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现在的农村,土地不断被开发,被割占,流失太严重,已经没办法进行土地二次分配了(土地面积已严重账实不符),只能维持现状(拖延矛盾)!

与此同时,被抛荒现象更普遍,整个生产队(居民组),整个村(不是人口流失的空心村),整个埂子,整个山沟的抛荒。大概的原因有:一是产权不清晰,心里没谱;二是单个家庭土地太少,耕种不划算,外出打工去了;三是土地流转不好操作,矛盾太多;四是土地不连片,无法平整,也无法规划;五是单户专业性不强,搞科技投入不划算;六是没有规模经济,农业信息不对称;七是农业专业服务(公司)缺失。

种庄稼不合算,农民也懂得用脚投票,撤退,被迫进城了,农村田土荒芜了!

小本认为,只有将土地再来一次产权革命,实行赎买,放开政策,吸引集中于房地产市场和搞大基建(有些是国家为了防止经济下行而提前或过度上马的)的资金转向土地,转向农业,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再结合实际发展其他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有真的出路!

资金不能再集中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太大了,部分三四线城市已经搞“房补”了),大基建也不能无限超前上马(寅吃卯粮,危害太大),土地不能过度(工业)开发,农民也不能一味地赶进城,这迟早会出问题的!

应该及早出政策,吸引资金,把农村农业发展起来!这是一个超级大市场,既是投资市场,也是消费市场!

关于专业型小地主,小本解释一下(欢迎大家一起探讨、补充):

其一,与其说是地主,还不如说是农业企业家;

其二,至于走日本、欧洲模式,还是美国模式,南北方应该有差异,不一刀切;

其三,小岗村、华西村、周家庄的发展模式,那是树立的典型,过度的政策优惠,不可能全面推广;

其四,走集体经济,人民公社或农业学大寨,那是怀古,历史证明,行不通的;

其五,土地私有或属性变化,需要国家在政策、观念上变化(土地改革,颠覆性的,需要国家出政策),小地主的出现,不是恐怖的事物,也不是搞复僻,不是回到解放前,一切还在国家掌控中(土地,必须管控,不能大的垄断);

其六,今天的农民,不要怕失去土地,想想小本考上大学,农转非了,也没有土地,更没公司、工厂;

其七,对于个别超级大地主,也不可怕,公司制下,地主不再是个人,是公司,国家控股就行了;

其八,所谓地主,不一定拥有土地,可能就是大农业生产加工链条上的各个专业服务公司(譬如当年的农广站);

其九,所谓新型地主,公司制,土地集中经营,专业化,科技型,集约型,地主不一定是个人;

其十,必须搞科技+集中经营,不能小个体,也不能集体农庄(树典型可以);

其十一,至于农村合作社,农场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能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是好办法,但不宜推广,因为产权矛盾不好解决,是隐患;

其十二,至于新型地主土地的来源,两条路,一是国家赎回再划转,二是土地入股,未来一定时期走第三条路,土地私有;

其十三,农村农业农民的根本出路在于第三产业,不能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而应实现农产品的n次增值,才能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不是一味的让农民进城(必须把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这个解放,不只是人的解放,应包括属性的解放)。

小本的家乡,泸州龙马潭区城郊,08年到现在,只剩几块菜土,整个居民小组(200多人)其他的土地全抛荒了,真可惜!

你们家的土地,抛荒没有?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出来的,支持一下!

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建设一大批专业型小地主才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