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禛策劃奪嫡始於何時?這個“孤臣”背後的團隊有多厲害?

青燈問史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要分析鄔思道。

為什麼要分析鄔思道,因為鄔思道是老四胤禛奪嫡的核心成員之一,在胤禛的幕府上名義上是個老師,卻是老四的謀臣。歷史上據說鄔思道只是田文鏡府上的師爺而已,與雍正素未謀面,更不要說是雍正潛邸的謀臣,《雍正皇帝》的作者二月河把他安排進雍王府,是藝術的再加工。

但是縱觀《雍正王朝》,鄔思道的作用似乎並不是那麼明顯,接手追比國庫欠款,老四胤禛本來就打算做,刑部冤獄案,鄔思道言過其實,弘曆出頭,算他碰上運氣,火燒《百官行述》好像與他沒關係,恐怕只有推舉老十四為大將軍王,方可算得上是他的謀略,至於說不爭是爭,也只是鄔思道的某種解釋而已。

所以,鄔思道的存在,並非是鄔思道本人的存在,他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劉伯溫,這個虛構的人物本身,其實就是胤禛本人。從另一個角度講,鄔思道就是胤禛心頭的定海神針,是他心中的那尊“佛”而已。

記得他和劉墨林到江南論過禪佛,所謂佛的本意就是“求人不如求己”,若說鄔思道就是他心中那個己,是再合適不過了。所以,從鄔思道的出現開始,就意味老四胤禛開始有了奪嫡之心,策劃奪嫡始於此,便不為過。

康熙前四十多年,正是他風華正茂的年代,立太子胤礽之後,政局也算穩定,因為胤礽在他幾十個活下來的兒子當中是老二,頭上只有一個老大胤褆,餘下老三胤祉起,年齡都還不算大,加之康熙多年對太子胤礽的表現一直稱道有加,故其他胤礽年齡相仿的皇子也沒有過多覬覦皇位的想法,兄弟間相處還算和平,所以,康熙有精力和事件幹好其他的事。

然而,當了幾十年的太子胤礽因為手伸得太長,混淆了儲君之權與皇權的關係,逐漸讓康熙感到不再滿意。說到底,太子胤礽與康熙的矛盾就是儲君與皇帝關於權力衝突的矛盾,康熙感受到皇權遭到威脅,於是在不同的場合公開表達對太子的不滿,甚至當著大臣的面,教訓太子不守規矩,一直髮展到一廢太子。

一廢太子的時候,各位活著的阿哥基本都已經成年,他們突然感到,這個皇太子並不是穩如磐石的皇太子,康熙說拿下就拿下了,他們都有機會爭取儲君之位,於是便大顯神通,九子奪嫡的局面開始形成。

追比國庫欠款,康熙讓胤禛做孤臣,所謂孤臣,並不是指做槓桿兒司令,康熙此意是讓胤禛不怕得罪人,不怕被孤立,要經得起被孤立的局面。要是老四胤禛真做成了光桿兒司令,那就真的與儲位無緣了。

回到前面所說,鄔思道的出現,其實就是胤禛爭儲位的開始,那麼排除鄔思道,他的這個爭取儲位的團隊到底有多強呢?相比於老八老大老三等強在何處?

先說胤禛的出身。

其實康熙帝對皇子們的出身並沒有絕對的偏好,打小對他們的教育都是嚴格而公平的,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出身而有所偏廢。故而很多人說老八胤祀是辛者庫賤婦所生所以就不待見他,從而要打擊他的理由是站不住腳的。胤禛的生母烏雅氏也曾是個宮女,按照清廷的規矩,必須妃嬪級別的才能撫養自己的孩子,而烏雅氏生下胤禛的時候連妃嬪都還不是,所以,他被交給孝懿仁皇后撫養,就是胤礽的生母,所以,在《雍正王朝》裡面,胤禛和胤礽當時的關係是十分要好的,說他是太子的人,屬於太子黨,所言非虛。太子被康熙廢,對於胤禛來說,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因為在名分上脫離太子黨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再說隆科多。

佟國維的兒子,在劇中成了佟國維的侄子,佟國維是孝懿仁皇后的父親,是康熙母親孝康章皇后的弟弟,所以,隆科多是胤禛的舅舅,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是很要好的。康熙在臨終前啟用隆科多,這無疑是對胤禛繼位最好最強的保障。

再就是年羹堯。

胤禛潛邸的奴才,官居四川提督,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在康熙的時候就被重用,老十四胤禵任大將軍王的時候是康熙五十七年,那時候年羹堯任陝甘總督,主管大將軍王胤禵的糧草供給。劇中鄔思道說西北平叛打的是糧草,陝甘總督年羹堯可以牽制老十四十萬百萬甚至千萬兵馬。但是隻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就是川陝之地是西北通往中原的必經之地和軍事要地,是遏制軍馬入主中原的咽喉要塞之地,掌控了川陝地區,就等於掌控了西北的兵馬,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老十四胤禵不敢隨意妄為的主要原因。

有人會問,僅有這兩人似乎不夠,不錯,胤禛的團隊人數不多,但是都在要職之地。而對於軍隊的掌控,老十三是個重要人物,康熙圈禁了他十年,也是磨練了他十年,豐臺大營的軍官有一半是他栽培出來的,老十三一旦放出,就是一批狂奔的野馬。

對於奪嫡這種事,光有人還不行,還得有計劃,有綱領,有手段。在這裡就要介紹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叫戴鐸,很多人認為他就是鄔思道的原型,大概也可能這麼認為吧。有很多人都知道戴鐸十啟,就是關於他寫給胤禛奪嫡的計劃書有關事宜。

康熙五十二年,戴鐸寫給了胤禛書啟,全文分析了當時的政治局勢,明確了奮鬥目標,他針對胤礽被廢后的形勢,提出了幾個要字訣。

一是要想方設法以孝義爭取康熙寵愛。

二是要以太子為戒,搞好兄弟關係。

三是要加緊聯絡百官,為胤禛製造輿論。

四是要大力培養潛邸人才,建立人才基礎,並放他們出去擔任要職。這大概就如年羹堯,李衛等。

戴鐸的書信,全面提出了奪嫡之綱領、策略和措施,老四得此一人,勝過得一諸葛。

相比較老八打出的仁義牌,老四則打出威嚴牌,倒不是說誰對誰錯,但是這卻奠定了兩大集團的政治主張和基礎。況且老四胤禛也並非全是威,而是恩威並用。

在經營百官的問題上,老八固然能得到一部分人心,但是大多都是自身不硬,騎牆之人較多。因為一廢太子,胤祀得到保舉者眾多這件事激起了康熙的神經,康熙為此狠狠敲打了八爺黨。太子第二次被廢的當年十一月,康熙外出打獵,住在北京的遙亭,胤祀因生母忌辰出京祭祀,完事後沒請安,派人送一隻將死的鷹給康熙並說明即將回京,並非是他調換了老十四的禮物,送鷹大概也與滿洲女真的傳統有關。但是康熙認為胤祀藐視自己,氣的心臟病發作,大罵胤祀“不仁不義”,並著手鏟除胤祀黨羽。康熙明確指出,廢胤礽並非就是要立胤祀,他們均不合格做儲君。胤祀的重要幕僚如老九胤禟,阿靈阿等人也一併受到康熙的打擊。

康熙五十五年,老八胤祀得傷寒病,有死去的險況,康熙竟然命人將他移出賜予的花園到城裡,其原因居然是害怕傷病的人帶有晦氣汙染了自己,可見,老八胤祀在康熙的心中,已落到何等地步。

如此,胤禛的前途大好,他的兩面派作風得到康熙的喜歡,距離儲君之位,只有一步之遙。


青燈問史


應該從正史回答才正確。在這場政治奪嫡風波中,胤禛聽採老師戴鐸的策略是成功的(不是鄔先先)。胤禛為增強力量,但又不破壞康熙皇帝不讓結黨的規定,想盡辦法招攬官員。經過胤禛的苦心經營,形成了一個為他所用的小集團。像這種政治型團體,在盡職的同時,熱哀於為自己的主子服務。胤禛的集團裡包括年羹堯,漢軍旗人,為胤禛(多年效力的藩邸舊人),其妹為胤禛的側福晉。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就是胤祥,在眾兄弟之中,二人關係十分親近,胤禛扈從秋獼,胤祥做詩詞,整理書札表達兄弟之間的深厚情誼,被保留下來的就有三十二首。這個集團,雖然人數不多,就任的職位也是非常有限,最得力倆人:擁有步軍統領隆科多,用兵前線的川陝總督年羹堯這樣身兼要職的重臣,對日後胤禛順利上臺起到了相當的作用。胤禛為維繫他的集團,加強對手下的控制。年羹堯年輕得志,加之家世顯赫,他自然是狂傲了一些,他呀,很少向胤禛請安。在平目面見胤禛時,他的個性:也並不會因為主臣關係而有所收斂,只以官職稱呼自己。這使胤禛很是氣惱,決心要殺殺他的銳氣。在年羹堯給他的書啟中有這樣一句話:(今日之不負皇上(康熙皇帝),即異日之不負我者)。想來這話說的也並無過錯,但胤禛卻說:已無法無天之談而誘餘以不安分之舉也,豈封疆大臣之多當言者,(異日)兩字足可以殺年羹堯全家!!!胤禛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讓年羹堯能夠忠心地聽命於他,曾想年羹堯表明只要他們同心協力定能謀取他日之榮。話有說回來,年羹堯只是個性上有些驕傲,對胤禛是忠心的,並無異心。經此事後,年羹堯有所改變,二人的關係更為親近。


茹叔敬


《雍正王朝》裡九子奪嫡的橋段值得人深思,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團隊,每個人都極有城府。在這場奪嫡的戰爭中,都扮演著笑面虎的角色,精心的安排好每一步棋,動用著自己的所有關係,拉攏人心,卻又有人把自己的心思死死的藏在心底。等到時機一到就跳出來,給其他人致命一擊。

或許胤禛的奪嫡之心,從一開始就在心底裡存在,可是他這個人比其他人城府更深,更加善於偽裝掩飾自己。他私下囑託年羹堯把鄔思道這個人從大牢裡給弄出來,這一舉動就是為了擴大自己的人脈參與奪嫡而做準備。

第一次太子被廢后,胤禛的狐狸尾巴一點點顯露出來。有兩件事可以明顯表現出他想要奪嫡的野心。第一件事就是安排鄭春華假死;第二件事是他私下裡把太子的密信收藏起來,用來背後捅刀子,拉太子下馬。

而提到胤禛他背後的團隊,上面我們提到了鄔思道。還有另一位重要的人,戴鐸,胤禛的家臣,此人為胤禛提出了很多奪嫡路上的指導思想和戰略謀劃。

好了,今天棠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裡咯,下次見~


輕擷棠梨


胤禛的奪嫡團隊有這樣幾個人:鄔思道,十三阿哥胤祥,年羹堯,李衛,高福。還有田文鏡。

鄔思道是個大神,堪稱康熙肚子裡的蛔蟲。

追比國庫欠款,鄔先生提出了兩點,一是寧可辦砸也要接,二是把欠款官員一分為三,分別處置。第一點胤禛原本也想接,但他想的是“實在推不了”再接。聽了鄔先生的話直接接,得分了。後一點他沒聽,吃了大虧。

刑部案,四阿哥要接鄔先生不讓,結果八阿哥接了,從此萬劫不復。四阿哥聽了鄔先生的話逃過一劫。(我有一篇回答講八阿哥怎麼玩完的,可參考。)

圍獵弘曆出風頭,這是鄔先生壓對了題。他對孩子的教育有一手,不教四書五經,叫他們怎麼做皇帝。

推舉新太子,鄔先生出奇招,叫胤禛舉薦廢太子。結果八阿哥不出所料的大敗,胤禛大大得分。

百官行述案,是鄔先生策劃的。這個段落是全劇敗筆,不合邏輯,我也分析過。

太子二次被廢以後,四阿哥已是新太子,這事只有鄔先生一人料中。他勸胤禛舉薦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冷靜處理送死鷹事件,都是基於此基本判斷。“大局已定,一切求穩”。胤禛全靠鄔先生,才沒有犯錯,順利接位。

鄔先生的厲害你不能從胤禛的角度來看,得從康熙的角度看,看鄔先生有沒有說到他心裡。在這一點上,八阿哥完敗。

十三爺是另一位大神,十三爺出馬,軍隊就聽話!年羹堯能力超群,就是離心離德。需要鄔先生讓出年秋月,幫助胤禛死命把他籠絡住。

李衛做了贖當和監視年羹堯兩件事。聰明能幹,才堪大用。高福把百官行述傳給八阿哥,然後被滅口。田文鏡參與了賑災和追欠款,熱情有餘能力不足,功過相抵。

這個團隊人數不多,但很精銳。當然最厲害的不是他們,而是胤禛本人。他把一切計算都落實的非常好,就好像策劃者是他自己一樣。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電視劇《雍正王朝》大致上說了兩段故事,第一段是發生在康熙朝後期的著名的“九子奪嫡”的故事,這段故事佔了整個電視劇的一半,另一半才是雍正登基之後力排眾議頂著來自於多方面的壓力推行新政的故事。

雍正的故事,是從康熙朝講起的。

這是因為,雍正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實在是雍正在眾皇子的儲位之爭當中鬥智鬥勇,艱難勝出的緣故。當然,雍正的勝出,和他的核心團隊與堅強的同盟軍的幫助與支持是分不開的。

那麼胤禛(雍正)作為一個起初並沒有具體朝廷政務分管差事的“散軼皇子”,究竟是如何開始參與到皇儲爭奪戰當中去的呢?又是是麼原因讓當時還是隻是一個“貝勒”的“庶出”皇子做出了爭奪皇儲的決定的呢?

我們還是以電視劇《雍正王朝》為背景,分析一下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的心路歷程。

無論是在電視劇還是在正史當中,這個四阿哥胤禛都算不上“出類拔萃”——太子胤礽是他的二哥,還是嫡長子,並且已經做了將近三十年的太子了。而其他皇子當中,大阿哥胤褆對“太子之位”的覬覦基本上就沒斷過念頭,年紀更輕的八阿哥胤禩又是一個能力出眾又口碑很好的“賢德皇子(後來被成為“八賢王”)”,在這樣的環境條件下,按通常的判斷,四阿哥胤禛即使有這個心思,恐怕勝出的概率實在是不高。

但事實上,在四阿哥胤禛做出奪嫡的決定之前,太子已經被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給盯上了。胤禛是後來才加入的。

胤禛的加入,根本上源於他對太子的極度失望,同時對大阿哥胤褆和八阿哥胤禩的掌控江山社稷的能力高度懷疑。他覺得,只有他掌握了讓大清止頹復興的“治世良方”,在這一點上,康熙比較認同,當然這是後話。

胤禛最初是太子胤礽的鐵桿之一(另一個是十三阿哥胤祥),但是胤禛卻不是太子黨的成員。他支持太子有兩個原因,第一,他和太子都是被皇后養大的,從小就受到他的二哥的照顧,私人感情基礎較好。第二,是太子胤礽的絕對的正統性(他也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後一個以皇嫡長子身份被冊封為太子的皇子)。

太子胤礽也是把他的這個四弟和十三弟當做自己人看待的,甚至到了胤禛和胤祥已經結成了穩固的同盟開始向太子之位發起挑戰的時候,胤礽依然認為“老四是我的人”。從這一點來看,這個太子的洞察能力實在是不敢恭維。

電視劇《雍正王朝》沒有明確的交代四阿哥胤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動這個奪嫡的心思的,但是劇情當中還是有比較明顯的跡象表明,從康熙四十六年開始,也就是電視劇的第一集開始,胤禛已經動了奪嫡的心思了。

我們看看在雷雨交加的那個晚上,康熙召集大臣討論如何應對黃河水災的時候,幾個主要的人物都在幹什麼?

本該最著急的太子在幹什麼?他在和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鬼混;似乎受災百姓的死活,沒有他和情人偷情重要,在康熙的再三催促下,這個太子胤礽來到大殿,心不在焉一言不發。

而那個賢德的、分管戶部的八阿哥胤禩在朝堂之上高談闊論扯閒篇;似乎是不知道國庫已經極度空虛,依然在給康熙吃寬心丸,並且提出了國庫薄款到附近省份調糧賑災的“官樣文章”。

這個時候四阿哥胤禩卻到戶部的國庫查賬去了。

這是一個很不和常理的舉動,四阿哥胤禛當時並沒有任何實際的差事,倒是八阿哥胤禩才是國庫的主管,四阿哥胤禛此舉絕對有“越權”的嫌疑,但是胤禛似乎並不顧忌這些,在朝堂之上當他說出自己去國庫查賬的時候,九阿哥胤禟就質疑過他是否有權查國庫的賬,但是胤禛很乾脆的告訴胤禟:皇阿瑪讓我多操心政務,我就該管。

並且胤禛的這種“多管閒事”還真的就管出了一個天大的“秘密”:國庫已經極度空虛,可用於調撥的銀兩已經不足八十萬兩,遠遠不能解賑災的“燃眉之急”了!不僅如此,胤禛告訴康熙,災區臨近的省份已經無糧可調。

這個消息讓康熙好像突然捱了一悶棍。他幾乎是不能相信,代理朝政的太子和分管戶部的老八胤禩居然就把朝廷的財政搞成了這麼一個爛攤子!

胤禛不但通過查賬揭開了國庫空虛的蓋子,還提出了“到江南富庶之地籌款賑災”的解決燃眉之急的有效辦法,更是自告奮勇的承擔了到江南籌款賑災的差事。這讓康熙感到了這個“散軼皇子”的忠誠與擔當。

胤禛絕對是有備而來,並且一下子就給太子和八阿哥胤禩同時挖了一個大坑。

這個時候,如果不是胤禛已經下決心和太子決裂,和八阿哥胤禩宣戰的話,他是完全沒有必要冒這個風險的,他只要像大阿哥胤褆那樣一言不發的看太子和八阿哥胤禩的笑話就行了。

另外一個情節,可以從另一個側面印證此時胤禛已經開始決心淌奪嫡的渾水了。

胤禛和胤祥到了江南(揚州),他的那個在杭州將軍手下做參將的包衣奴才年羹堯早就在那裡等候多時了,胤禛見到年羹堯問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鄔先生了嗎?”

眾所周知,鄔思道是胤禛奪嫡之路上的最重要的核心團隊成員之一。胤禛讓年羹堯尋訪鄔思道絕對不是僅僅為了給自己的小阿哥們找個教書先生——在胤禛回到京城見到鄔思道之後,密談的第一件事就是徵求鄔思道對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的看法,足以說明胤禛是以教書先生的名義找了一個奪嫡的幫手。

胤禛的這個心思,他並未和包括鄔思道和十三阿哥胤祥在內的任何人明說,但是鄔思道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胤禛與他討論追比國庫欠款這個差事該不該接的舉動,就坐實了他的角色就是胤禛的師爺。

直到太子第一次被廢,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在理藩院後來又放出來之後,對太子也徹底失望的胤祥在胤禛和鄔思道面前表露出願意支持並輔助他的這個四哥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這張窗戶紙才算捅破,胤禛正式組建團隊開始了義無反顧的奪嫡之爭。

那麼胤禛奪嫡之爭的核心團隊究竟有多厲害呢?康熙為什麼要他做一個“孤臣”呢?胤禛真的就是一個“孤臣”嗎?

首先,康熙是希望胤禛做一個“孤臣”,一個僅忠義他本人,只為江山社稷負責的孤臣。康熙很不願意看到這個很有希望幹好皇帝的兒子“結黨”,因為只要結黨就必然會營私。黨同伐異是中國曆代朋黨的核心特質。

答應了康熙做一個“孤臣”的胤禛,在搭建自己的核心團隊,選擇可靠的同盟軍的時候,是非常小心謹慎並且非常低調,饒是如此,康熙還是不太放心,不惜在第二次廢太子之時同時圈禁了胤禛團隊的核心成員十三阿哥胤祥,並且一直到康熙駕崩也沒有放胤祥出來,說明康熙對胤禛“結黨”這件事非常在乎。

那麼面對這樣的環境,胤禛又是如何組建自己的核心團隊以及堅實同盟的呢?他的團隊都有那些人呢?

胤禛的團隊還真的是極具特點,這個特點就是“精幹默契”。

如果要看胤禛的團隊核心人物都有誰,應該在胤禛登基之後信任和重用的人可以看出。

師爺鄔思道當然是核心成員,也是極其重要的成員,尤其是在雍正奪嫡最關鍵的時刻,鄔思道在宮外的有效及時的策應,搞定了雍正的大位。

十三阿哥胤祥則是胤禛的鐵哥們加團隊核心成員。在沒有被圈禁之前,他幫四阿哥胤禛辦了不少大事,也替他的四哥擋了不少的災禍,並且在關鍵時刻毫不猶豫的奪取了豐臺大營的兵權,讓胤禛順利登基有了最堅實的保證。

這兩位是胤禛團隊的核心決策班子。胤禛的團隊還有核心的執行班子,這個班子的成員就是年羹堯,李衛,田文鏡,高福,包括太監總管高無庸。

這個執行班子的執行力是很過硬的,幾乎沒有辦砸過一件事,就是那個一時糊塗的高福,臨死也為胤禛辦了一件大事——把太子給任伯安的親筆信送到了八阿哥胤禩的手裡,胤禛借八爺黨之手扳倒了太子。

胤禛除了核心決策班子,核心執行班子之外,還有三個非常給力同盟軍,這個同盟軍很隱蔽,但很重要。

同盟軍之一就是上書房大臣張廷玉,而結成同盟的基礎,並非是張廷玉對胤禛本人的認可,也不是現實利益的交換,而是張廷玉對胤禛的“治國之策”的高度認可,張廷玉通過胤禛的所作所為,真切的感覺到只有這個四阿哥胤禛是可以重新振興江山社稷的皇帝。這種政治立場和治國理念相同建立起來的同盟比起“朋黨”來,更加有效,更加默契。

同盟軍第二名就是大內侍衛領班圖理琛。這位在康熙身邊的貼身侍衛,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夠洞察康熙的心裡而表現出的缺失“木訥與笨拙”。在他察覺到康熙對太子的極度失望和對八阿哥胤禩的極度警惕與反感的時候,他的心理天平就徹底轉向了四阿哥胤禛,並且與四阿哥胤禛達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配合。

說到底胤禛最厲害的同盟,是他的皇阿瑪康熙。這個同盟,是以康熙提拔重用隆科多為主要的支持合作方式的,胤禛可以和康熙達成同盟,核心依然是康熙認為只有像胤禛這樣的不顧個人得失一心為江山社稷的人,才有可能,有決心,有辦法來改變由於他的“過分寬鬆的吏治”以及“倦政懶政”帶來的“吏治腐敗”“國庫空虛”的危險局面。

所以,康熙是屬於“力排眾議”選擇了胤禛繼承大統,並且破格提拔了隆科多為雍正的順利登基“保駕護航”。

這個同盟軍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而隆科多僅僅是康熙的代理人而已,根本算不上胤禛團隊的成員,更不要說核心成員了。

作為孤臣的四阿哥雍親王胤禛,表面上是一個孤獨的“冷麵王”,但他的身邊卻有一個精幹的,強有力的核心團隊和強大的有決定性作用的同盟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