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为什么放过了慈禧太后?

nothintao


二战战败后,美国有让日本天皇自裁吗?要是连慈禧都给杀了,那八国联军找谁来赔款和谈呢?光绪皇帝又不主政,搞了个变法得罪了一大帮士子贵族,手底下大臣都听慈禧的,慈禧没了那大清国岂不就彻底乱了吗?

八国联军不是傻瓜,他们因为人员不够的原因,暂时还没有入侵中国领土的想法,不过他们想从清政府身上多捞点钱,自然要留下这个捞钱的工具了。

1898年,光绪皇帝实行戊戌变法。

光绪废除了一系列旧日的法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新思想完全注入到了这个年轻的皇帝脑子当中。可是他正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慈禧太后是否满意。

要知道那个时候光绪皇帝手里的权力还是有限的,慈禧太后才掌握着朝中重臣们的命脉。所以光绪皇帝变法得罪了这帮大爷以后,这帮人主动找到慈禧太后,要求慈禧太后重新执掌朝政,甚至希望废除光绪皇帝。

慈禧太后似乎觉得光绪的步子太快了。

所以慈禧太后立刻停止了变法,架空了光绪。这一套夺权的手段,几十年前她就已经做过,所以驾轻就熟。重掌朝政的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北京到处杀洋鬼子。慈禧太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没看见。

这件事彻底激怒了洋鬼子们,他们的利益在清政府这里得不到保证,那他们便要自己来保证,所以八国联军便开始侵华了。至于说慈禧向十一国宣战的事情,我觉得是无稽之谈,慈禧没这个胆子,而且历史上也没有明文记录这件事,不要给慈禧脸上贴金。



慈禧得知八国联军打来了,连忙吓得逃往西安。

历史真的惊人的相似,这是李自成逃跑的路线,当年李自成就是被满清入关的大军,给逼得逃回了西安。慈禧太后就算是逃跑都不忘带上光绪,因为她担心光绪留在北京会在洋鬼子的扶持下,夺走属于她的权力。

结果北京城一片混乱,留在城里的人压根就做不了主。慈禧吩咐李鸿章前去谈判,人家压根就不理睬,甚至扬言要一路打到西安,抓到慈禧这个罪魁祸首。

李鸿章还是老谋深算的,他知道洋人不过是装腔作势。

如果真的像灭国,压根就不会接待自己。所以李鸿章认为此刻必须要给对方一个台阶下,这个时候他找来了老奸巨猾的俄国,希望他们出面居中调停。

天真的李鸿章,似乎认为俄国会稍微倾向于清朝这边,毕竟两国接壤,而且之前清朝割让了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俄国。俄国的确打消了列强们追究慈禧太后责任的想法,但是巨额的赔款方案,俄国是参与拟订的。



《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赔款数额最大的一次不平等条约,也是最丧失主权的一次条约。

为此李鸿章多次拒绝在条约上签字,可是慈禧太后着急着回北京享福,无奈之下,李鸿章只能答应这件事。签订条约过后没多久李鸿章就病死了,心病其实占据了主要作用。

慈禧太后总算是通过巨额赔款,换来了暂时的清闲。八国联军也没有再找慈禧太后的麻烦。这帮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没有必要再去纠结谁是罪魁祸首。满清政府还有谁,能够像慈禧一样,一直替洋人的利益着想呢?

总结:所以就算是其他人希望慈禧下台,这帮洋人也不会答应了。

没钱用了可以找慈禧,没港口了也可以找慈禧,只要洋人想要的,在慈禧这里都能得到满足。他们又怎么会去找慈禧的麻烦呢?慈禧堪称卖中华者第一人,千古没有第二个比她还要恶心的。这么恶心的人留在清朝,对洋人自然是有利的。


江湖小晓生


拜托,别把八国联军想太好了,也别误以为是4.5亿的银子让八国联军撤军的,真正让八国联军撤兵的是满清将领刘光才和他领导的“娘子关大捷”



当时由于南方各省和洋人私下签订了“东南互保”,拒绝派兵增援北京,致使八国联军攻天津、拿北京一路畅通无阻。而此时的慈禧已经携带光绪逃到了陕西,她还急忙调李鸿章进京和洋人议和,可是新上任的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人瓦德西并不理会李鸿章的请求,他还叫嚣“打到西安、活捉慈禧”

为什么瓦德西如此强硬呢?因为在义和拳动乱、清兵围困使馆区期间,德国公使由于嚣张过头,被清军打死。他是唯一一个被打死的公使,这让德国感到耻辱,所以,瓦德西坚持要“报复”到底

在北京附近烧杀抢掠几天后,瓦德西就开始正式进攻陕西。可他根本想不到,在前面等他的将是一个噩梦。



娘子关是直隶到山西之间的一个险要关卡,在瓦德西进攻陕西的同时,慈溪也下令天津和北京周边的所有清军,撤退在山西和陕西之间布置防线,阻止八国联军。娘子关就是第一个要塞,他的守将是大同总兵刘光才

刘光才率领湘军“劲”营、江宁忠毅军、山西晋威军、湖北武功营、从甘肃赶来增援的绿营和回回营,以及从北京撤退至此的健锐营、神级营残部,在东天门至娘子关一带,依靠山势,组建了近百里的防线

八国联军的先头部队是法国军队,瓦德西原以为凭借法国先遣军就可以拿下娘子关,可没想到法国士兵几乎是跑回来的,边跑边说“太可怕了”。于是,瓦德西派联军主力开始进攻,可最后哪怕他们用了清军才会用的“车轮战”和“人海战”,依然寸步难行



从1900年11月到1901年4月,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八国联军不但出动了上万的军队,还几乎调用了所有重型火炮,却依然没能突破娘子关防线,也第1次出现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清军的伤亡,联军损失接近1800人,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瓦德西很难相信,这群“散兵游勇”还能组织起这样的抵抗,可是,在伤亡面前,他又不得不承认

至此,瓦德西才开始真正反思。清朝士兵不缺勇气,不畏生死,缺的只是能把他们有效组织起来的人,而妨碍这一切的都是腐败的清政府,如果清政府倒台了,那西方国家将要面对无数个刘光才这样的抵抗,这是他们最不愿、也不敢面对的,只有让这个清政府继续存在,才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所以,瓦德西命令联军撤回北京,在征得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同意后,德国撤走了在中国的军队,而其他列强也纷纷仿效,将军队撤离中国,只不过,在战争赔偿上,他们将数字加至4.5亿两白银,而且要在39年内还清,连本带息共计9.82亿。

早已被八国联军吓破胆的慈禧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就同意了这个要求,其实,她也已经别无选择了。



刘光才为什么能打赢娘子关保卫战,一方面是因为娘子关的地理优势,易守难攻;另一方面,和刘光才的临场指挥密不可分;还有最重要一点,那就是此时此地的娘子关里没有派别之争、没有满汉之分,没有兵种之别,只有一个命令就是---死守娘子关。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已经输不起的战斗了

娘子关一战,不但打破了“逢洋必输”的魔咒,也打出了自1840年以来,清军最具尊严的一战,凭借这种毅力,他们将不可一世的联军部队死死按在娘子关少,并最终迫使他们坐在了谈判桌前


回眸满清


中国近代人物专题之慈禧太后(2)八国联军为什么放过了慈禧太后

我们知道,八国联军打败了清军和义和团,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逃,但最终慈禧太后还是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北京,继续当她的“老佛爷”,她并没有因为与列强开战而遭受惩罚,列强为什么要放过慈禧太后呢?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列强内部对慈禧太后处理意见不统一

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晚清之际侵华的列强中,相比之下慈禧太后与俄国比较亲近(李鸿章也与俄国比较亲近),比较亲近光绪皇帝是日本和英国。在处理慈禧太后的问题上,俄国不同意严惩慈禧,法国与俄国当时关系极好,所以站队俄国,美国也不同意严惩慈禧。英国一开始认为应该给予清廷最高决策者慈禧太后以严惩,但随后英国政府发表了声明:“英国在中国保商外无他图,当始终以全力相助”,因为它担心惩处慈禧会引起中国的混乱,威胁它的商业利益,所以后来态度缓和了下来,日本见风使舵,马上也改变了立场,放过了慈禧。最希望对慈禧太后严惩不贷的是德国,主要是因为德国的公使在义和团运动期间被清军所杀,还因为德国在八国联军中出力较大(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就是德国人),如果严惩中国统治者,自己能获利更多,德国还曾在强迫慈禧太后把实权还给光绪皇帝,无奈其他国家的态度让德国孤掌难鸣,最后索性做个顺水人情,放过了慈禧太后。

中国地方督抚不同意严惩慈禧

与列强交往较密切的地方大员多是握有实权的督抚,他们的态度列强也不得不考虑。义和团运动期间,虽然南方大多数督抚实行了东南互保,但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地方督抚立即行动,表态支持光绪皇帝也支持慈禧太后(地方督抚经常这样和稀泥,情商极高),两广总督李鸿章还直接约见了当时的驻华公使团领袖克罗伯,明确告诉他在当下的乱局中“太后圣明决断,将来必有办法。”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山东巡抚袁世凯等都不同意严惩慈禧太后。

法国人眼中的慈禧太后,来自:《小巴黎人报》1900年12月23日。(注意这个时间是义和团运动期间)

慈禧太后自己态度的改变也很重要

慈禧太后下令进攻使馆几天后便马上停止了进攻,并请求各国原谅。数月后,慈禧太后宣布对当初她称为“国家赤子”的义和团“痛加剿除” (有言:“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剿除不可”),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00年年底,恰好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慈禧太后没有放过这个与英国和好的机会,立即发布唁电,并派特使对女王吊丧和恭贺新国王继位。慈禧太后还同意了列强对一些重用义和团的大臣的处罚。总之,慈禧太后在列强面前并不是与洋人不共戴天,死扛到底,反而还比较亲近列强,在这也是个重要原因,试想,如果慈禧太后个人不转变态度,那么严惩名单上一定会出现她的大名。


欢迎关注“史苑书生”,历史学博士一枚,愿和大家多多交流。


文史工作坊


谁会愿意为了喝一杯奶,而去养一头奶牛呢!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为的是分得一杯羹:瓜分土地、掠夺财富、获取赔款。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前,东印度公司首先用鸦片敲开了中国的大门,赚的是盆满钵满。慢慢意识到鸦片贸易危害的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禁烟运动,砸了东印度公司的饭碗。



这还了得,马仔受欺负了,当老大的岂能袖手旁观。

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带着枪炮登场了,由此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 一仗下来,清军是原形毕露,不堪一击,是既割地又赔款还签协议。这让西方列强意识到中国是个病老虎,是块大肥肉。随后,列强争先恐后的入侵,生怕错过了这场瓜分盛宴。

把慈禧杀了,对他们有啥好处呢。除了人人自危,引起国人的反感,激起更强烈的抵抗外,没有任何益处。



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完后,要土地、要赔款、要政策、要待遇,找谁去?除了慈禧,这个清王朝的代言人,还能有谁。

谁动了慈禧,那就是动了大伙的奶酪。得不到好处不说,还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这种傻事谁会去干呢?!


波波戏说历史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八国联军侵华时杀掉了慈禧太后,那将是什么局面,这样反过来一想就知道为什么不杀掉慈禧太后了。

慈禧太后其实是当时王朝的主要掌权者,皇帝的年轻软弱无力反抗,从戊戌变法就能看出,一个皇帝竟然被囚禁了,再者就是中国那套礼义廉耻忠义孝,在这些自古以来就成立及理所当然的重量压迫下,光绪根本不敢动,加之年纪轻,没有很多历练。胆子自然要小些。纵然有心也无胆。

八国联军要在中国进行利益最大的获取,而且尽量减少反抗伤亡,那就是掌控一个掌权者,慈禧太后是不二人选,皇帝都得乖乖听她的话,天下还有谁不听。即使有民众反抗,那也可以让这个奴隶傀儡派发清兵镇压,不费一兵一卒的买卖谁不愿意做。

慈禧太后的心也大,反正中华物力雄厚,你八国联军,就是八十国联军又能怎么样,能拿走多少,随便拿,有这样的人在,何愁不发达,完全对强盗是慷慨至极到开放的姿态,杀掉也太可惜了吧,活着就是一道巨大的保障,在侵略时还有人给放哨抵挡外来干扰,多好。


书房记


真正让德国人和八国联军知难而退的是刘光才,他用实际告诉洋人中国军队并非都是一触即溃毫无战斗力的,中国人也不是“东亚病夫”,要想武力征服中国是不可能的,或者难度极大的。



洋人考虑到征服中国的难度,和即使征服了以后的统治难度,洋人需要保留清政府而不是推翻清政府,这样洋人才愿意坐下来议和,慈禧才得以喘息,慈禧才不顾一切全盘接受洋人的议和条件,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各国之欢心”这样无耻的话。


小义老师扯历史


1900年8月14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国联军侵华事件。随后,李鸿章奉召进京谈判。列强气势汹汹,要求严惩祸首慈禧,并割地赔款……才肯退兵。

身为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慈禧,怎么就成了八国联军讨伐的罪魁祸首了呢?为什么列强最后又放过了慈禧呢?

(慈禧画像)

1898年,亲政后的光绪帝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实行戊戌变法,在短时间内发布了上百道除旧布新的变法诏令。

变法不光触及到皇亲贵族的权益,还裁减了大批豢养的官兵,同时取消了士人唯一的希望——科举考试。因此让利益受损的守旧派们怨声载道,不断上疏慈禧,请求慈禧能重掌大局。

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就在此时,有人告密称光绪和维新党准备围攻颐和园,逼慈禧交权。这让本就和光绪不对付的慈禧暴跳如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戊戌政变,镇压维新党并囚禁了光绪帝。紧接着慈禧打算废黜光绪帝,改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帝,结果遭到外国列强反对,心存畏惧的她只得作罢。

一方面贪婪的列强不断瓜分中国,和清政府签订巨额赔款等不平等条约;一方面国家自己的事,竟受列强的干涉,慈禧对列强的仇恨简直要燃成熊熊大火。

就在此时,被山东巡抚袁世凯围剿的义和拳民一股脑跑到北京一带,他们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四处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当然,更多的是迫害中国信仰基督教的信众。慈禧听信了他们“枪炮不能伤”的鬼话,一味纵容他们打杀外国人。尽管各国公使多次要求清政府必须阻止,但清政府迟迟不予理睬。

(扶清灭洋的义和拳民)

端郡王载漪也因儿子没能当上皇帝,对列强恨之入骨。眼看时势乱成一锅粥,他便伪造了一份“列强打算逼迫慈禧归政光绪”的假情报呈给了慈禧。

对权力有着极大欲望的慈禧,果然被撩拨得怒火中烧,冲动地向十一国发起宣战。

慈禧的做法最终惹怒了列强,引发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

受到惊吓的慈禧远遁西安后,马上诏命经常与洋人谈判的李鸿章替她善后求和。但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根本不买李鸿章的账,扬言如果清政府不给出让各国满意的条件,他们就联合起来攻打陕西,捉拿祸首。

老谋深算的李鸿章,并未被瓦德西的强势吓倒,他深知参与侵华的列强们无不是各有各的小算盘,所以他采取一一击破的策略与各国谈判。在得到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指示后,李鸿章通过贿赂,争取到俄国作为调停人斡旋此事。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列强也害怕别国趁机作大,因此各有各的主张。但归根结底,他们考虑的都是本国在华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让清政府灭亡。

(李鸿章旧旧照)

同时,列强也在事件中看到执政40多年的慈禧,在朝中颇有声望。如果坚持要治她“祸首”之罪,必使国人奋起反抗,到时候对瓜分掠夺中国没有任何好处。

在谈判的过程中,慈禧也在西安下命剿灭义和团,同时把责任甩给相关官员。按列强要求,一口气处死120多人。

就在此时,李鸿章病了,且病得很严重。

这让还想讨价还价的列强们心里犯了慌,因为再换个人来,谁又知道结果会是怎么样呢?所以在几番谈判后,终于与清政府签订了“人均一两,以示羞辱”的《辛丑条约》。

至于“祸首”慈禧,列强们已不打算再讨伐她了。毕竟他们还需要一个合适的代理人,纵观清王朝,又有谁比她更合适呢!所以,在得到巨额赔款和开放经商口岸等条件后,他们压根没有再纠结慈禧的事情。

(参考史料:《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慈禧妖后,奴颜婢膝,自私自利,祸国殃民。慈禧保全了自己,也保全了满清腐朽之统治,代价便是中国主权与尊严的彻底沦丧。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彻底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名存实亡,成为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掠夺中国资源之帮凶。慈禧太后,几乎答应了八国联军所有条件,八国联军心里美滋滋呢,又怎会追究慈禧责任呢。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们在中国的土地上颐指气使,肆无忌惮。腐败的清政府只能屈膝求和,苟延残喘。维新变法失败了,戊戌六君子慷慨赴死,守旧的慈禧更是将光绪皇帝囚禁了起来。

阻挠变法,囚禁光绪的慈禧被列强们嗤之以鼻,而慈禧呢,也对洋人们深为不满,维新派首脑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竟在洋人帮助下,逃走了,慈禧很生气。不久,义和团运动爆发了,他们声势浩大,四处向洋人发难,捣毁教堂和洋人住所。洋人被打的狼狈不堪,守旧派军机大臣刚毅等人也大肆吹捧义和团,说他们尤如天神下凡,刀枪不入。义和团得到了慈禧的肯定,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事实上,妖后慈禧又怎能相信呢。她只不过想利用义和团,打击洋人,以获得更多政治筹码罢了。



1900年,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与帝国主义的斗争白热化。英美俄等国纷纷照会清政府,限期剿杀义和团,否则将直接出兵镇压。此时,义和团运动渐渐失控了。慈禧尚在犹豫之间,八国联军却早已出动,6月,听闻洋人欲扶植光绪,惩办自己,慈禧终于向各国下达了《宣战诏书》。


面对拥有更为先进武器的帝国主义军队。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义和团与清军联合作战,给八国联军造成了一定损失,但最终八国联军还是在当年7月占领了天津。8月,由英,法,美,德,俄,意,日,奥匈组成的联军两万余人,开始进犯北京。

最终的结果人所共知,八国联军进入了北京城,他们烧杀抢掠,圆明园和紫禁城惨遭浩劫。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一路逃到了西安。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地位,妖后向帝国主义献出了谄媚的微笑,慈禧彻底投降了。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劻前往议和。最终,《辛丑条约》签订了,4.5亿两白银还有众多丧权辱国之条件,换来了慈禧7年的醉生梦死,苟延残喘。1908年,这位祸国殃民,擅作威福的太后,叶赫那拉氏,终于领了盒饭,她在历史上扮演的丑恶角色终于杀青了。


风雪梦不逝


1898年,亲政后的光绪帝起用康有为等人实行变法,变法不仅触动了皇亲贵族的利益,还取消了科举考试这个士人的唯一希望,因此让利益受损的守旧派怨声载道,这些守旧派不断上疏,请求慈禧太后重掌大局。

维新派密谋“围园杀后”被袁世凯出卖后,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六君子被杀,康梁逃亡。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后想废黜光绪帝,遭到各国列强的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这时候义和团团民从山东逃到北京城外,高举“扶清灭洋”口号,慈禧在守旧派的怂恿下,相信了义和团的“刀枪不入,枪炮不伤”的鬼话,利用义和团来对付洋人。

义和团在京津地区杀洋人,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围攻使馆,各国联合要求取缔义和团,未获回应,1900年4月,各国将舰队聚集在大沽口进行威胁,6月各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并向北京推进,因为北京到大沽口的铁路被拆加上埋伏,联军被阻并死伤300多名。

6月中旬,大沽炮台失守,慈禧发出解散义和团的上谕,一天后慈禧收到守旧派伪造八国联军出兵是要她退位让光绪复位的假消息,愤怒的慈禧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布了《宣战诏书》,向各国宣战,在北京贴出公告悬赏杀洋人。

7月联军占领天津,随后进犯北京,8月13日八国联军进至北京城下,各国分开攻打城门,14日北京就失陷了,次日慈禧带着光绪仓惶出逃,罪恶的八国联军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这抢走的珍宝不计其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更成为了一片废墟!


西逃的慈禧在逃亡路上就指定李鸿章为议和全权代表,1901年9月,经过一年多的争吵,清政府与各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而慈禧作为“祸首”,却被八国联军放过了,主要的原因有几点:

  1. 这些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都想占据最大的利益,但是每个国家又不允许别的国家一家独大,他们表面一团和气,实际上矛盾重重,各国之间在如何处置清政府的问题上也出现了冲突,最后经过一番角力,各国在保存清政府的问题上达成一致,主张维持清政府的原有统治秩序,继续维持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2. 在谈判过程中,慈禧太后拼命的甩锅,下令剿杀义和团,同时把责任甩给相关官员,按列强要求,一口气处死了120多人。
  3. 慈禧太后余威尚存,毕竟慈禧统治中国已久,其势力根深蒂固,在中国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各方实力派的拥戴,象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清政府支柱大臣都是慈禧太后的拥户者,这样的形势不能不让列强慎重考虑。
  4. 各国与慈禧太后打交道多年,知道慈禧的为人,不管慈禧怎么跳,只要给她点颜色,她就会乖乖的送上好处给洋人,相比光绪,洋人毕竟打交道的少,不了解他,所以只有慈禧才是各国在中国获取利益的最好代表!


当慈禧太后得知八国联军在“议和大纲”上没将自己列入要惩处的“祸首”名单时,喜出望外,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辛丑条约》签订后,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沦为了各国列强的傀儡政府!

历史红尘


洋人漂洋过海来到中国,所求是什么?他们所求不过二字而已——利益!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之后,英国人为什么一定要冒险和清政府打一打?不也是为了利益?他们在用鸦片扭转和清朝的贸易的贸易逆差,如果真让清政府销烟了,他们怎么赚钱?

所以,他们得打一打。

只是他们也没想到,这一打,竟然让他们试探出了清政府的虚实。

鸦片战争一打完,一纸《南京条约》让清政府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860年,英国人法国人为什么要联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洗劫圆明园?仍然是为了利益。

1894年,日本人为什么会挑起甲午战争?

1904年,日本人俄国人为什么会在中国东北开打?

当然是为了利益,也只能是为了利益。

既然他们是为了利益,在中国人的地盘,他们当然也只能找一个中国人当他们的利益代言人,最好的利益代言人是谁?毫无疑问是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北洋人活活吓死之后,慈禧用一场“辛酉政变”掌控了朝堂,所以,洋人所能选的最好的利益代言人是慈禧。

不过,洋人也能抛开慈禧,选择光绪。

1900年,慈禧一看洋人被自己眼中的“拳匪”给吓住了,心想难道“拳匪”真是刀枪不入,于是心中一动,便想着趁此良机,借助“拳匪”之势,教训教训洋人。

于是,她便疯狂地向11国宣战了。

慈禧为什么突然间变得这么有“骨气”,这么疯狂?

这事得从1898年的维新变法开始说起——

慈禧虽然早已经宣布归政于光绪,让光绪皇帝亲政了,她也假模假样地住到了颐和园,可是明眼人谁不知道清政府仍然没有脱离她的掌控?

光绪也很废物,明明已经有了亲政的大义在手,却始终斗不过慈禧,让慈禧压得死死的,稍微动一下,便会收到慈禧的警告。他的身边除了一个狂妄却又没有几分真本事的翁同龢之外,便只剩康、梁之流了。

所以,光绪或许不想在康、梁的忽悠下变法,但是,他不得不拼一拼,看看能否通过变法将皇权从慈禧的手里夺回来。

后来,光绪更是在康、梁的忽悠下,玩了一场冒险——想要发动兵变杀了慈禧!

他想要兵变,首先得有兵,可是兵权在谁手里?慈禧。

所以,慈禧来了一个反杀,率先发动了“戊戌政变”,抓住了光绪。她曾经打算废了光绪,重新立一个皇帝,但是却遭到了洋人的反对。

洋人为何会反对慈禧废了光绪,难道他们想扶植光绪?

实际上,洋人之所以反对慈禧废了光绪,一则同情他,但这没用的同情也少的可怜;二则是让光绪的存在继续牵制慈禧,别看光绪被她囚禁了,可是仍然存在威胁,否则的话她也不会在临终前毒死光绪;三则是在借机敲打慈禧,你好好当我们的利益代言人,不然我们随时可以换人。

所以,1900年慈禧的突然宣战,便是在报复洋人的干涉,她可以给洋人割地赔款,但是她抵触洋人干涉她的政治决策,她想让洋人知道她才是清王朝的主宰。

可惜,她被洋人打脸了,被洋人打得仓皇西逃,然后厚着脸皮、腆着老脸说是“西狩”。

那么,八国联军在攻入北京,占领紫禁城之后,为什么放过了慈禧?

因为慈禧已经跑了,洋人没有抓到她,这是唯一的原因。但是,这并不妨碍洋人借此机会再一次敲打敲打慈禧。

慈禧为了返回中枢,让李鸿章去和洋人签订了《辛丑条约》,赔了几个亿的钱,如果不是洋人内部闹别扭了,还不知道得割多少地!

如果慈禧没有跑成的话,洋人会怎么处置她?杀,还是不杀?

慈禧已经和洋人相处了几十年,合作了几十年,彼此之间已经很熟悉,合作方式也已经很成熟——不论她怎么惹洋人生气了,只要乖乖送上钱和地,洋人拿了好处之后便会暂时偃旗息鼓,试图一点一点地榨干她。

他们不是没想过用光绪取代慈禧,可是,他们不了解光绪,光绪又是一个年轻人,又玩了一出“维新变法”,这不得不让洋人怀疑光绪会不会是一个锐意进取的“鹰派”皇帝。

如果光绪是一个“鹰派”皇帝的话,他肯定不会像慈禧这么乖乖地将好处送到洋人的手里,还可能会对洋人抱有敌意,这将可能会破坏洋人的在华利益。

更何况,一个年轻的光绪皇帝,在政治上远没有一个操弄了几十年清朝国柄的慈禧更成熟。

所以,他们不可能会选择光绪。

实际上,洋人不会选择光绪的原因和李鸿章不会站队光绪的原因一样,因为他们已经从慈禧手里获取了无数的好处,并且以后还能够继续获取。可是,谁能确定光绪能给他们什么?或许什么也给不了。

所以,他们没有必要冒这个险。

所以,即便慈禧北洋人抓住了,洋人最终也不会对她怎么样,因为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不会受到影响,只会选择最保险的做法——继续让慈禧充当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洋人不会拿慈禧怎么样,只会继续从她手里获取他们想要的利益。

慈禧当国近半个世纪,“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确实和她很配,她也真正做到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个对洋人许下的承诺。

慈禧当国,对外极尽谄媚之能事,对内则极尽剥削之能事,真可谓是遗祸无穷,祸害一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