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散文)

岁月匆匆,无情飞逝,如今自己已经年过半百,忆及幼时之年味儿,不免心生艳羡之情,顿感光阴催人衰老,不由自主地用苍老之手抚摸枯皱老脸,神游过去,不失为是一种精神享受。

年味儿(散文)

每年一次的元宵节后,总是怅然若失,与玩伴在一起时,时不时的会屈指去数,尚需多少节日,才能够再过新年。其间会经历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待到进入腊月后,又有腊八节,小年以及除夕和春节。只可惜,这些节日中,真正能够使玩童快乐而又一饱口福的节日只有元宵节,中秋节以及春节。

年味儿(散文)

进入腊月,家长总会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由支配。男孩子往往会买来一些摔炮砸炮甚至是鞭炮,时不时的放上一炮,送给路人一个惊吓,那种高兴劲,简直是无法言喻,快乐无穷。女孩子拿到零花钱之后,往往会买来一束花,别在前胸,以示爱美之心,寓意长得如花儿一般漂亮。

年味儿(散文)

小时候的自己,感觉年味儿最为浓厚,发展至顶点的时刻当属除夕之夜。在农村,有守夜习俗,有钱的人家,往往在堂屋中间安放一个煤火炉,无钱的人家,找到一个劈不烂的大树疙瘩,用火燃着,一家人围在炉子(或者是树疙瘩)周围,谈笑风生,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畅谈理想。当时的我家,属于无钱的人家,一家人围着点燃的大树疙瘩周围,先是听爷爷讲他的解放前的故事,他老人家,在动乱的岁月,为求活命,不得不进行跑反,后来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他的这一段人生传奇我听了多遍,每听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与收获,可谓是常听常新,爷爷的故事讲完后,开始听爸爸叔叔讲他们的一年来的工作经历,再后来让我谈长大后的理想和志向。此时此刻的我心不在焉,身居烟雾缭绕之室,谛听着室外此起彼伏的零零散散的炮声,总会故意偏离话题进行询问:"你们都听,外面已经有了炮声,那咱家咋不放炮哇?"此时的爷爷,总会在笑声中解释:"放炮得讲规矩,晚上临睡觉前,找到一个拌门棍放在大门前之后,关上大门,再放炮,那叫封门炮,过年过的是大年初一,所以得等到半夜十二点之后,才能点燃炮仗,那叫闪门炮。然后烧汤,敬神,点燃鞭炮,谁家的鞭炮点燃的正是时候,来年谁家的生活,就会过得蒸蒸日上。"我打断爷爷滔滔不绝的讲述问:"啥叫正是时候?"爷爷接着讲:"天上的神仙,到了人间起五更过新年的时候,他们也都会衣着锦帽豹裘,在空中悠闲逍遥地散步,看看谁家至善至诚,他就会赐福于你,一年来,被赐福的这一家,就会人丁兴旺,生活美满,一年到头无灾无病,心想事成。爷爷的絮叨讲述,小时候的我听了多遍,每次听讲时都会恹恹欲睡。当听到奶奶和妈妈说道,夜太长了,我先去睡会儿时,我总会偷偷摸摸地溜出去,哪里有炮声,我就会第一时间冲到哪里,目的之一,就是去拾落下的哑炮。天亮后,和众多的玩伴试比多少,比过之后,把有炮捻子的归为一类,存在兜里,等待独自燃放,吓唬路人。无有捻子的归为一类,剥皮攒药,拢成一长条,用火点燃,自得其乐,点燃的同时,高声喊着:"呲着眼皮,三天不能赶集!"

年味儿(散文)

也许,儿时的快乐,增添了无限的年味儿。时至今日,年过半百,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年味儿皆无。为什么?或许是时过境迁,心情迥异?或者是经济条件优越,日日如过新年,吃喝穿戴以及玩乐方式都与新年大同小异,无有新鲜感?或者是当下的文化认知的进步,抑止了过去岁月的幼稚与无聊。呜呼,无法可想,也许兼而有之。总而言之,如今的年味与儿时相比,意识之中,新鲜感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抹记忆深处的快乐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