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寒有火咋办?

龙卷风


我觉得自己就是这个体质的人,一年四季,三季都怕冷,衣服经常都比正常人穿的厚一点,平时多运动。整天也不吃辣椒还爱上火,那就多喝水,容易上火的东西少吃,尽量不吃。


98组小爽


表寒里热证,中医病证名。

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由(1)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2)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

1、 九味羌活汤,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疗以发汗祛湿 兼清里热为主。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 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表寒重里热轻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表寒轻里热重

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

表寒里热同重

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舌微红。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好多都是这种体质,寒热夹杂,上热下寒,此时如果贸然服用清热去火的药物,只会导致寒气更重,那么怎么才能对症治疗呢?首先先补肾阳,把肾气补足,下面火烧的旺了,上面的寒气自然就慢慢被肾火给蒸发掉,最后水火相济,上面的虚火被引火归元,上焦也不会上火了,下焦也就不会再腰酸腿疼,手脚小腹冰凉,痛经好了,月经也正常了。


医桢致圣


体寒有火,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典型情况,一是四肢冰凉,二是上热下寒。

“体寒”,以中医看,大部分叫做“虚寒”,就是体质虚且寒。

中医对于病情,可以用“八纲辨证”法说明,分成“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这个八纲辨证。虚跟寒都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所以我们就说这个人虚寒。

寒体质的人就怕冷,再加上虚就更怕冷了。长期处于寒性体质,女性会影响到生育、月经等,男性就会引发性功能障碍。

体寒是由于体质和生活习惯的交错而引起的症状,要想彻底治疗体寒,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留意,并且长久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地防治体寒。

身体中的热量大部分是由“肌肉”产生的,特别是通过下半身肌肉的“使用”,能够有效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体热的效果。平日里,可尽量

用脚尖站立,拉伸拉伸手指,血液循环流畅了,体寒也就得到了有效预防。

典型症状

轻度体寒症状

1、怕冷,手脚冰凉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复期长

3、生理期经痛严重,腹部有垂坠感

4、面色暗淡,无血色

5、易疲劳,关节部位易酸痛

6、睡眠质量差,睡眠浅

符合以上3项即可视为轻度体寒。

中度体寒症状

1、口腔内易发炎,易长口疮

2、容易便秘,经常觉得肚子涨

3、生理期紊乱,天冷后易延期或量少

4、皮肤干燥易干裂

5、脚后跟易干裂,脚部血液循环差

6、爱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中度体寒症状。

重度体寒症状

1、尿频尿液不易排出

2、下半身水肿严重

3、睡一夜手脚都仍冰冷

4、起床时手脚发麻

5、经常感到疲倦,四肢发酸,没有精神

6、经常感到胃胀气

符合以上3项以及以上,为重度体寒患者。


薛有兴医生


体寒首先是脾肾两虚,怎么会体寒,具体点就是脾寒,肾寒,脏腑寒,还是熬夜,多方面看。寒肯定是要火来热的,各种热,就要看那种情况让身体体寒,再针对性调理就可以了。


富生岩山


上焦有火,用艾灸调理,引火下行,引到下焦来,然后在看舌苔是寒多还是热多,在进行配穴


中国灸调理鼻炎腺样体


”寒"的实质是血液温度不够,流动性不好,血液里水份多了。最简单的办法是晒太阳多运动提高血温。


金蛇狂舞16505991


寒是假寒,热是假热。中焦不通,水火不济。


丰泽堂


如果是四肢发凉可以艾灸下试试!胃有火吃些补阴的中药!去找中医吧!


草民老百姓


建议你在饮食上注意不吃辣滴和高热量的东西,平时注意早睡早起,多养养血,然后再给身体做做拍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