的第三子。索尼是拥立顺治称帝的有功之臣,是他当初压制多尔衮得以年幼的顺治称帝。有鉴于此,顺治的母亲,孝庄文皇后把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的二女儿,索额图的侄女册封为康熙的皇后。换言之,索额图是康熙孝诚仁皇后的亲叔叔。索尼在康熙13岁时去世,索额图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了康熙的股肱之臣。这一年索额图31岁。



索额图不但是皇亲国戚,而且是康熙的一等侍卫。前面我讲到了顺治的四大托孤重臣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去世了,剩下的三位苏克萨哈和遏必隆两位由于年老多病,很少过问朝政,鳌拜由于没有其它三个人的制约,逐渐专横跋扈起来,到后来不把年少的皇帝和两位辅政大臣放在眼中,专断国事,任人为亲,排斥异己结党营私。康熙虽然只有十三四岁,但是看在眼里恨在心上,压制的怒火始终要爆发。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忍无可忍的康熙“以弈棋故,召索额图入谋画”。意思是借下棋为掩护,商量怎样除掉鳌拜。君臣二人一阵耳语,定下了一条妙计。



第二天,索额图以侍卫队长的身份,召集了十几个蒙古少年摔跤手,进宫强化培训。经过两个月的秘密训练,这十几个摔跤手成了索额图的“少年杀手”?索额图把进展情况汇报给了康熙。二人决定次日召鳌拜进宫,在鳌拜坐下的椅子上动了手脚,把其中的一个椅子腿锯断然后重新放好,等鳌拜进宫后,命人端给他一碗热茶水,这样一来,鳌拜就会被烫从椅子上跌倒,然后十几个少年摔跤手一拥而上把鳌拜捆起来。

次日一切按计划进行,很顺利的擒住了鳌拜。然后康熙宣布了鳌拜的十大罪行,鳌拜被处死。这一年康熙只有16岁。在擒拿鳌拜过程中,33岁的索额图功劳最大。当时康熙把他和朝中宰相明珠并称为“明相”。

话说到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云南王吴三桂为首,陕西提督王辅臣和广东提督尚之信为策应的三藩之乱发生了,当时20岁的康熙临危不乱,他急忙和索额图商议对策,索额图提出拉长战线,坚决打击吴三桂,对王辅臣和尚之信打拉结合,对二人以攻心为上,康熙采纳了索额图的建议,首先分化瓦解了吴三桂的阵营,王、尚被招降,对吴三桂绝不手软。经过8年的死磕,康熙彻底平灭了吴三桂。索额图45岁时再立新功。



在古代立嗣问题上,往往表现的血淋淋,皇权太有吸引力了,皇子皇孙都想过把皇帝瘾。康熙的儿子们更是如此,历史上的“九子夺嫡”事件就发生在康熙身上。

前面我提到了,索额图是康熙皇后的亲叔叔,有这层关系他一直和皇太子胤礽(康熙和皇后的次子)关系很密切。换言之,索额图是太子党的亲信。后来康熙帝逐渐对太子行事不满,康熙三十九年即有人告发索额图结党,康熙帝没有处置。

过了三年后,索额图突然被康熙帝拘捕关押到了宗人府监狱。这次弹劾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学生是高士奇,罪名依然是支持太子党夺权。康熙对结党问题很敏感。为什么他的学生高士其要陷害恩师呢?



原来索额图认为对高士奇有恩,所以从来不给他面子,后来高士其被康熙赏识,升官进爵显贵了。觉得以后恩师会对自己好一些。但见索额图时:

【犹长跪启事,不令其坐。且家人尚称为高相公,索则直斥其名,有不如意处,则跪之于庭,而丑诋之。索额图有时还“切齿大骂,辱及父母妻子”。为此,高士奇怀恨在心。】

高士奇为了权势投靠了宰相明珠,明珠和索额图面和心不合。高士奇成了明珠的马前卒,屠刀对准了恩师。,1703年5月,索额图被圈禁宗人府,9月21日因饥饿而死。卒年77岁。

自古有云“伴君如伴虎”皇帝为了皇权的稳定,不会在乎你是否过去有功与否,索额图“平三藩擒鳌拜”,可谓功高盖世,但杀了他以后,所有的功劳都被康熙一一否定了。索额图落得个这样的评语: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也。——引自康熙语。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和关注】


秉烛读春秋


我们在影视剧《鹿鼎记》中看到帮助康熙皇帝除去鳌拜和平定三藩叛乱的功臣是韦小宝,但其实在历史上是没有韦小宝这个人物的,而韦小宝的原型人物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索额图。

索额图是康熙时期的重臣,参与过很多的重要事件,例如帮助十六岁的康熙铲除权臣鳌拜,那时候的索额图是康熙身边的侍卫,康熙的年龄还小,还没能掌握朝中的大权,朝中的权力大部分都集中在鳌拜身上,而鳌拜经常安排自己的势力进入朝廷,让他们担任重要的职位,铲除异己,对当时想要夺回权力的康熙来说,鳌拜是心腹大患。

而索额图也看出康熙想要除掉鳌拜,便和康熙一起设计除掉鳌拜的计划,康熙整天装作很爱玩乐的样子,让他身边的小侍卫整日练习摔跤的布库游戏给他看,鳌拜看到皇帝沉迷于游戏中,无心朝政,还十分开心,就对皇帝没有什么防备之心,于是康熙就找准时机把鳌拜召唤入宫,用事先割掉一条腿的椅子给鳌拜坐,趁鳌拜摔倒的时候让几十个小侍卫上去压制住鳌拜,鳌拜就这样被抓住了。索额图在此次擒鳌拜的行动中出了不少力,就被康熙升认为国史院大学士。


还有在康熙平定三藩的时候索额图也积极出谋划策,他所提出的建议都被康熙所采纳,为镇压叛乱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就连礼亲王昭梿也说索额图的功劳功不可没。这时的康熙也十分信任他,甚至还派他做清朝的代表去与沙俄谈判并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一时期的索额图权力极大,而人的权力一大,行事就会变得毫无顾忌,做法也变得嚣张跋扈起来了,而康熙对他也开始有所猜疑了,便提拔和重用纳兰明珠,与他分庭抗礼,让他们相互制衡。

到了后来,受到索额图提拔重用的高士奇,因忍受不了索额图的谩骂折辱,就背叛了他,转而投靠了纳兰明珠,还对皇上说出索额图的所作所为,康熙对他的猜忌又加深了一层,但也没有立即处置他。


让康熙对索额图下手的事件是他参与了皇太子的争夺皇位的漩涡中,而康熙一开始是想试探他与皇太子的关系,便下令让他到德州去伺候生病的皇太子,在这几个月中,皇太子与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而且皇太子的行事作风也让康熙越来越不满意了,还经常作恶多端,康熙认为是受到了索额图的影响,就训斥了他。

后来皇太子还准备谋反,但事情败露了,康熙就更加生气了,认为这是索额图唆使的结果,就下令把他抓进宗人府,还趁此机会引出其同党,将他们一网打尽。

就这样,一代权臣因为晚年参与了皇太子争夺皇位而被处死,家人也受尽了牵连,和他有关的那些人也受到了打压,而他自己最后也饿死于宗人府,他之前所做的那些功绩也都被康熙给否定了。


夏目历史君


苍蝇不叮无缝蛋,必定是有荤腥才招来了不干不净。

康熙四十二年九月二十一日,曾贵为“索相”的索额图,被圈禁在宗人府活活给饿死。

索额图出身皇亲国戚正黄旗,父亲是顺治钦定首辅大臣索尼,侄女是康熙首任皇后赫舍里既太子胤礽生母,出生可谓高贵之至。此外,其一身倍受康熙荣宠,除鳌拜,平三藩,与北俄签定《尼布楚条约》,征葛尔丹,样样有他,可谓居功甚伟,权极一时。

(索额图主导签订《尼布楚条约》)

但是,是人就会有人性,是人就会犯糊涂。在权力、金钱乃至夹杂着血缘的政治利益前,极少有人能够置身于外。

其实,这事还是怨康熙。康熙当了六十年的皇帝,胤礽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没有大才,还要天天战战兢兢,是个人都会着急,犯错。胤礽好歹是索额图侄孙,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自然同进退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最主要胤礽本身没有大才还总是爱做糊涂事,外有四皇子胤禛、八皇子胤祀虎视眈眈。他这两个兄弟可都是安邦定国之才,相比之下看看胤礽的孱鸡样连索额图本人都有点不忍直视,眼看胤礽在朝中的名气与地位江河日下,就要沉沦,索额图索性破釜沉舟,唆使一大班子的保嫡党天天在康熙面前给胤礽歌功颂德,其实说白了就是逼宫。


(影视:索额图与胤礽)

康熙也是端得住,不说话。

康熙认为,索额图功劳再大,位置再高,也是臣,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给的。自己一面给了他高官厚禄,他另一面就端起了碗来砸自己,唆使人逼宫,养条狗都比他忠心,这样的白眼狼纵使再有能也不能留,所以康熙发自肺腑地感喟“索额图诚本朝第一大罪人也!”

首先索额图为臣,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是为不忠。其次为叔,他不能对太子循循善诱,教导太子帝王仁义,反而唆使乃至助纣为虐,替其暗行乱悖之事,是为不义。他身居高位,却拥官自重,用鼻孔看自己的大臣高士奇,极尽辱骂之能事,是为不仁。忘却其父亲索额图嘱托祀一心辅助康熙王业的教诲,视为不孝。

这样一位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不赶紧控制起来,难道要让他继续祸害太子不够,等到他拿刀逼自己退位嘛?!


因此,康熙不直接杀了索额图都算是故主念情了,按照帝王从大局计的角度,有什么比他的家国大业更重要?所以他把索额图圈禁起来,以致饿死。都算是仁慈了。

所谓“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众生觉得康熙无情,若设身处地,恐怕谁也会恨不得把索额图千刀万剐,剁成肉馅。


不书


\t康熙皇帝亲政以后,第一个对手便是号称满清第一巴图鲁的鳌拜。所以帮助康熙制服鳌拜的人,自然是康熙最看好的臣子。


在小说中,这个人是韦小宝,可是在历史上,这个人便是索额图。索额图是四大辅政大臣索尼的儿子,也是康熙皇帝的皇后,赫舍里皇后的叔叔。所以索额图跟康熙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t索额图帮助康熙擒拿鳌拜,并且剿灭所有鳌拜党羽。

可以说索额图原本是没办法发家的,因为他老爸索尼在辅政的时候,岁数实在是太大了。索尼虽然是首辅大臣,可是压根就制约不住鳌拜,没多久就死掉了。

所以索额图并没有沾多少老爸的光,因为鳌拜掌权以后,将自己的党羽安插在朝中,索额图也从吏部侍郎的职位上转成了一等侍卫。也正是他成为侍卫以后,才跟康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t康熙当时也慑于鳌拜的强权,所以跟索额图商量着如何制服鳌拜。在索额图的帮助下,康熙趁鳌拜不备,将其抓获。索额图带着自己的人马,也将朝中鳌拜的党羽一网打尽。

鳌拜被解决以后,14岁的康熙终于真正掌握了朝中大权,这一切都要依靠索额图的帮忙。所以康熙朝索额图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t索额图与明珠互相争斗,康熙渔翁得利。

索额图逐渐成为了康熙朝的重臣,而且又是康熙赫舍里皇后的叔叔,更是太子胤礽最信任的人,毕竟是有亲戚关系。而除了索额图以外,康熙还有一位重臣,那就是纳兰明珠。看到纳兰两个字,很多人都会想到纳兰性德,明珠就是纳兰性德的父亲。

\t与索额图互植党相倾轧。索额图生而贵盛,性倨肆,有不附己者显斥之,於朝士独亲李光地。明珠则务谦和,轻财好施, 以招来新进,异己者以阴谋陷之,与徐乾学等相结。索额图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阴斥去。---《清史稿》

风水轮流转,明珠的得宠,让索额图在朝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这是索额图所不希望看到的,而且明珠的妹妹嫁给了康熙,为康熙生下了大阿哥胤褆,也是太子争储的重要对手。索额图对明珠那是恨之入骨,两个人的敌对状态一直到死都没有化解。

\t这正是康熙想要看到的现象,过去鳌拜一家独大,导致康熙拿不到权力。现在康熙有了权力,也不能让索额图一家独大,跟自己来分享权力。所以康熙故意扶植起了明珠,以此来对抗索额图。明珠不负众望,确实做到了跟索额图分庭抗礼的地步。



\t索额图参与储位之争,甚至有谋逆之意。

索额图其实是比较有能力的大臣,他曾经参与过于沙俄谈判的事情,并且主导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算是当时东北人的恩人。可是他在康熙远征噶尔丹的时候,参与到了谋逆的事情当中。当时康熙所喜欢的两个儿子,一个是太子胤礽,还有一个则是大阿哥胤褆。这两个人都是有希望继承大统的。大阿哥战功卓著,胤礽是太子,所以一时还看不出谁胜谁负。

\t朕为一意前进,以剿灭噶尔丹为念。况尔大臣俱系情愿效力,告请从军之人,乃不奋勇前往,逡巡退后,朕必诛之。不知索额图、伊桑阿等视朕为何如人……且大将军费扬古兵,与朕约期夹击。今朕失约即还,则西路之兵不可问矣!---《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t索额图自然是想要帮太子一把,所以趁着康熙远征的时候,开始为太子规划登基的事情。当时据说康熙身体已经不好了,索额图认为必须要做好双重准备,不能让大军的军权落在大阿哥胤褆手里,所以索额图派人前往军营。

就是这件事办坏了,因为索额图的行为,在康熙看来,是为了谋害自己。即使不是,那也是派人来看看康熙有没有死掉,这也是大不敬之罪。明珠这边也不是好惹的,他策反了对索额图有意见的大臣高士奇,高士奇更是在这个时候抖出了索额图的一系列罪行。

\t康熙皇帝赐死索额图,否定了索额图的所有功绩。

高士奇是导致索额图被杀的重要原因,因为他说出了很多索额图的劣迹。高士奇出身不好,家里比较穷,但是他善长诗词书法,所以被索额图看中留在府中。待到时机成熟的时候,索额图便将高士奇推荐给了康熙,希望朝中多一个他的党羽。

高士奇在做了高官以后,深得康熙信任。而索额图依旧看不起高士奇,这让高士奇十分不爽,于是在明珠的拉拢下,高士奇叛变了。

高士奇的叛变对索额图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因为高士奇是索额图内部人员,知道很多索额图的秘密。这些事情全都被康熙知道以后,康熙非常震怒。加上之前的储位争夺事件,康熙终于忍无可忍。在远征回来以后,便将索额图给赐死了。至于是不是被饿死的,这个是有争议的。

索额图被赐死以后,索额图的所有党羽也都被康熙一网打尽,索额图的两个儿子也同样被康熙赐死。他的罪过康熙难以启齿,所以我们也不清楚细节,只能否定了他过去所有的功绩,索额图被康熙评为大清国第一罪人!

\t总结:索额图是精明能干之臣,只不过他忘记自己的主子是康熙。

不得不说索额图是非常聪明的人,他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之内,从一名侍卫成为首席大学士,掌握相权,这是相当不容易了。而且索额图支持太子本身也没什么错误,毕竟总是要站队的,为什么不站在自己家亲戚身边呢?

只不过索额图遇到了比自己还要聪明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堪称千古一帝,这脑袋瓜子比索额图还要机灵。所以索额图想要在康熙面前抖机灵,其实才是最愚蠢的事情。遇到聪明人如果你没有他聪明的话,那就装傻好了。


江湖小晓生


康熙本来就是薄情寡恩之人,这样对待功臣很正常。

鳌拜作为皇太极时代的猛将,为后金到满清时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是功勋卓著也不为过,皇太极死后,鳌拜为了扶助其直系子嗣,和权势滔天的多尔衮针锋相对,不得已多尔衮才改立了顺治,鳌拜为了保护顺治,几次三番被多尔衮陷害下狱,差点被杀死。所以顺治放心的让他当了顾命大臣,扶助康熙上位。

但康熙成年后,立刻制造罪名囚禁了他,甚至还想把他也杀了了事,但看看鳌拜身上的伤疤,都是为他家祖孙受的才留了鳌拜一命。但后来鳌拜还是不明不白的死了。

为了政治斗争自毁长城,薄情寡恩,让鳌拜一个忠心耿耿的三朝老臣有这个下场,也不想想,鳌拜要有异心,早就把康熙拿下了,还等着康熙训练小太监?鳌拜一除,本来刚被镇服的天下局势立刻陷入混乱。

三藩三个汉人,为了忠于满清,也算是叛国叛族什么都干了,为表示忠心还杀了明朝的皇帝,就这能怎样?满清和三王共誓不相负,让这些投降的汉人帮他们打江山。结果江山一稳定,立刻要削藩,削藩就削吧,还要撤藩,这几位背负天下骂名,离开了根据地,没有了军权的人,真听了撤藩,还不是死路一条?他们给满清当了一辈子走狗,也避免不了被烹的局面,所以,也只有造反一条路了。还有姚启圣,为清朝立下了无数战功,但是最后却被康熙无情的抛弃,成了悲惨的下岗工人。为平三藩立下功劳的周培公最后却被发配死到了边疆。

还有马佳氏等人,都是康熙无情的牺牲品,所以说康熙对为他干活立功的人无情也没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是这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