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有些女孩踏入社会工作后,其父母不仅不要求自己的孩子交家用,还任由他们花光收入呢?

用户69764692595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女孩子更是娇生惯养长大的,长大以后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多,踏入社会工作以后,要住,要吃,要喝,要穿,要打扮,哪哪都要花钱,刚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工资也不会太高,都不知道够不够自己用的,很难有余钱给家里。

父母都是疼孩子的,知道孩子刚工作挣钱不容易,花钱还多,哪还舍得跟孩子要钱。

贴补家用这种事那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上学有国家补贴,毕业有国家分配工作,待遇也好,父母会要求子女交家用,因为家里出个吃国家粮的几乎是把家底掏空了才供出来的。

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很少有家庭要子女交家用了吧,我们家是没有这个要求的,我毕业以后找了工作,工资不高,去了生活开销所剩无几,我爸妈都是让我不要太节省,需要就花,不够跟家里要,我从来没要过,也没有给过,因为没有存出来多少,我也问过我妈妈需要我给他们钱吗?我妈说你够自己花就不错了。

父母疼爱子女,不舍得他们受苦,也不会要他们的钱了。


有诗想


女儿大学毕业刚开始工作第一年,那时候想着她能找到工作就不错了,不要求她什么,只要她自己够用,不要求她出钱补家用!该花花吧!第二年她的工资稳定,每月有三千五了,开始要求她每月存款一千五让她买理财产品,当然是银行那种能保本的理财产品!其实女儿挺乖的,她不随便乱花钱,毕业工作有工资了第一件事是给自己换了个最新款的手机,也不是很贵,三千多的吧!然后买了些画妆品和衣服,和闺蜜朋友出去吃吃饭什么的,其它的也没怎么乱消费!还有就是给她妈和我都换了部新手机,我们的手机用了三四年了,因为还能用都没准备换!女儿给我们买了新手机,打心里高兴!孩子长一人懂事了!我们大人辛苦一辈子,不就是希望孩子长大懂事快快乐生活在这世上吗!根本不在乎她的钱要不要补贴家用,只是希望她养成储蓄的习惯。现今的社会都关注啃老这个话题,在买房的事情上,确实需要父母的支持,但是培养一个好习惯非常重要。我个人认为,不管家庭条件好与坏,孩子一定需要养成独立的习惯,大人也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她为以后的自立生活担责任,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百姓天下68025522


我就是你所说的那个女孩👧🏻

我高中毕业就出去打工了,那年18岁

当时一个月工资1500左右,出去一年回家的时候给了妈妈一万块钱

第二年每月工资有2500左右,回家以后还是一万块钱

第三年的时候每月工资3000左右,回家的时候还是只给妈妈一万块钱

第四年的时候工资是3500每个月,但是只给家人买了衣服,并没有给钱

从父母的角度出发: 一直以来父母都没有要求说要往家里打钱什么的,每次出门和打电话的时候都是说,只要能顾得住你自己就行了,那样就放心你自己在外面,儿行千里母担忧,另一方面女孩子长大了得学会收拾自己和丰富社会经验,自然少不了消耗资金;

还有一方面女孩要出嫁的,不像男孩要攒钱娶媳妇,相对女孩来说,学习合理的支配资金,为以后成家了掌管财政大权很有帮助,所以父母一般对女孩的资金不会管那么紧;

从孩子角度出发就我个人而言,第一年刚从校园出来,心思单纯,甚至说不怎么会花钱,不知道怎么支配自己的资金,所以除了买点零食水果和日用品简单衣服,其余的钱都攒下了,到到了第二年慢慢社会经验丰富了,见的多了,知道打扮自己,花的钱也就多了;等到第三年交了朋友,有了社交活动,物价上涨,资金消耗更大,三年过后的我就彻底长大了,懂得支配自己的资金,有喜欢的品牌衣服包包,尝试各种高档场所事物和美食,让自己的社会经验丰富起来,这些都是每个女孩子必经的过程,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只要受到过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正确的三观,父母的放手对孩子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





智心一家人


水煮鱼表示很理解,超级理解

记得水煮鱼的姐姐1996年刚工作时,第一个月拿了625元,给爷爷买的酒,给奶奶买的糕点,给外公外婆买的吃的,给父亲买了件衣服,给母亲买了双鞋,给水煮鱼买的羽毛球拍,最后剩下219元,父亲说“你自己赚的钱自己支配存好,以后出嫁自己有个小金库,爸爸妈妈不干涉”,后来,姐姐发的工资,除了交爷爷奶奶50,外公外婆50,父亲母亲80,给水煮鱼买吃的,其他都自己安排,必要的大的物件母亲还是会给姐姐安排好

到水煮鱼2000年工作,第一个月连加班拿了800元,准备交给母亲,母亲说“你爸在世的时候说了,你工作的钱和姐姐一样,自己安排,但要合理”,所以除去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的物品,给母亲120元和买的衣服,给侄子买的吃的和玩具,剩下266元是水煮鱼的第一笔存款(吃住在单位)

后来问及母亲,为什么不用我们给家里交钱,母亲说“你们早晚要离开父母,自己独立生活,能养活自己,过得比父母好,父母就放心了。每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钱是为了让你们知道还有长辈要赡养,是责任,也是感恩,将来去婆家才不会为为赡养公婆和老公闹矛盾。父母不要你其他钱,是哪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吃好穿好过好,刚工作要处理的事很多,女孩不能被钱诱惑,自己有钱才不会稀罕别人的钱…………父母的钱早晚还不是花在你们身上”,这也许就是一个父母最简单的心想吧!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钱真不经花”,“赚钱难,花钱易”“去超市没买几样东西,三四百没了”…………相信这些话都不陌生,大部分女孩如果刚工作,工资本身也会一般,能养活自己已经真的很不错了,要钱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了,房租要钱,水电费要钱,添置衣物家用要钱…………父母不希望他们被钱左右,她们的成长需要一步步规划,哪个父母不是宁可苦自己,不愿女儿受叮点委屈呢?


水煮鱼FLW


父母一定不要任由他们花光,虽然疼孩子,也要教会孩子生活,我985本科毕业,92年女孩子,目前存了60万了吧,也经常给我上高三的弟弟买好东西,每次给爸爸妈妈买他们都不要,我还是会给他们买,我能有这样,都是爸爸妈妈从小培养的好习惯,我也喜欢买化妆品,也喜欢旅游,只不过我懂的该节约的节约,不该节约的不节约,任由孩子都花光的除非家里特别有钱!女孩子不能苦了自己,但是也要存些钱,经济独立!这是个人观点!


小城花夏554


首先,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经历。

在我毕业刚工作时,我妈要求我每个月工资转三分之一到她的银行卡,但是这些钱不是用来补贴家用,爸妈也不会动,只是想培养我存钱的概念,以后我需要用钱时这些钱会给我。我一边按时将部分工资存到妈妈银行卡,另一边也开始学着了解理财知识,还特意买了线上课程学习,后来除了每个月存到妈妈银行卡的钱还会再每个月省几百块投基金理财。将近一年之后赚的虽然也只比余额宝多一点点,但最重要是我也渐渐能有存钱理财的概念了,妈妈便放心地把我之前存在她银行卡的钱全部给我自己安排。

至今工作两年多我每个月还是存一些钱,这些钱我全部拿来理财,但是鸡蛋要放在多个篮子才能降低风险,我会将存下来的钱一部分作为应急资金存在余额宝或货币基金这样灵活低风险的地方,再将一部分作为“生钱的钱”,购买一些基金债券组合的理财,最后再拿一部分钱出来给妈妈和我购置保险,这部分则是应对风险的钱。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很感谢当初妈妈提出那个要我存钱的要求,进而让我有了合理消费的观念和理财的观念。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年轻人“月光族”“负债”这样的新闻,月收入3000却月支出1万,甚至在大学校园还出现“校园贷”,最终害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理性消费观确实是值得父母和步入社会的女孩们思考的。


下面想就题主的问题从父母和子女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1、孩子交家用?!——从家庭实际情况和孩子的工作收入水平出发

现代的社会,大部分小康一点的家庭中父母都有各自工作,一般很少让孩子交家用了,但是不排除那些经济条件确实很差的,需要子女来分担一下的困难家庭,这样的家庭父母和子女提出拿出工作部分收入来做家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也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个支出不能超出子女的承受范围,而且也建议父母和孩子好好地沟通一下这个问题,最终达成一致,避免因为“交家用”问题造成亲子之间的矛盾。

2、引导培养孩子的理性消费观念

所谓的过度消费和“校园贷”的出现主要是没有一个合理消费观,家长对这方面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孩子没有太多存钱的概念的话,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进行一个盘点,如果分析后发现可以有存余的空间,适当让孩子每个月拿出支出以外的一部分存到父母那边,或者孩子自己存入一个固定账户,渐渐培养一个余钱的习惯,而存起来的这部分钱也可以作为孩子以后想做些什么事的启动资金。


最后,有以下建议给到职场工作的女生:

花光收入?!——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网上有一组数据显示:90后人均负债12.79万元。生活中不排除有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所谓“精致”的生活,背后却承担巨大负债。

对于初入职场的女生,开始有了第一笔工作收入开始,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生活的刚需支出和社交之类的可选支出,剩下的则是我们的自由可支配的现金流,如果自由现金流是负数,可以通过开展工作之余的兼职或副业来提高收入,或者要控制自己的可选支出来进行调节,我们的基本目标就是得保证自己不是入不敷出的。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想要活出很精彩的生活,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了,但是在我们想买的时候,建议问自己一句:这个东西是我喜欢它,还是我需要它。如果喜欢,那么一个月之后还会喜欢吗?!很喜欢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精致,是给生活做减法,让心灵回归理性。

当我们的自由现金流是正数,则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现金流进行进一步规划,一般家庭资产的规划可以分为下面这四个部分,人们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消费观,等到我们可支配的现金多的时候,可以适当去接触一些理财的知识,当然不建议一开始就投入高风险的投资,还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规划。

愿所有女孩都能享受到驾驭金钱的成就感,而非在过度花钱的快感中迷失自己。


此去瑾年里


我来分柝一下,女儿是医学本科毕业,刚开始工作前三个月,工资二干,每天上班,有时晚上加班,加上房租和吃用,在别人眼里看来女儿很优秀,的确很优秀,一毕业就考入县医编制,可是别人不知道她们的辛酸,几干的工资能用什么,生一点多不够用,那来的给她乱花,难怪我们农村说的读书没有用,说得有道理,可是在我的心里,不管这样,知识永远是才富。


雨后彩虹144704056


我毕业两年。很庆幸,我父母从来没有要求我交过家用。可能因为我一直在异地求学上班吧。

对于题主说这种情况,我想那些女孩的父母这样做有两个情况。

第一种,家里经济的确困难,女孩上班挣钱后,父母觉得她理所应当该为家里分担。还有,家里应该不止一个孩子。弟弟妹妹还在上学,没办法独立。

第二种,怕女孩刚上班就乱花钱。父母掌管着她的收入,至少不会糊里糊涂地花掉。相信不会真的花光,会存起来给她以后结婚用。

但是不管上述哪一种,都有一种浓厚的家长作风。我是不习惯的。

我小时候没有工资,但是每年有压岁钱。我父母都不会拿走我的压岁钱,任由我买我心爱的东西。


蓝莓光影视界


交家用是上个世纪的词了吧?现在的孩子不啃老已经烧高香了,现在也没有穷到需要可扣孩子那点工资来贴补家用的吧?年轻人消费高,朋友多,可以自给自足的已经很好了,慢慢的等他们工资涨高了,结了婚就会对自己的工资做出合理的规划了,我很多刚毕业的同事,刚开始工资都不够花的,还得伸手问父母要呢,现在慢慢学会理性消费了,很少见他们买几千的衣服,经常换手机了,偶尔去旅游,靠自己攒钱换了新手机,可爱惜了,用了一年多了也没有说换了,年轻人总要一步一步成长的。


牛oo奶


任由孩子花光收入,我感觉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放任,如果孩子本身知道理财,没问题,如果孩子每月变成月光族,尤其是女孩子,长此下去,不是好现象,以后自己结婚过日子,会很累的,除非家里有花不完的钱。

我说说我的女儿,她还没毕业的时候,家里就告诉她,上班赚钱后要交给家里每月工资的30%作为她自己的生活费。就是说你工作了,生活上要自立,虽然在一起生活,不能再花父母的钱。



刚刚上班的时候,每月工资不足六千,那时候每月给家里交一千五百元。第二年工资就有一万多了,每月交给家里三千元。家里用的日常用品,像厨房用品,洗浴用品,各类用纸,也都是女儿主动买回来。后来,家里又让她每月再交五千元,帮她存起来,到今天九月份,孩子也存了六万多元。

到今年九月份,孩子毕业整三年,除了自己存的钱,给家里差不多将近十万元,她自己也喜欢买买买,苹果手机,平板,电脑,时尚服饰,化妆品,但没向家里要过一分钱。

今年她出国留学,把她存的钱都给她了,家里又给她拿了35万,临走前,她又给拿回来了九万存起来了


我们是普通家庭,孩子也是普通孩子,但孩子非常有责任心,该花的钱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也不去浪费。我们经常告诉她,学会赚钱,还要学会存钱,才能生活得不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