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秦始皇的那些壘長城、挖陵墓、修馳道、建靈渠、築阿房、北卻匈奴、南平嶺南的大手筆作為,當然是驕奢淫逸、好大喜功,但同時進行如此多的大動作,比戰爭頻繁的戰國時代還要折騰得多,則還有其他的原因在內。

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秦始皇有利用超級工程這個相對平和的方式出清人口產能、化解軍工產能(減速)的意圖,這樣就可以解除產業集中度風險,以維持政權的基本穩定,為國民經濟恢復贏得時間(換軌)。但這種不人道的方式,也只有高度集權的秦制能夠辦到

一言以蔽之,對軍工產能實行供給側,以時間換空間推動縮表,完成國家主要矛盾的戰略切換。

此計要成需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軍工產業吸納的人口分流要有序,二是軍工產能的效率要軟著陸

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對於第一個問題,秦始皇選擇大力發展國防與基礎設施建設。范文瀾計算過戰爭結束後軍隊分流情況,“徵發造宮室墳墓共一百五十萬人,守五嶺五十萬人,蒙恬所率防匈奴兵三十萬人,築長城假定五十萬人,再加上其他雜役總數不下三百萬人

這種處置方案的著眼點有二,一是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吸納並逐步減少壯年人口規模(儘可能的弄死一部分),來降低效率。通俗說,就是修橋補路無屍骸;二是把作戰部隊的建制進行拆分,南北遠調,利用組織架構的去中心化,壓制軍隊效率====================================

修阿房宮——靠虐殺青壯年來解決問題

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第二個問題的處理,要求管理結構與生產效率相匹配。從關係上說,產業效率決定了管理體制,互聯網企業的組織架構為什麼與傳統企業架構大相徑庭,原因就在這裡

現在問題是,秦國的軍隊運行效率遠高於行政管理體制,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出現了明顯的脫節。因此,壓制軍工產能效率的同時,需要提升行政體制運行效率並儘快培養其他產業獨立承接就業人口和產能需求。確保戰略切換,做到同速換軌,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全國統一後,秦政府快速建立皇帝制度,強推郡縣制而拒絕選擇與六國貴族和解穩定政局,並實施了以“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為標誌的制度標準化改革,目的都是為了儘可能快的實現行政體制效率提升。超級工程是一箭雙鵰,既為效率革命提供物質基礎,又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完成對軍工產能人口的出清。

,不過生死有命、漏算人壽,秦始皇只活了49歲。缺乏雄主的帝國,根本無法壓制軍工產業,超級工程也只能被捨棄

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秦朝最終沒能有效出清軍工產能,產業無處轉移,政權組織又無法消化,效率於是硬著陸。軍隊效率沖垮了官僚體系與國家組織形態,秦政府縮表計劃失敗,國家資產負債表崩潰,政權從內坍塌。

帝國的崩潰釋放了制度牢籠裡的效率怪獸,戰爭被再次推向全國。楚漢內戰一打四年,中國人口折損近半,一千萬人歸於塵土,其中大部分是精壯勞動力。輸贏不再重要,戰爭本身解決了出清問題,這讓後起的王朝立穩了腳跟

勞動力的消失讓國家對於軍工產能及國民勞動的兌付責任一筆勾銷,楚漢戰爭的本質就是通過戰爭消滅債主,從而顯著降低國家負債率,幫助國家逃脫債務追索。

漢承秦制,雖然換了皇帝,但西漢皇室選擇與貴族相妥協,相當於承認帝國老人們的既得統治利益。又取巧地繼承了郡縣制,為新進人馬劃定權力場。所謂中華第一帝國,從內核看,秦漢一體,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換了個馬甲,完成了資產負債表的清洗。

秦帝國資產負債表的崩潰與重建

從這個意義出發,陸賈進諫劉邦那套“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的大道理並沒有說到要點。西漢帝國能活下來,是有人埋了單。不管是劉邦還是項羽,最後之所以能去敲鐘,是因為他們拿到的是淨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