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導語

每個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都不太一樣,所以在教育上自古至今都主張因材施教,但是具體該怎麼因材施教。對於教師或者家長來講其中的尺寸很難把握,其實想要因材施教,最主要做到的就是懂孩子。

想要懂孩子,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具體屬於什麼類型,這樣才可以正確的因材施教。

但是有些家長在正確瞭解孩子這一關就過不去,比如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基本都不太瞭解孩子哭鬧的原因,寵溺孩子家長會用糖果哄孩子,嚴格的家長則是以暴制暴,這些家長就是典型的不瞭解孩子,那麼該如何正確的瞭解孩子呢?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

曾經看到過一篇故事,故事裡面的孩子天生就很內向不願和別人交流。在別人都在成群結隊的玩遊戲的時候,她更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

這種人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不過大部分人都認為這種人孤僻,不好相處,所以都不願意和這種人交流和交朋友。但是這個故事的女孩卻不是被人敬而遠之。

他的老師和家長很尊重他,並沒有任由他孤僻下去,而是在尊重他個人意願的同時,也幫助他融入集體。漸漸地長大之後的他,並沒有和小時候一樣孤僻,開始交到了屬於自己的好朋友。

這個孩子因為家長和老師尊重,不僅沒有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反倒是融入了這個世界。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一、如何瞭解孩子

1、科學瞭解

在瞭解孩子過程中,在孩子稍微大點的時候還好,因為如果他願意和家長溝通,那麼家長是可以通過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但是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家長想要知道孩子所表達的想法,就沒有那麼容易。

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通過科學瞭解。比如多看一些育兒的視頻和書。要了解孩子在這個過程中行為背後的意義。尤其在孩子六個月左右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其實在孩子六個月大的時候,是孩子個性開始出現的時候。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盡相同,但是個性是與生俱來的,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個性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2、日常瞭解

平常生活中,家長常和孩子生活交流,是可以通過孩子平時的行為習慣來推斷出孩子的個性。比如在孩子遇見一個新奇東西時的反應其實最能表現出孩子的個性。

孩子們有的表現出來旺盛的好奇心,有的開心,有的冷漠,甚至有的還會大哭。家長可以根據孩子這些反應來推斷出孩子的個性如何。

二、如何進行因材施教

1、尊重孩子

在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中,家長需要做的第一條就是尊重孩子的個性,有些家長因為自己很活潑開朗卻因為孩子內心不愛說話,就對孩子實行一些語言上的暴力,完全不理解孩子的個性,這樣只會讓孩子的教育南轅北轍。

會讓內向的孩子變得孤僻,所以無論孩子的個性家長喜不喜歡,家長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個性。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2、不同的教育

對於不同性格的孩子,應該實行的教育方法也要不同。在教育中,家長應該在尊重孩子的天性上進行教育。

比如對於一些內向的孩子,不要急切的逼迫孩子去接觸別人,變得活潑開朗,家長應該做的是耐心一點陪伴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陪伴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在孩子接受自己之後再慢慢地幫助孩子接觸世界。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但是對於一些外向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多幫助孩子探索一些新奇的東西,多多的幫助孩子答疑解惑,不要因為孩子旺盛的好奇心,選擇敷衍孩子或者忽視孩子。

對於不同的孩子,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應該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上不能照搬套路,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來幫助孩子。

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尊重差異,因材施教

​總結

無論是再調皮搗蛋的孩子,再讓人頭疼的孩子,只要你瞭解他,根據孩子本身的特點來進行教育,而不是在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情況下,對於孩子的優缺點胡亂點評,那麼再調皮搗蛋的孩子,也會聽話。

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你沒有用對方法,所以家長和教師在一個孩子特別不服管教、不聽話的時候,不要過於生氣,對孩子進行高壓教育,這樣只會得到反效果。要根據尊重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共論育兒話題,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