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一提到三國演義,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以聰明而著稱,草船借箭,水淹七軍,空城計都是諸葛亮的代表作。但是在劉備死後,如此聰明的諸葛亮為何沒能帶領蜀國統一天下呢?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始多次北伐,但都以失敗告終,也沒能完成劉備對他的期望。那麼為什麼一生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沒能北伐成功乃至統一天下,反而蜀國成為了第一個被滅亡的呢?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其一,街亭之大誤。街亭這個重要戰略地位的失守使得諸葛亮的進攻陷入了十分被動的局勢,這一招不慎真是滿盤皆輸。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讓諸葛亮所有的用兵計劃瞬間真的成了一堆談兵的廢紙,曾經縝密的思索都化作成堆空想。掌握街亭,蜀漢就相當於佔穩了一個重要天然關口——隴山。佔領隴山後,秦嶺以西再無可守之勢,那土地簡直就是諸葛亮的囊中之物。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第二就是不懂關鍵時刻主帥應親自臨陣調度以策應戰事。毛主席心裡清楚,關中及隴右地區兵力空虛,守備廢弛。這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但是諸葛亮偏偏走錯了這關鍵的一步,北進街亭,最後失掉街亭,造成了不可扭轉的局面。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第二個緣由,後主劉禪脆弱能幹。劉備身後,劉禪繼任,但劉禪和劉備比擬真實是差異太大。有時候不只幫不了諸葛亮,還拖了諸葛亮的後腿。第三個緣由,實力加命運不濟。蜀國和吳國魏國比擬較,人數較少,並且軍事力氣也有差異。諸葛亮北伐時的命運也不是太好,諸葛亮在5次北伐中,有2次最有或許靠近勝利。而第五次北伐,第五次北伐234年經斜谷出五丈原,也是最或許勝利的一次,惋惜因諸葛亮病死而退軍。

聰明絕頂的諸葛亮為何不能一統天下?毛主席一言道出原因?

這點,偉大的軍事軍,革命家毛主席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蜀國的滅亡,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毛主席為何這樣說呢?有三句話可以概括。第一點,諸葛亮錯選將才。關羽失荊州,馬謖失街亭。第二是不懂得主帥應在關鍵時刻親臨調度。顯然,在毛澤東眼裡,守住街亭關係到整個北伐戰役的成敗,故認為,街亭之戰諸葛亮應親率大軍挺進,臨陣調度。第三點,戰略錯誤。諸葛亮未出茅廬,就已猜到了三分天下的局勢,還說出了流傳千古的隆中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