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以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蒙古女子的呢?不見血但卻很殘忍?

髓頌sBeB4553


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後,朱元璋開始統一的步伐,從南京出發北伐元朝。

第一次北伐的主將是徐達和常遇春,共領兵25萬。單單在洛水大戰,就殲滅元軍5萬多人。

此後,朱元璋不斷命令大軍追殲元軍殘餘力量 。

1388年藍玉領兵15萬遠征漠北,在捕魚兒海(今貝加爾湖)大破元軍10餘萬,王公貴族全部被俘。元朝正式宣告滅亡。

20多年的明軍大舉北伐,總共消滅元軍160多萬人。

被消滅的元軍大多數都是青壯年蒙古男人,活下來的則大多數是蒙古女子。這些蒙古女子被俘虜後,都是帶到了明朝統治區域。

如何安排這些蒙古女人,對於朱元璋來說,確實是一次重大考驗。

前車之鑑,能否作為後車之師?

明朝之前的歷史上,發生過不同民族之間的政權更迭,勝利的統治者如何處理其他民族留下的女人呢?

金國消滅了北宋政權,將皇宮中的幾千名女人擄掠到北方,當作奴隸。

有的當成勞動的奴隸;有的當成發洩的奴隸;還有的當成生育的奴隸。

傳說金國左丞相完顏宗賢強納宋高宗趙構的媽媽,兩人在金國生育了兩個孩子。

朱元璋會不會像金人那樣對待蒙古女人呢?

元朝,蒙古人佔領全國之後,把全國人口劃分為四個等級,依據地位高低分別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

人口數量最多的漢人和南人基本上被當做奴隸。

元朝法律明確規定,蒙古人打死一個漢人,受一點懲罰,再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問題就解決了;

漢人和南人如果打了蒙古人,就必須被處死;

蒙古人可以任意毆打漢人,漢人只能忍受;

漢人不允許與蒙古人通婚。

朱元璋會不會仿效元朝,把全國人口分成幾個等級,並且把蒙古遺留下的女人劃入最低等級呢?朱元璋會不會不允許蒙古人與漢人通婚呢?

不計前嫌,朱元璋善待元朝官員

元朝的不平等政策,引起了漢族百姓的反抗。朱元璋吸取教訓,改變政策。

明軍北上進攻大都前,朱元璋指示元帥徐達和常遇春:克城之日,毋擄掠、毋焚蕩、毋妄殺人,凡元之宗親皆善待之。

朱元璋不僅僅要求明軍善待百姓,也要求明軍善待元朝的皇室宗親、宮廷男女。

攻克元大都後,徐達俘虜很多蒙古人,大部分都是蒙古女人。

朱元璋針對這些俘虜,下達了一道命令:原來元朝的官員,能用的繼續入朝為官;元朝皇宮的女人全部釋放。

放眼未來,朱元璋這樣處理蒙古女人

至於元朝遺留下來的蒙古女人如何處理,朱元璋經過深思熟慮,頒佈了重大政策,這些政策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所有蒙古女人全部釋放。

但是,釋放之後的蒙古女人,必須遵守三項規定:

第一、不許亂倫。

蒙古人父親死後,兒子繼承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兄長死後,弟弟繼承所有寡嫂。漢人禁止這種亂倫慣例,所以,朱元璋下令取締。

第二、蒙古女人,一律禁止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蒙古女人必須改穿漢服、改說漢語。

第三、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族男子。

如有違反以上三項規定中的任何一項,必將受到嚴厲的懲處:杖責八十,並且將犯人收為奴隸。

朱元璋處理蒙古女人的方法,總體來說,利遠遠大於弊,至少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個好處:給予蒙古女人一條生路

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非常仁慈,可以說就是優待,朱元璋讓她們自由生活。

蒙古女子被釋放後,朱元璋讓她們留在中原生活,將她們安置在河南、河北等地區。朱元璋給她們分配農具,讓她們自食其力。

如果政府不扶持,她們基本上無法生活,因為她們蒙古族原先從事畜牧業,男人是家庭主要勞動力;蒙古貴族統治中國時,這些女子養尊處優、不需要勞動。

明軍消滅了大量的蒙古族士兵之後,蒙古女子失去了生活的依靠。

如果再讓蒙古女人回到大漠,過上風餐露宿的生活,他們幾乎沒有活下去的可能。

所以,朱元璋給蒙古女子鋪就了一條謀生之路。

第二個好處:淡化蒙古女人對漢人的仇恨

那些被殺死的蒙古將士,遺留下來的母親、妻子、女兒,肯定會心中藏著對漢族人的仇恨。

當蒙古女子生活越發艱難的時候,她們對漢族人的仇恨就會越發不共戴天。怎麼削弱這樣的仇恨呢?

朱元璋強迫蒙古女子嫁給漢族男人,就是非常高明的招術。

蒙古女子剛開始與漢族人結婚,也許還有不適應、不願意、不融洽的地方,但是,長期生活之後,就會變得適應了、願意了、融洽了。

那時候,中國是男系社會,女人處於附屬地位。蒙古女子只能依靠從嫁的男人生活。

蒙古女子與漢族男人結婚後,在日常生活中,從漢族男人身上得到很多幫助,感情自然與日俱增。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情似海。

蒙古女子與漢族男人生活中,感情日益加深,以前的仇恨自然就會逐漸削弱;

再說,原來的仇恨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具體的對象。

與漢族丈夫感情日深,對整個漢族的仇恨也會隨著日子的流淌,而逐漸淡化。

第三個好處:漢化了蒙古女人,促進了漢蒙民族融合

由於政策強制推行,在很短的時間內,蒙古女人在服飾、語言、風俗上完全融入了先進的漢族文明。

幾十年之後,蒙古女子就會忘記原來的不成系統的文化,進而喜愛博大精深的漢族文化。

蒙古男人死亡太多,即使少數活下來了,沒有機會與蒙古女子結婚,所以,在明朝國土上生活的蒙古族人,誕生、繁衍純正血統的蒙古人根本沒有機會。

蒙古女人嫁給漢族男人,生下第一代孩子,也許還能夠看出一些蒙古族的外貌;繼續繁衍下去,第二代、第三代……,就會完全與漢族人一樣了。

本來蒙古族人與漢族人差別不是十分鮮明,所以,朱元璋制定的這項政策,只要執行幾十年之後,當年蒙古女子留下的後代,再也看不到蒙古族人的影子了。

朱元璋的這項政策,用最短時間、以最快速度,將蒙古人徹底漢化了,而且看不見一絲血跡、聞不到一點血腥。

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有人認為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不見血但卻很殘忍。

實際上,朱元璋的這項政策相比之前所有朝代的民族政策,都要高明很多。對於促進蒙古族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促進漢蒙兩族的民族融合,她起到了神助之力,大大推動了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


岳飛的飛


不見血很殘忍?我覺得老朱對他的老部下才叫殘忍,他對俘虜非常人道,特別是對蒙古的女人更人道。

藍玉遠征撲魚兒海,剿滅北元小朝廷後,俘虜公主、王妃59人,私下淫辱,都被朱元璋秋後算賬,其被剝皮揎草的其中一個罪狀,就是淫辱蒙元公主王妃、私吞戰利品。

靖康之恥還記得不,大宋數萬王公貴族、女眷淪為奴隸、洩慾工具甚至食物,淫辱完了還被當作食物,稱之為兩腳羊,那才叫殘忍。

蒙元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中原漢人、四等南方南人。蒙古人被分配到全國各地,一個莊養一戶蒙古人,可以任意打罵漢人,漢人不得還手,否則死罪。我們老家現在罵人都還有那句話,叫作供韃子,說的就是供蒙古人。

元朝律法《元典章》規定,蒙古人殺死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更離譜的是菜刀是管制刀具,十戶人只能共用一把菜刀;兒女新婚,女子的初夜權要交給蒙古人,所以第一胎一般都故意讓他流產,因為那是蒙古人的野種。

反觀朱元璋,抓來的俘虜都釋放了,只是給在大明領土內生活的蒙古人立了一點規矩:

第一、廢除蒙古人的繼婚制,也就是當老爹死後,兒子會繼承除了生母以外的所有小媽,或者是兄長死後,弟弟會繼承所有寡嫂。這在漢文化裡就是亂倫,因此朱元璋下令堅決取締。

第二、大明境內的蒙古族人,禁止再穿著蒙古族服飾,禁止說蒙古語。一律改為漢服和漢語。

第三、蒙古族人不得自相婚配,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男子。違者杖責八十,將犯人淪放為奴隸。

僅此而已,這殘忍嗎?我覺得這簡直就是在解放蒙古婦女。其實朱元璋這個皇帝在歷史上確實算是比較殘忍的一個皇帝,但是他的殘忍主要是針對官僚,他對老百姓還是挺好的,這便是大明立國近三百年的本錢。


謝金澎


136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對於元朝遺留的蒙古人採取了懷柔的政策。朱元璋沒有像以前的朝代一樣對這些遺留的前朝子民大肆屠戮,而是讓他們像以前一樣生活。但是,蒙古人與元朝和平共處只是一個表象。朱元璋雖然沒有對蒙古人大下殺手,卻對蒙古女人頒佈了一個政策。這是一個不見血的方法,如果一直實施下去,蒙古族可能會面臨斷子絕孫的境地。那麼朱元璋究竟做了什麼呢?



朱元璋在明朝初期,為了穩定政治局勢,於是頒發了一個詔令:凡是蒙古族的女人,皆不能族內通婚。這個詔令對蒙古族來說相當於慢性毒藥。蒙古族的女人不能與族內通婚,那麼蒙古族的女人只能外嫁。外嫁的蒙古女人自然會與其他民族生下非蒙古族血統的孩子。而蒙古族的男性娶不了族內的女性,也只能娶外族的女人,或者根本娶不到妻子。長此以往,蒙古族的血統自然會逐漸消失,蒙古族也會消失在歷史中。明朝的大敵蒙古族也會這樣被消滅掉。


不得不說朱元璋不允許蒙古女人嫁給族中的男性,的確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但同時又是一種和平解決蒙古問題的高明手段。明朝在剛建立的時候是非常不穩定的,內有叛亂,外有蒙古的威脅。朱元璋為了保護自己建立的明朝,對蒙古人採取了一系列“恩威並重”的政策。這裡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蒙古威脅的便是朱元璋不允許蒙古女人內嫁了。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那些蒙古人被馴服的服服帖帖的。但是朱元璋一死,明朝邊境的這些少數民族也紛紛作亂。蒙古族的後代也在“土木堡”這個地方擊敗大明王朝,報了亡國之仇,將明朝從頂峰拉向深淵。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呢! 不方便的話,感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弋北談古今


很多人都知道明朝滅元朝,但是當時多慘烈有誰清楚?打到什麼地步,又有誰知道呢?

明朝滅元朝,元朝剩下的基本都是女子

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漢王60萬水陸大軍,奠定了天下的局勢。隨後在1367年率領明軍北伐蒙元,僅僅用10個月時間便收復了北京,俘虜了一大批的元朝王室成員。


而就在1368年,定年號為洪武元年,明朝宣佈建國。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其實永遠沒有。一直到朱棣的時候,依然在為邊境問題犯愁。所以說朱元璋在位期間,基本上沒有停止過邊境作戰。

洪武二年的時候明軍北伐,追擊元朝末代皇帝,最後俘虜了1萬多人。洪武三年的時候,明軍再次北伐,抓捕元朝殘軍將近1萬人,各種各樣的牲口將近2萬。

隨後一直到洪武20年,明軍終於越過長城,偷襲元軍大戰。此次戰役之後,抓捕元朝皇帝的次子,以及嬪妃100多人。另有大小官員3000人,各種大小百姓7000多人。

從此蒙古可謂是一蹶不振,昔日的蒙古帝國也一去不復返。而就在朱元璋在位的幾十年時間裡面,其實他一直沒有停止過追擊蒙古的步伐。難道看上去如此痛恨蒙古嗎?

朱元璋如何對待蒙古女子?將這些女子全部同化。

有人說蒙古族使用種族制度,漢人被排在第三種族。蒙古族人還有初夜權的權力,漢人60歲就要被活埋,三戶漢族才能有一把菜刀。有關於這些說法,其實歷史上並沒有非常確切的記載。



但是元朝統治之下,百姓的生活過的確實是黑暗。尤其是到元朝末年,百姓可謂是民不聊生。而這樣的一個朝代,朱元璋為何稱作是元以寬失天下?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明太祖寶訓》

這裡的寬寬在很多方面,寬在經濟政策,寬在稅賦政策,寬刑罰。這看上去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反?

關鍵是上行下不效,上面確實是“寬”要求的,但是等到底層的蒙古人去實施的時候,就是像周扒皮一樣蹭蹭盤剝。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統治者只不過是睜隻眼閉隻眼,最後當然要反了。

後來蒙古敗得實在是太慘,到了明朝初年的時候,基本上只要是一個十幾歲的蒙古孩子,都要拿起武器走上戰場。所以等到朱元璋打過去的時候,很多地方剩下的只剩女人了。

而這些女人怎麼辦?朱元璋並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而是將很多關押的王公大臣的家室全部放了,但是也附加了很多條件。而這些條件,雖然不見血,但是很殘忍。

正如我們所瞭解的,蒙古人的婚姻採取的是繼承製。比如說父親死了,作為兒子都可以繼承母親,這不就是兒子娶老母嗎?再比如說哥哥死了,作為弟弟的可以娶嫂子。

這在朱元璋看來完全是亂倫,當然我們現在看來也是這樣,不過這確實是當時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因此朱元璋下令廢除這個習慣,當然這個習慣對於很多蒙古女子來說,影響不大。

另外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換上漢族的服裝,然後學習說漢語,生活習慣也必須完全按照漢族來。其實這不就是同化嗎?

朱元璋同化這些蒙古女子,直接從日常生活上來,這也是最直接的方法。當然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也能算作是一種保護。


畢竟漢族人可是忍受夠了蒙古族的氣,如果真的有一個蒙古族女子在中原,說不定早就被打死了。而蒙古族和漢族基本上沒有什麼外貌上的差異,換個衣服之後誰還認得誰。

當然最狠的還是最後一條,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聽從婚姻安排。怎麼個安排法?就是所有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和漢族人通婚。

這一招完全就是斷族之法,要求蒙古人和漢族人通婚一次沒什麼。關鍵是作為他們的後人,到時候再和漢族通婚,後人的後人再通婚。其實不需要兩三代,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的民族認同了。

最後兩種辦法,其實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蒙古族人叛亂的高招。我不打你,也不殺你,就讓你結婚,結了幾次婚之後,就開始有民族認同感了。如果你不願意怎麼辦?打個100棍,然後發配到邊疆。

至於說俘虜的一些男性,有的被髮配為奴隸,有的人則是改成漢姓,然後和漢人生活在一起。由於這些人生活的比較分散,最後基本上也都被漢化了。


史之策


元朝滅亡後,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大概有十萬之眾,朱元璋是如何對待她們的呢?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之前,我先來跟大家說說朱元璋自己對蒙古美女的態度。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的後宮裡,是有蒙古女子的,還不止一個。

不止你會覺得詫異,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印象中朱元璋是個異常殘酷的人,因為小時候生活受盡了壓迫和苦難。

朱元璋對於魚肉百姓的貪官汙吏恨之入骨,甚至用扒皮填草這樣冷酷的刑罰來懲罰這些中飽私囊的腐敗分子。

開國後,對待過去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們,朱元璋也是殘忍至極,動不動就滅族,一次告密動輒殺掉幾萬人,朱元璋是眼睛眨都不眨。


這樣的人,對造成他悲慘身世的蒙古人會心慈手軟嗎?

結果出乎意料。

朱元璋最早納娶蒙古人,是在朱元璋剛剛佔據應天的時候。

當時有一支蒙古軍民投降了朱元璋,蒙古人從中選出了一個美女獻給朱元璋,朱元璋就欣然接受了。

分析朱元璋當時這麼做的原因,主要以下幾點:

一、當時的朱元璋力量還很薄弱,需要爭取投降的蒙古軍隊為自己效力,納娶蒙古女人可以拉攏蒙古軍隊,並且為自己留條後路。

二、納娶蒙古女人,本身就是一種征服,漢人可以享受蒙古的女人,這個世道變了。

三、蒙古入主中原已超百年,中原的漢人和蒙古人之間也沒那麼多的隔閡,蒙古人甚至已經被很大程度的漢化,朱元璋娶蒙古女人並不是什麼太稀奇的事。


自這以後,在朱元璋的南征北戰中,又陸續納了好幾個蒙古女子,可見,朱元璋還是蠻喜歡蒙古女性的。

朱元璋的後宮除了蒙古女人,還有朝鮮女人,其實朱元璋的口味還是比較豐富的。

而朱元璋坐上皇帝寶座之後,面對留在中原的蒙古女子,也並沒有大開殺戒。

當時的朱元璋,主要目的是分化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使他們分散失去凝聚力。

因此,朱元璋下了一道命令:

蒙古女人必須嫁給漢族男子。

好了,既安撫了漢人,也分化了蒙古人,雖然有點武斷,但總好過懲罰。

難得朱元璋這次慈悲為懷。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在元朝滅亡之後,提到蒙古女子的下場,相信很多人都以為朱元璋把她們全部誅殺了。畢竟朱元璋在人們印象中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同時也是一個喜歡奪走其他人生命的劊子手。



事實上,蒙古女子並沒有被殺,但有人卻說他們的生活要比死亡還痛苦。這個觀點是否是真的呢?她們到底經歷了什麼呢?這篇文章會告訴你全部的答案。

對於異族人,鎮壓是最簡單的辦法,但這也是最笨的辦法。因為很多的時候,鎮壓帶來的不是服從,而是更激烈的反抗。朱元璋非常的聰明,所以他總體的方針用兩個字就可以形容,那就是同化。

朱元璋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廢除繼婚制。這看似是對蒙古規矩的一種踐踏,但這並不是什麼優良的習俗,而是一種陋習。其實很多女子對這條習俗都是非常厭惡的,因為這是一種有違人倫的行為。但因為當時女子當時沒有什麼話語權,所以規矩一直沒有被打破。這次朱元璋廢除繼婚制,蒙古的女子不但沒有生氣,可能還會格外感謝他。


其次,凡是在國境之內的蒙古人,都必須要穿漢服還有學習漢語。而且蒙古女子是必須要嫁給漢族男子的。或許蒙古女生內心是不服氣的,但是迫於皇帝的壓力,她們只能選擇服從。畢竟這個規定對她們有影響,但還在能接收的範圍當中。 這正是朱元璋的高明之處。

朱元璋做的就是在用鈍刀子割肉。可能剛剛頒佈這條規定的時候還看不出什麼,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誕生的孩子對漢族的歸屬感明顯是更高的。可能他們身上流淌著蒙古族的血脈,但是他們心理支持的確實漢族。這就是朱元璋的最終目的。

為了保證這些規矩不會被破壞,朱元璋將懲罰定得非常狠。面對恐怖的刑罰,很多蒙古女子都會選擇乖乖遵守規矩,畢竟這些規矩對她們來說難度並不大。她們不敢冒險,因為收益和風險是不成比例的。


有人為此譴責朱元璋,說他實在是太不人道了。可是大家要知道,她們作為前朝的遺民,朱元璋沒有殺她們就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朱元璋頒佈的那些政策,在某種層次上來看也是對她們的一種保護。

朱元璋在對抗敵人的時候非常狠辣,但是在面對這些蒙古女子的時候,朱元璋其實沒有太過為難,朱元璋可能覺得她們是無辜的,對她們不但不怨恨,反倒還有點同情。

不過同情不等於放縱。朱元璋出臺的那些規定,並不是無的放矢。雖然在當時那個社會女子地位和身份普遍不是很高,可要是哪個蒙古女子成為了大官的侍妾,之後各種蠱惑他,那麼事情將會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著。雖然這種可能性很低,但是朱元璋不希望冒任何的風險。朱元璋的性格就是這樣,他的選擇從來就不是直面風險,而是把風險扼殺在搖籃當中。


夏目歷史君


許多人都認為改朝換代是權貴們的事,和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反正都是過自己的苦日子。但是,有些朝代的更替卻嚴重影響到部分群體百姓的正常生活。

例如:元朝統治中國後,為便於管理竟將同為一國的子民劃分成了四個等級,即: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漢人、四等南人。而且還在《元典章》中規定:蒙古人打死一個漢人,只需要杖刑,之後賠償死者喪葬費用即可。而漢人和南人如果毆打蒙古人,則必須要處以死刑。

1368年,作為南人的代表人物朱元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由南向北統一的大明帝國,他又是如何“報復”蒙古人的,為何又將“報復”對象“宣洩”到蒙古的女子身上呢?

《明會典》卷141刑部十六《律令·婚姻》規定: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務要兩相情願,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其色目欽察自相婚姻,不在此限。

若以此條款而論,雖然說了蒙古女子只能嫁給漢人,否則“杖八十,男女入官為奴”,但是款中又有個條件“務要兩相情願”。也就是說,如果男女雙方不願意,則蒙古人是可以自相嫁娶的。

因此,不難看出,該條款的政治導向性,大於實際操作性,畢竟在古代各民族間都不太提倡“跨族通婚”。

那麼,明朝出臺的這項條款究竟目的何在?

  • 一是讓曾經被元朝貶為三等、四等公民的漢人與南人心理平衡一點,便於收攏人心;

  • 二是通過婚姻的強制性,儘快化解蒙古人與漢人之間的百年仇恨,以便更好地統治國家;

  • 三是削弱蒙古族群勢力,阻止蒙古族群壯大。

所以說,當時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的態度,只是統治國家的權益之計,而非“百年大計”。既不是“溫水煮蛙”,為了慢慢消滅蒙古族群;也不是強制進行“民族融合”,為了同化蒙古人;更不是為了剝奪蒙古人的生存權。因為,有一個“務要兩相情願”的條件,這樣的條款根本沒有太大的操作空間,基本上多流於形式。

明憲宗穿的曳撒服

或許,有人會問:“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詔復衣冠如唐制,禁胡服、胡語、胡姓名”的說法又怎麼解釋?

表面看,朱元璋想通過“禁胡服、胡語、胡姓名” 對蒙古人進行文化同化,但是在真正的實施過程當中,效果並不明顯。

因為,“禁胡服、胡語、胡姓名”主要針對的是入仕後的蒙古官員,而普通百姓則很難“禁”。但是,只會講蒙古話、聽蒙古話的百姓,又怎麼能禁止其講胡語呢?所以,此“禁胡服、胡語、胡姓名”,應該多指蒙古人在官方的衣冠言行要求,如同現代普及的“普通話”,則為官方語言,並不禁止同民族間的民族用語交流。如果,蒙古官員奏報表彰,依舊使用蒙古文和講蒙古話,朝中怕沒有多少人能聽懂吧。同時,如果秦始皇不統一文字、度量衡等,國家如何進行統一管理。

同時,關於“禁胡服、胡語、胡姓名”的說法,只是談遷《國榷》卷3中的記載。但是,《明史·紀》中只講到了“洪武元年二月壬子,詔衣冠如唐制”,而對“禁胡服、胡語、胡姓名”的說法隻字末提。

可是,據《明實錄》卷51記載:洪武三年四月甲子,禁蒙古色目人更易姓名。蒙古色目人等,皆吾赤子,果有材能,一體擢用。

北京豐臺區南苑葦子坑出土和曳撒服

又據《明會典》卷13《吏部十二》載:洪武三年,詔蒙古色目人入仕後或多更姓名,歲久子孫相傳,昧其本源,如已更易者,聽其改正。

如果,參考《明實錄》和《明會典》的說法,朱元璋並不禁止胡姓名,還支持改了姓名的蒙古人自行將姓名改回原姓名。

另據李贄《續藏書》卷17《何喬新傳》記載:洪武元年(1368年)到弘治四年(1491年)的123年間,京師多有胡服之事,所謂的“禁胡服”在民間根本沒辦法執行。例如:大明衣冠制度中的“曳撒”就是改良的元代胡服類型,腰線襖、交領,上下衣相連,大襟、長袖,腰間作無數的襞積,腰部以下在兩邊折有細襉,是士庶男子的一種便服。明朝後期,士大夫宴會交際時也多穿用,就連明憲宗都非常喜歡穿。

所以,談遷《國榷》中記載的“禁胡服、胡語、胡姓名”說法的真實性是值得商榷的,而朱元璋對待蒙古女子的做法也只是融通的權宜之計,更與“不見血但卻很殘忍”不沾邊,反而對蒙古人的政策非常的寬容。


祥子談歷史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在元末群雄逐鹿中,他步步為營佔得上風,最終推翻元朝。


元朝人在朱元璋和和其他反元勢力的打擊下,不少人開始顛沛流離,很多都是蒙古女人,在元順帝倉惶逃往北方後,更是留下了大量蒙古女人。

朱元璋對這些蒙古女人的態度,悅史君認為,應該是很明確的,大概分為三種:

第一,填充後宮

作為新王朝的皇帝,征服不僅意味著要把舊王朝打敗,還要把他們的女人佔有。

朱元璋的後宮裡不乏蒙古女人,從歷代王朝的經驗來說,這也是正常現象。

第二,賞賜功臣貴族

朱元璋統治期間,殺害了不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但在開國之初,他也是下了氣力來拉攏這些舊部,其中就包括把蒙古女人賜給他們,這也是一種溝通的有效手段。


當然,也有的將領不等朱元璋的安排,就自行對俘虜的蒙古女人下手,藍玉大將軍就是典型,朱元璋很生氣,藍玉最後死得很慘。

第三,自由與漢人平民結婚

朱元璋和他的功臣們,畢竟消化能力有限,面對數量眾多的蒙古女人,朱元璋曾下過一道命令,就是不允許他們跟本族人結合,而是必須嫁給漢人,給漢人生孩子。

類似的待遇還包括其他異族女人。

悅史君認為,朱元璋對蒙古女人的手段,確實不流血,但要說殘忍,恐怕也勉強。

要知道在朝代更迭的亂世,普通人能活下來就不容易,蒙古女人能夠有個歸宿,可以說已經很不錯了,想想當年被金朝人折磨的宋朝美女們,真的是心頭一顫啊!


歷史這樣說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王朝交替之時,也是各種故事比較刺激的時候。

元朝滅亡之後,老朱家得了天下。

蒙古人是很善於跑的,因為草原民族用馬比農耕民族精明很多。

所以朱元璋還沒跑到大都,元朝參軍就護衛著元主跑到大草原去了。

天蒼蒼野茫茫,真的是天高任鳥飛,地闊憑馬馳的地方。

但是就有一個很神奇的大將,藍玉,帶著明軍一路追到捕魚兒海,結果就在捕魚兒海一戰,大敗殘元軍隊。

這一仗,藍玉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把元軍幾乎一網打盡,俘虜了太子以及太子妃、公主等人。

而藍玉就看上了元廷的一個美麗動人的妃子,還想要去輕薄這個妃子,結果這個妃子也是剛烈,一死了之。這個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老朱心裡還不舒服呢。

還有一個事情,徐達在西征之時,大敗王保保,然後就將王保保的妹妹、妻子等人俘虜了,朱元璋將王保保的妹妹,也就是我們平時看得《天龍八部》中趙敏的原型人物,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秦王朱樉。以此來籠絡王保保,但是王保保並不吃這一套,死活不投降朱元璋。

最後朱樉早逝,朱元璋就下令趙敏陪葬了。

所以,看怎麼對待前朝的女人,也是看局勢的。想籠絡對方的時候,自然要對人家的女人好點。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就果斷拋棄了。連這點狠心都沒有,還坐什麼金鑾殿。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歷史寶藏


1367年率領明軍北伐蒙元,用10個月時間收復了北京,在1368年,定年號為洪武元年,建立明朝。1369年明軍北伐元朝,俘虜1萬多人。1370年明軍再次北伐,俘虜元軍近萬人,各類牲畜2萬多。

1388年,明軍越過長城,與元軍大戰。在這場戰役之後,捕獲元朝皇帝的次子,嬪妃100多人。大小官員3000人,百姓7000多人。

從此蒙古大傷元氣一蹶不振,在朱元璋在位的幾十年時間裡面,一直沒有停止過追擊蒙古的步伐。

朱元璋同化蒙古女子的全部過程;

在元朝統治之下,特別是元朝末年,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確實黑暗。在《明太祖寶訓》中,朱元璋卻認為,元朝以寬失天下。

朕觀元朝之失天下,失在太寬。昔秦失於暴,漢興濟之以寬,以寬濟猛,是為得之。今元朝失之於寬,故朕濟之以猛,寬猛相濟,惟務適宜爾。”——《明太祖寶訓》

這裡的寬在經濟政策,寬在稅賦政策,寬刑罰。看上挺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叛亂呢?

關鍵在於上面確實是“寬”要求的,但是等實施到底層,像周扒皮一樣蹭蹭盤剝。而面對這樣的情況,統治者也是力不從心,睜隻眼閉隻眼,造成民反。

到了明朝初年,蒙古兵員緊張,十幾歲的蒙古孩子都要拿起武器上戰場。等到朱元璋打過去的時候,很多地方剩下的多數是女人了。朱元璋並沒有對他們趕盡殺絕,放了很多關押的王公大臣的家室,也附加了很多條件。

蒙古人的婚姻採取的是繼承製:比如說父親死了,作為兒子都可以繼承母親,哥哥死了,作為弟弟的可以娶嫂子。這在漢族朱元璋看來就是亂倫,現在倫理也是這樣,但這確實是當時蒙古族的風俗習慣。朱元璋便下令廢除這個習慣,這對於蒙古女子來說,影響不大。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穿漢族服裝,學習說漢語,生活習慣必須遵循漢族習慣。

朱元璋直接從日常生活上同化這些蒙古女人,從另外一種角度來看,也能算作是一種保護蒙古族和漢族基本上沒有什麼外貌上的差異,換個衣服梳妝之後分辨不出來多少。

另外朱元璋要求所有的蒙古女子必須聽從婚姻安排,所有的蒙古族女子必須和漢族人通婚。

這一規定就是種族同化,要求蒙古人和漢族人通婚一代問題不大。關鍵是作為他們的後代,再和漢族通婚,後代的後代再通婚。其實不需要兩三代,基本上就沒有任何的民族認同了。

這種通婚制度,就是朱元璋為了防止蒙古族人叛亂的絕招。不打你,也不殺你,就讓你結婚,結了幾次婚之後,就開始有民族認同感了。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不服從的發配到邊疆,成為奴隸,也有的改成漢姓,然後和漢人生活在一起。由於這些人生活的比較分散,最後基本上也都被漢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