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简史——第三章 父系社会的到来


第三章 父系社会的到来


母系社会维持着氏族的团结和秩序,在对部族精神上的纽带性作用充分体现了出来。但是这种精神上的联系,随着氏族的扩大,人口的增加出现了一些看似很微小的问题。

中国农民简史——第三章 父系社会的到来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时间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秋季储备的粮食在精心规划之下,也许能够顺利让部落撑到下一个夏秋季节的到来。但是若发生点意外,饥馑就会发生。

而几千年以来,农业的不确定性因素太多,比如风雨不调,比如蝗虫灾害、火灾、旱灾等。在母系社会中,农业的不确定性发生的频率必然会更高。

口粮主要依靠农业收成的氏族部落在没有遇到灾荒时,主要的食物分配原则是平均分配。平均分配在没有灾荒是当然没有任何问题,有可能在食物充足时还会发生按需分配。这种美好的分配手段在个别时间段有可能可以存在,但是更大跨度的时间维度上而言,食物不充足占据了更多的人类记忆。

解决温饱问题,活下去,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人类从非洲一路向东,跨越沙漠,翻过高山,强渡激流,不畏严寒,横跨白令海峡,一切都只是为了活下去。

母系氏族遇到了饥荒如何活下去?平均分配原则最先受到挑战。平均分配的最大问题是多劳者和少劳者和不劳者获得了同样的分配食物,这种情况下产生的问题在中国大跃进时期已经又再次复演了一遍。大跃进中那些懒汉也能同样分配到食物,因此,更多的人也加入到懒汉的队列,那些偷奸耍滑、放卫星的也许更能受到上层激励,因此更多人成为了浮夸风的纵容者、制造者、吹鼓手。

在氏族社会,同样的事情也不可避免的会发生。更多的成员更愿意坐享其成,但是原始社会没有更多的资源承载除了精神象征、情感归属之外的别的文化创造者。一个或者几个类似于宗教领袖一般的女性可以接受不参与劳动,但是接受更多的给这些不参与劳动者提供穿衣、打扫卫生、担当仪仗的成员则会受到生存条件的限制。

男性成员率先不乐意了。男性成员在劳动过程中,能干更多的活,在种植、捕猎或者渔猎等获取食物的直接劳作中,男性远远胜于女性。但是在食物分配上实现平均主义,唯一能解释的是男性有一个共同的长辈,一个共同的精神归属,由于对这个精神归属的信任和依托,男性接受了自己多劳作而获得同等食物的现实。

但是饥荒发生了,或者频繁的饥荒发生了。这种精神上面的归属所能做的就是祈祷——宗教活动自旧石器时代就已经产生。祈祷的结果也许好,也许不好,但是饥荒还是发生了,给成员的解释也许很多,也许要活人献祭,也许要让某些人离开部落,繁其种种。

结果是大家还是饿着肚子。在饿肚子的情况下,氏族首领会首先考虑到女性——在父系社会中,同样的会优先考虑男性,饥馑之年往往是把女孩卖掉——像牲口一样卖掉,或者把妻子卖掉。但是男孩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留在身边。母系社会女性得到了优待,男性则会付出代价。小男孩也许是祭品,也许是送给野兽的祭品,也许是送给某个神的,成年的男性有可能被驱赶出部落,或者处死。最好的结果是,男性分配的食物会比女性少。

男性的反抗也许会迟到,但是迟早还是来了。男性饿着肚子,忍受着折磨,相信者女性的宗教。但是饿着肚子相信宗教的事情总维持不了多久。

最终还是靠拳头说话,谁有力量谁掌握控制权。大约在900年前,蒙古高原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成吉思汗处死了自己的萨满巫师、大祭司阔阔出。成吉思汗信仰长生天,蒙古人都信仰长生天,但是大祭司还是被信仰长生天的人杀死了。因为这个萨满宗教大祭司阻碍了成吉思汗的利益。

同样的,在母系氏族中,类似于大祭司或者就是大祭司的女性受到尊重,受到膜拜,但是假如让男人们已经没有太多出路或者活的比较糟糕的话,权利必定会被剥夺或者削弱。

男人的反抗发生了,这种反抗直接了当地剥夺了氏族女长老的经济大权,政治大权,在不损害自身经济利益的情况下,精神领袖的地位应该还是被保留了下来。毕竟在精神层面,男人也需要归属感。男人取得了世俗权力之后,对于物以及跟物相关的人有了新的管理和分配方式,获取食物更少的女人能够被分配到的食物也就更少。女人在越来越多的时候需要借助部落精神领袖和经济管理者的协商和斗争争取到更多食物和权益,但是地位一定在逐渐下降,因为部落精神领袖也需要依靠经济管理者分配的食物才能继续祈祷,才能通神。

男人最先掌握世俗权力的部落快速发展壮大,产生了多米诺效应。掌握世俗权力的男人可以吃到更多的肉和谷物,可以获取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更有力量,战斗力更强。部族战争中主要依靠力量取胜的时代,这样的部族快速吞并其他部族,掠夺其他部族的财务、女人和男人。凡是想要继续生存下去的部族不得不纷纷效仿,虽然这样的结果母系不会满意甚至会反抗,女性也许会成为被饿死的对象,但是为了生存,时代的车轮不得不向前推进,推进必然有损伤。男性在广阔的地域快速地掌权了。这个过程不会太久,只要有第一个部落实现了,就会如同传染病一样快速扩散。

母系社会在物竞天择的自然逻辑下逐渐让位了,男性成为了新时代的主人,男性掌权未必更公平更有道义更能体现人文关怀,但是历史事实是,男性掌权后人类作为整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人类族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尼安德特人的灭绝足以说明母系社会的弊端,而现代智人之所以没有灭亡,跟男性关系密切,当发展到了生死两难的境地之时,是要精神的欢愉还是物种的延续?

至此,父系社会正式登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