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翻來歷史記載來看,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就沒有一個王朝有超過三百年的,這一切的原因很多人都歸咎於土地兼併、朝廷腐敗、外敵入侵以及統治者無能的等因素。

但我個人認為,這些看似造成王朝滅亡的重要因素只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主要的問題其實是糧食和人口引起的矛盾。

糧食產量和人口劇增引發的社會動盪。

眾所周知糧食產量受耕地面積和糧食畝產量的影響,人口數量受戰爭和疾病饑荒等因素的影響,如果我們把人口數量為一億作為分水嶺的話,那麼中國古代可以劃分為兩個部分。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從秦朝到唐朝的1100年間北方人口占多數,而南方的土地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因此耕地面積一直在5億畝上下浮動,直到宋朝太突破這個數字。

而事實上,如果沒有天災疾病或戰爭造成的人口銳減,一個王朝反而不會超過三百年。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歷史上那些穩定發展的王朝時間大概只有三百年一半的時間,穩定的王朝建立不到一年內人口就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再次之後如果沒有其他因素人口減少,那麼就會開始發生內亂。

秦到隋的王朝更替。

秦隋兩朝的時間過於短暫咱們不提,東西兩晉加起來也不過155年也不用說。西漢自公元206年人口1300萬到武帝登基公元前172年人口增長到4000萬僅僅用了34年。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武帝時期北伐匈奴、開拓西域、收復南越、吞併朝鮮等一系列戰爭耗光了文景兩代的積蓄,也使得人口減少到了3000萬。

西漢人口在漢平帝的公元前8年達到頂峰,人口數量超過6000萬,這舉例漢武帝去世的公元前87年也不過78年時間。在這之後歷經王莽之亂到公元25年建立的東漢人口只有西漢的30%,也就是1800萬人。僅僅用了80年時間,漢和帝病逝時就恢復了西漢人口的巔峰狀態。

俗話說的盛極而衰就從以上的數據看的出來。因為在百姓在安居樂業的環境下生活,人口就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那麼糧食問題和人口問題就會產生極大的衝突。可以說,如果不是後來的漢羌戰爭以及天災疾病的原來是的人口銳減,東漢甚至挺不到後來的黃巾起義。

唐朝的糧食增長使的王朝存續時間最為長久。

為什麼自秦朝以後唐朝是持續最久的王朝?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因為755年的安史之亂僅僅用八年時間就讓唐朝的人口從開元盛世的8500萬下降到唐代宗的1700萬,其死亡率高達80%以上。安史之亂後的唐朝處於藩鎮割據局面,各藩鎮之間更是戰爭不斷。

但在唐朝時期南方的人口卻在持續的增長,超過唐代總人口的43%,這是因為從三國到隋末戰亂後,北方的人口大量遷移到南方。而育秧移植栽培技術的普及和曲轅犁的發明使用是的唐朝的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糧食的增加就提高了唐朝可承受的人口極限,百姓不在因為糧食問題而對抗朝廷。

南北宋王朝短命的問題在於土地兼併。

南北宋持續的時間都剛好超過150年,這時間宋朝對兩湖的開發使得南方人口繼續增長,但宋真宗時期將佔城稻普及到了兩浙、江淮等,農業精耕細作的技術日益成熟,而其中鐵質的耕具的普及和各種農作物耕具的發明,是的農民的收穫大幅度增加。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在這樣的環境下,宋朝的平均畝產達到了2石,比唐朝時期增加了30%,這就使得雖然宋朝的土地遠少於唐朝,但養活了卻比唐朝更多的人口。宋朝時期對土地並不抑制兼併,鼓勵土地自由買賣、重視商業,是的宋朝時期在技術、經濟方面進入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

北宋人口巔峰近1.2億,加上遼國的900萬和西夏、大理等,中國境內人口已經超過1.4億。如果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最起碼的宋朝百姓不會因為人口爆發而產生的糧食問題產生矛盾,那麼王朝將會持續超過150年。

但也是因為土地的兼併問題導致大多數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進而產生大量的流民,廂軍無法吸納如此眾多的人口。於是,兩宋時期總體雖然富庶,但農名的造反次數和頻率越來越高,而這也是王朝短命的其中原因之一。

明朝末期憂患在內不再外。

朱棣的靖難之役不過31年,中國人口就從元朝後就得到了恢復,洪武二十四年已經達到了六千多萬人。但之後的朱棣徵蒙古、吞越南、下西洋、修長城、建故宮、北京城、建武當山、大報恩寺、長陵等等一系列重大軍事行動和工程建設雖然沒有引起大的動亂,但也抑制了人口的增長。

但在不久後的1449年明英宗的土木堡之變,也先入寇京師導致明朝軍民死傷慘重;

1519年寧王叛亂;

1583年明緬戰爭;

1592年寧夏之役

1592年朝鮮之役;

1599年播州之役;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中間還穿插了白蓮教叛亂以及和後金的大戰等等,在這裡軍師戰爭中明朝軍民死傷慘重,但每次都堅持了下來,雖然有外敵一直騷擾明朝,但明朝也都堅持了下來。

而唯獨明末的小冰河時期導致的北方連年大旱引起了農民起義,才是壓死明朝這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北方農民田地顆粒無收,朝廷高層黨派林立、尸位素餐。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口和糧食產生的矛盾就極度的突顯了出現,人活不下去了只能造反,而明末最大的憂患就在於國內的農民起義,並非對後金的戰爭。

清朝康熙王朝的“番薯盛世”。

清朝從建立就沒有停止過動亂,統一臺灣、準噶爾戰爭、和俄羅斯衝突、大小金川之戰、白蓮教動亂等等,在這些重大的軍事戰爭中清朝人口減少接近1億。

太平天國運動死亡近5000萬、陝甘屠殺死亡2000萬人,然後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戰爭、義和團於東、八國聯軍進攻等,每次都是大批量的人口銳減。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但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清朝依舊屹立幾百年,就因為從康熙時代開始的番薯大批量種植,救活和穩定了數千萬的國人。隨著小冰河期的結束以及玉米在乾隆時期大規模的普及,中國糧食產量又有了飛躍的增長。

因為玉米、土豆、番薯等作物耐旱易存活,它們不與一般農作物爭地,這就進一步的提高了中國的耕地面積,人口的上限一下子提高到了4億多,“康乾盛世”並非空穴來風。

為何中國歷史朝代都撐不過三百年的原因總結。

從以上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一個朝代是否有土地兼併、朝廷腐敗、皇帝昏庸這些因素都無法阻止王朝在達到人口上限後走下衰落。

唐朝289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為何古代王朝難破300年大關?


如果沒有疾病、戰爭、滅國或新增糧食產量,那麼一個王朝的存活時間在150年已是極限。其原因很簡單,人工在糧食充足的情況下,50年的時間就足夠讓人口增長到3倍,150年增長到27倍。

洪武年間的6000萬人增長到27倍就是16億,而以當時的糧食產量,就算把全世界的耕地都拿來種糧食,也不夠滿足明朝百姓的需求,這不是光靠通過武力爭奪土地就能夠解決問題的。

許多人喜歡把朝代滅亡的原因歸咎於戰爭、階級矛盾、土地兼併的原因,雖然不能說沒有道理,但這些真不算是根本原因。民以食為天,一旦農民沒有吃的,那麼朝廷的根基就動搖的了,離覆滅也就不遠了。

因此說,王朝撐不過三百年的原因,主要還是兩個字:糧食。

參考文獻:《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