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作为电动滑板车大电流插头全案服务供应商,艾迈斯不断成长进步,现有近50人的研发团队,近60项接头专利证书,旗下XT/AS/MT等系列产品应用于各行业中。未来,艾迈斯将继续秉持本心,用心做好每一个锂电车换电连接器。

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共享电动滑板车

给你18个月让你创立一家估值20亿美元的公司,你会选择哪个创业方向?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一方面是时间太过短暂,18个月的时间难以实现规模;另一方面则是巨头阴影之下所有的创业方向一旦被确认有价值,就会面临惨烈的竞争。

是不是觉得这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一家叫做BIRD的创业公司做到了,而他们选择的方向则是共享电动滑板车。

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是的,你没看错,是共享电动滑板车。这家名为BIRD的共享电动滑板车企业由前Lyft和Uber员工于2017年创立,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在获得了由CDPQ及红杉领投2.75亿美元的D轮融资后,这家企业的估值已经达到了25亿美元。

BIRD究竟是怎么成功的?或许很多人都会有这个疑问——为什么是共享电动滑板车。BIRD的早期投资者马克·苏斯特站在自己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在市场推广方面,Bird 没有花过一分钱,消费者们已经"用脚投票"了。

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用户选择"这就是首要原因。或许BIRD的创始人也没有想到共享电动滑板车会如此火爆。但在面临"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的选择时,用户确实更倾向于电动滑板车而不是共享单车,而在大于5 英里时用户才会开始选择自行车。

现在BIRD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许是如何应对后来者的竞争。马克·苏斯特提到了8个方面,分别是资本、密度、设计、数据、充电、维修工、电池、品牌。

作为共享电动滑板车的先行者,BIRD在融资方面已经遥遥领先其后的追随者。因为可以更好的布局,保证共享电动滑板车的覆盖密度。而对于电动滑板车十分重要的充电问题,BIRD则采取了外包的策略——所有人都可以将BIRD拿回家充电,然后第二天再投放到指定位置。而BIRD则会对这一行为进行一定的补偿。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的成本。

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BIRD试图打造的另一条竞争护城河则是自制电动滑板车。通过接连推出Bird Zero、Bird One到如今最新款的Bird Two。BIRD将融资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实现了和其他品牌的差异性竞争优势,既可以规范电动滑板车的型号,也可以带来规模优势。

估值25亿的电动滑板车,究竟是风口还是泡沫

共享经济

众所周知,共享经济曾经在国内刮起一阵旋风,诸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等各种各样以共享为为名义的项目纷至沓来,共享经济也成为了新的风口。虽然创业者众多但所有人最终都面临相同的问题——难以盈利。

而BIRD可以存活下来并获得投资人青睐的原因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成本控制。通过包括自研车型,众包充电等一系列措施,BIRD已经实现了"全球的每辆车每次出行,单位经济效益都为正"。能够盈利,其实这才是BIRD真正的竞争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