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在冷战爆发后,苏联恐怖的工业产能给北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毕竟苏联有上万辆坦克被部署在西欧前线,如果算上步战车、装甲运输车等,这一数量将会更加庞大,如果算上苏联在东欧地区的军事盟友,那么最终直接威胁到北约的装甲车辆可能会超过十万辆,这种情况下就算将美国陆军全部部署在西欧,也不可能保证能击溃苏联军队。

​“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按照北约对爆发全面战争的军事预案来看,北约的地面力量将不断消耗华约的进攻能力,希望在法国防线将苏联的装甲部队挡住,在最乐观的推演中,北约也仅仅是在法国挡住苏联的军队,而不是反攻回去。在不少军事推演中,苏联军队甚至可能会把战线拉到英吉利海峡,美国也只能是指望守住英国,在这种情况下,北约不再注重装甲突击力量,而是注重如何用最小的损失给对手带来最大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北约更加希望在城市作战中消耗苏联装甲部队,而非进行野战。

​“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苏联装甲部队最大的特点在于正面装甲无比厚重,在当时北约的反坦克炮几乎很难将对手的正面装甲击穿。在这种情况下,炮射导弹便应运而生了。与炮弹相比,炮射导弹的穿甲深度往往会更深一些,同时不会受到距离的削减,就算距离对手2000米以外,炮射导弹仍然可以有效的对苏联装甲部队造成伤害。例如大名鼎鼎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便可以击穿大概393毫米厚的装甲板,同期的苏联主战坦克很难应对橡树棍的攻击,可以说是被盯上就没有活路了。

​“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不过,橡树棍导弹的直径不小,不管是105毫米火炮还是北约制式的120毫米火炮,其实都塞不进去,这种情况下,北约152毫米制式火炮便是这款导弹最好的发射器。在上个世纪,美国为了增强自己空降兵的作战能力,为其装备了M551谢里登式空降坦克,这款坦克的主炮口径便到达了152毫米,足以发射152毫米的HEAT和橡树棍,在标准的作战情况下,一辆谢里登会携带29枚弹药,其中20枚为152毫米的HEAT,用于对付轻型目标和步兵目标,而剩下9枚则就是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了,一般拿来对付对手的主战坦克或者是碉堡等重装甲目标。

​“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在进入七十年代后,苏联的T-64以及T-72型主战坦克逐渐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这种情况下,M-60主战坦克搭载的105毫米火炮其实是不足以打穿苏联新型坦克装甲的。正是因此,美军将手中部分M-60进行了一定的改装,将105毫米口径火炮换成了152毫米火炮,就是拿来发射橡树棍导弹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美军以及其盟友最终没有大规模装备改装后的M-60,橡树棍便在1991年的时候被淘汰了。有趣的一点是,这款导弹最终生产了接近十万枚,但是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战争中被打出,其中大部分要么是在训练中使用掉了,要么干脆是被淘汰销毁了。

​“橡树棍”横空出世,苏联钢铁洪流难以招架,到底成功在哪儿?

其实,我国与俄罗斯都有自己的炮射导弹,比起美国的橡树棍不同,俄罗斯的炮射导弹显然更加符合战场实际需求,一般的125毫米口径火炮便可以正常发射,不像橡树棍一样需要大口径火炮。正是因此,目前俄罗斯陆军大部分主战坦克其实都配备了少量的炮射导弹,在远距离交战的时候,俄罗斯坦克兵将会优先考虑使用炮射导弹来对付对手的主战坦克,毕竟炮射导弹的命中率往往还是要高一些的。(航空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