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语是孤立语系,日语不是从中文来的吗?

小明zxm


日语和汉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语言,虽然日语使用了大量汉字,但日语本身和汉语没有半点关系。两种语言连基本结构都完全不一样,汉语是主谓宾结构,日语是主宾谓结构,汉语和日语的差别甚至比汉语和英语的差别还大。

汉语和藏语是同一语系,称为汉藏语系。日语在语言学上还没有属于同一种语系的语言,所以称为孤立语系,也就是说日语是单独一个语系。

需要注意的是,日语是孤立语系,汉语是孤立语,孤立语和孤立语系是没有关联的两个概念。与孤立语系对应的是汉藏语系。与孤立语对应的是黏着语。

孤立语是指这类语言一般不是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汉语就是典型的孤立语。而日语是属于典型的黏着语,通过在词根的前中后粘贴不同的词尾来实现语法功能。


三只脚的大大乌鸦


日本文字(平假名、片假名)确实借鉴汉字偏旁。但是,文字只是外壳、语言才是内核。日本语言是粘着语,不是汉语这种「嘎嘣脆」的词根语。粘着语,更适合用拼音来书写,而不是方块字。汉语是词根语,没有后缀;日语是粘着语,有后缀,类似韩语的「思密达」,日语貌似有个后缀叫「得斯卡」。

粘着语主要包括:日语、韩语、满族语、蒙古语、突厥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土耳其语、匈牙利语。按照父系基因单倍群血统,粘着语主要属于C系北支牧民。C系南支土著包括澳大利亚土著、新西兰毛利人。貌似,毛利语也是粘着语。

1万多年前,冰川融化,洪水淹没了东海大陆架,日本岛从此才孤立。作为孤岛,日本血统比较稳定。50%的D系倭人、50%的O2系东夷,以及残存的C1系、近3000年登岛的O3系中原华人少许。

1万多年前,大洪水之前,东海还是陆地,海岸都是渔民,各族竞争。O2系东夷,战败了D系倭人,把倭人挤压到日本东部。被挤压的D系倭人,则把C系渔民排挤出日本岛、登上蒙古草原,改行成了牧民。

至今,日本北海道的虾夷族,还是比较纯的D系倭人血统。而其它的D系倭人,已经跟O2系东夷,混血比较均匀。C系牧民虽然被排挤出日本岛,但是语言跟O2系东夷、D系倭人,还是同源,因为几万年来,在沿海竞争打鱼。

中国血统O3系中原华人,对日本的渗透,只是最近3000年的事情,以徐福东渡为代表。中原人带去了青铜、铁器、种稻等科技,把日本渔民的文明,从「绳纹时代」飞速提升到「弥生时代」。然而,由于O3系中原华人去日本的人数少、次数多、较分散,可能影响并不巨大。日本京都天皇的血统,首先可能是O2系东夷、其次可能是D系倭人,再次,也有少许可能,是徐福之类的O3系中原华人。不过,是徐福本人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你知道日语的基因底色了吗?那就是大洪水前的东海沿岸渔民。


醉哪吒


美国教育部门将日语和汉语,韩语和藏语并列为世界上最难学的几种语言。

按语言结构特点分类,日本语属于黏着语,古日语具有元音和谐等阿尔泰语系特点。

在语言表达上分为简体和敬体,另外有发达的敬语体系。

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构,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语-宾语-谓语。例如,太郎が一つりんごを食べた(Tarou ga hitotsu ringo wo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一个苹果吃了"。因此,当日语翻译就成了最辛苦的一桩差事——听了半天,但还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因为动词还没有出来。

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日语极富变化,不单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还有简体和敬体、普通和郑重、男与女、老与少的区别。不同行业和职务的人说话也不同。这个方面体现出日本社会森严的等级和团队思维。日语中的敬语发达。敬语的使用使得公众场合下的日语十分典雅。但过于繁复的语法使得学习敬语异常困难。即使土生土长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练掌握。同样敬语发达的语言还有朝鲜语、蒙古语等。日语的发音很简单、只有五个母音音素和为数很少的辅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种发音总共只有不超过100个。和日语发音类似的有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一般来说,这三种语言的发音中辅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语的词汇十分丰富,且数量庞大,大量吸收了外来语。一般词汇(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万多个(1956年)。(参看日语#日语的词汇)和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都有密切的关系,受汉语影响很大,吸收了本来作为汉藏语系特点的声调和量词,因此使日语的语言学归属变得十分复杂。语言学家对于日语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见。

关于日本语的起源有多种理论。许多学者认为,从句法上说,日语接近诸如土耳其语和蒙古语之类的阿尔泰语言。日语在句法上与朝鲜语相似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也有证据表明,日语词法和词汇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马来-波利西亚语言的影响。

从语言学上来说,日本近乎是一个单一的民族,99%以上的人口使用同一种语言。这就是意味着日语是世界第六大语言。然而,日语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很少有人使用。

尽管日本人和中国人所讲的语言完全不同,但日语的书写系统却是来自于从印度经中国和朝鲜到达日本的佛经文字。经过一千多年的变迁,虽然现在的日文字已经有所改变,但有一部分的发音和中文类似或接近。


闲看秋风999


从文字的书写复杂程度来看,汉字是所有文字中复杂程度最高的,没有之一,虽然日语的文字借用了汉字,但全部也就1000多个汉字而已。汉语的语法结构是最简洁明了的,同样没有之一。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变化,没有语态变化,名词没有复数变化,没有阴性阳性变化,语法中也没有各种复杂的从句。汉语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无疑有极大的优势。举个小例子,联合国发布的官方文献,在联合国五大官方语言版本中,最薄的一本99%都是中文版。日语有着复杂的语法结构,还有丰富的简体和敬体的各种表述方法,文字偏偏还借用了汉字,所以日语的学习难度极高。西方人学习日语,不但要受到复杂的日语语法的折磨,还要受到汉字复杂书写体系的双重折磨,中国人学习日语,至少在文字书写这一块儿,可以快速过关。


--195517623


首先,中文本身也是象形文字,表意不表音,比如“水”这个字,普通话约定这个字读作shui,但是部分方言却不这么读。水在日语中有两种读法,第一种被称为训读,为みず(mi zu),第二种被称为音读,为すい(su i),虽然读音不同,但是实际意思是一样的。音读发音以名词为主,训读则是动词。

另外,日语的主要来源是古汉语,以现在的闽南语为主,所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比如闽南语说“接我一支笔”会说成“笔一支借我”,而日语会说“ペンを借ります”,和闽南语序思维一致,还有像 介绍 日语是 紹介 等很多倒序名词和闽南语一致。

其次,日语被称为黏着语是因为日语在句末才表达一句话的完整意思。比如中文问“你是日本人吗?”,回答“我不是日本人”。日语则是“私は日本人ではありません”,和“私は日本人です(我是日本人)”只有句末的差别。除了上述否定形式,敬体形、简体形、过去形、意志形、可能形也是通过词末和句末才表达出来。

至于为什么日语被认为是独立语系,这就需要问语言学家了,毕竟还有的语言学家认为闽南语是独立语系。


同道众人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大多数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方言都是汉藏语系。

日语属于孤立语系,没有明确的语系。虽然它的字大多数来自中文但是这不能说它就是汉藏语系。因为语系是按照语义,语音,语法来断定的。日语在语义,语音上都和中文有靠边那是因为最初的日语发音和语义都已经被后来带去的中文发音,语义所代替了。但是在一些句子,词语方面还是保存这的。而在语法上日语和中文是有区别的。

所以,就像我是瑶族但是我不一定说的就是靠近瑶语的方言(汉藏语系,苗瑶语支,苗语支,唔奈方言)



莫之瑶


日语不是孤立语,日语其实是由于偏安一偶意外保留下来的上古东夷语言。而且可以明确是日本基因里O1的语言。现在能找到的云南很多少数民族语言与日本很类似,不仅词汇类似,而且发音模式也类似。在西方有一个巴斯克语就被认为与日语类似,而希腊语也有非常多的类似日语的成份。

事实上日本文化的基础是大洪水时代大鲧族被帝尧集团打击,被迫分为几支向西南、东北溃逃。东北的一部分渡海就形成了日本基础。后来萁子族的O2b由朝鲜渡海日本,估计是零星长期形成,虽然O2b占比很大,但因为是舔油战术,所以日本语言没有被改变。后来汉族东渡也是这么个长期舔油的过程,所以日语没变,日本文化基础也在学习汉文化中保留了。而逃向西南的就是帝舜大禹分支,帝舜大禹重返中原后,还有留下的。就是后来的百濮。百濮后世受到冲击南迁,就形成了哈尼等等各种支系民族。由于西南也是偏僻和历史偶然,所以语言没有太过分大的改变,也意外保留了。逃向东北的大鲧后裔,还有一部分与西戎一样西进,就形成了古犹太里最重要的黄种犹太。希腊克里特岛文明就被怀疑为黄种文明。而留在东北的后来受到被汉朝击败的匈奴冲击,所以东胡语言彻底被改变,变成了类似俄语的语言。匈奴里的白匈奴就是古代白种熊族,有狼图腾。他们与古罗马、印度白种为一系。然而通古斯其实是大鲧后裔及其跟随民族C系。原本语言应该类似日语,可后来却变成什么阿尔泰语系,阿尔泰语系其实就是匈奴,尤其是靠近白匈奴的语言。比如弹小舌的音很多。而匈奴祖先苗蛮和熊族的联姻联盟也在湖南等地留下了这个语音特点,比如凤阳花鼓唱词就有弹小舌的音,的~呀的一的维。他们属于帝尧集团。而通古斯属于帝舜集团。至今满族还自称畜猪民族,而且满皇族基因为O1也是发布过的。完全对应大鲧体系,其祖颛顼就是以猪肉为食和祭祀。但匈奴祖先是畜狗,以狗肉为食和祭祀。可见满族语原本应该类似日语。也就是沿海九黎的语言。东北的高勾丽、高丽以及契丹的辽、耶律完全对应九黎。九的另外一个读音就是高。

汉语其实是多种族碰撞出来的精练语,一开始很可能是书面语。都是多种族碰撞时最重要的语音。这些种族,尤其白种几乎都西迁了,所以汉语能解释一切古词汇。日语虽是古东夷语,但里面很多纯日语也能用汉语解释其本意。最后东夷并不是与华夏对立的,而是本身就是一体。古东夷和周代声称的东夷不是一回事。有一个时代,全体人可能都在江浙湖北安徽一带。大洪水后重心才北迁、西迁,北方才成为政治中心。


國病


首先,题目的表述不够严谨。

语言学上并无“孤立语系”这一概念。“语系(language family)”是语言的谱系分类法对语言的分类,指一组在发生学上相关的语言,也即源自于同一原始语言(proto-language)的语言。而与任何其它已知的语言不存在亲属关系的自然语言被称为“孤立语言(language isolate)”,孤立语言不属于任何语系。

另外,部分回答混淆了“孤立语言(language isolate)”与“孤立语(Isolating language)”的概念。孤立语言的概念如上所述。“孤立语”是语言类型学上的概念,是指有低语素单词比(morpheme per word ratio)和无屈折形态(inflectional morphology)的语言,现代汉语是典型的孤立语,有些语言学家把孤立语与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看作同一概念,与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相对。

从语言的谱系分类法来讲,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而日语的语系归属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日语是孤立语言,而2007年美国学者Leon Serafim提出“日本语系(Japonic languages)”(或称“日本-琉球语系”)后,这一概念获得了语言学家的广泛认可。按照Leon Serafim的观点,日本语系共有的原始语言是原始日本语(Proto-Japonic)。这一语系包括日语和琉球语两大语言及它们的各种方言,日语与琉球语分化的时间大约是大和时代(公元250–710年)。

语系的划分主要是依据语言语音、词汇、语法规则之间某些对应关系,尤其是同源词(cognate)的关系。同源词即在发生学上具有相同来源的词语,例如英语的night、德语的Nacht、法语的nuit和意大利语的notte意思都是“晚上”,均来源于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的“*nókʷts”。两种语言有较多的同源词,可以说明这两种语言有很大概率具有发生学上的联系。

可能有人会问:日语里不是有非常多的词汇与汉语相同吗?

能否把这些词称为“同源词”从而把汉语和日语看作同一语系的语言呢?这里又涉及到“借词(loanword)”和“同源词”两个概念的区别。“借词”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语言从其他语言借入的词汇,例如汉语中的“刹那”是来自梵语的借词,“琉璃”是来自巴利语的借词。借词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两个民族在交往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是导致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词语的重要原因,但借词与同源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借词是在语言的使用中产生的,是从其他语言中人为借入的,被借的词语可以来源于完全没有亲缘关系的语言,例如梵语和巴利语都属于印欧语系,与汉语没有发生学关系。而同源词则是由原始语言中的同一词语发展而来的,之所以在同一语系的不同语言中表现出的形态有所不同,是因为地理与文化隔离等因素导致不同族群缺乏交流,从而导致各自的语言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日语中与汉语相同或相近的词汇都属于借词,而非同源词。

寻找两种语言的同源词时,一般会着眼于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基本词汇可以以斯瓦迪士核心词列表(Swadesh list)为参考。基本词汇表达的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包括最常见的事物、行为动作、性质状态等。属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往往在基本词汇中有大量的同源词。反之,如果基本词汇中难以找到同源词,即使是高级词汇中有大量相同的词汇,也难以被认为具有发生学关系,因为一种语言的高级词汇和基本词汇很有可能是脱节的,日语和英语都是典型的例子。日语的日常用语中与汉语相同的词汇较少,而专业文献中则会出现大量汉语词汇和借自英语等语言的片假名词汇;英语的日常用语与法语差异很大,但在专业文献中却会出现大量与法语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虽然这样看来日语并不“来自汉语”,那么可不可以说日语中的汉字词汇都是从汉语借来的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日语中汉字词汇的情况比较复杂,大部分汉字的确是从古代的中国传入日本的,但日语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尤其是表达一些较为现代概念的词语,往往是日本人利用汉语的语素造出来的,也有一部分双音节词虽然是从中国传入,但被日本人赋予了新的意义。日语中的这些汉字词汇在近代大量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据统计,现代汉语中至少有70%以上的词汇来源于日语。

之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日语是从中文来的,可能是因为汉字的影响。但是我们要知道,语言是声音与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语言总是先于文字产生,而且文字之于语言并不是必需的,世界上有6000多种语言,而文字的种类却很少,绝大多数语言都没有自己的文字,但这并不影响这些语言的存在。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语当然也已经存在,只不过没有文字记录而已。

如果说在词汇上日语和汉语还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果从语言类型学上来看,日语和汉语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汉语是孤立语/分析语,而日语则属于综合语中的黏着语,汉语是主谓宾(SVO)语序,日语则是主宾谓(SOV)语序,汉语和日语在语法上的相似之处甚至没有汉语和英语在语法上的相似之处多。这一点不必多说,相信每一个学过日语的人都深有体会。

总之,日语并不是从汉语来的,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发生学上没有相关性。但日语和汉语又是关系密切的语言,这是因为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一千多年的交流不仅体现在文化上,也在两国的语言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朱博士白话发动机


首先说,日语是孤立语的说法没有定论,但一般这么认为。

其次说,日语与汉藏语系没有关系,(不管是汉语吴语还是闽南话),主要区别在于日语是黏着语,黏着语的意思是日语句子里没有固定的词序,词团的顺序可以颠倒,用词尾变化、介词和语助词来表示各个词团所起的作用。

最简单的例子是,日语名词的动词化,主要是来自汉语的外来语(日语就叫做“汉语”),不管这个词语本身在汉语中是不是动词,日语一概作为名词,如果用来表示动作要加后缀suru,如果要用做形容词(汉语用作形容词日语称为“形容动词”)要加后缀na。

比方私は日本人です,里面的wa,在汉语中的理解是谓语动词“是”,其实在日语中wa只是一个介词,desu才是“是”,所以“不是”的否定形式masen是要加在desu上的。

(另外这里说一句,比较自然的日语口语中很少说私はXX人です,这种说法很生硬,说我从XX来比较自然。)


石繭


日语不是诞生于中文母体,而是对中文做了大量的借用,结合日本人自身的说法与书写习惯,诞生了现在的标准日语。


目前的标准日语,由两部分文字组成,一部分是汉字(目前汉字大概有1850常用汉字),第二部分是假名(假名又分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是表音又表意文字,而假名则是纯粹的表音文字,通过假名(类似于汉语拼音)的拼装,组成新词。


在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日语里各成分的比例做了一次调查。他们对90本杂志的语言进行调查后的结果显示,得出了假名占36.7%,汉字占47.5%,外来语占10%的结论。


那么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本身有文字吗?这似乎成为了许多人判断日语是不是从中文来的关键。


实际上还真没有。


中文据说最早传入日本是公元前三世纪,徐福东渡日本后。来自东亚大陆(主要是中华系)的人给日本列岛带去了技术、也带去了文字。


日本早期的古籍文献,汉字占绝对优势。


而到了公元八世纪,日本人利用汉字笔画,创造了假名,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汉字标音,让更多的日本人能够学习汉字。


从这个文字创意与设计角度来说,日语脱胎于汉语,说得过去。


但从广义的语法来说,日语又与汉字截然不同。日语从汉字借去了形,但整个语言的言说习惯,却完全保持了自身独特的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日语并没有脱胎于汉语的语法,而是一直以自己的语法独善其身,汉字只是充当了一种“工具”的作用。


比如,日语的主谓宾结构,是宾语在谓语前,谓语放最后。


比如,汉语说,我爱你。日语说:我你爱。


所有有人说,听日语,不听到最后,难以了解说话人的态度是赞成还是否定。


谓语放在最后是日语的特色。


再比如,日语的句子构成。


日语的一个完整的句子中,汉字更多充满了表意作用,而假名除了组成词语表意外,还充当了语法成分,用来表达主动、受动、时态、敬语等各种意思。


可以理解为,日语是通过一系列零部件组装而来的语言,他们如油水交融,缺一不可。


如果只写汉字,不写假名,日本人就不知道这个汉字出现的时空语境、人物关系,主动被动。如果只写假名,所有词汇都是由假名拼写的话,就会看的非常累,难以一眼抓住意义所在。



对于日语的这种表现方式,语言学上把日语归纳与阿尔泰语系,是一种标准的黏着语。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日语和汉语又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的语言,并非日语诞生于汉语。


综合来看,汉字对日语本身来说,更像是一个工具,促进了日语的发达,但汉字的出现并没有影响日本人本身的表达习惯。


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洋为中用。或许可以换成:汉字为日本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