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炸弹狂魔


哈佛炸弹狂魔


1978 年 5 月 25 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特里·马克警官毫无防备地拆开了一个包裹。“砰”的一声,包裹爆炸了,特里警官的左手被炸伤。装着这颗炸弹的包裹原本是该校材料工程学教授巴克利·克里斯特收到的一个邮局退件。虽然“发件人”一栏明明白白写着巴克利教授的名字。

可教授清楚地记得,自己并没寄过这样的包裹。收件地址是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收件人”却“查无此人”。他感到事出蹊跷,立即联系了校警。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

警方对这枚简陋的炸弹进行了检查,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用的线索,案件最终被断定为本校学生的恶作剧。谁也没想到,一场持久的连环爆炸计划才刚刚开始。

1979 年 5 月 9 日,惨剧再次发生。又一名美国西北大学的教授收到炸弹包裹,这次被炸伤的是一名拆包裹的学生。

半年后,一颗炸弹又被安置在美国航空公司 444 号航班上。这是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波音 727 飞机。飞机刚爬升至三万米高空,行李舱突然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释放出一些烟雾。飞机紧急迫降,幸运的是,爆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由于炸毁客机属于联邦犯罪,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开始介入调查。飞机降落后,FBI 特工立刻进入舱内检查,发现了熟悉的邮包炸弹。若不是炸弹的定时器出了故障,整个飞机将被全部炸毁。

1985 年,炸弹客频繁出手,爆炸引发的伤亡惨重。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约翰·豪泽因此失去了四根手指,一只眼睛失明。一名密歇根大学心理学教授间歇性失聪,其助手全身布满弹片伤。加州电脑商店的老板休·斯克顿成为第一个遇难者。

1978 年至 1995 年间,炸弹客一共制造了 16 次爆炸,炸死 3 人,炸伤 23 人。

航空爆炸案发生后,美国成立了包括联邦调查局(FBI)、烟酒枪械管理局(ATF)和美国邮政检查局(PIS)在内的特别工作小组,由联邦调查局牵头,共计 500 名特遣队专职人员,下决心要迅速找出恐怖分子。由于这个亡命之徒的主要目标是大学和飞机,FBI 还给他造了个名字叫unabomber (大学和航空炸弹客),“un”代表大学,“a”代表航空。

这个炸弹狂人名叫西奥多·约翰·卡钦斯基,波兰人后裔,小学时智商测试高达 167 分,上学期间经常跳级,16 岁就以全额奖学金被哈佛大学录取。读书期间,卡钦斯基智商远超各路学霸,全程开挂活成了一个标准的“别人家孩子”。

然而,这样一个天才少年也有软肋。据他的妈妈回忆,卡钦斯基从小性格内向害羞,不太适应社交场合。因为口吃,童年的卡钦斯基常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和欺负,这也让他越来越逃避与人接触,而与大自然更加亲近。高中时期,他对高等数学、生物兴趣浓厚,还是学校军乐队的长号手。

大学同学评价他天资聪颖,友好而有风度,性格孤僻。凭借惊人的天赋,卡钦斯基仅用三个月就攻下密歇根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课题是他导师花了十年都没能解出的难题。他的博士论文《边界函数》,还获得了萨姆纳·迈尔斯奖。一位密歇根大学教授感慨地说,卡钦斯基的博士论文拿出去,全美国有十个人能看懂就不错了。

25 岁的卡钦斯基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系最年轻的助理教授。他的导师说:“卡钦斯基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不仅聪明,还比其他人更专注于工作,而且有发现数学真理的动力。然而,仅仅两年后,卡钦斯基就毫无征兆地辞职了。

卡钦斯基的暴力诱因,可能来自于他人生中一段不堪回首的经历。美国曼克莱斯特大学哲学系教授艾尔斯顿·蔡斯在其畅销书《哈佛和邮包炸弹恐怖分子:一个美国恐怖分子所受的教育》中指出,卡钦斯基之所以成为恐怖分子,走上罪恶之路,跟他的一段经历分不开。在大学二年级时,卡钦斯基参与了一项心理学实验项目。这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亨利·默里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援助下主持的一个“精神控制”的心理实验项目。它主要测试在极端压力下人的心理反应,企图建立一套从心理上摧毁苏联间谍政治信仰的讯问方法。在没有被告知任何实验目的的情况下,卡钦斯基成为了被试对象之一。

这一天,卡钦斯基按照要求来到实验现场,卡钦斯基被要求详细描写下自己的个人信仰和人生抱负。随后,他被领进了一间地下室,里面有一盏足以使人失明的聚光灯。一名审讯人坐在中间,几乎连黑影都看不见。讯问者粗暴地命令卡钦斯基坐下。随后开始对卡钦斯基进行猛烈的人身攻击,肆意羞辱他的自尊心以及他最珍视的信念,试图瓦解他的人生信仰。聚光灯全部集中照射在卡钦斯基的脸上,使其由来自内心的声音命令自己必须遵守一切规则。

其间,卡钦斯基的情绪、表情等生理反应都被拍摄下来,供人反复研究。接下来,每个星期,卡钦斯基都会受到人身攻击、谩骂和羞辱,这场心灵凌辱实验一直持续了三年,耗费 200 个小时。

有人认为,这一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了卡钦斯基对技术的敌意,以及对“科技破坏人类自由”的高度认同,也成为他为自己实施暴力行为合法化的内在驱动力。他将自己的理念原则凌驾于人性之上,为了自己的信仰可以牺牲掉无数人的信仰甚至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