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丹青文天祥:為國家大義而死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中,有許多值得人們尊敬的英雄人物,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南宋時期的一位代表人物文天祥,他為國家大義而死,用生命證明了,南宋雖亡,但中國不會亡!

說到文天祥其實大家也知道的,這個人還是挺慘的,但是他卻一直活在人們心中,他真的是非常的厲害,在江西和廣東抗元,最後雖然被俘但是寧死不屈。

文天祥年少時即有宏偉的志向,孩童時,他看到學宮祠堂裡面供奉的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等忠臣的畫像,羨慕不已,感慨道:“如果不能成為其中的一員,則不能算是真正的男子漢。”

碧血丹青文天祥:為國家大義而死

成年後的文天祥身材偉岸、相貌堂堂,是鄉里聞名的美男子。彼時南宋在位的皇帝是宋理宗,不過此時已是他執政的中後期。在位幾乎三十年的他已心生倦怠,逐漸荒於政事,朝堂之上也無人敢進諫。文天祥卻在殿試上給了皇帝當頭一棒。當時,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宋理宗讀罷後,對其文讚賞不已,當即點其為狀元。考官王應麟也欣喜道:“這份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鑑,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朝廷得到這樣的人才,微臣特向陛下祝賀!”

1275年,蒙古軍隊再一次糾集大軍沿江南下,臨安告急。朝廷忙發佈告令,號召天下的兵馬來救援。當時擔任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接到詔文,痛哭流涕,立即散盡家財聚集了萬餘名士兵準備勤王。

期間,有人對他好言相勸:趕到臨安就是羊入虎口,為何不明哲保身?但文天祥卻說:"我知道這個情況,但如今朝廷危及,如果沒有一兵一卒去保衛的話,會感到遺憾。因此,我自不量力為國效力,所做之事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希望能起到一個帶頭的作用。希望天下有識之士知道之後,能共保天下社稷。"

1279年,元軍在張弘範的帶領之下進攻崖山。為了讓張世傑投降,張弘範讓文天祥寫信給張世傑。文天祥便拿出此前寫好的《過零丁洋》一詩,張弘範看了之後,被深深折服了,對他禮遇有加,準備將他送往大都聽候處理。

文天祥含淚悲憤地說:“國亡而臣不能救,這已經是最大的罪過了,如何還敢懷有二心!”。張弘範沒法,只得把文天祥押解回大都,在獄中堅持鬥爭三年多。

這段期間,元朝廷千方百計地對文天祥進行勸降、逼降、誘降,參與人物之多、威逼手段之毒、許諾條件之厚、等待時間之長,都超過了其它的宋臣。因此,對文天祥的意志考驗之嚴峻,也是歷代罕見的。

文天祥的妻子歐陽夫人和兩個女兒柳娘、環娘被元軍俘虜後,送到大都,元朝想利用骨肉親情軟化文天祥。文天祥一共育有二子六女,當時在世的只剩此二女,年齡都是十四歲。文天祥接到女兒的信,雖然痛斷肝腸,但仍然堅定地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已如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又寫詩道:“痴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表示國既破,家亦不能全,因為骨肉團聚就意味著變節投降。

碧血丹青文天祥:為國家大義而死

利誘與親情都未能使文天祥屈服,元朝廷又變換手法,用酷刑折磨他。他們給文天祥戴上木枷,關在一間潮溼寒冷、空氣惡濁、臭穢不堪的土牢裡。文天祥每天吃不飽,睡在高低不平的木板上,又被窮兇極惡的獄卒呼來喝去,過著地獄一般的生活。由於他堅決不低頭,元丞相孛羅威脅他說:“你要死,偏不讓你死,就是要監禁你!”文天祥毫不示弱:“我既不怕死,還怕什麼監禁!”在囚禁的孤寂歲月裡,他寫下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愛國詩篇。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問大臣們:“南方和北方的宰相,誰最賢能?”群臣奏稱:“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忽必烈下諭旨,擬授文天祥高官顯位。投降元朝的宋臣王積翁等寫信告訴文天祥,文天祥回信說:“管仲不死,功名顯於天下;天祥不死,遺臭於萬年。”王積翁見他如此決斷,不敢再勸。不久,忽必烈又下令優待文天祥,給他上等飯食。文天祥請人轉告說:“我不吃官飯數年了,現在也不吃。”

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忽必烈召文天祥到宮中。文天祥見元帝只拱手而不跪拜。侍臣強迫他跪,他仍站立著,不為所動。他說,宋朝沒有不循正道的國君,沒有需要撫慰的人民;不幸太后年老,宋帝幼小,是權奸誤國,用人不當。你們利用我朝的叛將、叛臣,攻入我都,毀滅我國。我在大宋危急,力圖復興時,輔佐宋朝,如今宋朝亡了,我應當儘快就死,不應苟且偷生。 忽必烈告訴他:“你用侍奉宋朝的忠心來侍奉我,就任用你當中書省宰相。”文天祥說:“我是宋朝的狀元宰相,宋朝滅亡了,只能死,不能偷生,希望一死。”忽必烈又說:“你不做宰相,就做樞密使。”文天祥回答:“除了一死以外,沒有什麼事可做了。”忽必烈還是不甘心,命令他退下。

第二天,有大臣上奏說:“文天祥不願歸順,當賜死。”參知政事麥術丁極力贊成此上奏,忽必烈批准奏議。最後,文天祥在獄中寫下《正氣歌》。

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這一天,兵馬司監獄內外,佈滿了全副武裝的衛兵,戒備森嚴。上萬市民聽到文天祥就義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兩旁,觀看的人像牆一樣團團將刑場圍住。從監獄到刑場,文天祥走得神態自若,舉止安詳。行刑前,文天祥問明瞭方向,隨即向著南方拜了幾拜。監斬官問:「丞相有什麼話要說?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說話,從容就義,終年四十七歲。

碧血丹青文天祥:為國家大義而死

不久,有使者前來傳令停止行刑,到達時文天祥卻已經死了。看到、聽到的人,沒有不傷心流淚的。

文天祥被押出監獄前,就寫下了自我表白的遺書,掛在衣帶中。那文詞寫著:“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捨生取義,因為已經盡了人臣的責任,所以達成了仁德。讀古代聖賢的書,所學的不是成仁取義的事又是什麼事呢?從今以後,我差不多就沒有愧疚了!”

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毛澤東:評語說,“命系庖廚何足惜哉”,此言不當。岳飛、文天祥、曾靜、戴名世、瞿秋白、方誌敏、鄧演達、楊虎城、聞一多諸輩,以身殉志,不亦偉乎。

蔣介石評價說:他代表整個中華民族之精神與人格,併為整個民族萬古不磨的光榮。這就是道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