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有哪些危害?

楚三户


输液是我们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很多人都是一有病就去医院打点滴,觉得这样会好得快,其实不是的。很少有人知道,静脉输液其实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它会对人体造成多种伤害。


一、使人体产生耐药性

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药用多了,效果就不如刚开始好了,这是因为人体内对其产生了耐药性,抑制了其药效。输液同样如此。如果每次有病就用输液来治疗,长此以往,就会发生“用什么药,疗效都不好”的情况。

二、降低人体免疫力

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抵御一些简单疾病,但频繁输液会抑制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的正常防御能力下降。

三、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有些人输完液会发生一些或轻或严重的不良反应,轻则静脉周围红肿、灼热、疼痛,重则会引起休克。而且,静脉输液是引起静脉炎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四、对肝肾功能造成伤害

静脉输入的药物都会在肝肾进行代谢,药中含有的一些成分对损伤肝肾功能,如果长期输液,还会使肝肾无法负荷,从而导致其功能减弱。


偶尔的静脉输液不用担心,但还是建议人们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鲁南制药小贴士


儿童输液危害有哪些

1、药物通过静脉到达体内的不可溶性微小颗粒在体内长期存在,造成器官功能障碍。

2、造成抗生素滥用,造成孩子肠道菌群失调。

3、容易发生输液反应和过敏性皮疹,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

4、孩子输液扎针无谓造成孩子痛苦和家长焦虑。

5、比口服药物更大的毒付作用。

6、增加医药费负担。

那是不是儿童疾病都不输液,其实很多家长只了解输液危害,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况不通过输液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时,必须输液。

儿童输液适用症

1、有严重脱水状态。

2、有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等很多需要输液纠正。

3、严重感染。

4、严重咳嗽喘息,呼吸费力,常规雾化没有缓解。

5、需要紧急用药,发挥急救效果。

6、无法进食,频繁呕吐者。

7、等等。

总之,儿童不同于成人,更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更容易导致严重感染,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不可预见因素多等特点,所以不能按照成人标准来考量。当然家长们也别活在微信圈里,天天听说输液各种危害,任何一种治疗手段都有利弊,需要权衡,医生往往有更多经验,当孩子病情需要时该输液时输液,别傻傻拒绝导致孩子病情进一步加重。供大家参考。(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请联系本人)

柯大夫为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擅长儿童消化,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异常,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等疑难杂症及婴幼儿营养发育及喂养咨询。

与健康为伴,与医生为友,欢迎转发点赞、评论关注,点赞分享更是一种美德。有问题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时间会对典型提问针对性回答。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如今,人们已经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其实,不适当的输液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危及生命。即使像一般的感冒、发烧、腹泻,很多人也要求医生输液,认为输液可以让病情迅速好转,把静脉输液当成了无所不能的“救命稻草”。

专家提醒,现在许多人对静脉输液存在误区。


误区一:很多患者常说,输液能提高身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病就好得快现在多数患者到医院看病,都要求医生给自己输液,认为只有输液才能使病好得快。32岁的吴女士是公司的财务主管,她可是医院的常客,每次只要有些发烧、腹泻、头痛,她都要到医院去输液。当医生问她为什么总是要求输液时,她说:“我觉得吃药病好的慢,输液快。每次感冒后吊一瓶药水,没几天就能好,比吃药快多了。”走出误区:滥输液的危害相当大,一般情况下,可服药或肌肉注射治疗解放军302医院的刘士敬博士强调,大多数人对于输液可能和吴女士有同样的理解,这是缺乏医学常识所致,也是大多数人存在的误区。不可否认,静脉输液的方法减少了胃酸对药物的破坏,效果比较直接,特别是对那些患有胃病和伴随高烧的患者。但是,输液也并不像某些人所想象的那样液到病除,相反,输液的方式比口服药物有更大风险。

因为输液要求无菌操作,特别是静脉输液,环境必须清洁,否则大气内的细菌、致病微生物会对穿刺部位和输入的液体造成污染,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对于有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及老年人,不适当的输液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专家建议:如果不是十分必要输液的话,可以用肌肉注射或服药来治疗。



误区二:大多数人认为,输液效果好,无论大病小病都选择输液有些人把输液当成了救命的法宝,认为输液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无论是大病还是小病都要求医生给其输液。其实,治疗像感冒这类疾病,一般是不需要静脉输液的。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张维君教授认为,对付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发烧,最好的办法是多休息、大量喝水、补充维生素C。当然,你也可以遵医嘱口服抗感冒药物,缓解感冒症状。口服药物与输液相比有方便、安全、经济的优点。当然,如果感冒者症状较重,如高热不退、食欲极差、频繁呕吐、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等),就应由专科医生诊断,看是否需要输液。走出误区:不合理输液很危险,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静脉输液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如果药物中有杂质,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样非但没能治病,还会产生副作用,甚至造成过敏性休克,如果抢救不及时,人在几分钟之内就会丧失生命。另外,一些补液中本身就带有容易引起发烧的物质。因此,专家告诫:能吃药尽量不打针,能打针尽量不输液,尤其不要轻易输抗菌素和激素。



误区三:经常有人谈论说,自行输液好,既方便,又同样有效果36岁的王女士是某软件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非常忙。为了生病时减少到医院挂号、排队的时间,她让家里的小保姆学会了注射,有个小病小痛的,就自行去药店买药和输液器,回家让小保姆给她输液。她说,这样既省了时间,也治了病,何乐而不为呢。但是王女士忽略了很多问题,静脉输液直接给药于血管中,它对无菌要求非常高,患者很难在家中自行解决。一旦病菌直接进入血液就有可能导致败血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感谢您关注农地圈:东方花雪


农地圈


春雨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前些年,好多人一有头疼脑热就选择去医院输液,认为输液好的快。但是近些年,大家渐渐知道了输液对身体不太好,所以尽量避免去医院输液。但输液究竟不好在哪,大家真的知道吗?

我们就简单说说输液为啥不好

1、输液微颗粒的危害

听起来很学术的样子,其实它是指在输液过程中输入的液体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非常小,直径一般为1~25μm,会随液体进入人体,因为不能自身代谢掉,所以会聚集在血管内,积累多了会堵塞血管,或刺激我们机体组织产生炎症、形成肿块等。

2、易感染

相对于口服药物、皮下注射,静脉输液最危险,因为是直接入血,需要非常严格的无菌操作,如果药液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被污染、没有使用一次性针头、针刺部位的皮肤没有消毒好,病毒、病菌可能进入体内。在医院中患者种类多,如果没做到完全无菌,则会导致交叉感染。

3、药物不良反应

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免疫系统不一样,对药物的反应不一样,同一种药对A可以用,但不代表对B也完全可以用,经常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像恶心呕吐、发热等,但最厉害的一点是过敏,过敏来之汹汹,轻则注射局部皮肤出现红疹,重则晕厥等。

4、耐药性

其实我们机体本身也聚集了很多细菌,相互作用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但输入的药液作为“外来户”可能会打破这一“和谐的环境”,而且长期输液会增加细菌的耐药性,以前用一般的药能治好发烧,现在得用更好的药。

所以,从安全角度讲,对于一般的感冒发烧在去医院确诊问题不大后,最好做到能不吃药就不吃,能吃药就不打针,尤其不要轻易输抗生素和激素。

希望春雨医生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关注头条号【春雨医生】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哟。


春雨医生


输液又叫打点滴、打吊瓶,在我们国家这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种治疗手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注射大国”,接近世界注射次数的三分之一,每个中国人一年要挂8个吊瓶,这远远高于世界上的2.5--3.3瓶的平均水平。

在西方,输液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治疗方式”,而在我们国家,不管是成人、老年人甚至是小孩子,只要生病,不论病情轻重,很多人一进医院就要求打点滴,如果医生不同意还会愤怒、大骂或者大打出手。

可是输液并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它的危害是巨大的:

1、输液会使你的血液中不溶性微粒增多。不溶性微粒是50微米以下的微粒,肉眼看不见,这种微粒可从药液本身产生,也可能由输液用器具,或药液生产时产生,在你输液时进入你的血液中。有些医生很容易忽视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潜在性危害。“打点滴”使药液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于人体的毛细血管直径一般为4-7微米,那么经常或大量的药物输液进入血管,不溶性微粒就会大量地蓄积在微血管丰富的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内,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内肉芽肿、肺纤维化、肺静脉压、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炎症、坏死,甚至引起癌症等。

2、输液能降低人身的免疫力,使身体产生抗药性。我们人体自身的免逸系统对周围环境的病菌和病毒具有较强的防御能力。如果一生病,不管是大病还是小病去打点滴,长此以往不仅会增强人体的耐药性,还可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输液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省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环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难以控制的恶性循环,降低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 同时,还容易患上输液依赖证,就是有些人得了一些感冒等小的疾病时吃药治疗很难见效,经常采用输液的方式治疗,导致身体产生抗药性,以后再患同样的疾病如果不打点滴就很难好起来。

3、输液会导致自身菌群失调,增加身体感染疾病的机会。人体的体表及体内有很多细菌,如我们胃肠内就有一些有益的细菌来帮助我们消化,正常情况下保持菌群间的平衡,就不会引发疾病。过度输液会导致人体固有的细菌菌群失调,增加细菌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对我们发出了警告,这种细菌能力超强,一般的药物对其没有任何的杀伤作用,为今后对疾病治疗带来难以想象的不良后果。

4、输液也比口服药物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反应。如果是口服,药物中能引起过敏的杂质可能就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掉,或无法被身体吸收,但是输液时这些杂质却直接进入了血液,严重的能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有医生表示药物不良反应最终还是药物本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直接输液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加剧。口服药物可以先通过肠胃进行吸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5、输液价格相对较贵,浪费钱财。其实任何药品都有自己的代谢规律,只要消化吸引方面没有问题,口服药和输液的效果是相当的。当然口服药一定要按照包装上的说明按时、按量服用,才能发挥应有的功效。口服药与注射治疗相比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优势,那就是口服药物价格低廉。能用价格低廉的药物治好的你的病,而且对身体的危害小,你何乐而不为呢?

6、输液存在的其他问题。输液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者过浓,就可以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者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甚至,如果在针管内的药液中混入了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注意事项:对症输液,保证身体健康。

对一些小病症,大家要慎记“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液”的医学常识。

对一些大病、重病、急病、疑难病或者不能进食的患者,一定要到医院看医生,按医生要求及时救治。


用户51773470993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我们小时候只要一感冒、发烧,家长就会带我们去诊所或者医院打两天点滴,一打就好了,小编还深刻的记得小时候家附近有一个诊所退休的邻居,附近的人一有头疼脑热就请他输个液。但是近年来,很多大医院都逐渐取消了输液门诊,去医院就诊时也能看见“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宣传展板。

为什么人们对待输液的观念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输液对人体有危害吗?

首先,输液的液体中含有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产生于药品生产、运输、注射的各个环节, 即使严格检验,也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微粒的产生,这些微粒会随着液体进入血液,如果过量输液,微粒越来越多可能会堵塞毛细血管。

其次就是人们担心的耐药性问题,输液用的很多药品都属于抗生素,抗生素滥用的严重后果就是带来严重的耐药性,导致最后无药可医。


健识局


大家都知道输液是治病救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门诊输液几乎成了中国患者的治疗首选,形成了“输液好、输液快”的错误认识和就医习惯。

首先来看一组药品不良反应的数据:

这是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8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年度报告的数据,不良反应报告了静脉注射给药占60%,当看到这组数据时很让人触目惊心,静脉注射给药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部分病例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的过敏反应。

输液治疗的不良后果正在慢慢侵害我们的身体,输液是跳过了人体自身的屏障直接把药注入血液,如果成分复杂或纯度不高,则容易发生输液反应。

常见的输液反应有致热源反应、过敏反应、循环符合过重、空气栓塞、血管迷走性晕厥、静脉炎、菌血症等。而且药液中含有较多的微粒,比如橡胶微粒、玻璃微粒、药物配伍产生的化学微粒、棉签、空气污染引起的微粒等等。有文献报道,长期输液药液中的微粒会蓄积在心、肺、肝、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长此以往,就会直接造成微血管血栓、静脉炎、肺部肉芽肿,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既然输液有这么多不良反应,是不是我们就再也不输液了呢?

当然不是,在一些急重症情况下还是要以输液为首选的,比如病人患胃肠道疾病不能口服用药时、水电解质严重紊乱、严重过敏致休克或其他一些生命器官严重衰竭的情况下,为了病人的生命安全还是要首选输液治疗,所以我们不是反对输液,而是只有当输液的好处大于风险时才选择输液,从而避免滥用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指出,中国其实有70%的人是不需要输液的。依据药物有效生物利用度的原理,有些药物口服和静脉用药在体的内利用效率是类似的。而口服用药副作用会明显减少。对于绝大多数轻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输液不仅增加了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也达不到疗效好、见效快的目的。所以看病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能口服不输液”以及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用药原则。

目前全国已有多家大医院门诊取消输液,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减少输液的使用,减少对自己的伤害。而遵循医嘱在急重症或者必须输液治疗时再选择输液治疗。

另外一个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患重症感染的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输液治疗时可能往往对每天多次输液比较排斥,觉着没有必要一天被扎几次针,也觉着每日频繁几次的输液太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些临床医生也会为了方便病人把每天需要多次给与的剂量一次用完,这其实是不合适的。

以青霉素和头孢类抗菌药物为例,这两类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短,药物半衰期仅0.5-1小时左右(仅有头孢曲松这个药作用时间较长),往往几个小时就从体内代谢完了,体内没有药了就没有治疗作用了,而且这样细菌反而容易反复产生或者耐药。所以这类药物应该每天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也避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合理输液现象目前还十分普遍,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加合理用药意识,逐步养成正确用药的习惯,形成好的风气,让输液真正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

看病找医生,吃药问药师,“问药师”是由知名药师冀连梅老师联合海内外精英药师组建的药师团队,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循证实用的用药咨询服务和科普宣传。

如果您有具体的用药问题,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问药师”上向专业药师一对一在线咨询。

(由“问药师”团队张小盼药师供稿)


问药师


不知道大家对输液管里的气泡是否敏感,如果气体进入体内,引发气体栓塞怎么办。后来我查了一下,大量气体(超过100ml)迅速进入静脉,有可能造成循环阻碍。而少量的气体入血以后,会分散到肺泡处的毛细血管,然后和血红蛋白结合,或者扩散到肺泡,随着呼吸排出体外。

(图片源于网络)


学医的Bellona


根据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能打针不输液,能口服不打针”。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一直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在美国,输液相当于一次小手术,只有在急诊时才考虑输液。在澳大利亚,很多人几乎从没输过液,也没有“输液好的快”这样的观念。但是在中国,输液非常泛滥,小到诊所,大到医院门诊,随处可见“吊瓶森林”。

输液具体危害有这些:

1.如果打点滴时使用的药液浓度过稀或过浓,就可能在进入人体后,破坏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2.输液速度如果过快,或输入过多药液,还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衰竭和肺水肿。

3.如果针管药液中混入气泡或者血凝块,还会堵塞血管,让心脏停止跳动。

4.如果输液管中有小的塑料微粒,进入到血液后,因为不能被分解,也有导致血栓,器官衰竭的可能。

5.引起过敏的几率远远大于口服药物。

6.输液时药物对身体器官的毒副作用也远远大于口服药物。

输液的危害其实非常多。好在中国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了这种危害,很多省份已经对输液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很多医院的门诊部逐渐在取消输液。基层医疗机构限制输液的政策也在逐渐实施。


大白医话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输液成了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在人们的印象中,输液适用于所有疾病,并且疗效比口服要好,见效也快,又很安全。其实不然,输液也存在着很多隐患,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有百利而无一害。

首先,静脉输液属于有创操作,扎针技术不到位或者拔针错误都会对患者血管造成损害,引起皮下水肿、血肿。有时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乱动或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出现针头偏移的情况,不得已重新扎针,无端增加患者的痛苦。

其次,输液是将药品直接通过静脉输注到人体内,所以必须要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一旦液体、输液管被污染,很有可能造成患者局部甚至全身的感染,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就像前几天新闻报道的熊孩子,模仿医生向奶奶的吊瓶中打入脏水,导致奶奶全身感染,最终造成抢救无效死亡的悲剧。

再者,很多药物在输液过程中都有严格的要求,输得太快容易使血药浓度过高,产生不良反应。但此时,药品已经进入血液,不易清理,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并且静脉输注药品都是需要和生理盐水或者葡萄糖搭配使用,对于有心脏病的人来说,一次输注过多的液体无疑是加重了循环负荷,更容易导致心脏病的发作。

总之,静脉输液虽然有它的优点存在,但也不可盲目使用,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本期答主:陈泳淼 医学硕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