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導讀】戊戌政變後,光緒帝囚禁光緒帝於瀛臺,且打算將其廢掉,立端王之子溥儁為新君。慈禧此舉遭到中外輿論的強烈反對,尤其是各國公使宣言對光緒帝的處境表示關切,也不打算承認新皇帝,這讓慈禧懷恨在心。本文認為,

這種對洋人的憤恨和仇視心理,直接影響了她後面對義和團的態度。因此當義和團打出“扶清滅洋”旗號、載漪等人認為義和團可用時,慈禧就自然而然地支持義和團,以“大張撻伐”,終於引來庚子國變。


1、己亥建儲事件,讓慈禧大失顏面

先簡要說下己亥建儲的前情。

1898年6月11日,光緒頒佈“明定國是”詔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9月21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將光緒帝囚禁,大肆抓捕維新黨人,殺掉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楊深秀等六人,罷黜了一批官員。

聯想到維新黨人曾經有過的“圍園殺後”計劃,慈禧太后怒氣難消,康有為、梁啟超逃到了海外,鞭長莫及,於是就想廢掉不聽話的光緒帝,另立新君。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慈禧形象。

廢掉光緒帝的第一步是先選擇“接班人”。由於光緒皇帝無子,慈禧便在近支宗室中挑選皇子。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緒帝的名義下了立嗣之諭,立多羅端郡王載漪之子溥儁為同治皇子,以繼大統。這就是引起輿論譁然的己亥建儲事件。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溥儁。

同治帝載淳是慈禧的親兒子,是光緒帝載湉的表哥,既然溥儁是被立為同治的皇子,那麼他稱呼光緒為皇叔。這就意味著光緒絕嗣,由此可見,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已經到了相當緊張的程度。

上諭下發之後,溥儁的老爹載漪大喜過望,當天晚上即吩咐家僕預備茶點,以迎接外國公使來祝賀。宋玉卿的《戊壬錄》記下來當時的尷尬場面:

載漪謂其僕曰:“各國公使將於今日來賀溥儁為大阿哥事,汝等宜預備茶點。”至夜寂然,初二日,載漪又命僕備茶點,至夜又寂然。初三日載漪覆命僕備茶點,至夜復寂然。自是載漪之痛恨外人也,幾於不共戴天之勢。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載漪

讓載漪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被立為皇子,是未來的皇帝,這不啻為重磅新聞,但一連幾天,各國公使一個也沒來祝賀,讓載漪相當沒有面子,他對於外國公使肯定是沒有好印象了,為後面利用義和團殺洋人埋下了伏筆。

慈禧這邊廂立了皇子,那邊廂就著手行廢立之事了。但封疆大吏大多不支持老太后這麼做。兩江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都極力反對廢立之事。劉坤一甚至表示“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上諭發後,各國公使拒絕入宮朝賀,美英日等國始終反對,甚至有人奉告榮祿,“英人將以兵力脅歸政。”

在廢掉光緒一事上,連對慈禧太后最忠誠的權臣榮祿都持反對意見,《凌霄一士隨筆》記載:

榮祿見太后,痛哭碰頭,言:“各國皆稱皇上為明主,非臣等口辯所能解釋。倘行此事,老佛爺的官司輸了。老佛爺辛苦數十年,完全名譽,各國尊仰。今冒此大險,萬萬不值。倘招起大變,奴才死不足惜,所心痛者,我的聖明皇太后耳。”言畢碰頭作響,大哭不止。太后懼而回意。

榮祿非泛泛之輩,說出這樣的話,顯然是就實際情況而言。從榮祿的這段話還可以看出,若是光緒被廢、新君即位,極有可能招致列強幹預,給慈禧帶來負面後果。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榮祿、

慈禧明明很想廢掉光緒帝,但又非常害怕列強幹預,所以暫時就將溥儁養在宮中,不敢遽行廢立之事。其心中鬱悶之氣可知。

不僅如此,慈禧廢立圖謀,不僅多數督撫反對、列強反對,還遭到國內輿論的普遍反對。經元善等上海士人一千多人聯名上奏,反對立嗣。中外輿論更是一片譁然,比如光緒二十六年正月初五出版的《中外日報》就有如下報道:

“杭州自聞立嗣之消息後,人心大為震動。當有人立出傳單,邀集同志公擬奏稿,並籌集川資,公推某君賚奏,北上伏闋。聞前日業已到滬,因知皇上安然無恙,遂不果北行。”

“旅居南洋各島及美洲新金山等省華人聯名致總署,力阻非常之議,略謂聞電傳立嗣之信,不勝驚駭,此事萬不可行,務懇轉奏皇上覆闢,否則恐失天下人心。中國社稷即從此不保矣。若太后決意欲立新皇,則我等將糾合同志,即日返華,共扶光緒皇帝也。”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中外日報》報影。

概括一下的話,報紙輿論傳遞出的信息是各地士紳激烈反對廢黜光緒,國內士紳和旅外華人只認光緒帝,若立新皇帝,或會引起國內強烈反彈。

這樣的洶洶輿情,也是慈禧和載漪等人始料未及的,他們在廢立之事上,碰了一鼻子灰,陷入尷尬境地,進退兩難,只好將16歲的溥儁養在宮中,即位之事作罷。

但這股邪火總是要發洩的。

二、為出惡氣,慈禧扶植義和團並與洋人開戰

時機來了。

1900年5月,大批義和團民進入北京。如何對待義和團,是剿是撫,清廷高層遊移不定。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義和團。

慈禧及載漪心裡是憤恨洋人的,但他們忌憚洋人武力之盛,不敢與之為敵。隨著義和團運動的發展,關於義和團團民有神技的傳聞也廣為流傳,比如傳言中,義和團的神術有:食之不盡的“砂鍋會”、刀槍不入等,還能請來各路神仙。義和團民的神奇本領,給了慈禧和載漪等人底氣。

當時,義和團廣為流傳的一句口號是:“不斬一龍二虎,不能成功。”一龍,指的是光緒帝,團民盛傳光緒帝信了洋教,已不再是他們的皇帝。這樣的口號連同“扶清滅洋”,在慈禧看來就是政治正確。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載漪等人極力宣稱義和團政治立場好,言之鑿鑿地稱義和團中的大師兄有神鬼莫測之能,足可以制服洋人,揚我國威。在載漪等人的鼓動之下,慈禧遂對義和團採取撫策,義和團發展遂呈燎原之勢。


從己亥建儲事件,看慈禧支持義和團的原因

八國聯軍。

倉皇局面中,慈禧太后想起自己在建儲之事上遭受的惡氣,此時有了義和團民神功無敵的底氣,於是決定向洋人宣戰,宣戰詔書寫道:

與其苟且圖存,貽羞萬古,孰若大張撻伐,一決雌雄!

慈禧太后的迷之自信,讓人無語,宣戰詔書也是寫得熱血沸騰,但義和團民在八國聯軍面前一觸即潰,隨之一鬨而散。李鴻章、劉坤一、袁世凱等人搞起了東南互保,拒絕與洋人開戰。在京畿重地,清軍兵敗如山倒,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離京西逃。

庚子事變後,載漪被定為禍首,被髮配新疆;溥儁被廢掉大阿哥名號,被逐出宮。

慈禧仍是老太后,只是經此一役,她是徹底被洋人打服了,赤裸裸地對列強表示,“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結語】

領導者不能因私利和意氣,影響自己的理智決策。因在己亥建儲中自覺受辱,慈禧及載漪等守舊大臣,對洋人始終心存芥蒂,相信義和團民有神功護體,認為可以與洋人一戰,以發抒胸中惡氣。其實,正常人都知道,義和團民大多是樸素的農民,其所謂的神術更多是一種心理安慰,是不靠譜的,其戰力是無法與正規軍隊抗衡的。慈禧和載漪等人卻選擇了寧可信其有,還冀圖利用義和團的忠勇之氣與洋人作戰。

義和團也只是她手中的一枚棋子。她起初為洩私憤,大力扶植義和團的,後面看著聯軍勢力強大,義和團敗北,又下令各省剿滅義和團,轉身給義和團就是一刀。翻雲覆雨,慈禧權術玩得何其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