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三: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漢尼拔髮起的第二次布匿戰爭以慘敗告終,導致迦太基失去了地中海上所有的殖民地,在地中海最西面辛辛苦苦打下來的伊比利亞半島,也成了羅馬的勢力範圍,羅馬從此成為了西地中海最強大的力量,開始向東不斷與馬其頓爭奪勢力範圍。

第一次馬其頓戰爭

第二次布匿戰爭的前半段,羅馬是被漢尼拔吊打的,羅馬在意大利的盟友在漢尼拔的胡蘿蔔大棒夾擊之下,多數均已投誠,眼看羅馬就要被滅,東邊的鄰居馬其頓自然也想來分杯羹。

漢尼拔在意大利北部與羅馬交戰時,馬其頓的腓力五世也與之前的希臘盟友埃託利亞交戰正酣。漢尼拔打了大勝仗,全殲羅馬3萬主力軍,於是鴻書一封,邀請腓力五世前來吃肉,腓力五世早就對羅馬勢力範圍中的伊利裡亞虎視眈眈,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趕緊與埃託利亞停戰,準備來搞羅馬。馬其頓於前217入冬開始著手建造100艘戰艦,準備來年開春開到伊利裡亞。羅馬的元老們內心變得慌張起來,與其坐以待斃,倒不如主動出擊,於是派出軍團跨越亞得里亞海,騷擾馬其頓。馬其頓建好艦隊之後,開始向伊利裡亞進軍,走到一半收到消息說,羅馬主力軍艦來攻打馬其頓老巢,趕緊鳴金收兵保護本土,其實羅馬這支艦隊只是10艘的騷擾小分隊而已,嚇得腓力五世百艘戰艦匆忙回撤。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三: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前216年,羅馬人又一次遭到漢尼拔的慘重攻擊,腓力五世聽說之後內心再一次蠢蠢欲動,派遣大使前去漢尼拔的營地,商討建立同盟。於前215年夏天他們正式締結了攻守同盟。

前214年夏季末,腓力五世和120艘的戰船企圖再一次從海上入侵伊利裡亞,攻下港口,沿河逆流而上,羅馬小艦隊馳援而來,趁夜色繞過馬其頓艦隊,對軍營發起突襲,腓力五世從船上撤退,為了不讓辛辛苦苦打造的艦隊落入羅馬之手,親手把所有戰船焚燒,走陸地繞過山脈敗回馬其頓。腓力接下來只得花費前213~212這兩年的時間從陸路奪取伊利裡亞。

前212年,羅馬在跟迦太基的戰爭中開始取得勝利,希臘的埃託利亞看到了羅馬的希望,於是撕毀和馬其頓的和約,與羅馬結成同盟,共同對抗馬其頓。而羅馬也打著心理的小算盤,他的目的不在於征服,而是使馬其頓的希臘城邦與政治聯盟分裂而消除威脅。這個反馬其頓同盟不斷壯大,也吸引了此時小亞細亞的統治者--另一個從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出來的政權--帕加馬王國的加入。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三: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美麗的愛琴海及其沿岸被羅馬攪成了一鍋粥,經過7年的混戰,馬其頓畢竟國力財力強大,馬其頓方陣仍然所向披靡,反馬其頓同盟遭到逐步瓦解。前205年,羅馬失去了希臘盟友,也再無力與馬其頓征戰,雙方簽訂和約,結束了第一次馬其頓戰爭。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

馬其頓和羅馬和解後,就斷了侵略伊利裡亞的念想,開始向色雷斯和小亞細亞不斷擴張,這引起了羅馬的注意。羅馬此時已經結束了第二次布匿戰爭,西南方的餓狼迦太基被徹底打敗,羅馬開始有了精力對付東方的猛虎。

前201年,帕加馬和羅德島的來使向羅馬元老院報告了馬其頓與塞硫古簽署互不侵犯條約。這兩個大帝國之間互不侵犯,意味著他們會對鄰國發起侵犯,於是反馬其頓同盟再次成立,這次的盟友是兩個小亞細亞的希臘化王國,帕加馬和羅德島,羅馬在盟友協助下第二次出兵馬其頓。宣戰前當然要做到出師有名,先說腓力五世違反之前的和約,再下所謂的最後通牒,讓其從希臘城邦退兵,並且賠償帕加馬和羅德島的戰爭損失,腓力五世自然藐視羅馬,於是開打。

上次反馬其頓同盟的那些希臘城邦,對加入兩邊都不感興趣,這場戰爭,羅馬在前兩年沒有實質性進展,於是開始通過外交手段拉更多同盟,孤立馬其頓。最後成功說服埃託利亞和亞該亞加入。馬其頓被孤立後,提出和解,但羅馬的執政官期望打敗馬其頓獲得政績,此時正好換屆,在不知道自己是否會連任的情況下,就故意拖著談判,並提出苛刻要求,讓馬其頓放棄色雷斯和小亞細亞的領土。羅馬執政官成功連任後,故意阻撓協商,迫使和平會談破裂,戰爭再度爆發。

隨著戰爭進行,羅馬的優勢越來越明顯,馬其頓的盟友幾乎全部背叛。最後到前196年,無敵的馬其頓方陣被羅馬攻克,腓力五世被迫接受羅馬的談和條件,結束了這場戰爭。馬其頓從所有希臘城邦撤軍,並放棄色雷斯和小亞細亞的領土,羅馬也承諾從希臘撤軍,希臘重回自由城邦,馬其頓失去了整個東地中海的霸權,此後幾十年和迦太基一樣老老實實的縮在了自己的老家。

塞琉古戰爭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場戰爭也是由迦太基人漢尼拔髮起的。

前195年,在羅馬人的施壓下,漢尼拔出走東方,流亡到塞琉古王國,做了安條克三世的軍事顧問。也是因為安條克庇護了羅馬無比痛恨的漢尼拔,給塞琉古帝國帶來了災難。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三: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第二次馬其頓戰爭後,埃託利亞同盟不滿羅馬“獎賞”他們的土地,因而邀請安條克幫助他們從羅馬壓迫下解救出來。公元前192年安條克向希臘派出一小支部隊,作為回應,羅馬軍團進入希臘,把安條克這一支部隊驅逐出希臘,然後向小亞細亞派出3萬部隊攔截安條克主力。羅馬佔盡地理優勢和人數優勢,安條克面臨兩難境地:要麼羞辱的投降,或是溜回亞洲,或者對抗不可抗拒的羅馬軍團。

前190年,安條克三世率領從帝國各地招集大軍,在馬格尼西亞戰役被羅馬徹底擊敗,安條克簽下難堪的阿帕米亞和約,結束這場戰爭。根據條約,塞琉古帝國割讓歐洲及託魯斯山脈以西的小亞細亞,限定海軍的數量,並付出鉅額賠款給羅馬。

第三次馬其頓戰爭

前179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五世逝世,他天才及有野心的兒子珀爾修斯繼承王位,與塞琉古通婚,擴軍,並與伊利利亞和色雷斯結成同盟,儼然有點要像亞歷山大征服世界的意思。

羅馬開始擔心珀爾修斯破壞他們在希臘地區的政治控制力,怕希臘的權利平衡被破壞,於是向馬其頓宣戰。第一場戰爭珀爾修斯取得了勝利,但他沒有乘勝追擊,而是提出了何談的條件,被羅馬拒絕。

經過多年對馬其頓內陸攻擊的嘗試,最終羅馬在前168年打敗珀爾修斯,廢黜其王位,並把他逮到羅馬,馬其頓被分割成了四個附屬於羅馬的共和國。

第四次馬其頓戰爭

然而,曾經有過無盡輝煌的馬其頓人不甘心成為羅馬的附庸,直至前150年,自稱是珀爾修斯親生子的安德里斯庫斯,奪回馬其頓王座企圖復辟,激怒了羅馬政府。安德里斯庫斯在戰爭早期取得過幾次勝利,並在前148年成功控制了色薩利,並和迦太基結盟,但同年即被羅馬擊敗,安德里斯庫出逃色雷斯,但已不再獲得支持,反而被送到羅馬,標誌著動亂的結束,馬其頓成為了羅馬的一個行省。

羅馬稱霸地中海

從前264年到前148年,經過三次布匿戰爭和四次馬其頓戰爭,羅馬被兩個地中海強國逼成了更強的強國,成為了地中海的最強霸權。

《地中海史詩三部曲》前奏三:稱霸地中海的羅馬帝國

未完待續:凱撒大帝、基督教興起、羅馬分裂、伊斯蘭擴張、基督教分裂、十字軍東征、威尼斯和熱那亞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