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在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里,谈到孩子追求优越感以及它对教育的启示时,阿德勒认为:相对于全方位的教育,人们更关注看得见的成就。所以,求胜心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求胜心过强的孩子

有时,一个班里会出现两个孩子暗自较劲的情况。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有这种倾向的孩子往往都有不讨人喜欢的性格特点,妒忌就是其中之一。

只要别的孩子取得成功,他们就会恼怒不已;严重的时候,他们还可能出现头疼、胃疼等症状,哪怕对手稍稍领先也是如此;他们从来不会表扬别人,如果有人只表扬了对手,他们说不定还会愤然离场。

上述嫉妒的表现,其实都在说明孩子的求胜心太强了,在人格独立且健康的孩子身上则看不到这类问题。

求胜心太强的孩子难以与同伴愉快相处,因为他们渴望扮演领导者的角色,同时渴望打破游戏规则。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无法体会到乐趣。他们往往非常傲慢,跟同学相处时,不管怎么做都会不自在。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在他们的眼里,接触的同学越多,威胁他们地位的概率就越大。这类孩子大都非常不自信,只要所处的环境令他们不安,他们就会不知所措。越不自信,就越渴望自己获胜,背负的压力就会越大,最终很容易因为内心无法承受而崩溃。

如果人们掌握了能让孩子免受困扰的完美方法与绝对真理,问题儿童也就不会再出现;但这种完美方法与绝对真理又不可能被人们掌握,同时也无法给孩子创造理想的完美学习环境,对他们怀有过高的期望其实百害而无一利。

在遭遇不可避免的困难时,这些孩子的感受与那些人格独立且健康的孩子完全不同,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方法不一定能在每个孩子身上见效,它本身也需要持续改进;

另一方面,超量的求胜心也容易让孩子最终失去信心。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唯一方法

勇气是克服困难的唯一方法,那些过分追求优越感的孩子,往往没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他们只看重结果,希望成绩能得到别人认可;否则,他们就无法获得满足感。

我们知道,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保持心理平衡。那些过于追求优越感,只看最终结果的孩子是意识不到这一点的。在他们看来,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与崇拜,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

众所周知,不经努力就能获得的成功稍纵即逝,可在现实中,相对于全方位的教育,人们更关注看得见的成就。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求胜心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因为人们在评价他们时,会习惯于用外在的成就来衡量,至于克服困难时所付出的努力,很多人并不看重。

把孩子训练成野心勃勃的人并不是一件好事,远不如将他们培养成一个勇于拼搏、坚韧不拔、自信自立的人,这么做是为了让他们知道,面对挫折时别气馁、别畏惧,要把挫折当成亟须解决的新问题来对待。

这时,老师如果能准确地预判一个孩子在某个领域付出的努力是否值得,这个孩子未来的成长就会顺利得多。

孩子求胜心切?阿德勒认为,胜负欲过强的孩子往往处境艰难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