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人们说到一部电影,通常会第一时间想到导演、演员。因为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的制片人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一个概念(甚至不是一个级别),而且

有关制片人的地位演变在后面的文章会单独说到,所以今天这篇"电影创作者科普"中并不包含制片人在内,也不包含囊括大量技术性词语的剪辑师以及错综复杂并比较独立的编剧。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一部电影的作者甚至包含了观众以及时代背景和文化进程,还有所处市场的经济力量——这些都是一部电影的诞生条件,也是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而从哲学角度来说,并非作者创造了电影,而是作者被电影创造出来——关系的本质都是相互的。牢记这一点,运用逆向思维反推回一部电影的制作过程,不难发现:

每个位置都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掌握着电影的生杀大权。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那么除了开头说到的导演和演员,制作一部电影或者决定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性人物还有哪些呢?因为之前我将当代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放置在电影音乐发展史中写过一篇文章,

所以今天主要讲的是除上述位置之外三个平时不太会引起观众注意的角色——摄影师、美工以及音效师。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摄影师:导演最亲密的合作者


所谓“摄影师”可不仅仅是大众所理解的一个举着摄影机或决定镜头轨迹的人。一个合格优秀的摄影师,不仅要处理拍摄现场的灯光,还要根据导演想要的效果选择合适的镜头型号以及胶片规格——所有和成像结果相关的元素。

简单来说,胶片决定了一部电影最终的画面品质、饱和度、色值和灰度,而拍摄完成后用放映机投射到银幕上的最终观赏效果也在摄影师的职责范围内。

换句话来讲,设计一部电影的画面构图,是导演和摄影师两个人协商合作的结果,而并非很多观众理解的那样——成也导演,败也导演。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葛丽泰嘉宝


据影视资料记载,在早期的好莱坞片厂时代,指定摄影师的人往往不是导演,而是演员。比如好莱坞第一神秘美人葛丽泰嘉宝就和摄影师威廉丹尼尔斯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因为从嘉宝参演的电影所取得市场反响来看,只有丹尼尔斯能为她布置出最佳状态的光,也最能体现嘉宝的美丽动人、不可方物。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威廉丹尼尔斯


而如果一个天才的摄影师能遇到一位肯给予高度自由的导演,那么一部经典甚至划时代的作品也就有了诞生的可能,比如那部开创了景深构图并一跃成为“现代电影教科书”的《公民凯恩》就是这样被创作出来的。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公民凯恩》海报


著名摄影师格雷格托兰在签署《公民凯恩》的拍摄合同前,就是看好了导演奥逊威尔斯的"新人"身份以及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并身心威尔斯本人一定会提供给自己创新拍摄手法的机会。而事实也正如他所愿。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公民凯恩》也成了唯一一部在片尾字幕上导演和摄影师的名字同时出现的电影。


正是由于托兰在《公民凯恩》中大胆且大量的运用了深焦摄影(由于其操作难度大、实现成本高和形式感太强等特点,该摄影手法很难在其他电影中被看见)和长镜头,加之电影本身复杂多变又逻辑缜密的故事结构,成功地使这部电影一跃成为《一个国家的诞生》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也是专业电影人士多年来一直为它和《肖申克的救赎》争夺第一名位置的主要原因。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每一帧都值得研究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每一处定格都意味十足


而在当代电影工业中,仍有许多大牌导演和著名摄影师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比如:

  • 卡洛迪帕尔玛和伍迪艾伦;
  • 艾伦达维奥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迈克尔巴尔豪斯和马丁斯科塞斯。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左起:马丁,德尼罗,帕西诺


画面是一部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艺术形式上来讲,是最重要没有之一的组成部分),而电影画面最终的效果是摄影师和导演两个人的共同作用。所以,当我们在谈论一部电影画面构图好坏的时候,也

请记得那些比导演更多隐藏在摄影机背后的人——摄影师。


美工师:"以假乱真"的细节控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姜文、夏雨


在一期采访节目中,导演姜文曾提到过有关《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创作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其中有一段戏的拍摄时间是冬天,但

美工师通过现场的布景成功地让这场戏达到了夏天的效果,连姜文自己都说:

"看他们(演员)我自己都觉得热。"

这可不仅仅是演员表现力的体现,美工师的作用更是功不可没。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那么对于一部电影来说,美工师的工作或者说意义究竟是什么?其实就是通过精心打造那些能够赋予电影画面自然质地和时空效果的布景——内景和外景——并让观众一目了然并达到一种"以假乱真"效果的工作者。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教父1》举例说明。70年代拍摄的电影要想呈现40年代的黑帮家族,运用细节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否则不管马龙白兰度的演技如何出神入化,观众也会分分钟出戏甚至错乱。

而在《教父1》的每一场戏看似漫不经心且没有任何违和感或人为痕迹的戏份中,简单的房间布景其实包含很大的学问:女士蓬松的大背头,古旧的报纸和报刊亭、街头巷尾的服装穿着、桌子上老旧样式的电话座机等等...无一不将观众带回到那个不甚相近的年代以及代入可望不可及的黑帮家族。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而罗伯特·威恩导演的表现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更是将绘画质感的布景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那些歪七扭八的锯齿状建筑物和怪异的光影效果充分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扭曲和深层恐惧。

也正是这种在当时登峰造极的布景艺术,将这部电影推到了"西方恐怖片鼻祖"的影史地位。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一个优秀的美工师绝不会喧宾夺主,而出自他们之手的任何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时间和观众的考验。好的布景不仅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注意力(或集中或分散,有些甚至可以在无形中给观众以大量的暗示),更是能够为导演的场面调度增添很多可行性

可以说,美工师不仅为摄影师和导演打造了拍摄空间,更为演员提供了表演场地和发挥空间。


音效师:帮助电影建立叙事的"第三维"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爱迪生


其实在爱迪生时期,他本人就有像利用声音为电影"伴奏"的想法,但这一技术直到"被迫出山"的《爵士歌手》的出现才被世人(电影工作者和观众)所认可——音效师的出现伴随着一段比较复杂的电影发展史。简单来说,直到光学声轨的出现,同声技术才变得简单,可操作性也变得愈发大众化。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爵士歌手》海报


现在的电影通常会给音效师较高的位置和待遇,因为处在这个位置的人会为一部电影有效地建立起声音结构——从演员发出的声音,到环境音,再到特定的音效,最后是伴随所有镜头出现并将其联系到一起的背景音。

"关了声音就不会感到害怕",很多喜欢恐怖片的小伙伴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这也从另一角度诠释了这一段的小标题——音效师可以有效帮助一部电影建立起立体的电影叙事。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但纵观影史,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录音界无明星。这并非由于此行业人才稀少,而是因为音效师的工作性质、形式甚至是"音效"本身的自带属性——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不能算是一部真正的电影。

观众不需要知道教科书上的东西,仅凭感觉就可以断定一部电影的好坏:

"别不是让我来听歌剧的吧?"

"音乐比电影还出彩,是在开玩笑吗?"

等类似的评价,其实就是在给电影的音效师打分。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之前在一档节目中,演员何冰曾借由一封信来批评国内的电影学生:

"当我问'如果观众听不到你说话怎么办'的时候,居然都在说'再大点声念台词',而没有一个人知道,这其实是录音师的工作,跟演员的声音大小没有任何关系!"

这是事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音效师对于一部电影的重要性,当然也包含一定的"遮瑕度",因为音效师的存在保证了电影演员不需要像话剧演员那样"吊嗓子"。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演员何冰


而随着近年来数字音响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对白在内的许多声音都可以实现在剪辑过程中同步添加。可技术弥补了缺憾的同时,却也在无形中绞杀了一些人的天赋和灵性。


写在最后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合作"是一部电影的创意核心,这毋庸置疑。而随着电影工业的发展,一部电影各个位置的相关制作者也变得越来越分工明确和各司其职。

世界电影在好莱坞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而随着"艺术性"逐渐被"经济性"取代的同时,各个位置的电影创作者用自己的能力和造诣哺育造就了一部电影的同时,也被电影的商业成果"反哺"着。


除了导演和演员,电影的讲述者还有谁?


和其他生产线上的商品一样,电影批量制作的核心就在于速度和效率,而保证这条"流水线"高速运转的"零件"们,也就是前文中提到的那些创作者们,更是用自己的能力完成作品的同时也满足了大众和市场。

当我们在此讨论一部电影时,无论什么地方出彩或槽点满满,只要记得——说到一部电影时,不能只记得导演和演员,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