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老道口”飛彩虹

喜看“老道口”飛彩虹

喜看“老道口”飛彩虹
喜看“老道口”飛彩虹

圖1、飛奔的高鐵列車掠過立交橋(網絡片)

在我的眼裡,一列列飛馳的高鐵列車,恰似穿雲的銀燕;一座座美輪美奐的立交橋,恰似掛在空中的彩虹,銀燕展翅穿過彩虹構成一幅最美的畫卷。祖國七十華誕,撫今憶昔感慨萬千,我作為一名曾經的鐵路職工,感觸最深的是一處處“老道口”,變成了一座座氣勢恢宏的立交橋,其華麗轉身折射出祖國七十年的鉅變!

哈爾濱是我國較早出現鐵路道口的城市之一,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時,鐵路道口便應運而生了。1905年莫斯科出版的《中東鐵路大畫冊》上,就有兩張鐵路道口照片,一張是有人看守道口,另一張是無人看守道口。有人看守道口只有護欄、護樁和掛照明燈(油燈)的燈柱,而無人看守道口沒有燈柱。當時鐵路沿線地廣人稀,火車按時間運行,道口看守員按點上崗即可。

哈爾濱最早的道口房在傅家甸(現老道外)北馬路附近。據《雜話哈爾濱》介紹,當時北馬路一帶商賈雲集,在鐵路橫穿馬路的地方,有俄式“木刻楞”道口房,火車開來時,留著大鬍子的俄國“看道工”(道口員)走出“木刻楞”房,放下兩邊的欄杆,嗚嗚地吹起小喇叭,警告行人躲避火車。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2、五六十年代公濱路道口(筆者提供)

新中國成立前哈爾濱城市面積並不大,現在的王兆屯、和興路和太平橋一帶都都是菜園子,很多道路沒有形成,鐵路道口車輛、行人稀少無需派人看守。建國後繁忙道口由工務段派人看守,道口房是用舊帳篷、廢枕木搭成的,木製欄杆靠人工起落。道口無電、無報警設備,晚間道口員提著“油燈”接火車。五十年代中期,道口房改成磚房,並安上了電燈和報警電鈴。火車接近電鈴響起,提醒道口員出場接車。道口員中老養路工居多,看道口是鐵路部門養老的活兒。

進入六十年代,隨著哈爾濱城鄉建設飛速發展,繁忙鐵路道口出現堵車現象,交通事故屢屢發生,唯一的解決辦法是修建立交橋,但國家建設資金匱乏,修建計劃難以實施。此間有一座鐵路立交橋卻拔地而起,即三棵樹站外鐵路跨線橋,它是由國務院總理李先念特批的,這段故事流傳至今。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3、昔日三棵樹鐵路跨線橋(哈爾濱工務段關明月拍攝)

1965年春天,哈爾濱市副市長胡傳經陪同李先念副總理視察“哈一機”,汽車開到三棵樹鐵路道口時被火車攔住。道口很寬,火車絡繹不絕,欄杆遲遲不能開啟。胡傳經十分焦急,不停地向李先念副總理解釋,說這處繁忙道口經常堵車,但因沒有資金修不起立交橋。李先念副總理聽得很認真,他聽後讓胡傳經給國家計委寫一個建橋報告。不久,哈爾濱市收到國家計委的批文和建設資金。同年4月6日立交橋建設工程開工,8月31日建成通車,結束了該道口堵車問題(見《哈爾濱城市建設史話》)。

進入七十年代,隨著哈爾濱城市建設迅猛發展和火車不斷提速、車流密度增大,繁忙道口車輛、行人晝夜川流不息,道口堵車現象日益嚴重,道口佳通肇事屢屢發生。以當時的和平路道口為例,該道口每晝夜通過火車152列,10分鐘過一趟火車,每晝間交通堵塞達7小時,高峰時憋車長達1公里,道口交通肇事逐年增加。1993年12月24日晚,濱綏七公里道口(現香坊電塔街立交橋址),522次旅客列車將一臺鑽桿進入道口的馬車撞翻,馬車伕身亡構成行車事故,經常發生交通肇事的道口被人們稱為“鬼門關”和“老虎口”。道口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和干擾鐵路運輸的“攔路虎”。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4、建於1984年的濱綏鐵路和平路立交橋(筆者拍攝)

此間,鐵路部門在省、市政府幫助下,建造了一批造型新穎、便於瞭望的道口房,改善道口設備,。如在和平路、新陽路等主要道口安設了軌道小車式欄杆,實現道口全封閉;為避開無軌電車空架線,採用鋁合金管輕型可折欄杆,液壓傳動,開放角達90度。然而,儘管付出巨大努力,但仍無法解決道口交通堵塞問題,道口事故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巨大損失。

伴隨著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哈爾濱迎來道口改造的新機遇。自八十年初代開始,在省、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立交橋建設方興未艾。1984年5月和平路道口退役,道口立交橋工程破土動工,當年11月竣工通車。該橋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優美,橫穿兩條鐵路,連接一條公路。橋兩側砌有石頭階梯,可步入和平路。引道兩旁覆綠色草坪,春夏之際與白色欄杆相映,整齊醒目。1990年再傳喜報,公濱路等立交橋相繼建成。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6、三棵樹站內彩虹橋 (哈爾濱工務段關明月拍攝)

中國鐵路自1997年大面積提速,哈爾濱立交橋建設日新月異。2000年,哈長線鄉政街立交橋建成;2002年,濱綏線文昌立交橋建成。隨之,連接南崗道里安發橋、海城橋建成;連通南崗道外的二十道街的立交橋建成。“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南崗與道里、道外交通閉塞現象成為歷史!一座座立交橋如雨後彩虹,哈爾濱的人們,將這些橋稱之“彩虹橋”、“平安橋”和“幸福橋”!

特別是隨著哈大、哈齊、哈佳、哈牡高速鐵路建成通車,哈爾濱立交橋建設再創輝煌。從一環、二環、三環,環環都有鐵路立交橋,這些橋促進城鄉經濟發展,確保鐵路、公路交通暢通無阻!還在道外一機路、香坊文景街建起人行過道天橋。夜晚華燈初上,一座座風姿綽約的立交橋在裝飾燈襯映下,宛如瑰麗的玉帶,似五彩繽紛的彩虹,在星夜的蒼穹下豔俏多姿,彰顯出哈爾濱大都市的雄偉氣魄!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6、建於2002年的濱綏鐵路文昌立交橋(筆者拍攝)

2016年8月23日,是哈爾濱城市交通史上一個重要日子,主城區最後一處百年道口——南崗漢廣街鐵路道口被拆除,在原址修建立交橋。在現場我遇見了休班老道口員唐紹德師傅,他和我一樣也是趕來與老道口告別的。道口兩側人頭攢動,記者舉起手中的“長槍短炮”、看熱鬧的人們掏出手機,要記錄下這一歷史時刻。10時50分拆除開始,當挖掘機巨鏟砸向道口房的瞬間,我發現老道口員唐紹德流下了眼淚,怕我發現把臉扭向了一邊。我的心裡不由滾過一道熱浪!

那是惜別的淚水,也喜悅的淚水!漢廣街鐵路道口是哈爾濱最早的道口,也是主城區最後的一處被拆除的道口,這一巧合意味深長且耐人尋味,它濃縮了哈爾濱城市交通百年嬗變,折射出新中國鐵路的鉅變!一座座立交橋如同雨後彩虹掛在城市的上空,也掛在了我的心頭……

喜看“老道口”飞彩虹

圖7、現香坊文景街鐵路人行天橋(筆者拍攝)

此文獲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省委宣傳部、省教委、團省委、省作協、省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我和我的祖國”主題徵文活動二等獎。本稿略有改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