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責罰孩子,也需要“因材施教”

前蘇聯心理學家達威多娃有個精巧的情景設計:

有四個人去劇院看戲,因為各種原因都遲到了,第一個人跟檢票員吵起來,並試圖硬闖入場,他爭辯說是劇場的時間快了;第二個人一到門口就立刻明白檢票員不會放他進去的,不與檢票員發生爭吵,而是悄悄跑到樓上另尋一個適當的地方來看戲劇表演;第三個人看到檢票員不讓進的時候,便自我安慰起來:反正第一場戲通常也不精彩,不如等在這裡,到中間休息的時候再進去;第四個人在被告知已停止檢票時對自己說:我運氣這麼不好,難得出來一次還這麼倒黴,然後垂頭喪氣的跑回家。

故事很簡短,但十分清楚道出了四種氣質類型的人物特徵,與人爭吵的是膽汁質;偷偷溜進去的是多血質;自我安慰的是粘液質;自認倒黴的是抑鬱症。這四種人在面對同一個問題時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們採取的處理方式也導致結果迥異。但是氣質本身並無好壞之分!每種氣質類型都有其優缺點,充分了解四種類型的特點,更好地幫助我們實踐生活。

批評責罰孩子,也需要“因材施教”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遇到的每一個具體人,其氣質特徵可能接近於以上四種典型氣質類型的某一種,大多數人的氣質特徵,介於某幾種典型特徵之間,雖然從總體上看近似或者傾向於某種氣質,但其中又有一些其他類型的成分,並且在各種具體內外因素影響之下,各個階段也會呈現的不盡相同。因此在判斷一個人的氣質類型時,不能勉強地、簡單地將其歸入一種氣質類型。

孩子要不要打? 能不能責罰?和孩子的個性有關。

第一種,膽汁質的孩子,要麼和你對打,要麼壓抑,然後到學校打別人,或者拿其他小動物出氣,這樣的孩子打不服也打不改,壓得越狠反彈越有力,這種孩子打了也沒用;

第二種,多血質的孩子, 會傷心欲絕,痛哭流涕,但是打完後10分鐘就能和你有說有笑,有些孩子打了以後,第二天都沒事了,這樣打完沒事、不記仇的孩子,可打;

第三種,粘液質孩子從一早起床刷牙、洗臉到吃飯、上學、寫作業、睡覺都是磨磨蹭蹭的,這種做事追求完美的孩子打不得,開始也許有用,後來就不管用了,持續壓制他會把生理問題變成為心理問題;

第四種、抑鬱症的孩子犯了錯,你沒打他,狠狠批評了一頓,孩子三天不理你。這類孩子能打嗎?千萬不能打!打更容易適得其反易造成離家出走、自殘等不良後果。

因為師生或者親子關係造成的極端事例偶有報道,全社會除了痛心,還會嘆惜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弱,我想問:除了事因本身曲直之外,有沒有因為是孩子的骨子裡的氣質早已註定了某一種結果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習得性無助”,是說如果一個人經受打擊的次數多了,就會自然認為自己不行,父母或者老師一句“你去死!”,兩種氣質類型的孩子就有可能會面對生死的抉擇……

孩子是你一生最大的財富,家庭教育是一個個性化的教育。因性施教,不僅僅是性別,更多的是要因不同的個性來施教,父母事業上的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對孩子教育上的失敗,更不要讓你的話成為孩子一生的魔咒!

批評責罰孩子,也需要“因材施教”

以下是四種孩子的教養參考:

膽汁質——直率熱情、精力旺盛、脾氣急躁、易於衝動;反應迅速,但準確性差;情緒明顯表露於外,但持續時間不長等等。在正確的教育下,他們能具備堅強的毅力、主動性、熱情和獨創精神。不良環境影響下,他們可能出現缺乏自制、急躁、易激動等不良品質。

多血質——活潑好動、敏感、反應迅速;不甘寂寞,善於交際;接受新事物快,但印象不很深刻,注意力容易轉移;情緒和情感易於產生也易於改變。其顯著的特點是:有很高的靈活性,容易適應變化的生活環境。在良好的教育下,多血質的孩子可以培養出高度的集體主義情感,對學習、勞動、社會生活積極主動的態度。在不良教育下,可能表現出輕率、疏忽大意、散漫以及對自己的能力評價過高等不良行為和態度。

粘液質——安靜穩重、交際適度;反應緩慢,沉默寡言;善於剋制自己,情緒不易外露,注意穩定但又難於轉移;善於忍耐、沉著堅定,不尚空談,埋頭苦幹等等。其顯著特點是安靜均衡。在正確教育條件下,粘液質的孩子容易形成勤勉、堅毅實事求是的特性。在不良影響下,則可能發展成為萎靡、消極、怠惰,以至於對人甚至漠不關心、冷淡頑固等不良品質。

抑鬱質——心思細膩、情感體驗深刻,情緒不易外露,具有很高的感受性,觀察能力強,善於覺察到別人不易覺察的小事物;行動緩慢、內心、多愁善感。這類型的孩子順境環境下,在友愛的集體裡,表現出溫順、委婉、細緻、堅定、能克服困難、富有同情心等優良品質。在不利條件下,可能表現出傷感、沮喪、深沉、優柔寡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