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引言:

唐代國力強盛,疆域遼闊,初唐尚有貞觀之治,盛唐且有開元盛世,及至安史之亂後仍有宣宗中興。李唐王朝經歷二百八十九年聲名遠播,文化藝術方面更是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華之作。盛唐時期唐人舞蹈剛健有力、雕塑豐盈柔和、繪畫恢弘多彩、唐詩空前繁榮,藝術文化的多面發展源於國力強盛的精神內核,更離不開兼容幷蓄的開明政策。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盛唐宮殿

大唐文化之唐詩篇

社會形態下的豪邁情懷

提起唐朝,多數人第一瞬間想起的就是唐詩,雖然那些被背誦支配的學生生涯已經遠去,成年後的我們在面對美景時,想到的文學重現仍舊是那些兒時背誦過的詩歌。

1、李唐少數民族血液為其注入了新鮮“生命”

初唐詩歌大多氣魄萬千,肆無忌憚。"初唐四傑"王楊盧駱才華橫溢,駢賦靈動,詩文風靡一時。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來自王勃14歲時寫下的名篇《滕王閣序》;"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的這首詩大氣豪邁,打動人心,飽含對未來的追求,浪漫而富於想象力。聞一多曾評價初唐詩歌是“癲狂中有戰慄,墮落中有靈性"。唐代科舉制度的實行,文人地位有所提高,社會風氣開明,詩人大多崇尚自然創作,將詩歌從靡靡之音的"宮體詩"中解放出來。

李淵建立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礎上進行的,唐初文化也與隋朝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隋唐之前的政權是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門閥壟斷"現象較為嚴重。社會風氣的壓抑與沉重,待到農民起義推翻政權後得以消解。而新王朝的建立,又會帶來新的希望。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唐高祖李淵為鮮卑族人

文化的發展變化離不開政治格局,更與社會經濟面貌息息相關。初唐之所以有詩歌興盛,與唐初政權建立,結束隋末版圖割據現象,重建社會格局有關。文化是歷史變化過程中最重要的載體,是國家政權穩定與否的絕佳象徵。李唐王朝家族源於隴西李氏,又有史書記載十六國之一的西涼是其祖上,北魏政權中亦有李氏一族,種種均表明李氏家族血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崇尚自由天性,絕少耳濡目染數百年的儒家文化,此種情形下的唐初時期,民風開化,打破固有教義諸多,對社會文化形態有著良好的推進作用。

2、大唐穩定格局助推了唐詩成熟發展

盛唐以前詩歌大多仰望"建安",盛唐以後詩歌以盛唐為尊。盛唐詩歌不僅是唐代詩歌的巔峰時期,更是古典文化的一座高峰。其時期詩壇人才輩出,有山水田園派王維孟浩然;邊塞軍旅派王昌齡高適岑參;浪漫主義李太白;現實主義杜工部......,詩歌發展蓬勃旺盛,時代情感亦是如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這些詩句氣勢渾厚,韻律動人,興象超妙,自然流暢。

詩歌是作者的世界觀與社會現狀的共鳴,也是藝術形象與時代精神的統一表達。"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建安文學產自"兩漢貴族文學"之後,盛唐文學產自"南北朝門閥制度"之後,在經歷了初唐時的肆意奔放後,盛唐時詩歌更為成熟和豪邁的氣質成為了潮流。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唐朝“詩仙”李白

唐高宗至武則天時期,國家局勢穩定,整個社會進入上升階段,人民安居樂業,和平生活帶來的是精神富足,才催生了這些名篇傑作。詩人的"風格"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是在開明政治傳統下的"平穩"所孕育出來的。盛唐詩歌是詩人在空前強大的帝國統治下感受到的社會現實,是高度繁榮籠罩下的盛世之音,是文治武功脈絡下的思想藝術特徵。

詩歌繁榮不止是對統治者的歌功頌德,它更深刻的反映了人民生活,普通民眾擁有了"階段性"的政治勝利,才會更加強烈的進行自我的表達。朝氣蓬勃而發,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時代的聲音,也是歷史的生機。人們生活在穩定而富足的生活狀態中,飽滿的情緒與自豪的情懷都會釀造出無窮的精神力量,也是詩歌盛唐氣象的根源。

大唐多彩文化之舞樂篇

對外文化交流的真實體現

唐代有專設的音樂機構,如太樂署,教坊等,宣宗時期又建立了"梨園",專門培養樂伎。樂伎類似音樂家,做樂曲收集、樂舞整理、樂工培養的工作。政府設立的樂舞機構,更是大大提高了樂舞藝術的傳播與盛行,獨有的舞樂精神是盛唐獨有,也是盛唐浪漫的最大展現。

這一時期的舞蹈分為健舞和軟舞,健舞音樂節奏感強、曲調有力,動作剛健且具有爆發力,胡旋舞就是健舞代表之一;軟舞則曲調舒緩,嫋嫋纏繞,動作柔美,以婉轉綽約為長。當時所盛行的劍舞,是舞動中展現武劍技能,更添舞蹈魅力,柔中帶剛,雄渾有力。"公孫大娘"擅長舞劍,為詩人、畫家、音樂家創造了絕多藝術素材。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公孫大娘劍舞畫作

唐代音樂分為十部:燕樂、清商樂、西涼樂、高昌樂、龜茲樂、疏勒樂、康國樂、安國樂、天竺樂、高麗樂。敦煌莫高窟中就有壁畫展現了唐時樂器,其中表演形式多樣,風格多變。如宮中宴請所用樂婉約柔和,曲調典雅;殿庭宴所用樂排場浩大,講究氣勢。武則天時期有140人組成的《聖壽樂》舞蹈表演,組成"聖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萬歲,寶祚彌昌"字樣,其場面壯觀,雄偉熱烈。

《霓裳羽衣舞》是大唐歌舞的集大成之作,在吸收了佛教舞蹈的基礎上,將中原舞蹈結合起來,由唐玄宗譜曲在梨園弟子中演練,為音樂史和舞蹈史留下了光輝的一頁。關於它的傳說有月中仙子之邀,也有蓬萊仙山神人所授,種種傳聞只能表現出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又說舞蹈本身為梅妃所創,楊玉環將其發揚光大,上身著孔雀翠衣,下穿月白長裙,曲調鏗鏘,管絃悅耳,舞姿翩然,驚鴻一瞥。

唐樂舞是中原音樂與邊疆音樂的融合產物,新奇有趣,受眾廣泛,是民族融合的藝術代表產物,也是盛唐文化氣象的代表之一。唐代舞樂傳文化傳往日本,其樂制記載,"五聲六呂"始於唐,對其音樂體制影響深遠。

唐王朝對外交流空前繁榮,在政治文化藝術影響周邊國家的同時,唐朝也在被異域文化影響著。盛唐的音樂與舞蹈既自由開放,又絢麗多彩;既灑脫歡快,又文明璀璨;是制度具備的文化使然,是民族精神自信的表現,也是激昂歡快的歌舞昇平年代;是國力強盛帶來的經濟繁榮,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帶來的社會進步。

唐朝多彩文化之雕塑與繪畫篇

國富民強下的盛世審美

盛唐雕塑造型典雅,以圓滑曲線為主,且佛像居多。敦煌莫高窟內的大佛塑像身披袈裟,結禪定印,造型簡潔,威嚴不敢逼視。樂山大佛便是盛唐誕生的,龍門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也是這一時期代表雕塑,莊嚴形象中帶有情感,豐滿穠麗,高大宏偉。阿難像姿態優美,體態勻稱,動作活潑,儀態超然。在擁有人性十足的雕刻表現上增添了一分威嚴神態,一分雍容氣度。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盧舍那大佛

唐朝壁畫內容多為佛教故事和佛像,題材廣泛,金碧輝煌。佛本無性,但這一時期的佛像無論雕塑還是壁畫,都呈一種女性優勢。菩薩面貌溫和,氣質親切,更是像下凡來到身邊的人一樣。

由於李唐王朝源於鮮卑,胡人女子勇敢個性深受漢人女子推崇,對女子的規束較之前朝寬鬆不少,身著胡服的女子比比皆是,出土的雕塑中有胡服女子,繪畫中同樣有胡服女子裝束。唐三彩更是色彩豔麗,熱烈壯觀,大氣靈動。政策開明與社會風氣寬鬆,人們的眼界開闊,個性得到一定發展。女性獲得了相對自由的空間,不必深藏閨閣,不必恪守清規,可以自由玩耍,可以身著男裝。那些至今看來稍顯暴露的女裝,身著披帛手拿楊柳的仕女,正是讚美自然,歌頌女性的文化。

仕女畫中華麗的服飾,精心打扮的妝容,微微泛紅的面頰,女子體態豐厚,是生活富裕,衣食無憂的最佳表現。肌膚豐腴有度,儀態華貴萬方,自然又大方,形象栩栩如生,女性的獨立色彩漸漸有所展現,這是盛唐氣象所給予的一種文化感染。

大唐多彩文化:感謝世人喜歡我,也感恩那個時代賦予我“生命”

唐代《簪花仕女圖》

科舉制度誕生了新興的地主階層,經濟發展和城市發達促進了手工業者和城市市民階層,世俗生活漸漸佔據了藝術創作的視線。無論是武則天的女性成功案例,還是楊玉環的家喻戶曉,都大力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仕女畫與塑像正是社會主題階層的審美需要,王朝的國富民強造就了生活在這個時代人民的審美情趣。

盛唐時期社會物質豐富,國家長治久安,民眾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經濟全面發展,農業商業齊頭並進,國家強大,唐人充滿自信。博大開放的意識形態造就了雄渾闊達的美學理念,藝術中的女性健美自然,典雅華貴,是大氣從容的時代縮影。

總結:

盛唐時期規模空前,文化藝術寬容攝取,豐富濃厚的氛圍成就了李杜詩歌千古絕唱,舞樂傳奇流傳後世,塑像壁畫飽滿瑰麗,都是盛唐氣象的帝國風貌,也是剛健內核的審美維度,是多元共生的恢弘大氣,更是盛唐魅力的自信昂揚。有容乃大的文化氣度是唐朝巔峰的原因所在,蓬勃激情的時代精神是政局穩定的附加,自在有為的奔放氣質更是讓無數後人渴求夢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