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為什麼城市的差距大?

up乜春啊大佬


當前都知道廣東省的經濟總量是國內最高的省份,也都知道廣東城市發展不均衡,珠三角城市的經濟發展要遠高於粵東和粵西,比之粵北城市更是高出太多太多,除了珠三角城市,其他甚至還有貧困縣的存在,造成如此發展差距與除了地理位置以外,也與城市政策有很大關係。

首先是地理位置,珠三角處在廣東省中部,尤其是廣州是珠江中心城市且扼守珠江入海口,歷史上珠江水系流域發達,是華南地區主要的漕運水道,通過廣州可以直達伶仃洋,並且廣州也是東西漕運的轉換城市,所以廣州歷史上就比其他地區要繁華,雖然廣東還有其他沿海城市,但歷史上更加註重內河漕運。

另外就是廣州所處的珠三角地勢地貌,珠三角就是珠江的三角洲平原,廣東省大部分地形是山地,只有為數不多的小型平原,只有中部的珠三角面積最大,所以珠三角也集中了很多城市,平原且靠海如此優越地形開發成本要遠勝於粵北山區,當年廣州為首向周邊城市經濟延伸,如今塑造了很多發達城市。

最後就是政策的因素,當年廣東在設立經濟特區之時,除了深圳還有珠海和汕頭,但是深圳的政策優勢更加明顯,且因為深圳距離港澳的距離更近,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澳門的經濟更加活躍,多以帶動深圳率先發力,如今深圳經濟總量已經超越了香港和廣州,彙集了我國很大一部分的優勢人才,所以珠三角越來越強,城市差距逐步拉大。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正如題主所言,廣東除了一線城市廣州,深圳,二線城市東莞,惠州,珠海,中山,佛山等城市,其他的城市都是發展比較差的。


下面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城市的分佈

粵東地區: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河源、梅州,粵西地區: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還有粵南沒有提到的江門和肇慶。


這些地區都是發展得比較差的,像粵東應該是汕尾和梅州發展得最差,很多地方還是挺貧窮的,至於汕頭我覺得發展有點不穩定,記得上一年升了二線城市,但是今年又降到三線了。個人覺得揭陽是這裡面發展得不錯的,也是三線城市,至於它和汕頭哪個發展比較好,就不知道了。


粵西地區應該是廣東發展最差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沒有高鐵,很多人回家都像出省一樣。因為粵西比較多的山區,發展比較不平衡。

為什麼城市相差那麼大呢?

除了城市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廣東比較注重珠三角發展,投資商也比較多,造成了廣州深圳發展越來越好,但是其他的城市卻跟不上發展的速度。


惜橙圓


廣東有廣闊的海岸線,比浙江要長很多,而且區位優勢也很明顯,離東南亞等國都很近,但是除了珠三角,其他沿海地區也不怎麼發達。相比之下,浙江要發展均衡很多,就連最內陸的衢州、麗水都比廣東一些城市要好。

南方大城市眾多,縣域經濟發達,老百姓可支配的收入遠遠大於北方地區。北方僅僅有不多的明星城市,像北京、天津、瀋陽、大連、鄭州,在地區比較上,只有山東半島城市群和南方長三角珠三角抗衡。山東半島是一個省份,長三角是江蘇、浙江和上海的綜合體。有很多的數據可以比較南方和北方,不管怎樣比較,山東都是北方的核心力量。總量和人均都在北方排在首位,這是事實。因為他的縣域經濟比北方其他地區發達多了。

內蒙和山東的上限城市,都是資源型城市,可以理解。而廣東省內不同地域差異則更大。同省份內的經濟差距,常常被拿來調侃的是蘇南、蘇北,其實粵北、粵南的差距要大得多。

如果不是對外開放,廣東要想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是不大可能的。特別是深圳的異軍突起,更是讓廣東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也有了一定的經濟輻射能力。如緊靠深圳的東莞等地,如果沒有深圳的帶動以及與香港近的地理條件,是不可能迅速成長起來的。

廣東省委省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粵東粵西兩翼地區的發展,兩翼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有兩點可以說明:

《1》粵東地區本身民營經濟發達,勞動力資源豐富,地處海西經濟圈,且正在形成以汕頭為中心的粵東城市群,發展前景十分好。

《2》粵西地區在改革開放以來發展很快,其開放程度比起粵東潮汕地區更高。

按照一般分析,粵東經濟應該比粵西經濟強很多,粵東近福建經濟發達區,粵西近廣西經濟貧困區,粵西有海南,粵東有臺灣,粵西左邊有廣州,粵東右邊有深圳,各有特色。


鐵男春秋


珠三角城市與粵東西北城市拉距越來越大,這是事實。造成今日之局面,個人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歷史上,珠三角就遠比粵東西北發達。幾百年來,廣州都是中國重要的外貿中心,商業非常發達。起步早,後勁又足。

二、地理位置所決定。縱觀世界所有的三角洲,全都是相對甚至絕對的發達地區。珠三角是個寶地,很少有自然災害,就連臺風也只是溫柔關顧。不像其東西部幾乎連年忙著防颱風。故自古以來,廣州一帶就是華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三、毗鄰港澳。改革開放是在廣東首先開始的,而廣東又是首先在珠三角特別是廣深珠開始的。當年大量外資入境,其實絕大部分是港資。當年中央也有借地利引港資開國門之意。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珠三角不佔便宜才是怪事。當然,如首先在內地搞個特區,那肯定是個大笑話。

四、珠三角因自古發達,自然人口密度大,因此相關教育事業也發達,教育發達,人才也就越多。這怎是其它地方可比的。

五、汕頭也是特區,政策與深圳一樣,為什麼搞不起來?個人認為與當地發展失策有關。潮汕人善經營,做生意聞名海內外,但潮汕人在家就是一條蟲,出門就是龍。潮汕走私製假很聞名,眾所周知。既然有路子,來錢快,何必搞實業?一兩步錯,步步衰。珠三角有一鎮久負小廣州威名,就因走私汽車而誤了發展,現在已變當域最差之鎮。二十多年前,珠三角發展如火如荼,湛江卻因走私大案聞名全國。試想,如果潮汕幫都回老家投資,粵東肯定富甲天下,但為什麼不回去?當深思!

六、當今不少國人總以為發達地區就因舉國之力,實乃大錯特錯。珠三角的發展主要得力於政策,政策才是最大福利,還有耐於抓住了機遇。如果當初在山區搞個特區,行嗎?有人去投資嗎?生不逢時又不逢地更不逢運,只能慢點發展了。不要怪誰誰誰!

七、粵東西北發展慢也有當時決策有失誤的關聯。因為廣東的問題自己的解決,國家是不投錢的。二十多年前,扶貧北部某縣,就有一怪事:政府把溶岩區的山民遷下山,不久山民又返回去了,原因是住山上政府給錢。決策滯後,引導產業向東西北部擴散太遲。

八、深圳的財稅自留外全上交中央,廣州東莞一半以上上交。廣東看似最大經濟省,財力卻不及江浙。

九、其實,珠三角各城市也有較大差距。正如萬事萬物,除了拔萃的,都是平凡的。要想拔萃,只能靠自己,伸手要不太雅觀。


思想時空


廣東的城市差距為什麼這麼大?珠三角和粵西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廣東為什麼不發展粵西、東?



首先,筆者自我介紹一下,筆者就是廣東人,廣東茂名人,茂名屬粵西地區。雖然筆者是廣東人,但在十七歲前,都沒有去過珠三角,一直在粵西的小縣城裡生活,近些年來才去過珠三角的。

第一次去珠三角是去東莞,老實說,粵西和珠三角的差距的確很大,難怪有人會打趣說:粵西是鄉下非洲,而珠三角則是大城歐美。

第一次從茂名坐巴車到東莞時,我至今記得,車途用時超過七個小時,要知道茂名在地理上距離東莞也就只有400多公里,那個時候還沒有高鐵,事實上現在都還沒有開通高鐵,茂深高鐵還在建設中,目前從粵西到珠三角的交通還並不完善,特別是春節時期,總是塞車,難怪我的一些外省朋友會挑逗說:我們湖南的都到家了,你本省的卻還塞在路上。

珠三角的市區和城市功能都很完善,在粵西,很多地方的街道和樓層都沒有得到好的整頓,一些道路經常陳裂有泥,樓房也是高低不一,顏色也不一樣,老李的樓房三層,隔壁老王的就四層,隔壁的隔壁的老蘇則五層,或許建得的確不錯,但所有不同的樓在一起看起來就彆扭了。

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廣東的地形是怎麼樣的,廣東有很多丘陵山脈,這不是百度到的內容。事實上,在車途中,望向車窗外,我見到的山丘有多少我自己都數不清。

大家都知道地理地形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廣東不像江蘇、浙江那樣,江蘇、浙江在古代叫江南,江南被稱為魚米之鄉,它的地形是以平原為主的,這個地形深刻地影響到了江南本地的經濟發展,因為平,所以貿易方便,哪像廣東,寄個快遞都還要翻山越嶺,所以江蘇和浙江的經濟發展得很均衡,而廣東因為地形原因,選擇了“精簡”的發展方式。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廣東不發展粵西、東,而是指在把最中心的位置發展到極致後,再帶動兩翼的發展。目前,粵西的高鐵和國際機場都在建設中,相信在交通體系逐漸完善後,珠三角老大哥會帶領粵西、東發展,就像鄧小平同志說的那樣: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後再讓那部分富起來的人帶富其它人。

總之,我相信粵西、東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rain學樂


廣東作為我國經濟第一大省,卻是我國發展最不平衡的發達省份,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一、歷史原因

廣州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千年商都,2000多年來從未衰落過,即使在閉關鎖國的清朝,廣州仍是我國唯一對外通商口岸,十三行更是富商聚集地,財富、人口的聚集和繁榮的對外貿易使廣州成為我國的經貿中心。廣州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城市的發展,例如佛山也是清朝時期的商貿中心之一。粵西、粵東、粵北由於缺乏領頭羊的帶動,而且歷史上也沒有大規模發展的需求,發展一直落後。二、政策原因

改革開放之後,深圳、珠海相繼成為經濟特區,利用特區政策吸引外資,港資、臺資以及海外華人華僑資金紛紛湧入,整個珠三角成了世界工廠,再利用香港這個跳板出口到全世界,外匯收入豐厚,推動了珠三角外貿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粵西、粵東、粵北中雖然汕頭是特區,但由於一系列原因,資金難以進去,經濟一直髮展不起來。三、地理位置

深圳毗鄰香港,珠海毗鄰澳門,廣州又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的窗口,珠三角位置得天獨厚。粵西、粵東、粵北雖然港口不少,但和廣州深圳比較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而且湛江是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對經濟發展相對謹慎。

四、交通原因

廣東古稱嶺南,一個“嶺”字說明了廣東的特點:山多。有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珠三角交通網密密麻麻,但粵西、粵東、粵北交通卻非常落後,粵西大市茂名、湛江至今還沒通高鐵,交通的落後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然廣東每個城市都達到珠三角是不現實的,主要是縮小差距,落後地區既是廣東的短板也是潛力所在,目前廣東已開始補短板,首先在交通方面發力,潮汕機場已建成、粵西機場在建、深茂鐵路即將開通、廣湛和廣汕高鐵即將開建,還將建設世界最長的濱海公路,屆時將粵東和粵西以及珠三角連接起來,將極大加強粵西、粵東和珠三角的互聯互通,加速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麼爺的舅舅


珠三角地區在歷史好就是廣東發展較好的地區,水鄉縱橫,又靠海,所以農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比較發達。

進入改革開放後,港澳和外資逐步進入珠三角地區,加上國家在深圳、珠海、汕頭設立特區,特別是深圳,國家更是大力支持,整個珠三角地區藉著改革的東風快速發展,而廣深更是兩顆耀眼的明珠。

珠三角地區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城市之間建立了緊密的產業合作,交通聯繫也是非常緊密,所謂強者更強,我國入世後,珠三角發展更是一飛沖天。

而非珠地區,粵北山區多,交通不便,粵東地區了,雖然老闆很多,但是都在珠三角發展(這個值得潮汕地區反思),粵西地區也是交通不便,長期只有三茂鐵路與珠三角相連。由於非珠地區的地形和交通加上自身不給力以及省府重視不夠以及深圳的計劃單列,所以沒有發展起來,而且差距越來越大……


小羅說深圳


這與歷史息息相關,與國家的總體規劃息息相關。

國家把北京設為華北的中心,以上海為主的長三角設為華東中心,而把廣州,深圳,香港為主的珠三角設為華南中心。在每個區域裡,中心城市的發展都得到國家的大力扶持和政策的更多傾斜,因而發展得都很好,而旁邊的城市受到輻射發展得也不錯,離中心城市遠的就相對差了。


現在我們看看廣東地區,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得最好的無疑是香港。當時成立深圳特區,目的也是想通過深圳挨近香港,利用一些優惠政策吸引香港的資金和人才。後來,這個方法非常有效,大批港人過來辦廠營商,直至擴散到東莞,惠州,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整個珠三角地區。此時的珠三角,以香港為輻射點,周邊為擴散點,一度創造了一個經濟急速發展的奇蹟。而在這急速發展的20,30年間,距香港300多公里的粵東汕頭,距香港500多公里的粵西湛江,不但在這過程中沒受到有效輻射和得益,反而有負效應。這種負效應主要表現在汕頭湛江兩地的人才紛紛出走,遠赴珠三角,從今天的深圳廣州戶籍人員裡面,有多少原湛江汕頭人就可以看出問題。


本人認為,中國的城市,無論從過往還是未來,其發展的好壞很大程度都依賴於國家的規劃和政策。湛江汕頭的未來亦然。就好象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你現在窮,未必是因為你沒能力和不努力,只是暫時少了點運氣而已。

那麼,對湛江和汕頭來說,這點運氣何時才來呢?


午後海風


搞不懂為什麼你們要甩鍋給粵東、西的人民群眾。真正限制粵東西發展的只有基建,粵東西現在的交通可以說比大西部還落後,義烏當初做假的還少嗎?名聲也好不到哪!可是人家江蘇負債搞基建換來了平衡發展,廣東拼命建設珠三角,非珠的年輕勞動力都往珠三跑,結果可想而知!整天黑非珠人民。


影瘋子


廣東除了經濟前四名的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其他都是半斤八兩的渣,在全國都排不上號的了。人才人力等資源就那麼多,每個市都在搶資源,由於馬太效應,肯定越來越往好的集中,所以差距越來越大,廣東雖然面積比江蘇大,但平原面積只有江蘇的三分之一,山區的縣市交通等各方面條件都很難發達起來,就更難做到平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