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之間不足90年, 為何斷代如隔世?

宋明之間不足90年, 為何斷代如隔世?


元朝元順帝在位期間,大元朝廷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事實上,元順帝確實是元朝的末代皇帝、亡國之君。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西曆1352年),元順帝面對風起雲湧的反元起義,做出了這樣的一個決定:既將一個叫趙完普的人,遷移到沙洲(今甘肅敦煌,原西夏故地)安置起來。

十六年後,既西曆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結束對中國的統治。

宋明之間不足90年, 為何斷代如隔世?

而上文提到的趙完普,並非別人,而是南宋皇帝宋恭帝的兒子。趙完普被遷移到沙洲安置的那一年,明朝的開國皇帝朱重八,剛好參加了紅巾軍。倘若南宋不亡,宋恭帝一系得以延續,那麼,在時間線上,朱重八或許會成為趙完普的百姓。

而這個現象可以讓我們感知到這一點:宋朝和明朝之間在時間線上並不遙遠,南宋的“末代太子”和明朝的開國皇帝,在時間線上可以碰到一起。事實上,宋明之間的時間間隔不過九十年左右,但是,這兩個朝代總給人一種極為遙遠的感覺,這其中,原因何在?

個人認為:

1)印象問題

除了歷史愛好者和歷史學者以外,主流民眾對於大部分王朝、歷史政權的認知,僅僅建立於幾個代表性事件。

舉個例子,商朝存續六百年,但大多數人提到商朝,首先會想起商紂王,少數會想起武丁和婦好,至於九世之亂、盤庚,乃至河亶甲、小辛這類商朝君王,則不會有太深印象;又好比元朝歷史,大多數人只知道忽必烈和元順帝,至於元英宗、泰定帝,乃至元文宗和元明宗兄弟之間的糾葛,則很少有人瞭解。

宋明之間不足90年, 為何斷代如隔世?

同樣,大多數人提起宋朝,往往會想起楊家將、狄青抗西夏,或者岳飛抗金,至於開禧北伐、端平入洛,瞭解者就不多了。而即便是岳飛抗金的年代,距離明朝初年,也已經二百多年了,因此,會讓很多人覺得,宋朝和明朝之間恍如隔世。

2)環境變化問題

宋朝的外部環境:北宋時期,北方存在著大遼,西北則有西夏,西域存在著喀喇汗國,西南則有大理國。和漢人並存的民族,有契丹、党項等等。南宋時代,南宋面對的主要外患是女真金國。

而到了明朝初年,不論是大遼、西夏,早已不復存在,西域也成為了蒙古人的天下。很多宋朝時候存在的民族,到明朝早已不復存在。

宋明之間不足90年, 為何斷代如隔世?

而漢族社會內部方面:兩宋學術較為自由——比如南宋理學的興起就是典範,並且兩宋對商業活動較為重視,甚至宋高宗還鼓勵經商。

到了明朝,朱元璋奉行愚民政策,打壓學術自由,並且,對商業活動極為仇視,甚至明朝長期奉行海禁政策——這些都導致了宋明之間恍如隔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