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短宋詞,寥寥16字,讀完需五秒,讀懂需一生

史上最短宋詞,寥寥16字,讀完需五秒,讀懂需一生

宋朝是詞曲創作的高峰,詞風不拘繩墨,內容包羅萬象,獨特新穎的形式更是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其中的佼佼者,史上最短的宋詞。

《蒼梧謠》
宋·蔡伸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這首詞也被稱為十六字令,出自北宋文學家蔡伸筆下,寥寥16字,卻曲折雅然,清新別緻,被後世譽為"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且,這首小詞看似簡單,卻蘊藏三層愁境,幾乎每一字都有滿滿深意,令人歎服。

第一層:月光之愁

明月是文人最喜愛的意象,為何會講月光使人愁?當你有雅興賞月時,你會將其視作摯友知己,舉杯邀月,或者肺腑相傾,恨不得飛上青天抱月歸。李白《月下獨酌》便是如此:"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月光隨你而圓缺。

可當你心情低落,無心賞月,可月光還是明晃晃地照著難以入眠的你,你只能怪她太不知趣,更何況她照著的人還是個他鄉之客。馮延巳的《三臺令》便是如此:"明月,明月,照得離人愁絕。"月光反而更添悲傷。

其實,這與月亮有什麼關係呢,只不過是詞人心情變化而對月亮產生了不同的情緒罷了。既然作者有了月光之愁,那麼顯然他的心情是消極的。

第二層:離人之愁

第二句中,一個"客"字顯得很突兀,這表明蔡伸正身處異鄉在被異鄉的月光照射著。這偏偏是明月無情,更照離人苦!晏殊在《蝶戀花》中寫道:"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離人最怕見到象徵著思念的月亮,可偏偏月亮就要毫不吝嗇地拼命照,怕什麼來什麼,蔡伸終於抑制不住內心的憂愁,所以他只能仰天長嘆:老天啊,別再讓明月照著我這離家的人無法安眠。這一句百般無奈,這一句千番苦惱,這一句萬分嘆息。

思鄉即思人,作者思念的對象是位女子,一句"人何在"不僅是捫心自問,更是對月亮的拷問!蔡伸:據說你是一面寶鏡,可以照出她的芳跡倩影,你如此照我無眠,是不是已經有了結果,可是人在哪裡?

一切皆是幻覺,一切皆是異想天開,只有月宮中的桂樹依舊斑駁,無人賞看。

第三層:幻滅之愁

這就不得不提及蔡伸的仕途失意了。蔡伸與當朝宰相趙鼎的政治觀念相投,平時走得很近,關係密切。可惜趙鼎與秦檜是死對頭,秦檜彈劾了趙鼎,蔡伸受到牽連同時被貶。趙鼎因不願連累家人,自盡身亡。

蔡伸明白,只要有秦檜在,自己就不可能建功立業,重現往日輝煌。可想而知,當他面對異鄉的明月,他是否想起了與趙鼎同舟共濟的日子,他是否想到了自己的未來一片灰暗,他的內心該有多麼的孤獨。

這首小詞寥寥16字,卻蘊含無窮無盡的愁苦,言已盡而意無窮,讀完或許只需五秒,可讀懂它卻需要整整一生。就字數而言,與那些幾十上百字的詞作相比,真可謂能以少勝多了。

人的一生中,誰都會遇到蔡伸的三重愁:心情低落、思鄉思人、仕途不順,即使暫時沒有,那也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或許我們可以從蔡伸身上獲取啟迪,就讓這種不順心像這首詞一樣,鹹鹹的,短短的。

最後小解解釋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小解所困惑的,那就是此詞起句一個"天"字,意為"天啊",小解初讀之時,會感覺到很沒有詩意或是很不含蓄,感覺失去了詩詞所特有的神秘美感。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這種手法在古詩詞中源遠流長。漢代名篇《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上邪"二字的含義也是"蒼天哪"。與《上邪》相似,《蒼梧謠》也富有強烈的民歌風味,在婉約詞派中顯得靚麗別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