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有些山區水庫近期都發現桃花水母,之前都沒有的,它們是哪裡來的呢?

藍本本日記


桃花水母是非常稀有的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因為它對水質要求極高,因此在全國範圍內,只有寥寥兩三個地方發現過桃花水母,杭州因為山區水庫水質極好,因此經常有發現桃花水母的消息爆出。

桃花水母是一種非常非常古老的腔腸刺胞動物,它的存在史比恐龍還要久遠,在距今6.5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了。

那麼為什麼桃花水母很難看到呢?如題主所言,為什麼之前沒有,突然就從哪裡冒出來了呢?

這要從水母的發育過程講起。

腔腸動物的發育史分這麼幾種:有的終生為水螅型,如海葵、珊瑚蟲,有的終生都為水母型,很多水母都是如此。還有另一種很特別的,它們在“小時候”是水螅型,長大了則變為水母型,這個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桃花水母。

所以,在發育成水母之前,它一直是以水螅的形式存在,躲在水下,默默成長。這也是你平時看不到它的原因之一。

另外,桃花水母之所以難看到,還因為它小,最大的只有一塊錢鋼鏰那麼大。所以,如果不是集中出現,恐怕很難被看見。

其次,桃花水母不但對於水體清潔度要求很高,而且對於光照、溫度也十分,因此它們通常在早晚出來活動,中午則很少見到它們。

有桃花水母的地方,都是幸福的,起碼一點,在舉國都難喝到一口放心水的背景下,當然是幸福的。

好玩又有趣的科普知識,歡迎關注本姑娘!


科學重口味


那說明那些水庫水質很好,不刻意去尋找應該也很難發現桃花水母,我第一次瞭解到桃花水母是在廬山西海,桃花水母產於淡水中,人工湖,池塘、湖泊和河流,對水環境的要求極高。

水母體進行有性生殖產生水螅體,水螅體可度過酷熱的夏季和嚴寒的冬季,待來年春天,以出芽生殖產生水母體。通過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世代交替。


遠遊必有方


近日有新聞報道在浙江杭州臨安一水庫中發現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一種淡水水母,因為看起來像盛開的桃花而得名桃花水母。身體底部邊緣有一系列觸鬚,這些觸鬚是用來麻痺和捕食獵物的,觸鬚向迎面而來的獵物注入毒液。桃花水母以藻類、浮游生物和其他較小的生物為食。桃花水母生活在淡水中,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6.5億年,被稱為進化的活化石,水中大熊貓等等。

桃花水母的生存環境要求很高,要求零水汙染,適宜pH值大約為6.5,溫度在20到30攝氏度之間,即使是最輕微的汙染也會對它們造成致命傷害,這使得人們希望桃花水母的出現是水質改善的一個重要標誌。由於它們的活體很少見,也很難製成標本,所以被列為世界上”極度瀕危物種”。世界上首次描述的桃花水母是在1880年的英國倫敦發現的,我國是在1907年湖北宜昌首次鑑定的桃花水母。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已經發現了11種桃花水母,其中9種在我國,另外兩種分別在英國和日本。桃花水母偶爾會在我國廣東、福建、山東、浙江和廣西被發現,幾乎每次出現都會引起關注。

由於桃花水母很小,直徑只有2釐米左右,而且引人注目的水母只是桃花水母生命週期的一部分,通常以肉眼難以發現的休眠體、浮浪幼蟲和螅狀體的形式存在,這也使得發現這種小水母變得更加困難。

桃花水母在不利環境條件下身體收縮成為休眠體,休眠體能通過水生植物或動物傳播;待環境條件改善時,休眠體重新發育為螅狀體,在這些形態中,只有水母形態則對環境和水質要求很高,在環境適宜時,螅狀體便分離出水母,而當環境不佳時,螅狀體長期吸附於水下或岩石縫中世代生存下去。


科學閏土


人類保護好環境,大自然會還給眾多的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