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視大明為“君父”,對清朝卻暗地裡稱為“胡虜”?


朝鮮對明朝是一種文化的認同和一場延續了500年的“三大恩情“。朝鮮自古以來就屬於中華文化圈,自從朝鮮半島有了王國,就一直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所以首先是一直文化的融合和統一。

朝鮮視大明為“君父”,對清朝卻暗地裡稱為“胡虜”?

還有就是明朝對朝鮮有“三大恩情”。先來說說,第一大恩:大造之恩。朝鮮之前的半島是高麗王朝。元末明初之際,高麗王居然想要征伐明朝,趁機奪取遼東土地。結果派出的大將李桂成領著6萬兵馬,來了個高麗版的"陳橋驛兵變”。直接滅了高麗。自己建立了新王朝。這還不算,為了表達對大明的臣服,李桂成上書朱元璋,請求賜予國號。朱元璋大筆一揮,賜國號“朝鮮”。這被朝鮮視為“大造之恩”。


朝鮮視大明為“君父”,對清朝卻暗地裡稱為“胡虜”?

第二大恩情,是萬曆神宗年間,豐臣秀吉傾倭國全國之力,進攻朝鮮,眼看朝鮮就要覆滅。朝鮮國王都逃到了鴨綠江邊。又是明朝,派出了大軍,直接將倭軍胖揍一頓。解了朝鮮的亡國之災。


朝鮮視大明為“君父”,對清朝卻暗地裡稱為“胡虜”?

這第三件,就是在明朝崇禎年間。後金的皇太極稱帝,而朝鮮君臣拒絕臣屬滿清。皇太極一怒之下,親自率軍征討朝鮮,一頓操作猛如虎,朝鮮一敗再敗,最後整個朝鮮皇室都成了階下囚。朝鮮簽訂合約,徹底的割裂了與明朝的關係。但是朝鮮崇尚儒學,一直以“小中華”自居。雖然臣服於清朝,但是心底是瞧不起清朝的。私下裡都是以“胡皇”“虜使”來稱呼。其實這也沒什麼問題,被敵人打進來,殺人放火,連宗室都被一個俘虜了一個遍,這簡直就是北宋”靖康之恥“的翻版。朝鮮能開心就怪了。最關鍵的是,崇禎真的是夠意思。此時的明朝,已經是千瘡百孔,內憂外患,可是明朝得到了滿清進攻朝鮮的消息,依然派出了援兵。直到1749年,這件事才被朝鮮君臣所知。朝鮮君臣從此將崇禎的患難相救之情和萬曆皇帝的再造之恩相提並論。


朝鮮視大明為“君父”,對清朝卻暗地裡稱為“胡虜”?

所以朝鮮對明朝和清朝的兩種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朝鮮享國運五百年,受明朝恩惠太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