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金庸、梁羽生、古龙还有温瑞安被今人成为武侠四大宗师,如今除温瑞安尚在世,其余 三大宗师都已故去,且令人欣喜的是温瑞安依旧没有停止创作,温瑞安自然在武侠江湖中有着绝对的地位。

但温瑞安本人面对如此盛誉却回应称:“能排三十八已经能向大家交代了,排第四又如何敢当?”温瑞安把自己的文字比喻成咖啡,是每日只能一杯,不可再多。

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天生的文侠

温瑞安能得今日之成就倒也并非运气使然,更多地还是靠着一步步的文学积累与一腔热情。

温瑞安出生在马来西亚,他一年级就开始写诗,三年级时与同学凑钱买了一张邮票,把自己的诗《月亮》投到了香港的《儿童文学》杂志社。

后来,这首诗真的出现在了《儿童文学》上,除了周围人的赞扬,让温瑞安至今难忘的是,杂志社编辑告诉他:“你的诗就像明月一样,又圆又亮。”温瑞安听罢,很受鼓舞,此后便与文字共伴一生。

温瑞安最早喜欢上武侠小说,是受金庸的影响。在温瑞安眼里,金庸一直是武侠文坛的元老,地位难以撼动,他的文字是有神的,旁人难以复刻。温瑞安在二三年级便开始写武侠小说,九岁时曾自写自绘,写了一部《龙虎风云录》,这本小说是温瑞安以班上的同学为人物原型创作而来。

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这部小说一经传阅,便让全校都迷上了这部小说,日日都追着看。《龙虎风云录》之后,温瑞安又在十岁开始写他的第二部作品《血河车》。

温瑞安曾在台湾留学,在台湾创办了诗社。诗社一开始很是风光,许多名家都为温瑞安的诗社撰文,包括林清玄、胡秋原、余光中等等,这个诗社社员最多时有三百多人。温瑞安曾得意地称:“那时候余光中先生为我们写稿都不要稿费的。”

那个年代,政治是个敏感而危险的话题,而温瑞安的诗社又偏偏倡导发扬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温瑞安常在诗社内读主席、曹禺等内地诗人作家的作品,曾发言赞美中国的大好河山。如此“不识时务”,自然会出事。温瑞安很快便被人诬告,他被台湾当局当成叛乱分子,不久便被抓捕。

被关押的温瑞安一刻也停不下来,开始以自己无辜入狱的经历出发构思他的新小说。也许是温瑞安确实才情不凡,在狱中,狱警与牢友都成了他的忠实读者,温瑞安的《大侠传奇》第一部《刚极柔至盟》也是在监狱里完成的。

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年少有为

温瑞安23岁时写成了《四大名捕》系列,在武侠作家圈内算是崭露头角。《四大名捕》在港台推出时,百姓争前抢后,都想买下以求一览痛快。在内地,《四大名捕》可以说是短时间内便掀起了一股武侠浪潮,温瑞安这个名字也开始被流传。

据说当时金庸读完《四大名捕》,对此大为赞赏,还误以为作家是修炼多年的老手,金庸很希望与温瑞安见一面,因此热情邀请了温瑞安。金庸见到温瑞安后,大为感叹,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竟能写成这样一部文笔惊艳,故事精彩的武侠小说,金庸年长温瑞安几十岁,却也心甘情愿喊他为“兄”。

在武侠小说作家里,温瑞安算是“高产”的。1985年到1986年间,一年时间内,温瑞安不仅在报上连载自己的长篇小说,且同时写三个小说专栏。最多的时候,温瑞安一日能写十八个专栏。有人曾专门统计过,在温瑞安未满三十八岁时,便已完成将近四百部的作品。

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如今他已年过六十有余,但仍笔耕不辍,每日都能写几千字,按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文字是他的放松方式,让他一小时写几千字没问题,抄的话效率就大打折扣了。

如今温瑞安的作品已达几百部,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深受观众喜爱。温瑞安的文字很诗意化,语言表达诗意化的同时他保留了故事的连贯性。有人认为,温瑞安的武侠小说与传统的是不同的,他的写作手法是前无古人,自成一派。

温瑞安本人已功成名就,他曾打趣道:“现在带着我的律师去维个权,就有几千万,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受此恩泽,真的很开心。”

温瑞安:“我能排到第38位已经不错了,排第四我真的不敢当”

烟火与风骨

温瑞安曾说,自己五十岁也有过想吃一碗面却差四块钱的时候,但从来不因此而感觉自己过得很苦,因为他肯定不会是最苦的那个。对于以文字养家,他似乎怀有感恩与庆幸,因为他无需为他人服务便能得到金钱解决一日三餐。

温瑞安从未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过痛苦,尽管是为谋生而创作时也没有。写作是温瑞安的“治愈方式”,他说,在任何交通工具上,他都在工作。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是因为文字已深深镌刻入他的血肉之中,创作也如一日三餐一样日常。

温瑞安成名之初,很长一段时间内,四处可见山寨版的“温瑞安之作”。他也曾想为自己讨回公道,便前往盗版书商的工厂。

但一去到现场,温瑞安维权的念头便被搅得稀碎。温瑞安看到工人们在雪天里光着上身,且个个都是披着大片刺青的壮汉。温瑞安似乎嗅到了江湖的味道,只留下一句:“狭路相逢,真是高兴,就此告别。”

其实,若真的不甘,哪会没有办法,大约也是温瑞安私下放了他们一马。但也不能说温瑞安是完全不爱财,世上本就没几个这样的人。温瑞安曾直言,自己的作品要给别人消费,没有一定数目的钱他是不愿给的。

但温瑞安在武侠一事上,又确实是有真情,他表示,如果对方是真心喜爱武侠文化,那他不要钱也是愿意给的。所以,温瑞安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从不在世人面前虚构一个遗世独立的形象,能当街吃烤串,享受大排档,但却又有着最为纯粹的武侠情结,面面俱在,方是温瑞安。

温瑞安虽不接受武侠文坛前四名之誉,但其作品高低好坏,明眼之人自可鉴别。温瑞安能受人追捧,或许除了作品,与他的为人也有所关联:真实洒脱,有气度且入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