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孫子奶奶在世時誰都敢罵,奶奶去世了,你猜會怎麼樣?

常言道:隔輩親,隔輩親。真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道理,可能是老人好像找到了兒子小時候的影子,給家庭帶來了歡樂和幸福的感覺,說實在的比自己的兒子小的時候還要親,可能是一種精神寄託吧。老人只要小孫子在身邊,那高興地說不出那麼嗨。小傢伙那是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行為舉止沒有滴點約束。所以,現在有的父母就不想爺爺奶奶,姥爺姥姥帶孩子,但很多都不現實,有時候會跟老人因為小孩帶來隔閡。

小孫子奶奶在世時誰都敢罵,奶奶去世了,你猜會怎麼樣?

爺爺奶奶帶孫子,孫子在皮


不過這樣的並不是多數,大多數老人還是會把握度的,有極少數老人帶小孩子帶到極佳的水平,太多的父母也未必能帶出這樣的境界。就像經常上電視節目的青島小朋友王恆屹太棒了。就會有人會說,那是天才,這樣的全國就一個王恆屹。是啊,古人云:先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如果王恆屹出生在另一個家庭,就有可能全國人民看不得這樣出來拔萃的小能人,所以大家一定要為他的奶奶點贊。

小孫子奶奶在世時誰都敢罵,奶奶去世了,你猜會怎麼樣?

王恆屹在背誦唐詩


說到這,我給大家說說有這樣一個小朋友,是他爺爺奶奶的長孫,當然就十分寵愛,家裡家外都是老大,天王老子也不怕,小朋友,大人都喜歡逗逗好玩,一旦不願意,誰都會被罵,跟別人家的小孩玩,不開心了,打架了贏了,他奶奶就會表揚;如果是輸了,就跑回家給奶奶告狀,你猜他奶奶會怎樣處理,你可能想不到吧,你可能說小孩哄哄不就完了。您想都想不到,他奶奶就會領著去找跟他打架的那個孩子,嚷人家,下次再打了就會怎樣怎樣。最尷尬的,要是遇到和她奶奶這樣寵孩子的大人,就很可能發生家長之間的衝突。就這樣時間長了,他就變得很膨脹,誰見了都不會再去逗他了,免得被罵。這樣的帶孩子的方式,是不是害了小孩,年級小了還可以轉變,萬一比較大了就不好改正。每當幾個大人在一塊了就會議論,這傢伙以後怎麼辦。

小孫子奶奶在世時誰都敢罵,奶奶去世了,你猜會怎麼樣?

爺爺奶奶帶孫子高興的樣子


就在他五歲的時候,他奶奶生病了,年紀也大了,這一病就比較嚴重,經過幾個月的治療也沒見好轉,沒多長時間他奶奶就病故了。周圍的人發現很奇怪的現象,以前愛罵人的賴孩子變了,知道尊敬人了,都很吃驚!就好像香港的小混蛋仗著有美國人給他撐腰,不愛自己的國家,胡作非為,傷害有損國家利益和香港利益的破壞犯罪。應當受到最嚴厲的制裁。一旦後臺到了,就會夾著尾巴做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勿忘根本,勿忘雪恥。第二年到了上學的年齡,就去上小學一年級了,學習還行,慢慢的改掉了壞習慣。到後來大人們問他的時候,總是嗨嗨一笑。給大家解釋一下,那是八十年代,農村還沒有幼兒園,小孩到了六歲就直接上小學。

從這樣的一個小朋友的實例,就不難看出,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老人帶孫子會有嬌生慣養的習慣,會養成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性,比如,見什麼買什麼,要什麼買什麼等等。因此,老人帶孩子要有一定方式方法,聽年輕人的建議和年輕人的思想意識,從小培養孫子的智力,做一個發現千里馬的伯樂,美哉樂哉!

最後,小編想知道大家的帶小孩的經驗和方法。希望大吉吐槽分享,相互學習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