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原創文章,已開啟全網維權,抄襲必究!


大明王朝共十六位、十七任皇帝,也就是說,皇帝是16人,年號是17個。其中,明英宗朱祁鎮是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年號分別是正統和天順。讓朱祁鎮再次登上帝位的歷史事件史稱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駕崩,皇太子朱祁鎮繼位登基,時年9歲,年號正統。沖齡即位,主少國疑,國事由張太后把持,另有三楊輔政(三楊分別為:楊士奇、楊榮、楊溥)。正統八年 (公元1443年),17歲的朱祁鎮終於迎來了正式親政,亟待證明自己。(注:本文涉及年齡,按照舊時習慣,均採用虛歲。)


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部來犯,年少輕狂的朱祁鎮聽信了親信宦官王振的蠱惑,草率御駕親征,結果兵敗被俘,史稱土木堡之變。

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


國不可一日無君,為穩定局勢,孫太后聯合兵部侍郎于謙,扶持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是為明代宗,年號景泰。在接下來的北京保衛戰中,兵部尚書于謙受任於危難之際,擊退了瓦剌軍的入侵,救大明王朝於水火。


北京保衛戰後,瓦剌心知無利可圖,便同意放回了明英宗。看似完美的結局,卻迎來了新的問題:天無二日,國無二君,明代宗朱祁鈺會如何安置明英宗朱祁鎮?


朱祁鈺和朱祁鎮雖然是親兄弟,但面對至高無上的皇權,他卻斷然不會拱手相讓。於是,明英宗歸國後,名為太上皇,實為階下囚,被幽禁在南宮之內,宮門上鎖並灌鉛,食物僅能由小洞遞入,由錦衣衛負責看管。

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朱祁鎮與朱祁鈺劇照)


平心而論,朱祁鈺臨危受命,於國於民立有大功,即便後來不願意讓出皇位也無可厚非,但是,他違背約定廢掉英宗之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這種做法確實有待商榷。只可惜天不遂人意,次年朱見濟就不幸夭折,年僅5歲。


說回明英宗和那場被議論了幾百年的奪門之變。


明英宗在南宮裡度過了暗無天日的七年時光,直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六夜,當他對外面的世界還一無所知時,突然有人用巨木撞開了南宮的宮牆。明英宗本來以為是弟弟明代宗要殺他,沒成想門開後見到的卻是眾人向他跪地磕頭,高呼萬歲。明英宗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些人不是來殺他的,而是要迎立他復位。

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奪門之變)


這場南宮復辟非常順利,朱祁鎮憑藉太上皇的身份和獨特的人格魅力,振臂一呼便是群臣響應,天亮之前趕到了奉天殿,一場宮廷政變就這樣如兒戲一般宣告成功。明英宗復辟了,改年號天順。不久後明代宗朱祁鈺去世,年僅三十歲。


奪門之變的結果是明英宗重登大位,但其策劃者卻是武將石亨、文官徐有貞、以及大太監曹吉祥,對於這場大戲明英宗事先並不知情,完全是無劇本出演。按理說,石亨等人有擁立之功,明英宗成功復辟後必然平步青雲,但歷史真實卻是,他們無一人善終,這又是為什麼呢?


曾經,明英宗對那些幫助他復位的功臣們是打心眼裡感激,以至於在他們的“綁架”下錯殺于謙。明英宗心態的轉變,是從他與內閣大學士李賢的一次談話開始的。

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明英宗劇照)


史載,明英宗曾在李賢面前表達對奪門功臣石亨、曹吉祥等的感激之情,但李賢的反饋卻著實讓明英宗如夢初醒。李賢說:“何來‘奪門’之說?‘門’無需奪,皇位本來就是陛下的。他們搞的那個所謂的‘奪門之變’,當初曾遊說我入夥,我沒同意。”明英宗追問原委,於是李賢說出了奪門之變背後的真相。


真相原來是這樣的:當時的情況,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他唯一的兒子朱見濟又死了,無論從何種角度分析,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必然是要回到朱祁鎮一脈的。首先,明宣宗朱瞻基只有朱祁鎮和朱祁鈺兩個兒子,朱祁鈺這支絕嗣了,朱祁鎮這支自然要繼承大統,更何況,朱祁鎮本來就是根正苗紅的皇帝,而朱見深更是眾望所歸的太子。


至於迎立外藩入京繼位,那完全是石亨等人用來陷害於謙的謊言,諸多史料已經證實,事實非但如此,而且就在正月十六當天,兵部尚書于謙、吏部尚書王直、禮部尚書胡濙等商議後決定共同上書請求復立沂王朱見深為太子,而且奏疏已經寫好,只是當日時間已晚,眾人打算次日再呈上去。毫無疑問,于謙是冤死的。


即便朱祁鈺不願意,但他死後必然是朱見深繼位,朱見深當時只有11歲,實權仍掌握在太上皇朱祁鎮手中。而且,朱見深大概率會讓位與父親。

奪門之變:三個政客導演的騙局,明英宗無劇本出演

(明英宗畫像)


總之,奪門之變完全是多此一舉,甚至可以說是一場騙局。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起奪門之變,其目的並非是要幫助明英宗復位,而是他們出於個人私慾,想要搶佔擁立之功,實現利益最大化。


李賢一席話,驚醒了明英宗這個夢中人,他這才看清了石亨等人的真面目,再想想冤死的忠臣于謙,於是暗暗起了殺心。最終,石亨被斬,曹吉祥磔刑處死,徐有貞被貶後鬱鬱而終。


正如《明史》所評:“明代皇位之爭,而甚無意義者,奪門是也。”奪門之變中,明英宗淪為有心人的利用工具,一代帝王受此矇騙,他自然心懷切齒之恨。石亨、曹吉祥等奪門功臣無一人善終,其本質都是明英宗的秋後算賬。


文中圖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