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来势凶猛,当时全世界的人民都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之下,此时,16岁的斯坦李刚刚入职Timely漫画公司做助理。

2年后,由斯坦李提出的一个身披星条旗,手撕希特勒的超级英雄美国队长,横空出世。

即使当时的斯坦李想象力天马行空,也绝不会想到在78年后的今天,这个身披星条旗的超级英雄,会从漫画书之中,走上大屏幕,以一句“复仇者集结”成为2019年度最火热的电影《复仇者联盟4》之中众多英雄的精神支柱,并且引爆影院全场观众的观影情绪。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而美国队长这一个在特定历史环境底下所产生的超级英雄,在跨越历史和社会背景下,从一个行走在枪林弹雨的战争英雄,打破地球限制,跨越星系,去到宇宙中打怪惩恶除奸,成为大屏幕上的超级英雄。

并且,在这样背景下联合其他同样在年龄上超过70岁的超级英雄们,以及钢铁侠震撼人心的一个响指,共同缔造了《复仇者联盟4》的27亿美元票房,一举打破此前由《阿凡达》统治超10年的票房纪录。

在这背后,为什么一个个披着伪科学概念的超级英雄,会成为流行文化的时代偶像?在历经70多年的时间中,这些“老家伙”们为什么反而更加充满了生命力?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源于幻想,忠于信仰的超级英雄

如果对漫威电影有过考究的朋友,早在MCU之前,漫威就曾经自制过相关的超级英雄电影。若是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里面有过详细的介绍。

在上世纪90年代,由阿尔伯特·派恩导演的《美国队长》中,能够鲜明地看到美国队长身上的特征:强烈的为国为民的热情和信仰!

尽管这是由于美国队长本身的起源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美国主流的意识形态。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但是在2011年版本,由克里斯埃文斯出演的《美国队长》尽管依旧保留了美国队长的典型特征,但在情节设置上,还是能够看到漫威对美国队长这一角色的去主流化,对他一贯以来伟光正的形象进行颠覆和重构。

在《复仇者联盟4》中出现得比较突兀的“美国队长臀”情节,算是对制服上星条旗的意义进行调侃。

而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出现美国队长直接与钢铁侠对于“复仇者联盟”的分歧,就是漫威在钢铁侠和美国队长两者,在超级英雄角色定义上的不同了。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康德曾经在界定何为崇高的时候,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具有强烈的个人品德完美、对于社会与正义的信仰,并且愿意为此赴汤蹈火的自觉和觉悟。

基于这一点,美国队长显然是一个崇高系的超级英雄。

与西方古希腊传统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不同,美国队长在经过漫威的解构之后,身上明显更加具有一种亲民属性。

古希腊英雄的行为和奋斗,往往是源自命运的不公,而在英雄与命运的抗争中,最终发觉这一切的抗争都是徒劳。

英雄在这种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命运斗争之中,涉及家国天下的责任认知,以及个人在天地宇宙和命运之间的局限,并由此感到的痛苦,以及自我的思考。

更直接地说法,就是英雄源自命运。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古希腊神话的英雄,更多的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滥觞。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而美国队长这种源自特定历史时期的超级英雄,在社会关系和历史文化之中,被塑造成的一个完美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体现的是一种需要通过努力、自我节制和奋斗才能达到的一种状态。

在被经过解构后的美国队长,其本身的意义,在当社会、国家和天下被构建成更崇高的目标的时候,他的信仰自然就与之产生关联。

所以,才能够在《美国队长3》之中,看到美国队长一方面为了保护人民,而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立场和美国发生冲突,甚至是抗争。

甚至在《复仇者联盟4》的结尾,选择留在过去,和卡特生活,这一看上去极度不“美国队长”的行为。

这也是在新世纪之下,美国队长作为超级英雄被附加上的个人主义与独立性。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始于自我,终于自我的超级英雄

与美国队长是处于特殊时期所凭空塑造出来的一个“符号式超级英雄”不同,钢铁侠的诞生是有着真实的个人原型。

钢铁侠的原型是霍华·休斯,这个孤僻的亿万富豪,同时也是个绝对的天才,而在钢铁侠在诞生的时候,都或多或少都带着现实原型的特点。

托尼史塔克,出生富贵,学识过人,但始终都是一副吊儿郎当的花花公子形象,可以看做是美国在近代资本主义高速发展下所凝聚而成的角色形象。

所以,钢铁侠与美国队长相比,美国队长基本可以看作是在战争年代的向往和平的崇高理想,而钢铁侠这代表了在和平经济发展下的自我意识以及享乐主义等等。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尽管在漫威电影中,美国队长和钢铁侠,在理念上天然就有矛盾冲突的两个英雄,大多数时间是处于合作状态,但当超级英雄的理念与世界出现矛盾的时候,需要作出抉择,也就是双方决裂的时候。

因为尽管超级英雄看起来是正义的一方,但是超级英雄却是凭借自己本身的超能力,始终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他们来去自如,并且不听从任何号令,世界对他们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是反制手段。

因此就会出现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对牵扯到集体利益和权利的问题进行简单粗暴的解决。也即是很多人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批判,都带有霸权主义的主要来源。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蝙蝠侠:黑暗骑士》中,小丑就利用普通民众对于超级英雄的敬仰以及畏惧,来强迫蝙蝠侠现身,从而造成哥谭人民对蝙蝠侠的质疑,以及信仰崩塌。

所以,在《美国队长3》之中,当观众认为托尼史塔克是必然不可能签署《塞科维亚协议》的时候,反而是他出乎意料地赞成了签署协议。

MCU中钢铁侠的放浪形骸,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种对立的冲突感,因为观众眼中,钢铁侠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复仇者联盟4》电影:无限战争中的无限超越

在了解清楚美国队长和钢铁侠与时俱进的性质后,回到电影《复仇者联盟4》中,能够明显发现, 原本看起来要比钢铁侠更加道德完美的美国队长,则是十分“自私”地选了留在过去,和卡特共度一生。

这样的设定,与美国队长这种崇高的英雄,为了崇高的目标,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牺牲自己相违背。

这不仅是漫威或者创作者对于美国队长这种特定的历史角色,在去崇高化处理,同时也是对他进行现代化改造的行为,从而与时俱进。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而具有鲜明的自我主义精神的钢铁侠,竟然选择了具有牺牲精神的行为——打响指!

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同时这也是创作者在对钢铁侠这个极端享乐主义者的新一轮创造。因为从2008年上映的《钢铁侠》到2019的《复仇者联盟》中,钢铁侠的故事更加像是一部成长小说。

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美国主流文化当中的极端个人主义、金钱至上的享乐主义和娱乐至死的社会氛围,借由钢铁侠奋不顾身的一个响指,所做出的一次尝试性质的批判和转变。

在这一点上,钢铁侠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进化,并且也是在这个对任何崇高都解构的时代背景当中,对崇高的一次歌颂。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同时也是借由两个鲜明对立特征的英雄,钢铁侠与美国队长,极端自我与崇高牺牲,所作出的最后选择,极端自我的钢铁侠选择了崇高的升华,崇高的美国队长选择了自我的幸福,透露出在有限的个体当中的无限可能。

而美国队长、钢铁侠等一系列的70多岁的高龄超级英雄,通过某种可能,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不再拘泥于原本初登场时的脸谱化形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MCU的魅力才是无限大。

电影《复仇者联盟4》:有限的个体中,所蕴藏的无线超越的可能

结尾

很多人将超级英雄电影称呼为成年人的童话故事,与童话故事所歌颂的真善美不同。

超英电影本身除了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幻想之外,更多的还是有着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自我的信仰,对于弱者的关怀,对于社会正义的督促等等。

同时,也在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以及一定的反思,国家、社会和人民到底需要怎么样的英雄?

所以,不管是哪个时代的背景下,这些超级英雄都是注定被人所推崇和迷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