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清朝前期,统治阶级吸收了明代宦官干政的教训,对太监的管理和约束比较严格。但仍然有一些宦官借助自己的特殊位置和身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我们要介绍的这位鲜为人知的太监,历经康雍乾三朝,康熙喜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一生经历可谓传奇。

1 康熙宠阉

魏珠,直隶雄县人,生卒年月记载不详,根据多种资料交叉推测应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即公元1685年。《定慧寺碑记》中记载魏珠日后之所以飞黄腾达,和他早年曾经游历定慧寺、颇具佛缘有关。这当然是胡说八道,不过魏珠的发迹倒是起于定慧寺。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定慧寺

康熙四十一年,已经净身入宫的魏珠出资重建云惠寺。这项工程迁延许久,工期长达十年,直到康熙五十一年才完工。完工之后,魏珠上奏康熙,康熙非常高兴,亲自将寺名改为定慧寺,并御赐"慈云广覆"四字。

康熙日理万机,为什么重修一座寺庙竟让他如此高兴?这就不得不佩服魏珠的深谋远虑了。魏珠重建定慧寺的时机选的非常巧妙,正好是康熙五十大寿前夕,魏珠的理由正是"祝延圣寿,上报深恩"。而重建完成之时,刚好赶上康熙要过60大寿,这项耗期十年的工程又作为了寿礼敬献给康熙,可谓两头讨好。更让人惊讶的是,想出这个办法的魏珠,只有17岁,真是天生的马屁高手。

魏珠的发迹不仅仅是这项献礼工程让笃信佛教的康熙很开心,也因为他的点子很正。康熙五十一年,十三岁就侍奉康熙、深受喜爱的首领太监梁九功被康熙拘禁。表面上是因为梁九功滥用宫内银两,实则正如康熙的手谕指出的:"梁九功身应御前,当凡事小心才是。近来胆大乱行,以致无所不为。"梁九功常年受宠,不小心翘尾巴了,终于招致大祸。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康熙

梁九功的倒台,为冰雪聪明的魏珠提供了难得的良机。加之他善于逢迎、八面玲珑,很快就被提升为总管太监、御前太监,一时间红得发紫。

魏珠在康熙身边主要承担3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还是和他的老本行修庙有关。魏珠多次被康熙派往京郊修建寺庙、替他上香祈福,先后去过云光洞、丫髻山等地。魏珠每次都办得皆大欢喜,让老皇帝非常满意。

和其他只能在内廷伺候的太监不一样,魏珠身材高大,膂力惊人,更牛的是,他可以跑马射箭。所以每次康熙外出射猎的时候,都会带上魏珠随身护卫。魏大总管真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是难得的全能型人才,难怪领导青睐有加。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丫髻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魏珠经常为康熙传旨、传口谕。这事可不是大家想的那样照本宣科读一遍、背一遍就行了,里面的门道很多。传旨时的口气、节奏都要根据圣旨内容和皇帝的目的把握好,接旨人的反应、表情也要一一留心观察,以备皇帝询问。最重要的是,要有极高的政治敏感度——对朝内政治势力的特点、派别都要有深刻的了解,对朝中的政事要洞若观火,还不能卷入其中,否则就难免杀身之祸。这种恰到好处的火候,非常人所能把握。

能作为传旨太监,说明康熙在政治上对魏珠是比较信任的。康熙54年,因废太子允礽与朝臣秘密通信,魏珠奉旨对其进行质问。康熙55年,曾经炙手可热的"八爷"皇八子允禩染病,康熙派魏珠前往探望。而魏珠没想到的是,这次探望日后差点要了他的命。康熙57年,魏珠又奉命向允礽传旨。总之,在档案上多次出现魏珠传旨、传口谕的记载。康熙末年的这段时光,正是魏珠一生的高光时刻。

2 小心眼的四爷

清末的太监信修明写了一本叫《老太监的回忆》的书,里面有一则关于魏珠的轶闻,说是康熙死前写了传位遗诏,魏珠得知后提前向雍正泄底,这样雍正才得以篡位登基。为了答谢魏珠,雍正把北海团城赏赐给了他。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雍正

这个传说不靠谱不说,把四爷对魏珠的态度刚好给写反了。

康熙驾崩后,魏珠被雍正派往马兰峪的景陵参与陵寝的剩余工程管理。画风至此,还比较正常。不过,四爷的报复马上就来了。

雍正元年七月二十九日,景陵发生了一起斗殴事件。当天驻军巡山,发现有人偷偷在山上割草。在皇陵范围之内割草,这可是大不敬。驻军一拥而上,结果只抓住了一个,另一个一溜烟逃之夭夭。驻军以为没事了,正想押着被抓住的倒霉蛋回去邀功请赏,没想到跑掉的那位爷带了三四十人回来抢人了。驻军一看对方人这么多,觉得还是应该"文明执法",上去想讲讲理。谁想对面是一群混不吝,上来就动手,把驻军打的稀里哗啦。

被揍的鼻青脸肿的驻军回去就把挨揍的事报告给了马兰口总兵范时绎。范总兵的气不打一处来,就算我姓范,我手下也不能都跟着一起饭桶吧?于是立刻开始调查是哪个不要命的居然敢打皇陵的护军?

很快查出来了,打人的都是魏珠的手下。再一查,不光是手下不干净,魏珠也有事。魏珠在马兰峪买了28间房子,在整修的过程中,又是刨山,又是采石。大清律规定,陵寝周围20里之内不得擅动山石,否则严惩不贷。但魏珠是先帝的红人,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处理,还是让皇上定夺吧。范时绎立刻给雍正写折子,里面倒是没提手下打不过太监们的丢人事,只把魏珠刨山采石的事一五一十的做了汇报。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四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没多久,雍正的批示下来了,语气之严厉,连范时绎都有些意外。

雍正开篇先表明了态度,他完全相信范时绎的所说。紧接着,毒舌的四爷火力全开,把魏珠骂的狗血喷头:"魏珠是个疯狗相似,骄纵惯了,此人自然前业,何能得了?必遭天谴的人!"

九月二十六日,可能是四爷觉得等老天爷把魏珠天打雷劈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干脆自己替天行道吧。他在给刑部的批示中写道:"魏珠之罪甚大,即凌迟处死,不足以蔽阙辜!"。但是紧接着,他话锋突然一转,来了个大掉头:"但朕不忍加诛,行文萧用藻交与总兵、总管严加看守,不许接见一人,朕另有发落处。"

我们不禁要问,魏珠到底做了什么,惹得四爷这样大发雷霆?暴怒的雍正为何又在关键时刻留下他的一条命?

雍正对魏珠的愤恨,来自魏珠和允禩集团的几次交往。

前文提到,康熙55年秋,允禩身患伤寒。当时康熙帝正好自热河回銮,知道后派魏珠来看望允禩。允禩先前因为给康熙进献的老鹰奄奄一息而得罪了康熙,被停了俸禄粮米,此时有些困窘。刚好魏珠来访,他想求魏珠给说说情,恢复了俸禄粮米。求人办事自然要做出些姿态,允禩亲自下炕迎接魏珠,并且在魏珠临走时"在地叩谢"。另一件事是允禩死党九阿哥允禟和魏珠有过结交,允禟让自己的儿子管魏珠叫伯父。

有了这两件事,对允禩集团恨之入骨的四爷自然怎么看魏珠怎么不爽。而此刻雍正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所以对允禩集团还不能做总清算。四爷心中的邪火到处乱窜无处发泄,刚好魏珠赶上了,那就拿他开刀吧。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八爷:魏珠的事跟我有毛关系.

不过魏珠与允禩集团有所交往是真的,但说他是允禩一党,实在是冤枉了魏珠。魏珠作为传旨太监,深知康熙晚年苦于九龙夺嫡之争,特别忌讳身边的亲信结交皇子。不要说他一个太监,身为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的佟国维如何?还不是因为推举允禩当太子而被罢职回家。如果魏珠胆敢和允禩集团真的有所勾结,不用雍正,康熙就能要了他的命。魏珠当年炙手可热,是康熙面前的红人,诸多皇子想和他搞好关系,魏珠也不好拒绝,所以,他与允禩的交往,更多的是一种正常的礼尚往来,谈不上结党。

对此,雍正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四爷在痛骂了魏珠、好好出了口恶气之后,并没有把魏珠大卸八块,只是严加看守。雍正四年,四爷清算允禩集团的时候,也没把魏珠怎么样。

魏珠在结交权贵方面,本身就比较谨慎,这也是他能在康熙末年云谲波诡的政坛中得以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只是他比较背,和允禩集团几次正常的交往,被雍正抓了邪火,也只能自认倒霉了,谁叫他遇上了小心眼的四爷呢?

3 难得的善终

熬过了四爷御宇的十三年,魏珠又迎来了新主子乾隆。大概是知道魏珠没什么了不得的事,刚一登基,乾隆就命令释放魏珠,令其到景山当差。

年过半百的魏珠再一次展示了自己的才干,不到十年时间,他绝地反击,从八品的侍监又一步一步的爬回正四品的宫殿监督领侍衔,而这一职位,是当时太监的最高级别。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乾隆:魏珠我不是说你...

乾隆虽然启用魏珠,却不是什么好伺候的主子,他继承了其父尖刻阴狠的一面。乾隆不止一次的把魏珠和诸位高级太监召集在一起,训斥他们一定要谨守本分,不得结交外臣、阿哥。刻薄的乾隆还经常当着魏珠的面举例子——像苏培胜那种胆敢结交王爷的蠢货,你们可千万别学啊。好在魏珠在宫里大半辈子了,看惯了潮起潮落,历经沧桑的他,对这种所谓的帝王心术,早已见怪不怪了。

魏珠具体何时去世,史册没有记载,但根据最后出现的记录,去世时,他已经年过耄耋。

魏珠一生堪称传奇,他历经康雍乾三朝,一辈子都活在满清最鼎盛的时代。他身居高位、做到了太监圈里的顶级大咖。其人聪明练达、为人八面玲珑,所以能历经三位脾气秉性迥异的主子仍能全身而退。令人佩服的是,虽然在雍正朝身陷囹圄,魏珠在乾隆时期居然能够卷土重来、风云再起,足以让许多励志剧的男主角黯然失色。

康熙宠他,雍正恨他,乾隆用他,但他的故事鲜为人知

影视剧中的魏珠

魏珠的一生也证明了在康雍乾三朝,满清统治阶级对于太监干政的严密防范。魏珠是当时最炙手可热的宦官,但他一不能干预朝政、二不能结党营私,和王公大臣偶有交往还要时刻注意分寸,最多也就是收点孝敬、贪点小钱。这与明代宦官把持朝政、结党自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以魏珠的才智,如果换个朝代,没准还真的能兴风作浪。而今,他和他的故事,绝大部分时间只是躺在史册的冷僻角落里,和岁月一起慢慢老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