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艙”“出院”……醫護的日記寫下更多期待

“休艙”“出院”……醫護的日記寫下更多期待

“休舱”“出院”……医护的日记写下更多期待
“休舱”“出院”……医护的日记写下更多期待

■廣醫大附屬腫瘤醫院ICU護士長周瑛在照顧患者。

107名患者出艙,武漢市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休艙;在武漢、荊州洪湖的各醫院,越來越多危重患者病情穩定,甚至出院……自今年除夕夜出發,廣東醫療隊第一批隊員支援湖北已經40多天了,從前線醫護的日記裡一如既往地可以看到忙碌、充實的工作和生活,不過,現在他們更多的是在日記裡寫下“休艙”“出院”這樣的字眼,寫下他們對曙光的期待。

患者轉出ICU感到欣慰 我們感到滿足

●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譚哲學日記原文:

南方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譚哲學到達湖北洪湖支援已有半個多月,他說,最近,越來越多危重患者好轉,轉出ICU。對此,患者們感到欣慰,而醫護人員則感到滿足。

兩週前,我們在深邃而寂靜的夜色中來到了(湖北)洪湖,踏足的第一刻,看到的只有空無一人的街道、孤立的街燈,心頭泛起一股難言的酸澀:這不是她該有的樣子!大家相視,都從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堅定的神情:抗擊疫情,勇往向前!

進入洪湖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ICU),所有患者的眼神裡都含著希冀,偶爾會流露出害怕的神情,這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和安慰他們。

工作量大、很充實,之前的擔憂一掃而空,醫護人員的身形同樣“富態”、身影同樣忙碌,只能通過防護服上的名字和顯得有些朦朧的護目鏡,來分清每個人。完成了一個班的工作之後,大家的“戰衣”早已溼透,有些同事穿著防護服就睡著了,但大家都很滿足:我們又為患者保駕護航了一班。

疫情有了轉機。通過大家多日以來不懈的努力,重症監護病房裡的危重患者越來越少,危重症患者轉為重症患者,重症患者逐漸好轉轉出;3月2日,經(湖北)荊州指揮部研究決定:將洪湖市人民醫院ICU的最後兩名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轉至荊州市集中治療,其餘患者在均已達到轉出標準的情況下,全部轉至感染科病房繼續治療;不論對於全科的醫護人員還是對於患者,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ICU是醫院裡離“死神”最近的地方,在患者眼裡,能夠離開這裡就值得欣慰。而我,看到他們離開ICU,心裡只有滿足:我們不是英雄,只是一群堅守初心的平凡醫務工作者。

生活中處處充滿溫情 感動無處不在

湖北省武漢市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由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負責,隨著這支醫療隊的第107個“畢業生”順利出艙,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隨即休艙。隊員們原地待命,等待安排。

“作為一名有著20年黨齡的共產黨員,我只是赴湖北支援的數千名醫護同行中普通的一員。”3月8日晚上,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的主治醫師梁劍在武漢告訴新快報記者,在方艙醫院工作這段日子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溫情,“感動無處不在”。

2月4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廣東)57名隊員正式啟程,前往武漢成建制開展救援工作。作為隊員,我在接到出發馳援武漢的通知後,1小時內就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

到達武漢之後,救援隊緊急投入武漢江漢開發區方艙醫院,這是最早的一批方艙之一,全艙收治了1500多名患者。

每6小時一個班次,加上穿、脫防護服,每人往往在8小時內不能吃喝,不能上廁所。一個班次下來,大家的衣服往往都會溼透,臉上的壓痕新舊交替,好多隊友用上了成人紙尿褲。

看到患者在我們的治療下逐漸恢復、治癒出院,覺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正如救援隊領隊張剛慶常給大家說的那樣,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疫情發生以來,在方艙醫院,收穫更多是堅強,是感動,是互助互愛,是苦難過後的風雨同舟。”張剛慶說。

錢奶奶一家有4人感染了新冠肺炎,她的丈夫在這次疫情中不幸去世,兒子、媳婦均在隔離治療,只有10歲的孫子留在家中由親戚照看。在醫院中,錢奶奶的雙眼飽含淚水,但她卻說:“我會堅強的,我一定要(儘快)恢復,我的孫子還等著我回家。”

“我是輕症患者,你們千里迢迢來支援我們,我們能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高興。”40多歲的彭先生是方艙醫院的患者,也是一名志願者。有一次,他發現方艙的空氣過濾扇內芯塑料膜沒拆,主動幫忙把數十個濾芯全部重新拆裝。平時,他也幫著醫生護士發放中藥、飯菜,幫忙搞衛生。

生活中也處處充滿著溫情。熱心的理髮師志願者到我們的駐地給我們理髮,志願者車隊接送我們上下班,更有志願者把熱氣騰騰的正宗武漢熱乾麵送到我們的駐地。

感動無處不在,到了武漢以後,我的淚點都降低了。

抗疫還在繼續,但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新增的患者越來越少,我們負責的第二家方艙醫院也正式休艙,勝利就在眼前。廣州的木棉花已經開了,戰勝疫情的日子也不遠了。

危重症病人越來越少 努力是值得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ICU護士長周瑛日記原文:

每一名患者都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醫療隊的感謝,或是燦爛的笑容,或是溼潤的眼眶,又或是緊握的雙手和蹺起的大拇指……在湖北省荊州市中心醫院ICU裡,每次看到患者好轉,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ICU護士長周瑛與她的隊友們就會非常欣喜。周瑛在日記裡寫道:“危重症區和重症區的病人越來越少,感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轉出”“出院”……每天早上交接班,我豎起耳朵期盼能聽到這樣的字眼,每次捕捉到,內心便湧起一陣陣難以言喻的喜悅。

2月27日,我又聽到這些詞:“昨日ICU轉出2人,重症區出院1人……”我和同來支援荊州市中心醫院的隊友們相視一笑,美好的一天又開始了。

“護士長,7床的阿叔今天轉出ICU了,他拉著我的手感謝我,我好開心!”晚餐時,護士小妹興奮地和我分享。我依稀記得,7床阿叔剛開始情緒低落,說什麼都不願意接呼吸機,也不配合治療,就是在護士小妹一次次勸說下才改過來的。

同時轉出ICU的還有6床阿姨。我第一次進病房時,這位阿姨因為氣促、呼吸困難,需要通過持續無創呼吸機輔助呼吸。這幾天,經過精細化治療,阿姨開始間斷脫機,活動時已經無氣促表現了。經過醫療團隊全面評估,可以轉出ICU,回到普通隔離病區。得知這個消息,阿姨情不自禁露出笑容,一個勁兒對照顧她的護士說:“姑娘,真好,你們真好啊。”

出院的是重症病區31床的“倔強老奶奶”。4天前第一次看到她時,她需要低流量吸氧,說話斷斷續續。老奶奶告訴我:“我沒有牙齒了,我想喝粥,吃了東西才能快點康復。”80歲高齡的奶奶,頑強地和新冠病毒鬥爭著,這讓我感動不已。為了給她更好的照顧,我聯繫營養科專家專門為她制定了半流質飲食的營養方案,還把廣東醫療隊送給病人的營養膳食粉送到她手裡。在我們的悉心照料之下,奶奶今天就可以出院了。本想著讓她坐輪椅出院,奶奶卻把手一揮,倔強地說:“我這把老骨頭好得很,我要自己走出去!”我們都被倔強又可愛的老奶奶逗笑了。

感受到患者的信任,看著好轉的病人越來越多,危重症區和重症區的病人越來越少,感覺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新快報記者 黎秋玲 高鏞舒 通訊員 高龍 李曉姍 闞文婧 魏彤 冼樂武整理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