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家“一張紙”,已經傳了13代,專家24次登門勸說:捐了吧

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所有的發展都在歷史長河中留下遺蹟,有的被國家發現成為了國寶,有的則流失海外至今未曾找回,有的則是流落在民間,後來才被專家們發現。這些東西就是我國的國寶,我國是一個注重歷史文化的國家,但凡是有價值的文物都被珍藏在博物館內收藏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國眾多文物中除了專家挖掘古墓出土外,還有大部分的文物是民間老百姓上交的。

專家下鄉宣傳文物知識,無意間發現國寶蹤跡

1982年,青州市文物博物館館長帶領眾多考古專家下鄉宣傳文物知識,他們沿著小路來到一個名叫鄭母村的村莊,進行文物宣傳的同時找找能不能在這個村子內發現文物。有句話說得好“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專家向村民詢問有關於文物蹤跡的時候從中得知有一個村民家中有一件寶貝,這個寶貝是一張非常破爛的紙,但這張紙卻讓這家人傳了13代,可以稱得上是一件傳家寶了。

專家聽說這件事後立馬找到村民家中想要一探究竟。這家的老人名叫趙煥斌,在專家的詢問之下他表示自己是明朝狀元趙秉忠的後代。

在場專家聽了這話無不震驚,過了許久才反應過來。沒想到這位老人竟然是狀元后代,那麼家裡的傳家寶會不會是和狀元有關的文物呢?專家的猜測沒有錯,老農家中珍藏的就是趙秉忠的狀元試卷。明朝萬曆二十六年,趙秉忠考中狀元后光榮回鄉,隨著他一同回來的還有這張考卷,當時這張考卷可以說是光榮和財富的象徵,於是便被家裡人當成是傳家寶珍藏著,即便是戰亂年代都不曾捨棄這張已經泛黃的紙張,已經流傳到13代子孫的手中,見證了趙家子孫後代們的生活。

傳家寶乃是明朝狀元趙秉忠的考卷,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這樣一件文物對專家的誘惑無疑是巨大的,很想研究文物的價值。在專家的請求之下趙煥斌只能將文物拿出讓專家研究。這張考卷長47.6釐米,長267.9釐米,公分19折,每折長14.1釐米。每折6行,行寬2.4釐米,天頭8.6釐米,地頭3.3釐米,中間35.7釐米。

最重要的是,試卷的底部和封面用金綾裝裱。試卷的字跡工整又清秀,即便是放在現代社會也是眾多書法中的佼佼者,被人們稱為一聲“專家”也不為過。我國科舉考試從出現到滅亡共延續了1300多年的時間,這段歷史中我國出現了共500多位狀元,但我國有關於狀元的文物卻是少之又少。

這張狀元考卷是大陸目前唯一的一張殿試狀元真跡,不僅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而且含金量非常高。它的出現正好彌補了我國對這一方面的缺失,是非常難得的國寶。這樣一件文物如果能夠細細的研究,那將是多大的價值?為了將文物帶回博物館收藏,專家為趙家人做了許多的思想工作,為他們講解文物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性。但不論專家費盡口舌趙家人始終不願意上交文物。

據找煥斌表示:這件文物是他們家的傳家寶,多年前老人將這件文物傳給他讓他好好保存,現在他將文物捐出去既不是不孝?

小結

專家並沒有因此放棄文物,他們幾乎每天都會親自來到趙家拜訪,希望他們能夠改變主意將文物上交,讓博物館來保存這張試卷,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在專家上門勸說的第24次時,趙家人終於想通將文物無償上交給國家,並囑咐專家一定要好好保護這件傳家寶,讓它可以一直流傳下去。對趙煥斌的囑咐專家連連點頭道:捐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