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建寧公主,擁有奢華公主府,為何府邸被世人稱為鬼宅?

查伯


一部《鹿鼎記》讓建寧公主名聞天下,因刁蠻任性沒少受整治,而歷史中的建寧公主可真的刁蠻不起來,她的一生,繫於皇室,繫於平西王府,而恰恰三藩之亂的主力就是吳三桂部,所以從平西王起兵的那一刻起,建寧公主的命運就已註定。

建寧公主的輩分比康熙皇帝要高,因為她是皇太極十四女,本名阿吉格。

正式的稱謂是和碩恪純長公主,先來看看她和夫君吳應熊的升遷經歷:

阿濟格→和碩公主→和碩長公主→和碩建寧長公主→和碩恪純長公主

吳應熊→三等子→少保兼太子太保→少傅兼太子太傅

從他倆的“成長”歷程來看,清廷對吳三桂是非常重視,但隨著三藩之亂的爆發,夫妻二人的苦難隨之開始,可悲的是,夫妻二人都在京城,吳應熊的棋子身份雖不公開,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就是以“人質”身份留在北京的,吳三桂造反的同時,已經將吳應熊這個棋子當做了棄子。

公元1673年,吳應熊受牽連下獄,轉年吳應熊和兒子吳世霖被施以絞刑,其餘幼子因為年紀尚小暫時沒有問罪,建寧公主免死,但連同幼子全部幽禁。

公元1680年,康熙帝也知道建寧公主本來無罪,無非是受吳三桂連累,每每想起,也動惻隱之心,建寧公主染上時疫後,康熙帝派人勤加照料,看起來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其實看結果,康熙帝僅僅是可憐這個公主,其他人作為叛臣之後,是無法赦免的。

公元1681年,建寧公主所生的二幼孫(按吳三桂的關係論)被縊殺,“諸庶孫斬首棄市” 。

公元1704年,建寧公主去世,時年六十三歲。園寢在今北京市朝陽區管莊鄉草房村,日偽時期,地宮被盜發,善後的德公府發現地宮內只有骨灰罐。園寢今已平毀。

自己的丈夫、孩子全被朝廷所殺,內心悲苦是他人所無法想象的,民間有個詞叫“怨氣沖天”,再加上她居所的前主人,也是怨氣沖天而死,從清代到現在,這個地方就被傳為北京四大凶宅之一。

宅子的前主人就是晚明時期的內閣首輔-----周延儒,宜興人,兩任內閣首輔。

崇禎帝朱由檢在位時,周延儒本來已經就任內閣首輔,但是遭溫體仁排擠,稱病回鄉,但包括溫體仁在內的幾任首輔都不能令崇禎滿意,所以又再次啟用周延儒任首輔,實際上,能令他滿意的估計也就他自己,否則也不會執政17年換了50個首輔了。

就在大明國滅的前一年,周延儒毛遂自薦,督帥全軍,他到任後捷報頻傳,崇禎帝大喜,慶幸自己終於找對了人,可惜錦衣衛彈劾周延儒欺君罔上,所有捷報均系作偽,原來周延儒內政尚可,但在軍事上一竅不通,對內賊張獻忠束手無策,對外滿清也不敢對戰,走到通州就停滯不前,飲酒作樂,清兵搶夠了資源自然就回撤了,周延儒卻稱自己是退敵後凱旋而歸,崇禎帝得知真相後大怒,雖然不忍周延儒自請流放,又稱其功多罪寡兩次放過周延儒,但在群臣激憤之下,還是將其賜死,周延儒自縊而亡。

建寧公主住的就是大明首輔周延儒的宅子,按民間說法,這本就是凶宅。

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

“襲文達公賜第在宣武門內石虎衚衕,文達之 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駙府,吳額駙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故不免有時變怪,然不為人害也。廳西小房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 賓客地,北壁一門,橫通小屋兩極楹,童僕夜宿其中,

睡後多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者。

首輔的周府,也就是公主府,吳應熊一干吳氏子孫喪命前生活的地方,一個充滿周延儒和建寧公主幽怨的地方,據附近的老大爺說,這宅子有絲竹之聲,還有幽怨的吟詩聲,夾雜著各種吵鬧,所以令很多鄰居都搬走了。

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這大爺多少歲了,還愛好傳這個O(∩_∩)O

西單小石虎衚衕33-1號就是“凶宅”的地址,雖然沒有機會去看,但是查閱了一下資料,現在這個衚衕還有,特地加以保護,保護範圍將近17000平方米。

其實建寧公主的丈夫、孩子全部被處死後,建寧公主便不大受人待見,身處鬧市無人問的狀態,勉強能活著已經算是不錯了,自然也沒有人給她打理房屋,修繕就更不用說了,她死後幾十年都沒人住,常年荒廢,出些怪聲也很正常,比如漏了風的窗戶往屋裡灌風的聲音,早已腐朽,吱吱呀呀的門軸、窗軸聲音等等。

乾隆帝的孫子愛新覺羅·綿德也住在這兒,要是傳的那麼邪乎,還會有人住麼,太犯忌諱了,而且後來幾度轉手,說這宅子邪乎的好像......好像都是鄰居,沒聽過主人傳過這事的,看來是民間以訛傳訛吧,這類傳說從古至今實在太多太多了。


古今通史


在歷史上建寧公主的原型人物是皇太極的十四女,在順治十年嫁給了吳應熊,順治十六年被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


吳三桂謀反,建寧公主丈夫兒子都被殺害

不過後來吳三桂謀反,建寧公主的丈夫吳應熊,以及他們的長子吳世霖受到牽連被殺。

只有他們的二兒子吳世璠因為留在雲南暫時逃過一劫,但後來在吳三桂死後,叛亂很快就被清朝平定,吳世璠也選擇了自殺。

自此,建寧公主家中男丁一個不剩,雖然康熙帝可憐她的處境,賞賜了她一些財物,但兒子和丈夫全部被殺,這樣的結果又怎麼是金錢能彌補的。


建寧公主死後,公主府一直處於荒廢的狀態

在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三歲的建寧公主病死,曾經奢華的公主府一直都被廢棄,而且也沒有什麼後人去祭拜,自然是越來越荒涼。

後來逐漸有人說建寧公主府成了鬼宅,而且越傳越玄,當時還有不少人宣稱聽到公主府有哭泣聲。

也有一些書生寫成話本,將建寧公主府描述成了一個鬼怪雜居之地,這些消息在京城流傳的很廣,成為了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資。


此後建寧公主府一直都被封存,而且也沒有人居住,幾乎成了一座廢墟。


東方大史


在北京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之間,有一處灰土瓦硬山頂的深宅大院。這座古宅在清朝時期,由於它的主人是建寧公主,曾經一度極為奢華。

然而在建寧公主去世後,世人卻把它稱為鬼宅,以致後來成為京城四大鬼宅之一,為什麼這麼漂亮的古宅,最後卻成鬼宅了呢?

(建寧公主劇照)

想要揭開這個秘密,還得從房子的主人身上找答案。

說到建寧公主,很多人都會想到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刁蠻任性的建寧公主。

在小說裡,建寧公主是康熙帝的妹妹。不過,這個身份和歷史中的建寧公主有很大的出入。

其實,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並非康熙帝的妹妹,而是康熙帝的姑姑,順治帝的妹妹。可見其出身有多尊貴。

然而,建寧公主的命運卻一波三折。早在她2歲時,皇太極便因病去世,而她又是庶妃所生,所以在宮中並不得重視。

清朝公主在政治上都負有和親的使命,因此公主多遠嫁蒙古,以繼續 “滿蒙一家親”的政策,達到國家穩定和統一的目的。

建寧公主卻不僅被留在了京城,順治還把位於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那裡的深宅大院,也就是我們開篇說的那座古宅,裝飾一新,賜給她為公主府。

(清帝賜的公主府)

為什麼建寧公主能得到如此隆厚的待遇呢?

這就要說到建寧公主的婚姻了。

當時清廷實行 “崇滿抑漢”的策略,權力和榮耀集中在滿族大臣的手中。漢臣不管多優秀,卻總是被滿臣排擠,在朝廷上更是不被看重。

然而,建寧公主的額駙偏偏是一位漢人。且這樁婚姻還是順治帝賜婚,孝莊文皇太后主婚的,由此可見,這樁婚姻被重視的程度很高。

那麼,這個漢人是誰呢?他為什麼有這麼大的面子呢?

這個漢人就是吳應熊。

吳應熊在歷史上不是個大人物,可是他有個很厲害的爹吳三桂。

(吳三桂劇照)

吳三桂本是明末名將,是個在軍事上很有經驗,且英勇善戰的人。

然而隨著李自成進京,明朝滅亡後,由於李自成的屬下劉宗敏霸佔了吳三桂的小妾陳圓圓,吳三桂以此為藉口,投降了清軍。並放清軍入關,最終讓清軍取得了中原。

此後,吳三桂在剿殺大順軍及南明政權的時候,更是異常勇猛,立下了不世之功,因此深得清廷信任和器重。

雖說統一了中原,但各反清起義卻時有發生,清廷的政權並不算穩固。

為了拉攏吳三桂,清廷在吳三桂打下雲南後,封他為平西王。讓他率兵鎮守雲南,以穩固清王朝江山。

但是,終歸是異姓王,又是漢人,清廷還是多有忌憚。於是,極力對他進行和親。為什麼要和親呢?

其一,賜婚公主,是對吳三桂的拉攏,讓他更加榮耀顯貴的同時,對清廷感恩戴德。

其二,聯姻後就是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一家人還能打一家人嗎?

其三,借聯姻的機會,將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扣”在京城,當作人質,以達到控制吳三桂的目的。

(吳應熊劇照)

所以,在順治的安排下,13歲的建成公主,和吳應熊舉行了盛大的婚禮。

自此,建成公主才離開皇宮,和吳應熊住進了被鋪陳得金碧輝煌、煥然一新的公主府。

婚後,身為額駙的吳應熊,受到了清廷的不斷加封和禮遇,建成公主也封號不斷,一時二人極為顯貴。

這番錦上添花的行徑,當然不是順治帝看在妹妹建成公主的分上。而是做給遠在雲南的吳三桂看的。讓他知道,朝廷不僅重視他,還對他的兒子和兒媳也是極為看重。其目的自然是要他對清廷繼續效忠,不要有造反的想法。

建寧公主和吳應熊一再得封,身份顯貴,生活更是錦衣玉食。因此二人婚後相敬如賓,感情也非常深厚。

後來,建寧公主又陸續生下了吳世璠和吳世琳。這無疑給家裡帶來了更多的歡聲笑語,兩夫妻也因此更加恩愛。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

到康熙親政後,建寧公主卻遭遇了人生大不幸。

(三藩之亂)

原來,康熙認為三藩擁兵自重,是個很大威脅。同時,三藩擴軍備戰一直是清廷負責錢糧,每年所撥銀糧都是一筆極大的開支。也就是說清廷無疑是出錢給藩王養兵,在康熙看來,這可是養虎為患,所以削藩勢在必行。

但是,一直山高皇帝遠,在雲南做著“土皇帝”的吳三桂,絕不願意將權力拱手相讓。

這樣一來,雙方的矛盾也就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吳三桂扛起“反清復明”的大旗,發動了叛亂。

吳三桂在叛亂之前,曾派使者秘密進京,想把吳應熊帶回雲南。

但吳應熊一方面不願意妻離子散,另一方面也是出於政治上的考慮,最終沒有聽從吳三桂的勸說離開建寧公主。

不過,他還是把康熙要撤藩的消息,提前告訴了使者,並將長子吳世璠交由使者帶走。

吳三桂發動叛亂後,平南王尚之信和靖南王耿精忠也立刻遙相呼應,一時各地紛紛響應。

這讓清廷大為惱怒。一方面清廷對尚之信和耿精忠多有安撫,另一方面為了還以顏色,清軍傾巢而動,主攻吳三桂。

當然,曾是帝王坐上賓的額駙吳應熊,也受吳三桂連累,成為逆臣賊子,被清廷凌遲處死。而他和建寧公主所生的兒子吳世琳,亦同罪處死。

在吳應熊和吳世琳被處死前,建寧公主曾哭求康熙帝免其死罪。但在政治面前,建寧公主的哭求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最終,她只能眼睜睜看著丈夫和兒子先後被處死。

(康熙劇照)

三藩之亂平定,康熙帝的皇權得到了鞏固。

康熙很同情建寧公主的遭遇,多次下詔撫慰,後來也稱,吳應熊的死是受“叛寇所累”。

但人死不能復生,在偌大的公主府裡,建寧公主再也不能看到丈夫和兒子們的身影了。

在建寧公主剩下的歲月裡,清廷漸漸將她遺忘。她最終在悲痛和寂寞中悄然死去。

建寧公主去世後,公主府一度空置,由於無人打理,院中雜草叢生。

據說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附近的人常常能聽到院子裡傳來陣陣絲竹之聲,抑或有女人悲聲吟詩之聲,或悲泣嗚咽之聲。

本來,世人對建寧公主的命運便極為同情,再加上種種關於公主府的鬼魅傳說,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公主府鬧鬼的事越傳越玄。

清代中期,大學士紀曉嵐還將公主府鬧鬼一事,收錄在了《閱微草堂筆記》中。這無疑起到了極大的宣傳作用。所以從清朝中期,公主府便成了一座讓人談之色變的鬼宅。

(參考資料:《清史稿·吳三桂傳》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什麼大名鼎鼎的建寧公主,什麼恩寵萬千的刁蠻公主,什麼幸福安康的清朝貴女,都是假的。事實上,建寧公主並沒有像《鹿鼎記》中描述的那樣,和韋小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並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韋雙雙。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也並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她其實是皇太極的第14個女兒,她不僅沒有得到過父親的寵愛,就連自己的婚姻也只是被當做政治的籌碼。建寧公主在自己13歲的時候便被指婚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一方面是為了嘉獎吳三桂對清朝的貢獻,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牽制他的勢力,此時的建寧公主根本就沒得選擇,只能聽從順治帝的安排。而康熙對自己這個姑姑其實也並沒有多麼關心,因為和江山社稷相比這個庶妃所出的姑姑並沒有那麼重要。


建寧公主曾多次被更改封號,無論是和碩公主還是金福格格,亦或是和碩建寧長公主都無法改變她並不得重視的事實,若不然也不會從一開始就被利用,也不會被康熙皇帝狠心的殺害全家。建寧公主和吳應熊成婚以後,吳應熊就被藉口留在京中當做人質,前幾年的時候,因為吳家對清朝建朝有功所以一直有著優厚待遇。作為公主額度的吳應熊,和公主成親以後即被授三等子,十四年加少保兼太子太保,直到康熙七年還依舊被受命為少傅兼太子太傅。

而建寧公主的幸福安康卻停留在了康熙13年,那一年因為其父親造反的緣故吳應熊和建寧公主與他所出的第一個兒子均被處以絞刑,念在其他人沒有縛雞之力,建寧便和幼子一起被幽禁。

後來,雲南被平定以後,建寧公主的第二個孩子也被康熙殺害,而她僅剩的女兒最後被派去和親,重複著和建寧一樣的命運。這大概也是身在皇家的無奈吧,建寧根本別無選擇,中年喪夫又喪子,女兒遠嫁,這讓本來就毫無依靠的她更加變得孤苦伶仃。


一個皇家貴女,在30多歲時突然被告知家破人亡,這對建寧來說無疑是噩夢般的存在,而小說中對建寧疼愛有加的康熙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在意過他姑姑的感受。讓年紀輕輕的建寧一個人獨居這諾大的公主府內,終日思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日日受著煎熬,連訴苦都無人可找。

中年的悲劇和晚年的淒涼為建寧公主的命運增添了傷感氣息,同時也讓早年奢華的公主府變得神秘起來。

現在位於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之間的民族大世界,它的前身便是建寧公主府。自家人都死去以後,這座公主府便變得冷清,只剩下建寧公主留在這座大宅院裡生活,形單影隻。

清康熙四十三年,享年63歲的建寧公主離開了人世,這座宅子便被當時的人稱為“凶宅”。

據說是因為在夜間的時候能夠聽見絲竹之聲,偶爾還夾雜著女子幽怨的吟詩聲,然後就有人猜測是建寧公主的亡靈,因為悲嘆自己的遭遇便在死後在院子裡盤旋。不過這其實更像是民間對建寧公主的同情而自然形成的傳說,畢竟鬼怪之事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小姐姐講史


因為早在明朝時,此宅便已發生人命案。

鬼宅的起源

民間時常有這樣的現象,即如果某某遭受了厄運,便把問題與其住宅聯繫起來,認為其住宅風水好不好,房屋所面對的方向是否有問題等等。甚至如果一所住宅,住進了幾代人都遭受禍害,這樣住宅就會被認為是“鬼宅”。


比如傳言京城有四大鬼宅,其中之一就是位於西單石虎衚衕內,這裡曾經是清朝時著名字建寧公主府邸。那麼這座曾經繁盛的公主府,是如何演變成人們口中的鬼宅的呢? 石虎衚衕這座公主府建造於明朝,明末崇禎皇帝時,此處是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府邸。

周延儒的“府邸”

周延儒是明末著名的宰相,負有文名,年輕時科舉連中二元,文筆功夫甚是了得。可是生逢亂世,周延儒註定當不了太平宰相。這不崇禎皇帝令周延儒去督軍,然而周宰相文才很厲害,而對於打仗卻不行,臨陣畏縮,又不敢逃跑,於是只好天天給崇禎謊報軍情。崇禎在北京皇宮裡收到周延儒的捷報,一開始很高興,決定要給邊關守將論功行賞,後來真相敗露,崇禎皇帝大怒,遂以欺君之罪抄了周延儒的家,並且下旨令周延儒自盡。崇禎十六年(1643年),周延儒在家裡自縊而亡,不久崇禎也上吊自殺,明朝滅亡。


崇禎一死,李自成攻入北京。因李自成的部將佔有了明朝邊關守將吳三桂的愛妾陳園園,導致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而降清,引清兵入關,李自成被戰敗。吳三桂在後來一統中原的戰爭中,為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為籠絡吳三桂,清朝除封他為平西王,世代鎮守雲南外,皇室還主動與他聯姻,將建寧公主嫁給了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

建寧公主

建寧公主是順治的妹妹,康熙的姑姑。與吳應熊結婚後的建寧公主兩口子並沒有跟隨吳三桂去雲南,而是在京城周延儒府邸定居。周延儒府邸被清朝皇室賜予建寧和吳應熊兩人作為婚後居住的公主府。建寧婚後與額附恩愛,且生下了多個子女。可是1673年,在清朝撤藩政策的刺激下,吳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大怒,索性下令處死了吳應熊和建寧公主的長子吳世霖。建寧公主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度過了孤苦的餘生。


由於這座公主府兩任主人死於非命,於是有人說這座府邸風水不好。特別是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添油加醋說公主府“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僕夜宿其中,睡後多有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從此建寧公主府是鬼宅便流傳開了。

這些鬼宅傳說都是誇大其詞,主要是建寧公主晚年獨居,庭院缺乏打掃而有所荒廢,而建寧公主去世後,此宅幾十年無人居住,長了些雜草樹木,加上野生動物出入,便給人一種陰森之感。而其實建寧公主也活到了63歲,在清代公主普遍早逝的環境下,算是最長壽的公主之一了,鬼宅之說不攻自破了吧。

歷史時刻錄,每日一歷史,分享歷史時刻,品味歷史時光,感謝您的觀看,歡迎您的評論,動動手指點個贊呦!

不喜歡吃白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北京的堂子衚衕和石虎衚衕之間,有一座規模龐大且歷史悠久的宅院。記得三百多年前,這裡曾經住著一位地位尊崇的清朝公主,她與夫君子女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裡,她的生活都是奢華至極,而且時不時還會有親朋往來,好不熱鬧。



而今,這個曾經豪華熱鬧的府邸孤零零的坐落在那個角落。老北京的人都說,這座府邸是鬼宅,或許是因為這座宅子的主人心中怨恨難平,才會在時隔幾百年以後還傳出悽婉哀怨的吟詩聲吧。


很多人好奇這座府邸究竟是清朝哪位公主的?提起這座宅子的主人,很多人都熟悉,她就是清朝的建寧公主。她是皇太極的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阿吉格,康熙的姑姑。記得《鹿鼎記》中曾有這樣的橋段,建寧被賜婚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雄。卻被韋小寶“橫刀奪愛”,最後建寧成為韋小寶眾多美女妻子中的一位。可是,小說終究是小說,不能代替現實。歷史上,建寧公主的命運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建寧公主命運多舛,生在皇家,本應錦衣玉食,一輩子無憂無慮。奈何,皇家親情淡薄,皇室子女很難有選擇自己婚姻的權力。而建寧公主就是被政治聯姻犧牲的一個棋子。12歲的建寧公主被賜婚給了雲南王吳三桂的兒子,質子吳應雄。


提到吳三桂,他在順治元年任明朝的山海關總兵,可是卻在“山海關大戰”的陣前投降清朝,不僅是開關獻城,成為清軍入關的重要“引路人”,並且在之後剿滅李自成,攻滅南明小朝廷的過程中,皆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帝王多疑,吳三桂作為一個漢人,縱使為清朝出生入死,戰功赫赫,也難以換來清帝百分百的信任。他被封為雲南王,賜封雲貴之地。可是為了避免他居功自傲,又把他的兒子吳應雄留在了京都,皇帝的眼皮底下。為了安撫吳三桂,還特意把建寧公主下嫁給留在京城的吳應雄,給他額駙的身份,使他安心的待在京師。


雖然建寧成為了政治聯姻的工具,但是好在成婚後,他們夫妻恩愛,並孕有眾多子女。可是,帝王終究無情,隨著康熙“平三藩”計劃的展開,吳三桂帶兵反叛,建寧公主短暫的幸福生活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孤寂,丈夫死了,孩子死了。午夜夢迴,她會不會突然驚醒,會不會有那種前一秒一家人還其樂融融的圍在一起,下一秒周圍就只剩下自己一人孤零零的活在世間的絕望感。無人知曉,每個午夜時分她有多無助。


就這般,她一人幽居在偌大的公主府上,沉浸在她與額駙一起吟詩作畫的回憶中,沉浸在她與孩子們一起放風箏玩鬧的回憶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老去,死去。

今時今日,公主府中那些“幽怨之聲”或許正是她對皇帝哥哥的無情,對自己命運的悲劇的聲聲控訴。


輕擷棠梨


歷史上的建寧公主,既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也不是韋小寶的刁蠻紅顏。她嫁給了平西王世子吳應熊,最後被康熙把丈夫和兒子殺了乾乾淨淨,自己度過了孤苦無依的一生。老北京人傳言她冤魂不散,所以府邸也就成了有名的“凶宅”。


建寧公主名為愛新覺羅.阿吉格,是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也就是順治皇帝的妹妹,康熙皇帝的姑姑。她在順治十年(1653)年時,由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做主,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當時這位公主才13歲。任何人都知道,這是一樁政治婚姻,是滿清拉攏吳三桂的手段。而吳應熊之所以居住在北京,本身也有人質的味道,

哥哥和侄子都是皇帝,公公是威震西南的平西王,建寧公主的地位自然尊崇無比。她和吳應熊的夫妻關係,應該也是比較和諧的,兩個人共同孕育了四個兒子。但富貴而又和諧的生活很快就遭遇了危機,因為吳三桂造反了。

吳三桂在起兵之前,曾考慮過吳應熊的安全問題。他秘密派人潛入北京,想要把吳應熊一家接走,但被吳應熊拒絕,最後只是將長子吳世璠悄悄地帶回了雲南。吳應熊之所以做出留下來的決定,是因為他不相信康熙會痛下殺手,畢竟外有吳三桂重兵做為威懾,內有建寧公主的親屬關係做依託,應該可以保證人身安全。


但康熙的思路明顯和吳應熊不一樣,他是決心徹底解決吳三桂的,所以沒有任何猶豫。吳三桂康熙十二年末起兵造反,康熙皇帝轉過年(1674年)就殺了吳應熊和他的兒子吳世琳(霖)。這一下,已經差不多佔據了江南半壁的吳三桂,氣焰頓時弱了許多。只是,建寧公主由此失去了丈夫和一個兒子,並實際上處於康熙皇帝的軟禁之中。

建寧公主的悲慘生活並沒有結束,隨著吳三桂勢力的敗亡,她面臨著更大的打擊。吳三桂死後,他的部將擁戴吳世璠做了周國(吳三桂政權的國號)的皇帝,在清軍的攻勢之下退居五華山(位於昆明,是吳三桂的老巢),最後自刎而死,時年十六歲。

康熙平定了三藩之亂,自然不肯放過吳三桂的子孫,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兩個年幼的孩子、以及吳應熊妾室所生的兒子,全被康熙下旨處死。至此,建寧公主成了徹底的孤家寡人,往後餘生只能在悲傷之中度過。


康熙行如此殺伐之事,是出於穩固政權的考慮,但對於建寧公主來說,卻是極為悲慘之事,康熙對這一點也心知肚明,所以覺得對這個姑姑十分歉疚,雖然將她置於軟禁之中,但在生活上還是給予了很多關照。可是對於一個心如死灰的女人,這一切明顯是多餘的。

建寧公主最後在1703年去世。據說她死之後,人們時常仍能在午夜時分,聽到公主府邸之中有女子婉轉哀嘆,於是建寧公主府“凶宅”之名廣為傳播,無人敢靠近。而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言,大概是人們實在同情她的遭遇吧!


李飛叨


但凡看過《鹿鼎記》的朋友,對建寧公主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她是韋小寶七個老婆之一,名副其實的野蠻女友,電視劇中的建寧公主是康熙帝的妹妹,因為不願意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而將其閹割,最後成了韋小寶的老婆,命運倒也不算跌宕起伏。

但是影視劇中建寧公主的原型和碩建寧長公主的命運則相當的悲慘,她的一生真的只能用慘來形容,那麼,究竟是有多慘呢?

建寧公主在歷史上更多的是被叫做和碩恪純長公主,封號多有變化,本文就稱之為建寧公主。建寧公主是皇太極的最幼女,不過只是庶女,所以最開始被封為和碩公主。等皇太極去世,福臨繼位,即順治帝。順治將這個妹妹嫁給了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這是建寧公主悲劇的開始。

吳三桂降清之後,並沒有被清政府信任,清廷需要吳三桂,但對其又存有忌憚,畢竟吳三桂手中有自己的軍事力量,所以吳三桂出鎮各地為清廷征戰的時候,其長子吳應熊一直住在京城,其實就是質子的存在,等建寧公主13歲的時候,就讓吳應熊做了額駙。

六年之後,被封為和碩長公主的建寧公主改封為和碩建寧長公主,但似乎過了沒多久,就又改封為和碩恪純長公主。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長子吳世霖也出生,生活似乎是平靜如水的,但是皇家哪有什麼平靜的日子?

吳三桂和清廷之間,誰也信不過誰,吳三桂其實是想實現半獨立,所以順治末期,吳三桂和清廷之間的矛盾就已經很尖銳,到了康熙時期,這種矛盾就更大了。1673年,吳三桂假意扯藩被康熙帝擺了一道,於是吳三桂反了。在這場聲勢浩大的叛亂中,一直待在京城的建寧公主無法置身事外。

吳三桂剛一反,康熙就將姑父吳應熊下獄,到了第二年,康熙帝將吳應熊和其子吳世麟處死,而建寧公主因為是康熙帝的姑姑免於一死,和兩個年幼的兒子以及吳應熊的其他年紀小的庶子被幽禁在公主府,從此失去了自由。

後來康熙帝還對這個姑姑的遭遇惋惜,頗有惻然之情,但康熙帝從來沒有去建寧公主府看過姑姑,只是遣乳媼以及親近侍衛去看望建寧公主,安排的倒還算是貼切。只是建寧公主剛剛從失去丈夫和長子的悲痛之中緩過勁來,到了1681年,三藩平定之後,康熙帝又下令將吳應熊的所有兒子全部處死,這其中還有建寧公主所生的兩個兒子。

這一年,建寧公主41歲,誰也不知道這個公主以怎樣的心情看待自己的過往,她的婚姻本就是政治聯姻,不是她自己求來的。到了後來,吳三桂反叛,建寧公主卻要為這段婚姻付出代價,她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三個兒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離她而去,皇室對她從來不曾仁慈。

但她又能如何呢?她無法抗爭,只能默默吞下這命運的“饋贈”,41歲,她失去了所有,只能如活死人般困在建寧公主府中。我們很難想象她後來的日子是如何過的,一天天,一年年,春夏秋天,輪番交替,那些應季出現的景緻,她無人訴說,或許會在府中獨自吟唱著憂傷的詩歌。總之,建寧公主又獨自活了二十三年,一直到1704年,建寧公主去世。

建寧公主府就這樣空了下來。說起來這個建寧公主府在明朝時期是大學士周廷儒的府邸,是崇禎帝賜給首輔周廷儒的宅子,周廷儒此人也算是少年得志,二十歲就中了狀元,但在官場上的表現卻很不怎麼樣,《明史》更是將其納入《奸臣列傳》中。

後來,周廷儒因為玩弄計謀欺騙崇禎帝而被崇禎帝要求自盡,當時是1643年的臘月,周廷儒就是在這座建寧公主府中自盡的,他死後,崇禎帝要求籍沒其家,這座府邸就空了下來。十年之後,這座府邸就成了建寧公主和吳應熊的家。沒想到建寧公主住進去之後非但沒有讓這座府邸陽光起來,反而讓這座府邸更加死氣沉沉,畢竟這座府邸裡的男主人和三個兒子都被殺死了。

建寧公主獨自在這府中生活了二十多年,然後這座府邸又空了二十年,直到後來成了右翼宗學所在,即皇子們學習的地方,再二十年,右翼宗學遷走,這座老府邸被乾隆帝賜給了治水名臣裘曰修。

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這一時期建寧公主府的怪事,說是這座府邸因為年代久遠,是有怪事發生,“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僕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

也就是說在府中的兩個小屋內,原本是僮僕在住,不過很多時候,等僮僕睡著後,常常不知不覺被抬到外面,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時間長了就沒有人敢住進去。不過有一個名叫錢生的琴師不在乎那些事,他敢住在其中,而且並沒有發生怪事。

後來有一次,他關好門外出有事,回來卻看到桌子上多了一個嶄新的雨纓帽,似乎是狐所為,但誰又知道呢?這是紀曉嵐寫的故事,至於是不是事實,就很難說了,不過這個建寧公主府早在建寧公主去世之後,就開始成為“凶宅”。

民間流傳著建寧公主府的傳說,傳說到了夜晚,建寧公主府內常有絲竹之聲,甚至還能聽到女子低低的飲泣聲。這傳說多半是時人對建寧公主悲慘一生的慨嘆,或許是想象建寧公主生前的最後二十多年就是這樣,一夜夜在哭泣中度過的,所以才有了這樣的傳說。


尚宮女史


建寧公主的歷史原型。

建寧公主的確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她是金庸小說《鹿鼎記》中刁蠻潑辣的公主,喜歡虐人,自己也喜歡被虐,是韋小寶的夫人,康熙的御妹,雖然是虛構的人物,但是也有歷史原型了。

建寧公主的歷史原型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和碩恪純長公主,她是康熙皇帝的姑姑,13歲的時候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地位也是煊赫的,但是吳三桂造反後就很悲慘了。吳應熊和公主的次子吳世琳都被康熙處死,長子吳世璠兵敗自盡,公主於康熙四十三年(1703)去世,終年63歲。

公主去世後,她的公主府被稱為鬼宅,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還記錄過。

北壁一門,又橫通小屋兩楹,僮僕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舁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

為何會這樣了?當然是因為公主的結局很悽慘了,再加上公主府的原來主人---明末內閣首輔周延儒也是在房子裡面自縊而亡的。

公主府的原來主人自縊而亡。

這座公主府早期是明末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府邸,周延儒就是在這府邸裡自縊而亡的。明末的時候,清兵入關後,周延儒毛遂自薦率軍抵抗,還傳來了很多捷報,得到了崇禎皇帝的很多賞賜,但是最後卻被揭穿都是造假的,崇禎皇帝抄了他的家,還讓他自縊。

清軍入關後,這座府邸就成了清太宗皇太極的第十四個女兒和碩恪純長公主的府邸,但是這座房子本身就是凶宅,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很不吉利的,而公主的遭遇也很不好。

公主的結局也很悽慘。

和碩恪純長公主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女兒,是康熙的姑姑,身份也是煊赫的,但是皇室孩子的婚姻常常都是政治聯姻,和碩恪純長公主也不例外。

順治十年(1653),由昭聖皇太后主婚,13歲的公主嫁給了平西王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婚後留在京城,其實就是被扣留的人質了,不過待遇很好。駙馬吳應熊在康熙七年(1668)晉少傅兼太子太傅,自然也是風光無限,但是這樣的好日子很快就終止了,因為他的父親吳三桂在1673年叛亂了。

康熙十四年(1675年),吳應熊和次子吳世霖被康熙皇帝處死。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應熊的長子吳世璠兵敗自盡,康熙皇帝還是考慮了公主是自己的姑姑,並沒有處死公主,還經常下詔慰藉她,說她是被叛賊連累了,但是失去丈夫和兒子的公主過得還是很不幸福。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3),公主抑鬱而終,享年63歲。

為何會稱為鬼宅?

公主去世後,這座房子再經過紀曉嵐的記錄就成了鬼宅了,據說常常聽見有女子哀怨的哭泣聲。為何會這樣?是因為這座房子本來就是房主周延儒自縊而亡的凶宅,公主住進去之後,也失去了丈夫和孩子,也是很不吉利的,所以就越傳越詭異,說能聽見公主在房子裡面哭泣了。

當然,鬼神故事都是虛假的,這些所謂的鬼宅是大家憐憫公主的結局而杜撰出來的故事吧。


湘西小木魚


歷史書沒有記述建寧公主府上鬧鬼的事,不過,歷史得確上有建寧公主。吳三桂之子吳應熊確實迎娶了建寧公主,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說康熙皇帝把妹妹建寧公主許配給吳應熊。其實建寧公主不是康熙皇帝的妹妹,而是康熙的姑姑,皇太極的一個側妃所生的一個格格。在當時吳三桂反清造反,康熙皇帝下令誅殺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建寧公主十分焦急,她要向自己的侄兒康熙求情,康熙硬著心腸沒有見她,建寧公主又去找孝莊太皇太后………。多年養成的習慣使孝莊每天剛亮就要起床,在院子裡走一走,特別上了年紀,晚上睡眠時間更短,起得也更早。清晨,孝莊正在為心愛的花澆水,太監跪地奏道:太皇太后,建寧公主在宮門外求見。孝莊手中的澆花水壺抖了幾下,水灑溼了雙腳,Y環見狀,忙上前幫她。孝莊把水壺交給Y環,對太監道:宣她入宮。孝莊回屋坐在榻上,腦海裡想起二十年前的一幕幕:當年,吳三桂在雲南立下偉功,為了加獎也為了拉攏吳三桂,由自己做主,將一直心高氣傲的十四格格,和碩公主建寧下嫁給吳三桂之子吳應熊。建寧公主乃皇太極的十四女,父皇已逝,生母乃宮中的庶妃,自然不敢反抗,所以建寧公主嫁給吳應熊後一直二十年沒有回過宮,可見公主怨恨孝莊有多深?她的怨恨由此可見。今日突然回宮必定為大兒子被斬之事,孝莊面對公主,該說些什麼呢??一個帶著哭腔的聲音傳來:皇額娘,兒臣給額娘請安。孝莊正在沉思著,她抬頭望去,只見殿前正跪著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身著旗裝,仍是宮中公主樣打扮。孝莊望著當年天真活潑,性格開朗的建寧公主已由一個小女孩長成一位持重老成的婦人,歲月真恍如夢境一般。太后淚兒差點掉下:兒啊,快過來,這麼多年也不進宮來看看額娘,讓額娘多想你。今日來了,要讓額娘好好看看我的兒啊。孝莊十分親熱,一則她感覺當年得確委屈建寧公主,再則呢?上了年紀的人,總是喜歡兒女繞膝。以盡天倫之樂呀。雖然建寧公主不是自己親生的,論輩分都是自己的女兒。太后的一片熱情並沒有投得到回應,建寧公主仍跪在地上,抬起滿腔眼淚望著孝莊哭聲道:請皇額娘一定要為女兒作主,答應不殺額附吳應熊,女兒才敢起來。孝莊聞言有些不悅,這不是威嚇哀家嗎?殺吳應熊乃時局所需,豈能自己一人所能扭轉的。但面對公主,孝莊又不忍心喝斥,只得強壓不悅耐著性子勸道:兒啊,吳應熊乃是吳三桂之子,如今吳三桂造反,他就是大清的仇敵,殺了他們,可激勵軍心。以壯軍威,吾兒應割捨兒女之情為大清著想才是啊。公主哈哈大笑笑聲帶有怒氣:皇額娘要兒臣為大清著想?大清是否為兒臣著想??當年,就是當年!皇額娘你明知吳應熊是吳三桂之子,你為何……為何強迫兒臣下嫁?如今兒臣與吳應熊共同生活了二十年,生兒育兒,和睦相處,雖不能說是相敬如賓,舉案齊眉,但也是恩愛夫妻!兒臣開始心有不滿,但你逼兒臣,也認了。相夫教子,過著一個女人應過的生活,但現在突然要殺他們,讓兒臣拋夫別子,面臨生死抉擇。兒臣豈能心安!!一日夫妻百日恩,何況二十年!兒臣一生全交給了他。額娘也是女人,是過來人,也應知道孤兒寡母的艱辛。難道願意看到兒臣過那種痛苦的生活?孝莊不禁動容,親自離開御榻,來至建寧公主面前,扶她起身,公主仍伏地上不肯起身:皇額娘不答應,兒臣就算跪死在額娘面前!!孝莊沉下臉,強忍怒氣:兒啊,吳應熊是叛臣之子,大清仇敵,吾兒豈能護他?公主也不示弱:但他也是兒臣的夫君!!對大清來說他是叛逆,仇敵!但對兒臣來說,他是臣兒的好丈夫,各人所站角度不同,所看到的自然各異,請額娘也替兒臣想想。孝莊十分生氣,一拍案几:放肆,國家面臨危難,你不為大清著想,卻時時只想自己,你還是愛新覺羅的子孫嗎?此時的建寧公主她絲毫不示弱!冷笑了幾聲,人也站來,雷聲般大聲吼道:兒臣是愛新覺羅的女兒嗎?當年為了你兒子的江山能坐穩,強行將兒臣許配繪吳應熊,現在為了你孫子,又要殺了他。你,你,你們把兒臣當什麼??需要拉攏他,就把兒臣作為禮物送給他,現在用不著他了,又像殺一隻雞似的,殺了他。讓兒臣忍受失去夫子之痛,請問額娘,兒臣是愛新覺羅的後人嗎??兒臣連一個普通女人都不如!更談不上愛新覺羅的後人!!!孝莊被公主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是呀,一個女人就應該這麼苦嗎?但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個人之利與國家之利相沖突,個人應服從國家,孝莊冷冷道:此事關乎大清千古基業,吾兒還是應多為大清著想吧………。公主十分絕望,涕淚泗流,沒等太后反應過來,一頭向宮柱撞去!頓時,頭破血流。孝莊大驚,兩名侍衛竄上殿來,抱住了公主,公主血流滿面,用絕望的眼神看了孝莊一眼。慢慢閉上眼,昏死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